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4
ISBN:9787533917067
作者:[奥] 卡夫卡
页数:189页

书籍目录

1 判决
2 变形记
3 司炉
4 在流放营
5 乡村医生
6 饥饿艺术家
7 铁桶骑士
8 万里长城建造时
9 一条狗的研究
10 中国人来访
11 爱的险境
12 坑道下的家庭
13 歌声的诱惑
14 误入荆棘丛
15 在阁楼上
16 在墓穴里作客
17 包厢里的奇遇
18 夜行船的惊讶
编后记

作者简介

1 判决
2 变形记
3 司炉
4 在流放营
5 乡村医生
6 饥饿艺术家
7 铁桶骑士
8 万里长城建造时
9 一条狗的研究
10 中国人来访
……


 变形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5条)

  •     我大學時代對於哲學、存在主義的東西很是著迷,看過一些比如叔本華、尼采的東西,後來看了卡夫卡的變形記,寫的非常棒,內容是描述一個男子有天早上醒來變成了一只甲虫,也不能用言語或任何方式跟外界溝通了,但是他的心他的理智還是很清楚的,他一樣深愛著他的家人,但是無法告訴任何人,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孩子發現這個怪物是他的爸爸(老公)時,從一開始的驚惶、憐憫逐漸變成嫌惡,最後竟然將他給殺害了。這是卡夫卡非常經典的一個短篇,當時看了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震憾,後來發現這個故事原型被日本改編成好幾次漫畫或動畫。卡夫卡的故事寓意很深,不少人看卡夫卡的故事都有不同的解讀,在變形記裏面很重要的一個思想是對於一個人的id的反思,什麼才是真正代表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id?我們常常會說是心,但是這個世界卻是以外型和語言、文字來評判一個人,在變形記裏的那個男人失去了外貌、切斷了一切能與人類溝通的方式,但他沒有失去他的理智、他的心、他對家人的愛,但是在他的妻子和孩子的眼中看來,他已經不是他了。之所以又想起這本書,是因為兩年多前台灣的家父突然中風,雖然撿回一命卻得了失語症,失語症在醫學中就是一種喪失了表答能力的疾病,語言、文字和表達能力都完全喪失掉,就像卡夫卡的變形記中的那只大虫一樣。自從我爸爸中風以來,從一開始家人的病急亂求醫、到絕望、到現在的釋懷,至少就我而言,卡夫卡的變形記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因為我知道雖然他不能說,不能寫,甚至不能用點頭和搖頭來表達他的想法,但是他愛我們的心一如往昔。活著就是一種幸福,所以就這樣吧。
  •     卡夫卡的名声大了去了,变形记的评价也非常高,据说很多名作家都受了他的影响,马尔克斯也说过没有变形记就没有百年孤独之类的话,但是我实在是读书不多,在文字感触方面也很粗鄙,不能体会这种伟大,只能从寓言方面寻找一点现世的思考。人的定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理性上弱点思维;还有一种是人类的外在,外貌,财富,社会地位之类。小说就是用这个极端的故事来阐述当一个人失去外在人的判定但是依然保持人类理智时所遇到的事情。格雷高尔在变形之前受到家人的尊重,他也因为给家人提供富足的生活而产生自豪感,但是这种尊重和自豪感的来源是他的付出,一旦失去人类外表后,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之前所说第二种的人都定义。失去这种定义之后,即是他依然保持人类的理智,但是在家人看了他已经不能称作一个人,文中有如下文字:“一定要把他弄走!”妹妹大叫。“爸爸,这是唯一的办法了。你一定要抛开这个念头,不要把他当成格雷高尔。一直以来我们都这样想,结果这就是我们不幸的根源。但那怎么可能是格雷高尔呢?如果真是他,那他早就该意识到,这样的动物根本就没法和人一起生活,会自动走开的。那样虽然失去了哥哥,但却能够继续活下去,而且还会怀念他。但是这只怪虫让我们痛苦不已,他还赶走了房客,马上就要霸占整个家,让我们到走廊里过夜了。看啊,爸爸!”这时,在家人的心中他已不是家人,失去社会身份的同时也失去了人的身份。据说卡夫卡生活在工业化的转折点,我不知道工业化之前人类的社会关系,但是我们如今就是这样的状态,而且我们早就麻木的认为理所应当,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     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时候不只有有美,同时也有不美的甚至是丑的。丑,人之所厌也,生活丑总是使人们厌恶、难受以致于对生活丑产生极端仇恨。然而很多文学作品却并不忌讳在作品中使用生活丑,为什么文学作品会不忌讳生活丑呢?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之美与不美,很多时候其实并不在于作品描写的是生活美还是生活丑。在真正的好的文学作品中,即便描写的是生活丑也是可以转化为艺术美的,比如说生活中的丑经过作者的加工之后就可以变得更典型化。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被称为20世纪世界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一的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其艺术水准自然不待言说,然而小说却是以主人公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全家人都讨厌的大甲虫的荒诞设定说开来的,一只大甲虫,这样丑陋的设定?然而这样的设定却丝毫没有妨碍作品真意的表达,这就正好说明生活之丑是可以转化成艺术美的。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顿感惊慌失措,而在被父亲发现后,家人更加是惶恐不已,还把他赶回卧室。在卧室里,格里高尔又渴又饿,逐渐陷入绝望之中,并且在这绝望格里高尔死去。不妨设想一下,一只和人差不多大小的甲虫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有什么感觉呢?当然是丑陋不堪了,平常摸样的甲虫就已经够难看了,何况是一只大怪物呢。看看作者怎么描写格里高尔自己眼中的“大甲虫自己”的——“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格里高尔一看到自己变成这样,立刻就犯傻了,心情也一下子就忧郁起来,能够让格里高尔自己都恶心起来的,可想而知有多么丑了。但是读了小说之后,我们所留下的并不是关于这个甲虫有多么多么丑,把书合上,我们看到的有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还可以感觉到人性深处隐藏着的黑暗帝国。生活丑在作品中,通过对其自身存在的否定来突出现实存在的美,这就是以丑衬美。映衬手法是在绘画雕塑常用的表现手法,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更加是很平常的,在《变形记》中,作者同样也使用了这样的手法,用丑来衬托美,目的就在于突出美,从而使美显得更加美。主人公格里高尔的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还要上学,使得他负担上了很重的债务,而他也承担起来,一直为这债务奔波劳累,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家庭状况。以此看主人公其实是一个心地善良关心家人的好人,即便在变成甲虫之后,他仍然关心着父亲的债务情况,也还眷恋着家人,甚至听从父亲的命令乖乖的爬回自己的卧室,并且最终死在那里。这样一个形象是作为美的形象存在的,而作者在树立美的同时,也同样设立了丑的形象。在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之后,父亲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要赶他回卧室,母亲除了哭泣就是默许着父亲对格里高尔的放逐,甚至到了最后连他的最后希望——他的妹妹都萌生了“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这样的想法,对比着家人对格里高尔和格里高尔对家人的态度,一种美丑对立的感觉便突显出来,美的更加美,丑的也就更加丑了。看着这只大甲虫,这只丑陋的大甲虫,很容易让我想起《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们面容同样的丑陋,心灵却也同样的善良美丽。生活里面有很多丑恶,人情寒凉就是这样,但是在文学作品中,这些丑恶的存在一般不是为它们而存在的,它们为丑恶的另一个极端而存在——美,它们的存在如果没有美的存在便没有丝毫的意义。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还有另外一种手法,那就是化丑为美,化丑为美 并不是说丑被化没了,丑自然还是存在,就像现在时兴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垃圾艺术(“新达达”等艺术活动),把日常生活中垃圾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法组合起来,形成新的美。化丑为美就是这样,把丑通过比较特殊的手法组合然后形成新的典型化的美。《变形记》也是这样,格里高尔的那个甲虫身,就像传说中拥有可以点石为金的魔杖一样,轻轻一点,那丑陋的甲虫壳就不见了,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可爱的甲虫。虽然之后因为全家的厌弃,格里高尔慢慢的自我放逐,但是这并不是他所愿意的,而是无可奈何。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逐渐由人向甲虫习性转变,仿佛他化出人的世界了,而在甲虫类中找到了自我。一个人甘于“堕落”成为甲虫类,这是多么荒唐多么不可接受的事情啊,然而作者并不是想表达这样的思想,他想表达的是这种现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让我们去思考人为什么甘于“堕落”成甲虫,格里高尔并不是真的自愿的甘于“堕落”为虫类,而是没有选择之下的唯一选择,由此让我们看到那种被异化的人与人的关系,使得这样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很荒唐和不可接受很丑陋的一件事情化而成为了一种艺术美的表达了。化丑为美怎么样才可以实现呢?最重要的是作者要有足够的情感和思想去创造出这样的“丑”的意想,否则很可能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卡夫卡无疑是一个存在的勘探者,他怀疑着存在,怀疑着自我,然而他也同样用温情去证实去寻找自我的存在。生活和艺术,两个不同的范畴,连接生活和文学作品的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作者,作者从生活中把丑和美全部吸收,然后通过文字再创造出艺术形式的美和丑,而实际上广义来说艺术美和艺术丑都是艺术美。另外生活丑转化成艺术美,还必须要符合美的内容。首先,对生活丑要描写的可以吸引人,要生动,美是和吸引力相关的,美一定是要具有吸引力的,格里高尔的甲虫对读者们不就很有吸引力么,一个人变成大甲虫的故事很自然就吸引住了读者。其次呢,生活丑的描写也必须要有一个度量,不能过度了,不能把格里高尔的甲虫描写的太丑,在描写上只要取作者所需要的就好。最后,生活丑转化成艺术美一般都要通过一个超越的过程,审美主体应该对生活丑有一个恰当的审判,就像在《变形记》中,不能够一直只专注在怎么样描写甲虫,更加重要的是要寻找出超越的意义,从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之后人情变化着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副人和人之间关系异化的令人心寒的图景。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在小说《变形记》中完整的体现出来了,不管是以丑衬美还是化丑为美,在卡夫卡的笔下都很为成功,这些生活丑就都变成了艺术化的升华了的美了。小说以生活丑和人性恶为审美观照的对象,成功的将这些丑转化成了美,这些丑在它们真正成为小说一部分的那一刻,就超越出来升华成艺术的经过加工的美。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镜子里哭泣的甲虫,万恶的资本主义,悲惨的世界,卖掉房子的青春少女,当下片刻的希望和欢愉,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     “他们一家人微笑着,彷佛看到了满是阳光的美好明天。”
  •     由于和我的脑洞很不同,只是欣赏
  •     无论是哪一种爱都是有限度的,不要成为别人的累赘,不要成为生活的累赘,不要给自己结束自己的机会,为此 努力吧!
  •     如果我能欣赏音乐,我还是一只虫吗?
  •     四星半,卡夫卡经典之作。他把格里高尔的内心写的十分细腻,心理活动中影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讽刺意味越品越有味道。只是我在想,如果格里高尔变回来了呢,那又会怎样?
  •     超现实奇幻故事启蒙
  •     心酸
  •     之说变形记这一个短篇。因为篇幅太短,所以几乎没什么值得说的,反之也可以从各个角度给出解读,自己最近最在意的是什么就是什么,现阶段的所思所想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我近期的“丧”主题在这里也完全说得通,没什么永恒,没什么颠扑不破,最好的结局最好的期许就是Live together, die alone.
  •      不管什么终究是被现实打倒了。虽为虚构,但就变形记而言对人性进行了最无情的拷问。 可悲的是主人公从人到虫始终都在为他的家人着想。
  •     在最窘迫的时候人总会无意识的暴露出他们面具之下的伪善本质 你认真想想 其实你很虚伪。 卡夫卡 /《变形记》
  •     卡夫卡,出生并一生都生活在布拉格老城区,那时候布拉格属于奥匈帝国。德语小说家。为了解布拉格而关注到这位不拘一格的作家。他的作品看似荒诞离奇,确是最直戳人心,揭露人性本质。
  •     高兴点,病人们。 医生已经放在了你们床上。
  •     物质利益横行的那个年代 格里高尔变成昆虫后从一开始被暴躁的父亲关进屋子里到 家人对他的厌恶嫌弃 最后妹妹提议赶他出门 他的人生是悲剧的 他的下场在饥饿中死去 我从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乃至亲人之间被金钱蒙蔽了双眼 人情的淡薄
  •     人心微凉,但现实就是这样,都不能确定那个蜣螂是否就是自己的亲人,主要还是因为人都是太容易把别人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从而才会忽略对方的付出。
  •     一直没看卡夫卡的书,这次本来是应付选修课读书笔记,看完了却不知从何写起。看起来荒诞又离奇的故事,却又是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格雷戈尔辛苦地建立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成为一个好员工,成为现实世界认可的人,可最后还是在一场离奇的变故里失去一切。不想评判人性,只觉得人真的太孤独了。
  •     小时候看的 看完后怕了好久。。
  •     读的第一本卡夫卡的书
  •     像一只虫,挣扎世间的许多人的缩影。被束缚,被那样的事情和观念。
  •     具有讽刺意味,反思...
  •     吊诡 悲伤 含义深刻 挖掘无量
  •     读了一篇变形记 现在想想读过的一些外国小说都有一些共同点——譬如 用平淡的 毫不在意 平和的语调 说一些人生里(人与人之间)最难过的悲伤
  •     17 3.14
  •     诡异而荒诞,惊讶而真实
  •     永远记得为了一套88块的卡夫卡全集,在季风的书架前徘徊几个月,终于花巨资购入。
  •     真实又残忍,阅读后非常不适。
  •     每天早上醒来都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下不来床
  •     父与子的关系都是恒久命题。
  •     读完并没有看懂太多的寓意,看了书评才明白一些,我的观点特别简单带入不了时代,变成甲虫很荒诞,而后家里的生活并不能支撑去照顾他,但开始的时候却也没有想到尽力来解救他,所以爱并未如此深刻,或者人生苦短不要去奢求不变的爱,付出即是美好,虚无的后续就让他随风吧!
  •     只读了一篇变形记,悲凉到绝望。
  •     在荒唐的处境中看到荒唐的人性。
  •     现在再来看格里高尔的家人为何如此害怕并且排斥他,是因为他们欠格里高尔的实在太多,格里高尔“好人”的形象实在太可怕。像一座大山无形中压迫到他家人并且产生一种反抗的情绪。就像父母非要给已经吃饱的孩子再多吃一点,就像那句俗语,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虽然这个比喻放在这里不恰当,但是都有一种明明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却想反抗的感觉。
  •     印象最深的,还是大二上课时姜飞老师曾经说过:卡夫卡的叙述是十分真实、讲究细节的。确实如此,这本小说基于一个荒诞的现实,但使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叙述,旨在告诉我们一点: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每日都在发生,不过变换了一种形式罢了。
  •     没有反转的悲剧,
  •     荒诞,悲剧,有点难过。“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成为异形的那一刻,格里高尔便被整个世界所抛弃。想到电影《第九区》。好故事。
  •     初中的时候,老师就推荐了《变形记》,但是直到前两年才看。记得当时看完以后的感受是:竟然是这样的结局。转念一想,就该是这样的结局啊~
  •     一开始看剧情的简介,总觉得是个又简单又老套又讽刺的故事,把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主宾替换再套上卡夫卡的风格。可是即使这样,看完以后,有点伤心
  •     在焦虑的时候服用变形记=抑郁or自杀
  •     卡夫卡,这个名字三个字,所以我给三颗星
  •     讽喻罢。
  •     他的情节巨大的抽象的真实感觉有一种简洁的恐惧,我觉得就足以让人爱卡夫卡了。
  •     人性
  •     第一次看这本书还是在我最早的iPhone3上的必读名著六十本app,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在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计的初中生,看得让我很震撼,目前大概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外国文学
  •     卡夫卡的小说是给你一刀,然后温暖的为你包扎伤口
  •     看到结局,觉得人里外开始变形。悲哀。
  •     也许下次看到虫子就没那么怕了,说不准是谁变的呢
  •     能把亲情击碎,也是残忍
  •     村上春树 马尔克斯都喜欢的作家。不知道这本薄薄的变形记影响了多少人。我们忙碌着/奔波着,失去了自己,变得可怕,甚至自己都无法接受的样子。但愿我们身边有爱我们的人,心中有情怀,这样可能不会变。
  •     卡夫卡小说中唯一读完的一本,不敢说明白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