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305133035
作者:[法] 让·鲍德里亚
页数:195页

书籍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物的形式礼拜仪式
1/ 丰盛
2/ 丰盛与全套商品
4/ 杂货店
6/ 帕尔利二号
7/ 消费的神奇地位
8/ 货船的神话
10/ 灾难的完美诱惑
13/ 增长的恶性循环
13/ 集体开支与重新分配
17/ 危害
20/ 增长的计算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神话
21/ 浪费

28/ 第二章消费理论
28/ 消费的社会逻辑
28/ 福利的平等意识
35/ 工业体系与贫困
37/ 新的分离
39/ 等级机构
40/ 拯救的一面
41/ 区分与物质增长的社会
47/ 旧石器时代或最初的丰盛社会
49/ 一种消费理论
49/ 人类经济学的解剖
57/ 物品的变化——需求的变化
60/ 对享受的否认
61/ 一种结构分析?
62/ 娱乐系统,或享受之束缚
63/ 作为新生产力象征和控制的消费
66/ 个体的符号逻辑功能
68/ 自我消费
69/ 个性化或最小的边缘差异
69/ 成为或不成为我自己
71/ 差异的工业化生产
74/ 消费变体
76/ 区别或类同?
77/ 编码和革命
78/ 结构范例
80/ 男性范例和女性范例

85/ 第三章大众传媒、性与休闲
85/ 大众传媒文化
85/ 新潮——或过时事物的复兴
86/ 文化再循环
89/ 转盘和计算机或最小的公共文化
93/ 最小公倍数
98/ 媚俗
100 / 摆设和游戏
104 / 流行:一种消费艺术?
112 / 信息的配置
113 / 媒介即信息
116 / 广告媒介
117 / 伪事件和新现实
118 / 超越真伪
120 / 最美的消费品:身体
121 / 您身体的秘密钥匙
124 / 功用性美丽
125 / 功用性色情
126 / 快感原则和生产力
128 / 当代身体策略
129 / 身体是女性的吗?
132 / 医疗崇拜:“状态”
134 / 苗条的牵挂:“线条”
137 / 性交换标准
140 / 广告中的象征与幻象
144 / 性玩偶
146 / 休闲的悲剧或消磨时光之不可能性
156 / 关切的神话
156 / 社会转移和母性转移
158 / 微笑之做作
160 / 游戏时间,或对服务的滑稽模仿
162 / 广告和赠品意识形态
164 / 玻璃橱窗
165 / 疗养社会
166 / 关切的暧昧和恐怖主义
168 / 社会测定的兼容性
170 / 证实与赞许
171 / 对真诚的崇拜——功用性宽容
173 / 丰盛社会中的混乱
173 / 暴力
180 / 非暴力的亚文化
182 / 疲劳

192 / 结论论当代异化或与魔鬼协议的终结
192 / 布拉格的大学生
196 / 先验性的终结
199 / 从鬼魂到鬼魂
199 / 消费之消费

作者简介

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 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是相反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让·鲍德里亚 如果说,《物体系》一书的重点为揭露当今世界存在的功能性有序结构,那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命题;而《消费社会》则试图走进形下的经济生活中发现一种新的支配和奴役关系:消费者与物的关系竟然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已经转变为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了。这是一个无限的消费意义链环和强制性系列。以我的理解,这正是今天市场经济的消费结构中生成的欺骗性的伪欲望场境。消费场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铭记凸状锁链捆住并强迫消费的。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强制性并不是外在的可感的东西,而是消费中的诱奸!因为,这种强制性的实施恰恰是通过一种被幻象引诱中的自愿。


 消费社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就是索绪尔开始把玩一个叫做“语言”的手电筒,不小心打开了手电,于是有了一个光柱。“哦,手电筒是一个‘能指’,发出的光就是‘所指’了!”。。。。。他被别的猴子们奉为手电筒之父!  法国猴子看见,大惊,说这是个“结构”呀,咱们得顺着这根柱子爬上去看看。李维史陀就爬上去了(你管他怎么做到的呢?!),并且凭着博学和高端视角发展成了结构主义大师。“不同猴群的想法和行为都只具有手电筒和手电筒之间的区别,它们发出的光是一致的!”李维史陀如是说。于是乎在他的眼里世界变成了一系列的矩阵方程式,不同的文化只是输入了不同参数以后的一个确切地等式。所以文化矩阵足够多,我们也就可以解出所有的未知数。  然后福柯出现了,拆开了手电筒,光自然是不见了。他进一步把电池和电线也剪开了。于是电池和电线也不见了。猴群发出惊叹的声音:“他是个解构主义大师!”  最后出场的是布希亚,他拿起了手电筒(什么?手电没了?这对布希亚一点都不是问题,不信你自己去阅读一下布希亚就知道了),熟练的打开,却只照着自己的下巴。他微笑着却显示了他的狰狞!猴群们迷惑了,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异化了的人绝不只是一个衰竭了,贫乏了,但在本质上仍然完整的人。而是一个颠倒了的人,变成了恶,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反对自己的人。”
  •     封面用二维码做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也具有实用的功能,使《消费社会》艺术所言传达的意象和中国最普及的获得资讯的方式结合;文中出现的一些错别字以及翻译的晦涩加大了阅读的障碍;另外,J.P梅耶的序言写的深入浅出并结合当代社会的流行例证使阅读更加生动,个人认为比波德里亚的正文更加有力。
  •     重读更觉深切
  •     awful transition or awful understanding?
  •     What the fuck I'm reading?
  •     社会形态的消费角度剖析,都在说低俗,排斥低俗,甚至消费低俗本身,但究竟俗在哪里?
  •     翻译拗口且有多处错误
  •     四年来的困惑——现实生活设定的环境一边对我们肆无忌惮地洗脑,我们一边任由消费导向、男性价值观带领着我们进行各种所谓的“美好生活”及“循规蹈矩”,一边却又在书中发现,妈的,居然如此不设防地就被别人骗着走了,无力抗争不说,还沾沾自喜。这就是游戏规则,怎么办呢?打破不了,只有在规则内戴着镣铐舞之蹈之。
  •     我们现实中的消费越来越走向鲍得里亚的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意义消费越来越多。
  •     拖拉了好久的書啊⋯⋯應該是從去年開始的,好在堅持讀完了。封面掃碼的文章和張一兵的序都挺不錯的,勝過正文行文和翻譯的拖沓。短時間應該不會再唸法國人的書了,私以為鮑德里亞在批判著消費社會的時候,又創造著作為消費品的理論。本書行文旁徵博引,例子和術語都很博雜。書中洞見不少,但總感覺是小聰明類型的。還是尼采來的磅礴大氣:「一個哲學家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和最高要求是什麼?就是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時代,成為“無時代的人”」。《消費社會》一書,晦澀地言說了時代是如何。但至於自身的克服,還是得真刀實槍地去幹。嗯,還是先拿股市練練手=_=
  •     作者批判頗爲犀利,直入人心。當然也衹能是種片面的深刻
  •     “我们知道物品什么也不是,在其背后滋长着人际关系的空虚、滋长着物化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流通的空洞轮廓。”
  •     宏大的针对整个社会的批评(?)理论,即使写于1970也不妨碍与2017的高度契合;“我”穿随意的休闲衣物(也许想表达自己对外表的不在意-讽刺),对未来感到极度“疲惫”——成长于此体系下的人即使竭尽全力也看不清迷雾中撕裂的自我,即此疲惫到底是内向的抵抗,还是装饰用的符号。
  •     内容很好读,神封面
  •     读得懂的地方深有启发,读不懂的地方跟看天书一样
  •     不可超越的异化
  •     翻译不是特别流畅且专有名词注释依然不足,如第三章中的波普艺术,不过整体而言值得一看。另外,意外发现本书封面上的二维码对应着链接http://www.ptext.cn/home4.php?id=5889
  •     故弄玄虚的概念包装下一流观点的二流论证再加上三流翻译。其论证过程已经被现实的发展打脸了,只能说作者不懂社会学,更不懂经济学。 有关异化的观点不错,但是一百年前就有人说过。而对整个体系的分析和解构可谓拙劣至极,一大堆不能直指核心的二流术语的堆积根本不能掩盖作者理论体系的无力感,只能说为观点而观点。 最烦是作者明明已经发现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却不指出系统背后的操纵者,明明已经触碰到社会关系的不平等却对阶级关系与阶级固化闭口不提,明明看到系统本身的漏洞却还以为它能无限延续。 总的来说,没有丝毫启发性。
  •     从符号角度探讨消费,消费代替生产的推动力,而消费不是来自需求,而是媒体和广告构造的幻象。 翻译很良心了~
  •      70年的书放在现在一点不走样
  •     当代圣经?
  •     强推前两章,第三章吧感觉就那样。
  •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本体只有符号。能指已经消解了所指。
  •     为我开拓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鲍德里亚需要反复去读,去感知他那惊人的思维角度。
  •     节约就是反美,节约就是反华,节约就是反社会
  •     感觉好多是拾人牙慧呢
  •     这个版本的翻译得极其烂,根本无法读下去,建议不要选择这个版本。
  •     为什么同一本书前后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开头在火车上翻的时候感觉又薄又轻松,回来带着功利性看,就觉得怎么也翻不完……没错,我们就是被消费控制了。你看双11双12等等创造了多少消费符号,我们不仅在消费物品,也在自我消费。
  •     鲍德里亚实在太难读... 最近看到好几本营销畅销书抨击他了
  •     首先需要仔细读张一兵先生的序,再读鲍德里亚的结语。精彩在第三部分,大众传媒、性与休闲,消费是符号的意识形态。
  •     第一本我读不下去的书,所以不能算作是看过了吧。感觉应该是好书,然而这翻译实在是太糟糕了,根本不知所云。只能等我英语修炼到去看原版书了。
  •     究竟是翻译不行还是我脑子不行。。。
  •     不喜欢这样形而上的批判…实用主义派表示不服…以及翻译是什么鬼[二哈]…不过有些还是挺有“警醒”作用的,如同“中等收入陷阱”
  •     但是我们还是一样被骗,还是一样狂欢。
  •     最可怕的是你知道他所揭露的,的确是社会现状,然而并没有很好的应对方式来改善它,而陷入消极反抗(抑郁、疲劳、无聊)之中。鲍德里亚明显受人类学思想影响,开闭口即是原始社会。
  •     鲍德里亚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老男人,他的很多思想都极具预言性,当然也有可能是西方比我们更早地发展了百十年。
  •     书很经典,每次读后都有种浮躁的感觉,需要几首纯音乐沉静下心后再慢慢读。批判着看会好很多
  •     写得太简单啦。。
  •     这是那种能颠覆你三观的书,早些看,能省很多钱,9.10,从今天开始,不买除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任何东西,持戒一年,以此为记。
  •     洞察了真理又怎么样?你还是得在这样的话语下继续苟且。
  •     鲍德里亚的早期作品,在70年代就已经非常准确地捕捉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问题不再是‘获得最大的利润’。与‘生产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在企业的主层次上),而是在潜在的无限生产力(在技术结构的层次上)与销售产品的必要性之间崆量重。在这一阶段,体制必须不仅控制生产机器而且控制消费需求不仅控制价格而且控制这一价值所要求的东西。这一点至关重要。总的结果是要么通过先于生产行为本身的手段(民意测验、市场研究),要么通过盛手段(广告、市场营销、包装),从购物者(在此能逃避任何控制)那里剥夺决定权并将它转让给企业”。然而很遗憾地,鲍德里亚依然没有捅破最后那层“窗户纸”,通过“消费社会”固化阶层这个大循环体系本来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并没有最终被触碰。另外,鲍德里亚要是生在当代,这本书的例子应该会丰富得多呀~
  •     已经要用寄书来撕逼了
  •     结构不太易把握,但意思还是很先进的,尤其在国内/日本社会如此发展形势下值得一读
  •     打碎这白色的弥撒
  •     某豆友说中了,读过马列再看这书,新鲜感就不强了, 翻译嘛算是能看的,然而问题在于我们需要解释世界,更需要是改造世界,鲍德里亚同学却嘎然而止。。。
  •     完全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     对自己是种惊醒,不能“役于物”。多想想自己还能创造什么。
  •     不是圣经,不是圣经,不是圣经
  •     法国思想家的作品好像都很有深度,都很难读,一些洞见是让人欣喜的。
  •     读得那么累是不是因为翻译真的很烂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