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薄的黑,最厚的白》书评

出版社:川漓社
ISBN:9789881965011
作者:葉輝

一種「愛與慾」的文學敍事倫理 (香港《信報》2010年12月18日)

一種「愛與慾」的文學敍事倫理——讀葉輝散文集《最薄的黑,最厚的白——給石頭的情書》江濤︰《信報‧讀書增值》,2010年12月18日關於「黑」與「白」在一個黑匣子裏,每天放進一張寫滿字詞的信紙,歲月經年,黑色漸薄,白色漸厚,原本空的黑匣子慢慢被白紙填滿,時間被詞語填滿,生命被語言填滿—這是葉輝解釋該散文集命名的緣起。該書收錄五十九封寫給「O」的信。作者在〈序〉中說:一部《石頭記》不就是那頑石寫給紅塵的情書?紅 塵要是真的有情,諒有回信,那回信,大概就是「給石頭的情書」了……人們常以「柏拉圖式愛情」喻指「精神戀愛」。柏拉圖稱,人的靈魂由黑白兩匹馬駕馭,白 即人格之美好,黑即人格的僻陋。如是觀,關於愛情的書寫,也有其「黑白之辯」—猶如葉輝對該書的自我解讀:最薄的愛情,最厚的書寫;有愛而寫,哀矜而勿 喜。他這樣給「O」寫道: 「黑是時間無法承受的輕,白是記憶的厚,O,黑是瓶子,白是一去不回的逝水……」「黑」與「白」,在此書中,是一種記錄與書寫,關於「愛與遺忘」、「沉默與表達」、「時間與記憶」的辦證……沒有時間的情書凡書信,沒地點標明也該有時間標註,如此收信人也可憑時間線索,追尋寫信者的心路歷程。不知作者是否故意抹去各篇章時間印跡,而隱匿的時間,即是「此時此 刻」——又可理解為「時時刻刻」,如同永恆。如書引述保羅.策蘭(Paul C elan)詩句:是時間如它所是的時候了╱是時候了。伯格森(Henri Bergson)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一個有內在因果關係的整體。而時間是與生命同在並比生命更綿長的持續承載體,由一種本源的內省、集中的意識所感知。也就是說,該書無疑是「情書集」,無疑是寫給「O」的信,它是作者思想和激情的載體,也是其本身—個體生命書寫。葉輝散文的特點,是「發散式思維」, 像語言同時運行在幾條河上,通篇文本打破「時間」的「線性」和「空間限制」,以精緻的語言組織和構思,使敍事達到了飽和:多維度的整體。如在《宇宙是一個監獄》,無論題目的意象「宇宙」與「監獄」、文中提及昆德拉小說《不朽》、其中女主人公「游泳」、「深呼吸」,作者把意念中的「O」也稱作艾藜絲……都巧合達致一種互文呼應關係,使敍事與感知同時指向一種有象徵意味的深度。愛 與慾的敍事倫理—對一個符號「O」說話至於「O」是誰?坊間似有很多傳言,也有人說是一個虛擬,約等於數字「0」的虛無符號……作者〈序〉中寫道:O 是我的石頭。每星期寫一封給O 的信……記述的倒是空空、茫茫、渺渺而不失溫煦的一段日子……在〈危險的滋味:香料與「呼愁」〉開篇:親愛的O,這一回你依然是O,一個圓形符號,一個 鍋,圓圓的小碟子裏的各式香料……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從賈寶玉的「玉」字,讀出慾望的「慾」。以此,從符號學角度看,一部《石頭記》寫的是一塊石頭(玉),以及「攜玉(慾)而生」的主人公賈寶玉的故事,從而整部小說就成了「慾」的說明書。葉輝說, 「給石頭的情書」是紅塵給「石頭」的回信,那麼,我們可否符號化地去理解,該書也是作者寫給「慾」的書信集呢?在我看來,是可以這麼理解,但同時,我也認為裏面所書寫的,更多是「愛與慾」的敍事倫理—人的自由如何可以在用文字限定的壓迫框界內實現。所以在該書貌似「愛慾書寫」的線索中,我們讀到了作者對遊蹤地民俗風情、對香港老街舊巷的記憶描繪;對香港文化與文學的審視;對時事、民生、親情、友情的記錄和評議……而這些內容的豐富翔實,也給這本「情書集」帶來了虛實相掩,生活化、立體化的敍事效果—我想,以此去理解該書的語言藝術,是合適的。

不仅仅是一部情书 (南方都市报: 2010-11-28)

不仅仅是一部情书《最薄的黑最厚的白———给石头的情书 》,叶 辉著,香港川漓社2010年9月版,港币68.00元。彭砺青□书店职员,香港在《书到用时》过后,读者期望叶辉以另一种散文的面目示人,果然,《最薄的黑最厚的白———给石头的情书》以文学感浓郁的私密语言,用情书的体裁,与读者分享叶辉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点滴和感触。叶辉的文章一贯有其独特风格,语调更令人一读难忘,他喜欢从生活中抽出琐碎事情或细枝末节,在夹杂戏谑、同情和解嘲的自我反诘中思考人生,中间加插不少令作者有感触的诗歌片断。读他的散文,透过那充满诗意的奇想,诗歌、艺术、流行文化和生活却戏剧性地联结起来。书名也是对艺术和诗歌的再想像,《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典故出自日本画家河原温的日期绘画(date painting),河原温用黑匣子,将四十四年的作画记忆贮存,在黑匣子上写上白色日期,里面盛载该天的报纸和自己的画作,渐渐地,黑匣子里代表无事发生的黑色空间越来越少,而盛载事件和画作的白色日期却越积越厚,就像这些积累了作者阅历和情感的情书。作者说,这是一件骇人的艺术作品,其实这件艺术品亦以一种直面生命的方式,展示时间的延绵,甚至人生的期限。正因为人生有涯,我们才重视如何向最亲密的人道出心中最私密的言语,这也许是叶辉要写这本书的理由了。至于“石头”的诗歌形象,就更丰富了,除了策兰的诗句“是石头让自己开花的时候了”,叶辉还引用赫伯特的诗《鹅卵石》和辛波丝卡的《跟石头对谈》,分别道出鹅卵石用有情的眼睛看出自己和人的界限,还有石头对诗人的拒绝。石头予人一种顽固、强硬的感觉,但在策兰的诗里,石头也能开花,有时人们甚至将其比作艺术家和诗人那种让作品开花结果的执着,还有对世俗口味的断然抗拒,正如赫伯特那首诗中的鹅卵石形象。策兰写那诗句的时候还与奥地利女诗人巴赫曼(Ingeborg Bachm an)热恋,因此“石头开花”的意象便可与“情书”产生联系了。叶辉将这块石头称为O,O大概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神秘女郎一样惹人遐想。神秘女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叶辉透过这些“情书”,在读者面前敞开了“文坛北野武”的内心世界。这里没有《书到用时》或《卧底主义》的天文地理,但内容言之有物,既有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也有对社会、人生的寄寓和讥刺,本书的力量就在于这份内心的微妙感觉,在作者思考爱欲人生的时候总是慢慢地渗出味道来。情书之所以要写,是因为分隔两地。开始时,作者远在法兰克福,他在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里看到“日期绘画”而深感震撼,后来收到了O的手机短信:“我想念你。”于是展开了书信对话,里面夹杂许多文学作品(如赫塔·米勒和昆德拉),但有很多是关于情爱与爱欲的,也将O比喻为文学里的角色,如昆德拉《不朽》里的艾藜丝,作者更写了一首《水熊小赋格》,以微生物水熊极顽强的生命力自况,后面的书信讨论记忆、《爱欲与文明》、昆虫吸引异性的化学物质、柏拉图《会饮》里狄奥提玛的“爱之阶梯”,还有很多文学理论、诗歌和小说典故,表面上在讨论文学,却统统以关于爱欲的哲理讨论,表达作者对O的思念,如此情书,着实不可多得。《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不单是一部情书,也是作者的阅读随笔,里面除引用外国诗歌的片断外,还夹杂着作者自己的诗作片断,读者仿佛听着作者随意地讨论———动植物的故事,一些香港旧街老店的掌故,以及一些不再为人提起的事情。读者看到叶辉的另一面,这位卧底“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随意的文字里,我们看见作者袒露内心,这里只有诗歌,没有魔鬼经济学和时事评论,因为作者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http://gcontent.oeeee.com/8/d9/8d9fc2308c8f28d2/Blog/bb9/1bcddd.html


 最薄的黑,最厚的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