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08650476
作者:[英] 亨特·戴维斯
页数:528页

内容概要

亨特•戴维斯(Hunter Davies)
英国著名作家,一路亲身见证了披头士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乐队。
他是公认的“最权威最著名的披头士通”,其著作超过三十本,尤以披头士相关著作最为知名。其中,传记《披头士》历经5次再版,售出至少48种语言版权;2008年,出版《披头士歌词集》(The Beatles Lyrics Book);并在2012年出版了《列侬书信集》(The John Lennon Letters)。
早年担任新闻记者期间,为《独立报》(Independent)、《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以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等媒体撰写专栏,也多次为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广播电台(BBC Radio 4)制作广播节目。
目前,他与妻子英国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福斯特(Margaret Forster)生活在达特茅斯。
-----------------------------------------------------------------------------------------------------------
译者简介:
林东翰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喜爱音乐、电影,对摇滚、爵士、蓝调音乐有研究。兼职翻译、编辑、插画。
-----------------------------------------------------------------------------------------------------------
导读者简介:
马世芳
写作者、广播人,生于1971年夏。大学时代开始在电台引介经典摇滚乐,曾数度担任台湾“金曲奖”评审。著有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译有《列侬回忆》。现居台北,仍持续撰写杂文、专栏与音乐文字。

书籍目录

导读 还来不及“盖棺论定”的时刻 马世芳
导言
第一部 利物浦
01.约翰•列侬
02.约翰•列侬与采石者
03.保罗•麦卡特尼
04.保罗•麦卡特尼与采石者
05.乔治•哈里森
06.乔治•哈里森与采石者
07.约翰•列侬,艺术学院时期
08.从采石者到月亮狗
09.斯图•萨克利夫,苏格兰之行与银色披头士
10.卡斯巴俱乐部
11.汉堡之行
12.阿斯特丽德•基尔舍与克劳斯•沃尔曼
13.利物浦——利瑟兰与洞穴倶乐部
14.停滞时期——利物浦与汉堡
15.布莱恩•爱泼斯坦
16.布莱恩签下披头士
17.迪卡唱片与皮特•贝斯特
18.林戈•斯塔尔
19.林戈•斯塔尔与披头士
第二部 伦敦与全世界
20.乔治•马丁与迪克•詹姆斯
21.巡回演唱
22.披头士狂热
23.美国之行
24.英国与重返美国
25.巡回演唱结束
26.布莱恩•爱泼斯坦之死
27.从药物到追随玛赫西
第三部 1968年
28.朋友与至亲
29.披头王国
30.披头士与他们的音乐
31.约翰
32.保罗
33.乔治
34.林戈
终章
1985年版后记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披头士唯一正式授权的传记,中文简体版首度出版!
The Beatles,一个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的名字!没有他们,Blur、Radiohead、Oasis、Coldplay……全球90%的乐队将不会存在,村上春树不会写出《挪威的森林》,许巍也不会走上音乐道路。在那个年代 ,他们引领了无数革命性、颠覆性的潮流;他们怒放青春,用音乐改变了历史;他们对爱情对生活对世界的表达,直达我们内心,到今天依然深深感动着全人类。
作为现代音乐的唯一传奇,他们的故事被赋予了无限的神话色彩,没人能说清完整的真相;即使有人说出来,也一定会有其他人质疑。
为了创作这本传记,作者获得披头士官方的唯一正式授权,得以深入采访披头士成员及其亲友、旧识、师长、合作伙伴等,近身侧写披头士活动,见证了他们重要的创作及录音过程,并把这一切详细地记述了下来。从利物浦到伦敦,从征服美国到席卷全世界;从洞穴俱乐部,到艾比路录音棚,再到屋顶演唱会;戴维斯亲身见证了披头士处于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成为横扫全球的超级巨星、史无前例的文化现象,也见证了他们内爆、分裂、渐行渐远,走上各自的道路……
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使这本书成为最权威、最可信的披头士传记,也是被引用最多的披头士传记。本书历经5次再版,作者为2010年的最新版本增加“前言”“后记”,叙述了这本传记产生的过程,更新及补充了不少逸事。
《披头士:唯一正式授权传记》中文版根据最新版本引进翻译,更增加近100幅披头士摄影作品、签名、手稿等重要独家资料,让读者直观地感受披头士的成长历程。
-----------------------------------------------------------------------------------------------------------
编辑推荐:
“披头士是那种这个世代里不复存在的年轻人,怀着天真和美好,为整个时代唱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他们无畏无惧,一路向前疯跑,没有边界,没有地平线的感觉;他们满怀自信可以创造一切、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如同婴儿一样蜷缩成一团躺在大地上的安宁;他们对爱情对生活对世界直达我们内心的诉说……反叛与觉醒,疯狂而美好,什么是青春?这特么才是青春呀!
◎披头士乐队唯一正式授权传记,中文简体版首度面世,由中信出版集团新锐出版品牌新思文化出品,纪念列侬逝世35周年、披头士组团55周年。
◎作为披头士乐队唯一的授权传记作家,戴维斯历经18个月对披头士贴身跟踪、深入采访。他对披头士及其持久魅力的独特理解,让这本传记的写作获得了披头士的极大合作与鼓励,也成就了这本最权威的披头士传记。
◎真实、可信、坦率、生动,《披头士》是在历史现场留下的第一手见证,充溢着新鲜的气味,带给读者Live级的阅读现场感;被《时代周刊》赞誉为“有史以来,最坦率敢言的合法授权传记”;《滚石》《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出版人周刊》等欧美媒体一致公认的最佳披头士传记。
◎全球畅销的摇滚经典。这本书伴随着披头士成长,是披头士乐队音乐人生历程的完整记录;历经5次再版,畅销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如果说披头士定义了那个时代,那么这本全球超级畅销书定义了披头士。
◎“深度摇滚书写”的经典示范之作。这本书见证了摇滚乐的关键时代,其“认真把摇滚乐当成一门艺术” 的书写态度、扎扎实实的素材整理、持平清明的叙述笔调,长期以来被传记作家们借鉴、模仿,成为后世所有摇滚乐手传记的“参考标准”。
◎这是摇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也是我们这辈子最接近披头士的一刻!多年来,关于披头士的书何止千百本,这本书却披头士乐迷奉为“圣经”,成为摇滚乐迷的必读经典。中文简体版的面世,正如著名乐评人马世芳感叹的:是迟来的“补课”,仍让人衷心欢喜。
◎不只是音乐,不只是披头士的故事,这也是一段让你我的青春重生的摇滚旅程。每个人心中,一定都有一首陪伴自己度过青春岁月的披头士音乐。读《披头士:唯一正式授权传记》,让音乐回响心底,让时光逆流而上,重温一次青春的记忆。
◎崔健、许巍、汪峰、五月天等两岸三地音乐人跨世代致敬摇滚偶像,著名乐评人马世芳、胡子平专文导读推荐,带领我们一起Rock,走进披头士的世界。
-----------------------------------------------------------------------------------------------------------
媒体评论:
有史以来,最坦率敢言的合法授权传记。
——《时代周刊》(Time)
我们这个世纪的最重要的记录。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传媒大师)
和披头士有关的图书已经数不胜数,但这本书依然是最好的一本,值得拥有!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戴维斯的辛勤工作和披头士对他的极度信任,让我们有幸能看到这些年轻音乐人的真实人生,他们仍是趣味十足、同样会犯错、有血有肉的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有着属于自己的经历、烦恼和祈望。
——《新闻周刊》(Newsweek)
一本完全为披头士而写的书,用严谨的态度述说整个故事,将它写下,就此一次解决;以便要是别人一再地问起那些相同的蠢问题时,就可以告诉他们:一切尽在此书中!嘿,这个主意不是很好吗,怎么样?
——作者和披头士聊《披头士》
-----------------------------------------------------------------------------------------------------------
名人致敬:
“披头士”的意义,就是将一股反叛的精神主流化,这才是摇滚乐。
——崔健(中国摇滚教父)
我当初走上音乐之路就是因为对披头士乐队的喜爱,英国摇滚文化对我的创作影响是最大的。
——许巍(摇滚音乐人)
披头士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我觉得孤立无助的时候,我去听他们的歌曲,去体会他们所写的东西,就会给我希望。
——汪峰(摇滚音乐人)
对我来说,披头士是我在音乐上很重要的一个启蒙者。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披头士常常是我人生困难和疑惑时最重要的导师之一。从他们的歌里面可以得到很多的解答、很多的力量、很多的启示。
——五月天(摇滚乐团)
有时候怀一怀旧也挺好,虽然曾经的一些事情我没有赶上,但是间接的信息同样能把人拉回到过去,仿佛就像亲身经历过一般。也许是一种终生无法亲历的遗憾,也许是一种无法抵抗的诱惑,也许心里总是有一种60年代的情结……总之,披头士对我来说总有无法摆脱的魅力。
——王小峰(专栏作家、乐评人)
多年来,关于披头士的书何止千百本,这本“古老”的作品,却一直被看作乐迷必备的经典。原因并不只是亨特•戴维斯获得披头士授权,得以提供大量第一手、详尽丰富的成长故事和历史资料(尽管这些素材确实精彩绝伦)。它最大的意义,是在那个“摇滚书写”相对荒芜的年代,认认真真地把披头士当成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家”,就像为画家和诗人作传那样,以持平、清明的笔调,建筑在扎扎实实的素材上,打造出来的深度记录。
——马世芳(广播人、文字工作者)
倘若说披头士的故事还在超越一般乐团的话,那么最大的功臣应该仍是列侬和保罗两人,因为当披头士逐渐成为另一种造神运动的同事,他俩则亲手将它逐渐浮夸膨胀的表象拉回到凡人的位置。是的,他们都仍然只是自私、贪婪的个体,但也因为这些故事所流露的人性,才让披头士真实地存活在每一位乐迷的心中。
——胡子平(资深乐评人)


 披头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文/宋薇棠记得看《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时,毛阿敏在洞穴俱乐部里被邀请上台,和众人一起唱着披头士最有名的歌<hey,Jude>。中国一代歌后激动得无以言表,原因无他,只因为那里是洞穴俱乐部——披头士最初崛起的地方。披头士,对于我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已经被变成了过去,封存成经典。在满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世界里,他们的歌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但是这并不是表示他们就不重要,相反披头士的音乐我现在依然在听——就像在凝视摇滚伟大的祖先。阅读《披头士》这本传记时,听的是代表作<Yesterday>,淡淡的节奏,简单的旋律,却夹杂着丝丝的哀伤,就像这本传记一样,写尽了披头士乐队的辉煌与落寞,新生与终点。英国作家亨特•戴维斯执笔的这本《披头士》,可以说是关于披头士五花八门的传记里,最权威的一本。他一路亲眼见证了披头士成为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乐队,但是你很难在这本书里看到他偏袒谁亦或是厌恶谁,他的文字很冷静也很清醒,所以真实得趋于完美。因为披头士里的每位成员,都是他所珍视的对象,不管好坏,那都是他们的成长轨迹。披头士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利物浦,伦敦与全世界以及一九六八年这本被正式授权的传记第一次出版,按照故事的脉络而言,就是起初、发展还有高潮。很多摇滚乐迷都知道英国的利物浦是披头士乐队创立的地方,那个时候的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以及乔治•哈里森,还都只不过是行为叛逆、标新立异的不良少年,模仿猫王的发型,穿着紧身裤和皮衣,偷学更多的和弦技巧,渴望得到上台表演的机会,但是那时的披头士,还不是披头士。它只是一个还没有确定乐队名字的小团队,与无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乐队一样,籍籍无名,放浪形骸。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那个时期的披头士团队中,没有林戈,却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斯图•萨克利夫。这位艺术家在披头士乐队中只待了很短暂的时间,甚至不会弹乐器,但却是乐队核心约翰的灵魂挚友,也正是他让披头士有了自己的名字,成就了披头士乐队真正的开始。就我个人对于艺术的热爱而言,斯图流星般的出现,是让人惊喜而偏爱的。但不幸的是,他很快死于脑溢血,披头士的发展跌落谷底,直到经纪人布莱恩•爱泼斯坦的出现,将这个濒于虚空边缘的乐队拉上了新的音乐征途。此后更换鼓手、进军伦敦、走向世界,一切都是那么顺风顺水,令无数年轻人为之疯狂。而此时的披头士,宛如洗尽铅华,穿黑色的西装,打领带,高高的发型变成柔软的刘海,俨然是四个干干净净、文质彬彬的大男孩。而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仿佛始终都蕴含着一股柔软而相信的力量,这股力量透过浑厚的歌声,浸入肌肤,刺进灵魂,让人愉悦而坚定。这本《披头士》的传记并不完整,1968年第一版发行时,披头士来说仍然处在一种巅峰状态,经纪人布莱恩的死只是让每个人静默无言,却无人注意到这即将成为命运的分水岭。没有人会想到两年以后披头士会解散,永远尘封在历史里。但就像亨特后来在前言里说的那样:“这只不过是一段披头士的故事,与它当初问世的时候完全一样。”这本传记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赞颂披头士的音乐与当时显赫的地位,更不是为了从乐迷身上谋取相当的利润,它所承载的,不仅只是一段关于披头士的旧时记忆——那些在他们的生命里,爱过他们同时也被他们深深爱着的人的过往;更是披头士在无数人心目中所留下的音乐精神,而这种精神,将影响着未来一代又一代人去实践、去履行。九把刀曾说过:“摇滚的精神绝对不是唱摇滚歌。 而是摇滚激荡这个世界时,所散发出的光芒。如果摇滚不是这样——我不摇滚,也没什么。”摇滚的时代,就像披头士的长眠,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人说真正的摇滚已死,但一切仍旧是那么值得怀念,那么让人热泪盈眶。只愿看过这本书的你也能够明白,披头士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仍在那里,融化成永恒。只等你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似曾相识的旋律过后,仍能下意识地微笑开口,如同拥抱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Hey, The Beatles!
  •     在介绍Hunter Davies的《披头士》(The Beatles:The Authorized Biography)之前,我们先看看Jarvis Cocker(原Pulp主唱)于2012年时是怎样在《卫报》上抨击其新出版的《约翰·列侬书信集》(The John Lennon Letters)的:“对于披头士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也是平凡人。四个来自利物浦的工人阶级的男孩向我们证明了他们创造的音乐不仅能比肩权威,还能超越权威直到落花流水。这些来自又笨又脏的野蛮人一族的男孩,带来了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力。这既非命中注定,也不是官方批准。但它就是发生了,并且这怂恿了其他无数相同背景的年轻人想要自己也尝试一下。”“……信息过剩。致敬过剩。穿一样的衣服吸一样的大麻不能让我们成为披头士。只会让我们又胖又蔫儿。所有类似的书(我承认有很多这样的书)让这样的错误成为可能。披头士当初可不知道他们会变成披头士。披头士并没有遵循一个计划或者蓝图。他们遵循的是自己的冲动和并不明晰的预感,然后就不知怎么地搞了一个213首歌几乎无一糟粕的传奇。我们把那些人推向神坛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借口:‘我只是一个凡人啊!我做梦都别想做成那样的事情。’”考虑到Jarvis Cocker把绝大部分的Brit大潮乐队都喷得一文不值的性格,他对神话披头这件事的态度自然不奇怪。Hunter Davies的那本列侬书信集我曾在广州方所翻出来过,但没几分钟我就把它放回原处。一方面是我英文太烂,另一方面是我确实不觉得“列侬便利贴”有多大可看之处。这点我和Jarvis Cocker是站同一立场的。从学术角度上来看我们需要披头的研究者,但真不应该就此在研究过程中把它们推向神坛。可是,在Hunter Davies最早于1968年出版的这本《披头士》传记里,他的视角、立场,和Jarvis Cocker所认为的“披头士不过也是凡人”同出一辙。在1968年里,披头推出了他们的“白盘”,这张毁誉参半的专辑也是四子走向分崩离析的里程碑,而Hunter Davies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推出“在世者”的传记,多少有点暧昧。全书清楚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利物浦;伦敦与全世界;1968年。在实际的篇幅里,成为披头士之前的时期最为详尽,占去了全书的一半。第二部分对披头四狂热的描述则是跳跃式的,第三部分则更像是结语,包括第31到第34章对披头四子的采访,他们那些大大咧咧、放肆的言语,现已功成名就的他们和第一部分时他们青涩的成长史对比,更延展了披头传奇的容量。作为最接近披头的文字工作者,Hunter Davies作为见证者写下了他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赶在流行音乐变得越来越无聊、披头变得越来越无法超越、列侬变得越来越像是社会精神领袖之前,尽可能地把披头身上发生的一切写出来。对比国内同样有中译本的Bob Spitz所写的《披头士》,Bob Spitz于2005年成书,前后花了八年时间,其中有大量的内容参考了Hunter Davies,尤其是早期的利物浦、汉堡时期的经历。但在Hunter Davies的书里,年轻的披头士(那时他们还叫“银色甲壳虫”)更真实,书中的每一句对白更有临场感。且后世者写披头多以教科书、全景式的写法,每一个时期笔墨都得考虑平均分配,Hunter Davies显然没有这种顾虑,于是他只写他想要写的,他在伟大者被盖棺定论前就拿出了自己的绘本。这使得这本《披头士》显得有血有肉,很多对话甚至会感觉作者和披头四子在聊家常,充满了live的质感。我更喜欢作者非仰视而是平视的视角,当他在书中融入他作为记者、文化评论人的观点时,无论是将来被打脸还是被印证,都是这么地好玩。就像作者在1968年最后写下的文字:“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们还非常年轻,这也是好事,因为他们仍然会想靠自己的力量做些事。希望他们能继续尝试。不过他们有那个能耐,也有那个可能在明天就放弃一切……”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出版的两年后发生了什么。对于此前并未对披头有太多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像是《复仇者联盟》外加《绿巨人》、《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之锤》的打包集合,更精彩的《复仇者联盟2》以及后续的故事,并不在这本书里,但这也足够精彩。至于此前已有读过其他相关披头作品、久仰Hunter Davies却因为没有中译本而无法一读的披头歌迷来说,这本书当然是必修课。且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会有与作者观点相悖之处,可这也恰恰是这本书的价值,那些未经渲染的,如监听音箱一样忠实还原到你的面前的故事。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不如Bob版翔实
  •     披头士是日新月异的,我们改变的实在太快
  •     读完,知道了披头士是谁,都干了什么,每个人的大体性格,就是这样。欧美写传记的一大好处是,以叙事为主,不会过多参杂个人感情。少有凌驾于事情本身上的主观评价。
  •     即便有09年前言,85版后记两篇长文,还是不能弥补这本披头士较为权威的传记内容最迟到1968年就截至的遗憾,(那时最年长Ringo和Lennon才28岁,George才25岁)。但是就其所有的内容来看,结构上多线并行,语言上口语化且有不少小幽默,加之有大量的访谈素材(引述"e)呈现出一种记者式风格,仍然值得一读。还有一章专门描述了几人创作音乐的场景,当然应该满足不了对披头士音乐内容有所贪恋的读者,没有涉及过多的歌曲的背景故事和音乐性的评价。究竟还是来得晚了些,台湾是03年就出版了,翻译和注释都比较到位。(一时兴起还登了北方音乐公司NMC现在的网站看了看,如今旗下的艺人都是些死金啊=-=)
  •     披头士密友贴身记录世纪摇滚乐队的成长经历,五度再版的记录让亨特·戴维斯的这本经典之作成为欧美媒体一致公认的最佳披头士传记版本。我们回顾的不只是一支乐队的辉煌故事,更是一段跨越世代、传唱至今的音乐历程。
  •     竟然写于1968年。摇滚界响当当的披头士,真正辉煌的时间原来只是短短五年,最重要的意义是打开了英国乐队进军美国的大门。
  •     厌恶
  •     好好选个封面不好么…好捉急。
  •     关于披头士的过去,很有权威和新鲜感的一本书。
  •     布莱恩爱泼斯坦;后半部分比较好看,保罗评价布莱恩就一句话“太嫩了”
  •     披头士解散前的官方传记
  •     把“神”还原为“人”,详细记录了几个不好好读书的熊孩子怎样成为风靡世界的偶像全过程。非常客观中肯的披头士传记。
  •     不喜欢中信的书
  •     纯粹的摇滚,那个年代的乐手如此天真而美好。
  •     不喜欢这种正史,连点料都没有,写的太干净
  •     脑残粉的圣经
  •     这是一本关于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思想和行动的书。此时披头士已经达到他们的巅峰,成为神话一样的存在。从长达50页的前言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本诚意之作,作者采访了众多亲友,记录了披头士音乐创作的现场、“生命中的一天”、对于音乐的看法,可以看到他们的谈话内容都在“印证”作者本人对于四人的看法,作为了解披头士的大致发展轨迹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读物,但不能奢望更多,毕竟披头士四人作为个人和二十多岁的青年,还有很多变化蹲在未来的路口,他们的人生和音乐在这本书结束后也都有了新的开始。中信这个译本有许多错别字减一星。
  •     有一种隔壁班小流氓逃学打架抽烟喝酒烫头,但他们最后成了全球偶像天团的既视感
  •     The Beatles与村上春树都是最爱
  •     随手一翻的书籍。与其说是传记文学不如说是罗列式的作文。朋友说要是在魔法世界一翻开就有背景音乐的话大概可以给到四星半。图片比文字本身更有吸引力的话确实翻完就不想再看一遍了
  •     写作的背景放在那里,自然没什么猛料,不过也更平实靠谱些。相比起68年问世的正文,09年的前言就博人眼球得多了。
  •     为毛一点共鸣也没有,开头部分写得还行,到后面就觉得乱七八糟,叙事也没重点,评分为什么这么高啊?一点也不吸引人的传记
  •     这几天大致翻了下,怎么说呢,如果已经读过大量劈头士相关文字的话,再来看这本当年的唯一权威版,感觉也没啥牛逼的,不过作为新乐迷的入门书籍,还是很不错,翻译基本没问题……就是实在不喜欢本书出版社 W( ̄_ ̄)W
  •     想停留在终章的1968
  •     OMG太好看了
  •     「披头士入门级读物」 约翰·列侬 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 乔治·哈里森 林戈·斯塔尔 如果有人问我四人中最爱哪一个,我会认真的告诉他,我最爱的是披头士。 皮特·贝斯特,斯图·萨克利夫,布莱恩·爱泼斯坦,乔治·马丁,我会记得这些人的名字,感谢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真实的披头士。
  •     作为一个常年爱开脑洞星人真不太适合看传记,料太多太足,稍微看几段就觉得脑子被脑洞挤爆了,猪脚们面对传记作者的坦诚“剖白”经常无法直视。最精彩的还是第一次汉堡之行,无知傻boy超级囧又超级欢乐的摇滚大作战。
  •     走到“披头士狂热”一章的时候,书已经过半,之前就是John、Paul、George熬过的7年。从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时代开始,挫败,成功,那突然的成名是怎么回事我依然没缓过来。Beatles厉害的地方可能就在成功的时候丢弃它,不断尝试最新的事物,“我们已经戴着一顶可笑的帽子了,所以我们就摘掉它,另外找一顶来戴。”还真不是一本单纯的粉丝手册,有已经非常熟悉的八卦,也有创作的过程(John和Paul的写歌过程是有点出乎我意料),从每人的父母辈开始写起(太长了,但似乎说明了最后是中产阶级的胜利x),本书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还没有分手或离婚,离群索居的生活看起来也没有太大问题,都把四人看做一个整体……看John说想带着妻子孩子和beatles其它成员永远到一个小岛上居住,我一下就泪目了。
  •     第一次认真把摇滚乐当成一门艺术。堪称现象级摇滚乐记录。居然写于1968年。
  •     果然喜欢是特定时间的特定状态,回不去了。算是回忆,算是纪念我的青春。
  •     写关于音乐创作历程的较少。。
  •     史料价值
  •     喜欢他们就看鲍勃·施皮茨的《披头士》吧,比这本书好得多。
  •     深图遇见的书,原本只是以为在温习对Beatles的音乐历程,后来却发现这是一个凭借一己力量与个人(小团体)自觉基于对现有体制之不满所完成的一次反叛与僭越。是一群不安分的流氓少年半有意识完成的对个人价值的追逐。/当然,自从看到I want to hold your hand被翻译成我想抓住你的手时,以及后来种种的语句不通顺,我已经对译者的翻译水平失望透顶。/我觉得这是一个去魅的过程。现在的我再也不会将他们视作不可超越的存在。也许只能说是一种运气,或是勇气。但并没有你刻意所要挖掘的那么多的意义。见过了他们普通的面容之后我才发现要把重心返回在自身上。他们的话不过也是片面之词罢了(狂妄的John),他们又何尝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呢?然而仍然还是会一直感谢他们的音乐。/对保罗乔治好感上升。
  •     罗马人也曾自信过帝国不坠;拜占庭人也曾自视上帝之国;苏联人也曾坚信“联盟牢不可破”,世人只看到美利坚强横的君威,却不知其庞大的身躯已经开始腐朽。要知道,庞大的罗马扫荡过莱茵河;五胡乱华前的中原征服了江南;安史之乱前的盛唐耀兵四夷;曼齐刻尔特灾难前的拜占庭屠戮了保加利亚;解体前的苏联无可匹敌。这些外在的辉煌,在内部的估计面前从来毫无意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