读库1604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13323224
作者:张立宪主编
页数:352页

书籍目录

1 他们 ……………………………………………………  贾行家
92 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 ……………… 黄建鹏
148 从军记 ……………………………………………… 瘂 弦 口述/王 立 整理
205 瓦伦蒂诺:最后的君王 ……………… ……………Archie M
264 山寨之王 …………………………………………… 刘思羽
278 圣徒 ………………………………………………… 王 巍
314 炼成一个共同偶像 ………………………………… 刘 勃

作者简介

《读库1604》一共包含七篇文章。
首篇是贾行家的微博合集,91页,323篇,“条目间并没有关联,从哪里看起都一样”,描摹正在“困苦地活着”的“他们”。白描般冷静的笔触之下,是作者认为应该保持中性的“同情心”:“归人和过客,远道而来,映入眼底,又从另一面远去,如同我在他 们眼中的去来,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2016年6月仙逝的蓝志贵先生,是中国摄影史上绕不过的一位重要人物,本辑第二篇介绍了蓝志贵先生的生平与创作经历,附有多幅蓝志贵先生的摄影作品及相关原始资料,很难想象使用世界顶级器材和彩色胶卷拍摄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藏会是什么样子。
《从军记》是诗人瘂弦的一篇口述史,虽然和“诗”无关,但每一句都和“人”有关。一张招“生”告示,居然让身为流亡学生的瘂弦从此当上了“兵”。而国破之后的流亡,跨越半个中国的山河,你可能会在文中看到熟悉的地名,甚至是爱极的家乡小吃。
据说传奇设计师瓦伦蒂诺能让每一位时装模特蜕变成名门淑女,也能把每一位名门淑女幻化成时装模特。本辑第四篇文章中既有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这样的名媛,也有维鲁舒卡、孙菲菲这样的超模,她们全都身着瓦伦蒂诺时装,演绎着瓦伦蒂诺巧思与灵感之下的时尚潮流。
你有《环太平洋》,我有《环大西洋》;你有《超级战舰》,我有《美国战舰》。好莱坞一家名为“精神病院”的制作公司,以恶搞与创意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以年年零亏本的纪录,成长为每年推出二三十部B级片的 “山寨之王”。
在基督教各教派中,有名有姓的圣徒数量据说在一万以上。大多数教堂也都是以圣徒命名的,例如,伦敦的圣保罗教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欧美国家的人名和地名中凡是以“圣”开头的,也几乎都是源于某个圣徒,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市等。
最后的短文《炼成共同偶像》来自读库老作者刘勃,讲述的是学术思想上多有对立的儒家、法家和道家,为何都将管仲当作正面人物,并将其奉为共同偶像。


 读库1604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库1604》面世后不久,“读库文章检索”App就照例及时地做了更新。这款应用软件是由读友“维克默多”开发的,早在2013年1月就已发布。2016年初《读库》改版后,其图标的颜色也与时俱进,红红火火。虽然它只支持针对作者、标题与辑数的检索,无法检索全文,但已足够便捷。毕竟,它只是个辅助工具,多年《读库》读下来,缘于各异的经历与兴趣,每位读者心中也都会有互不相同的链接与索引。比如输入“刘勃”,就可以查到自试刊号以来他十七篇作品的名字和对应的辑数。而我透过自己的阅历,还看到了其单行本《小话西游》、《读罢春秋不成歌》、《歧途哭返说战国》(读库再版时更名为《战国歧途》)、《战国五大公知》。此外,从《读库1505》里的《〈罗兰之歌〉与〈杨家将〉》到本辑的《炼成一个共同偶像》,可以看出,作者皆引入欧洲历史相应的参照系,高度与视野更上层楼。又比如输入“贾行家”,除了《他们》,再无其他。但我在翻阅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读库1006》里史航的《野生动物在长春》,以及《读库1103》里蔡春猪的《爸爸爱喜禾》。三组文字,均出自于微博,皆为言简义丰的佳作。六年前,微博初兴,有专家认为,那里正孕育着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当时,我曾编过一本增刊《微博天下》,并寄给刘勃一览。网络聊天时,谈及此刊稿源的问题,他建议我思路可以放宽一些,比如向古人索稿。他说,其实孔子就是中国第一个“大V”,《论语》即孔子与粉丝互动的记录。听闻此言,我深受启发。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刊没有再出。如今看来,仅就上述三文而言,文体之新倒也未必,不过足以跨越时间与空间,值得印在纸上,而且以微博记录社会生活,因字数所限而留白,恰恰是阅读互动的起点。“一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读库文章检索”App的退出页面上有两个选项,是“读书去”,还是“再消磨”?推而广之,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人每日都要解答的选择题。“读库文章检索”App:https://www.douban.com/note/259184247/转引《读库1604》几段话:“同情心”总被作为判断人性或非人的标准,但我以为这概念是中性的,反倒经常产生干涉和灾难。当我怀着同情在记这些微博时,可能是想谈论做了一回人所感到的局限,于时间空间,于心智和力量,悲喜、爱恨、祸福、正反,这些经不起推敲的概念也都是从这局限里来的。归人和过客,远道而来,映入眼底,又从另一面远去,如同我在他们眼中的去来,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贾行家《他们》)对摄影功能的深刻认识,是蓝志贵大量创作西藏民风民俗作品的一大原因。早在五十年代,蓝志贵就对摄影的记录功能有一种本能的把握,他不在乎对光线的推敲,而是喜欢有内容的东西。“摄影是一个纪实的东西,图片可以记录历史,人、自然都会有变化,我把它记录下来,心想以后这些图片一定会有价值,当时就是这样一种想法。”他说,“我感觉摄影可以记录历史,可以记录人文景观,人是会变化的,因为人要变化,所以我拍摄有关人的内容更多一些。我在皇宫照相馆的时候,一些老年人经常把他们年轻时的照片拿来叫我们加洗。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拍摄记录人从青年到老年的各个时期就是摄影的功能,对于社会来讲也是如此,我把它记录下来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就是记录历史。……我认为摄影不仅是一门瞬间艺术,还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记录的艺术。”(黄建鹏《“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我当时是受到贝多芬的影响,少年时候,读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对其中一个故事印象深刻。大意是说,歌德与贝多芬某次结伴而行,突然前面车马喧腾,行人肃静,原来是奥国皇后车队通过。道旁众人纷纷向皇后鞠躬致敬,歌德亦然。贝多芬却毫不理会,穿着大披风昂首而过。我当时非常佩服贝多芬,对歌德则有些不屑。成年后才明白,文人、艺术家对待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承认社会现状、处之以和谐的态度,另一种是带着排拒、抗议的色彩。比如张大千就是歌德型,齐白石就是贝多芬型。这两种态度是个人气质和成长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并无高下之分。但从唯美的角度而言,自然是贝多芬、齐白石更富有诗意,也浪漫得多。我就迷恋贝多芬的这种气质,觉得贝多芬很帅、很酷,所以有时候就会执拗起来。(瘂弦《从军记》)(贵公司在给你们出品的“山寨大片”起名字时有何诀窍?)其实那些名字多半是买家取的,他们有那个权力。而且,他们最了解市场,知道现在的观众喜欢看什么。我们有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但那也是在揣摩买家的想法后提出的。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影片都以数字啊、符号之类开头的?如《双头鲨》(2-Headed Sharks)。其实,那是为了抢占优先频道视频点播的眼球效应:VOD界面中的影片清单,一般是按字母顺序排名的,而数字与其他符号(如#),排在A之前。这样做的话,有助于观众最先看到我们的影片,提高点播率。(大卫•迈克尔•拉特,“精神病院”公司合伙人之一)(刘思羽《山寨之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终于算是有点时间了吧
  •     他们读了好久,作者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平时这得需要多少积累,每小篇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很多道理。很多人只是做着一点自己喜欢的事确不知不觉成了真正的大师;瓦伦蒂诺这时尚界的看不懂,就一件夹克过冬的屌丝玩不起时尚;管仲没神话的仙人,作者用着极严谨的考据精神得出一个时代的人,只能干一个时代的事,管仲被各个时代赋予太多意义,失真太多。
  •     陆陆续续看完了。第一篇和最后一篇比较好,其他的一般。
  •     最后刘勃老师的管仲作品不可错过。
  •     讲摄影那一篇的主角是我重庆老乡 看着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当兵那篇实在是写尽了时代变迁时局动荡对个体的巨大影响 个人就像微不足道的浮萍 最喜欢的是讲华伦天奴高级女装的一篇 华服件件精美非凡 有机会要去意大利瓦伦蒂诺档案馆看看 如果对外开放的话 原来阿加莎是圣徒的名字啊 管仲一篇确实不熟悉那段历史啊
  •     为了《他们》专门买的,其他更像流水账的感觉(罪过)。左传、痖弦挺期待的,但实在不怎么有趣
  •     古。今。中。外。
  •     无趣
  •     他们神了
  •     「从军记」
  •     “他们”百字叙述真好 或许哪天也可以试一下。大师蓝志贵也好。瘂弦这篇,似曾相识,相同或类似的从军记读过。最后的君王普及时尚知识。精神病院和后两片匆匆略过。
  •     贾行家老师的短篇辑大赞!史航就说过,微博最好的地方就是有限的字数内达成描写的任务,特别考验炼字功底,寥寥数笔带出一段段悲喜人生。还有瓦伦蒂诺裙装展示要美死我,真没料到这么如雷贯耳的名字离我们竟然也没那么遥远。还有刘勃,对史料的诠释文字不输当年明月。
  •     其实还没打开,有一种入深山寻宝的感觉,很期待扑面而来的字字珠玑…… 读过一遍感觉不够过瘾,准备再读……
  •     贾行家一百多字里,看尽人生冷暖。行军记,讲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让人唏嘘。
  •     出一本,买一本,读一本。。(这本还没读呢)
  •     这本篇篇都爱~ 最喜欢《从军记》和《圣徒》,还有讲蓝志贵、“精神病院”、管仲的文章也都棒棒的~啧啧啧啧喜欢~
  •     《瓦伦蒂诺:最后的君王》;《炼成一个共同偶像》
  •     痖弦的口述《从军记》最棒。
  •     140字短文无感,于是浪费了半本书。
  •     IT与互联网居然有个主保圣人…圣伊斯多尔…七世纪的西班牙人
  •     最喜欢那篇《从军记》
  •     从军记好棒~
  •     饭否男神贾行家
  •     拖拉了三个月才勉强读完这本,好在1605也迟迟没到。开篇《他们》微博合集着实喜欢不起来,奠定了全书基调。只有《从军记》可以当做大江大海1949的补充阅读,河南学生随国军迁移被迫到越南再转高雄,十几岁的孩子,想想都战栗。《炼成一个共同偶像》视角和分析比较独特,只从管仲一人发散开,史料对比,真假判断。「每一个叙述者,都讲述了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故事」放之四海皆准!
  •     《山寨之王》内容先不说,口语化的采访与翻译真是舒服,跟看星灿译的《好兵帅克》一样。
  •     好久没看了,每期都有喜欢和不那么感兴趣的。
  •     开篇好,从军行想到1503双村记。
  •     第一篇微博合集算了,文字也酸。就看了后三篇,都是科普向的文章,比较感兴趣,最后一篇还挺逗的,有点戏说历史的感觉
  •     大概只读了三分之一吧。第一篇《他们》微博结集,不喜欢,看了三分之一就弃了;《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讲蓝志贵的摄影,实在有一点政治报告的感觉;然而我整篇读了;《山寨之王》讲“精神病院”的山寨电影发迹史,看完。剩下的均未读或者看了一点。-2016.11.14(假装已看完)
  •     微博合集浩浩荡荡排了好几十页真的好吗?比较喜欢《从军记》《山寨之王》《炼成一个共同偶像》。
  •     从他们开始,看到了世间百态;大师,看到了命运对人的选择,以及专注和努力为人带来的潜力和成功;从军记,那一时代的人事变迁,更多了机缘巧合,随波逐流中又见努力和天分的可贵;瓦伦蒂诺,嗯,要努力买一件;山寨之王,他国山寨,不全是模仿,而是多了一些创作。。。每一个故事都是经典
  •     第一篇绝了!第二、三篇也是精品。
  •     痖弦一篇可反映时代人格,不错。
  •     最喜欢瘂弦的口述,原原本本地讲述过去,小细节也让我们更了解那会的真实历史,艰难却都是带着温度的人。贾行家的《他们》被巧妙编辑成几个主题,只言片语就描绘出人生百态,竟有这么多种活法、活受,想善待遇到的每个人/故事。“经典,也许不是精雕细凿的天工;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
  •     《他们》和《从军记》是最好的两篇。这期整体水平比较高。
  •     这期的内容都不错。完美
  •     静读2017-35#喜欢第一篇文章的风格,百来字述不同人的故事,甚至是一生的故事。
  •     《他们》微小说不错
  •     「从军记」真的非常喜欢,一本杂志有这么一篇就够了。1949 啊⋯
  •     这一本稍显平庸,开场第一篇用段子构成,虽然具有较强的时代记忆价值,但是跳跃性过强,对于读者的思考要求也有些分散。全书感觉最好的就是痖弦的回忆录,极具参考价值,而最后一篇虽然短小,但是却揭示了历史书写的弊病和罗生门状态……
  •     最喜欢第一篇和最后一篇,尤其是最后一篇写的太好玩了。刚读完圣徒的文章,正好读毛姆的刀锋里面男主人公也提到“圣徒”,感觉对理解很有帮助。
  •     喜欢从军记
  •     家里客厅的阳光真好。
  •     第一篇不好,直接把微博汇集成文章,太琐碎读不进去,还生生占了91页的篇幅!我更想多看看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
  •     这一期感觉没有很好质量的文章。除了蓝志贵摄影和从军记!其他的挺一般。
  •     贾行家老师的《他们》,真厉害
  •     之前在别的书里看到瓦伦蒂诺,于是难得地从中间读起。最喜欢刘勃关于管仲的那篇:每一个叙述者,都讲述了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故事。另外,P.147页蓝志贵错成罗志贵,不应该。
  •     大师,从军记好看。减分是封面。容易有灰,还是喜欢旧版。
  •     这一期的好几篇都非常精彩。尤其是贾行家的《他们》,还有那篇瘂弦的口述历史。
  •     最喜欢刘勃的文章,十分喜欢,是被点燃读史兴趣的那种喜欢——当年看完战国歧途直接买了套吕著通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