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上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
ISBN:9787020072156
作者:老舍
页数:1017页

章节摘录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在他的壮年,他亲眼看见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后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战争没有吓倒他,和平使他高兴。逢节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即使赶上兵荒马乱,他也自有办法:最值得说的是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为什么祁老太爷只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呢?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理上,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不信,你看吧,祁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月?直奉战争又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七七抗战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对家务,他早已不再操心。他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浇浇院中的盆花,说说老年间的故事,给笼中的小黄鸟添食换水,和携着重孙子孙女极慢极慢的去逛大街和护国寺。可是,芦沟桥的炮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法不稍微操点心了,谁教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呢。儿子已经是过了五十岁的人,而儿媳的身体又老那么病病歪歪的,所以祁老太爷把长孙媳妇叫过来。老人家最喜欢长孙媳妇,因为第一,她已给祁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第二,她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一点也不像二孙媳妇那样把头发烫得烂鸡窝似的,看着心里就闹得慌;第三,儿子不常住在家里,媳妇又多病,所以事实上是长孙与长孙媳妇当家,而长孙终日在外教书,晚上还要预备功课与改卷子,那么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便差不多都由长孙媳妇一手操持了;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老人天公地道的得偏疼点她。还有,老人自幼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儿媳妇见了公公,当然要垂手侍立。可是,儿媳妇既是五十多岁的人,身上又经常的闹着点病;老人若不教她垂手侍立吧,便破坏了家规;教她立规矩吧,又于心不忍,所以不如干脆和长孙媳妇商议商议家中的大事。祁老人的背虽然有点弯,可是全家还属他的身量最高。在壮年的时候,他到处都被叫作“祁大个子”。高身量,长脸,他本应当很有威严,可是他的眼睛太小,一笑便变成一条缝子,于是人们只看见他的高大的身躯,而觉不出什么特别可敬畏的地方来。到了老年,他倒变得好看了一些:黄暗的脸,雪白的须眉,眼角腮旁全皱出永远含笑的纹溜;小眼深深的藏在笑纹与白眉中,看去总是笑眯眯的显出和善;在他真发笑的时候,他的小眼放出一点点光,倒好像是有无限的智慧而不肯一下子全放出来似的。把长孙媳妇叫来,老人用小胡梳轻轻的梳着白须,半天没有出声。老人在幼年只读过三本小书与六言杂字;少年与壮年吃尽苦处,独力置买了房子,成了家。他的儿子也只在私塾读过三年书,就去学徒;直到了孙辈,才受了风气的推移,而去入大学读书。现在,他是老太爷,可是他总觉得学问既不及儿子——儿子到如今还能背诵上下论语,而且写一笔被算命先生推奖的好字——更不及孙子,而很怕他们看不起他。因此,他对晚辈说话的时候总是先愣一会儿,表示自己很会思想。对长孙媳妇,他本来无须这样,因为她识字并不多,而且一天到晚嘴中不是叫孩子,便是谈论油盐酱醋。不过,日久天长,他已养成了这个习惯,也就只好教孙媳妇多站一会儿了。长孙媳妇没入过学校,所以没有学名。出嫁以后,才由她的丈夫像赠送博士学位似的送给她一个名字——韵梅。韵梅两个字仿佛不甚走运,始终没能在祁家通行得开。公婆和老太爷自然没有喊她名字的习惯与必要,别人呢又觉得她只是个主妇,和“韵”与“梅”似乎都没多少关系。况且,老太爷以为“韵梅”和“运煤”既然同音,也就应该同一个意思,“好吗,她一天忙到晚,你们还忍心教她去运煤吗?”这样一来,连她的丈夫也不好意思叫她了,于是她除了“大嫂”,“妈妈”等应得的称呼外,便成了“小顺儿的妈”——小顺儿是她的小男孩。小顺儿的妈长得不难看,中等身材,圆脸,两只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她走路,说话,吃饭,做事,都是快的,可是快得并不发慌。她梳头洗脸擦粉也全是快的,所以有时候碰巧了把粉擦得很匀,她就好看一些;有时候没有擦匀,她就不大顺眼。当她没有把粉擦好而被人家嘲笑的时候,她仍旧一点也不发急,而随着人家笑自己。她是天生的好脾气。祁老人把白须梳够,又用手掌轻轻擦了两把,才对小顺儿的妈说:“咱们的粮食还有多少啊?”小顺儿的妈的又大又水灵的眼很快的转动了两下,已经猜到老太爷的心意。很脆很快的,她回答:“还够吃三个月的呢!”其实,家中的粮食并没有那么多。她不愿因说了实话,而惹起老人的罗唆。对老人和儿童,她很会运用善意的欺骗。“咸菜呢?”老人提出第二个重要事项来。她回答的更快当:“也够吃的!干疙疸,老咸萝卜,全还有呢!”她知道,即使老人真的要亲自点验,她也能马上去买些来。“好!”老人满意了。有了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就是天塌下来,祁家也会抵抗的。可是老人并不想就这么结束了关切,他必须给长孙媳妇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日本鬼子又闹事哪!哼!闹去吧!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连皇上都跑了,也没把我的脑袋掰了去呀!八国都不行,单是几个日本小鬼还能有什么蹦儿?咱们这是宝地,多大的乱子也过不去三个月!咱们可也别太粗心大胆,起码得有窝头和咸菜吃!”老人说一句,小顺儿的妈点一次头,或说一声“是”。老人的话,她已经听过起码有五十次,但是还当作新的听。老人一见有人欣赏自己的话,不由的提高了一点嗓音,以便增高感动的力量:“你公公,别看他五十多了,论操持家务还差得多呢!你婆婆,简直是个病包儿,你跟她商量点事儿,她光会哼哼!这一家,我告诉你,就仗着你跟我!咱们俩要是不操心,一家子连裤子都穿不上!你信不信?”小顺儿的妈不好意思说“信”,也不好意思说“不信”,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瑞宣还没回来哪?”老人问。瑞宣是他的长孙。“他今天有四五堂功课呢。”她回答。“哼!开了炮,还不快快的回来!瑞丰和他的那个疯娘们呢?”老人问的是二孙和二孙媳妇——那个把头发烫成鸡窝似的妇人。“他们俩——”她不知道怎样回答好。“年轻轻的公母俩,老是蜜里调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真也不怕人家笑话!”小顺儿的妈笑了一下:“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我就看不下去!”老人斩钉截铁的说。“都是你婆婆宠得她!我没看见过,一个年轻轻的妇道一天老长在北海,东安市场和——什么电影园来着?”“我也说不上来!”她真说不上来,因为她几乎永远没有看电影去的机会。“小三儿呢?”小三儿是瑞全,因为还没有结婚,所以老人还叫他小三儿;事实上,他已快在大学毕业了。“老三带着妞子出去了。”妞子是小顺儿的妹妹。“他怎么不上学呢?”“老三刚才跟我讲了好大半天,说咱们要再不打日本,连北平都要保不住!”小顺儿的妈说得很快,可是也很清楚。“说的时候,他把脸都气红了,又是搓拳,又是磨掌的!我就直劝他,反正咱们姓祁的人没得罪东洋人,他们一定不能欺侮到咱们头上来!我是好意这么跟他说,好教他消消气;喝,哪知道他跟我瞪了眼,好像我和日本人串通一气似的!我不敢再言语了,他气哼哼的扯起妞子就出去了!您瞧,我招了谁啦?”老人愣了一小会儿,然后感慨着说:“我很不放心小三儿,怕他早晚要惹出祸来!”正说到这里,院里小顺儿撒娇的喊着:“爷爷!爷爷!你回来啦?给我买桃子来没有?怎么,没有?连一个也没有?爷爷你真没出息!”小顺儿的妈在屋中答了言:“顺儿!不准和爷爷讪脸!再胡说,我就打你去!”小顺儿不再出声,爷爷走了进来。小顺儿的妈赶紧去倒茶。爷爷(祁天佑)是位五十多岁的黑胡子小老头儿。中等身材,相当的富泰,圆脸,重眉毛,大眼睛,头发和胡子都很重很黑,很配作个体面的铺店的掌柜的——事实上,他现在确是一家三间门面的布铺掌柜。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颤动一下。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今天,他的神气可有些不对。他还要勉强的笑,可是眼睛里并没有笑时那点光,鼻子上的一旋笑纹也好像不能拧紧;笑的时候,他几乎不敢大大方方的抬起头来。“怎样?老大!”祁老太爷用手指轻轻的抓着白胡子,就手儿看了看儿子的黑胡子,心中不知怎的有点不安似的。黑胡子小老头很不自然的坐下,好像白胡子老头给了他一些什么精神上的压迫。看了父亲一眼,他低下头去,低声的说:“时局不大好呢!”“打得起来吗?”小顺儿的妈以长媳的资格大胆的问。“人心很不安呢!”祁老人慢慢的立起来:“小顺儿的妈,把顶大门的破缸预备好!”

前言

假若诸事都能“照计而行”,则此书的组织将是:1.段——一百段。每段约有万字,所以2.字——共百万字。3.部——三部。第一部容纳三十四段,二部三部各三十三段,共百段。本来无须分部,因为故事是紧紧相连的一串,而不是可以分成三个独立单位的“三部曲”。不过,为了发表与出书的便利,就不能不在适当的地方画上条红线儿,以清眉目。因此,也就勉强的加上三个副标题,日《惶惑》,《偷生》,与《饥荒》。将来,全部写完,印成蓝带布套的绣像本的时候,这三个副标题,就会失踪了的。

内容概要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老张的哲学》。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不幸的是,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自尽了。

书籍目录

序惶惑偷生饥荒

编辑推荐

《四世同堂(套装上下册)》作者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四世同堂(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图书封面


 四世同堂(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一、以现代人的眼光,此书没有我预期的好,或者说有较强的时代局限性。1. 祁家男性,以瑞宣为主,的思想斗争、内心纠结写得过多了,而且都是类似的。反反复复,不断的咀嚼自己的懦弱、痛苦、无助,愤怒、泄气,再愤怒、再泄气。这样的描写,这样的篇幅,除了呼应人物长时间的被压迫外,并未能使该人物更鲜活更丰满。我反而希望作者把笔墨分散去刻画其他配角,比如小文夫妇、李巡长、牛教授。一些配角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完全是为了烘托主角,我感觉有些朦胧而失真。2. 反面人物有些脸谱化,可以解释为物以类聚,也看得出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愤恨。作者轰轰烈烈的描写他们的丑与恶,他们的五官、举手投足,他们的无聊与无耻;然后却轻描淡写的如捻死臭虫一样处决了他们,几笔带过,他们被日本人直接或间接的,一口气吹散了。恶有恶报,无一例外。二、八十六万字,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反复思考、却未必能得到最终答案的问题。以前人的作品为镜,映照当下的自己。在生存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财产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人是如何选择的,人性中善的部分与恶的部分是如何消长的。作者说,出卖与背叛必定走向毁灭,忍辱偷生极可能是死路一条,只有抗争才是出路,虽然要付出血的代价。所以结尾,抗争的人胜利了,忍辱偷生而侥幸活下来的人,被解放了。而当下,出卖与背叛、忍辱偷生与抗争依然共存,因为我们的生存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财产的权利依然受到损害。这包含个人与他人的矛盾,个人与家庭的矛盾,个人与不同阶级的矛盾,等等。那么,我该怎么选择呢;其他人又如何呢?在这个相对和平的时代,希望每个人至少做到能思考、能判断不再惶惑。
  •     《四世同堂》使我感触颇多,但如此的感想,就像一条条纷繁的线条,杂乱地相互交错缠绕在一起,让人理不出头绪。该怎样写?读完后,我苦苦思考这个问题。终于,渐渐的清晰明朗。瑞宣!这两个字猛地跳出来,像燃烧的火焰,灼烧着我的内心,是我感到一阵炽热。瑞宣,这篇读后感将从瑞宣起笔,然而也就只写他一人。祁瑞宣是祁家老人的长孙,祁天佑的长孙。老舍先生对他的描写是,“只有瑞宣,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或者学也不见得就学得到,老是那么温雅自然。”瑞宣是生在中国新旧交替之际的人,他的爷爷祁老人,是清朝人,父亲祁天佑,是清末民初,三弟瑞全,是完全的民国人,而瑞宣却是夹杂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中间,他的身上,既接受着新思想的洗礼,同时又被旧思想烙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书中所写,“在他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他早已知道什么恋爱神圣,结婚自由那一套。可是他娶了父亲给他定下的‘韵梅’。他知道不该把一辈子拴在个他所不爱的女人身上,但是他有不忍看祖父,父母的泪眼与愁容。他替他们想,也替他的未婚妻想。想过以后,他明白了大家的难处,而想得到全盘的体谅。他只好娶了她。他笑自己这样的软弱。”瑞宣是软弱的,这没有错。在国破家亡的关头,瑞宣没有奔赴国难“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瑞宣的懦弱或许是有着很充分的理由——他要支持这个四世同堂的家!他不敢去想象自己走了之后这个家会是什么样子。然而瑞宣又是极为矛盾的。为着自己不能出走,他一遍又一遍的暗暗在心中责备自己,他不敢抬起头走路,他为自己感到羞耻。当老三瑞全出走时,瑞宣无疑是极其痛苦的,他不能奔赴国难!他只能在北平城中,在日本人的手下苟且偷生!——可他确乎是不敢反抗的。他受着莫大的耻辱,一次次去参加庆祝城市陷落的庆祝游行,他怕学生丧失斗志,可他不敢振臂高呼;他希望有人能趁此时扔出一个炸弹或是什么,可他又怕学生牺牲流血;他怕自己会变的像瑞丰一样厚颜无耻,可他不敢反抗!不,他不敢。因为他的身上还肩负着四世同堂的重担!他一次次宽慰自己,用自己的责任来排解心中的烦恼。可是,我却奇怪,他怎么会想不到——没有国,哪有家呢?!每当这种时刻,我便不禁在心中暗暗的批评着他,为何没有勇气,为何要如此懦弱?可这便是瑞宣,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造就的瑞宣,他永远无法挣脱那根深蒂固的“孝”的传统。我必须承认瑞宣像大多的北平人、中国人一样,在骨子里是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奴性的,即便瑞宣没有看客那种麻木的看热闹的心态,但是那种胆小怕事的心理是确实存在的。“他决定不再想家里的事。他看出来,他的命运已被日本人决定。那悬着的手,钉着的人皮,是特意教他看的,而他的手与皮大概也会作展览品。好吧,命运既被决定,他就笑着迎上前去吧。他冷笑了一声。祖父,父母,妻子……都离他很远了,他似乎已想不清楚他们的面貌。就是这样才好,死要死得痛快,没有泪,没有萦绕,没有顾虑。”瑞宣真正觉醒,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三个应该是钱先生抗日、自己被捕和老三的鼓舞,瑞宣终于是在内心的挣扎与反抗中找到了自己,克服了种种心理,勇敢地加入了抗日浪潮之中。瑞宣!瑞宣!我高呼着这个名字,高呼着民族的未来。
  •     忠孝不两全,熊鱼不兼得。祁家,齐家。古人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中国人的根本,忠臣孝子,于家于国。中国人常把家国连在一起,这是中华文化的内核,无家无国,无国无家。因此,国得守,家得看。就有了祁瑞宣的护家,祁瑞全的卫国。其实家国本相连,但在战争年代的民族大义面前选择守家的那个人是要承受更多的内心煎熬的。那个人就是千万万留守在北平的爱国之人。祁瑞宣不是钱先生、尤桐芳一样的光脚人,他还有鞋。他是四世同堂的一份子,是八十多岁爷爷的孙子,是六七岁儿子的爸爸。他不是小三儿那样的热血青年,他有家庭,有工作,有责任。于是,老舍让这个人充满了内心的挣扎,着重的写着他的心理活动而不是实际话语动作。看得出来,他并没有被作者所抛弃,他不是瑞丰和冠晓荷,他是一个正义的疙瘩。他太好了,又要家,又要国,所以在抗日期间他活得窝囊。他虽然住在护国寺,然而讽刺的是他却护不了国;他虽然留在家,他又因国破家亡,唇亡齿寒而一样地护不了家。他是个温良的废物。他和他家的四世同堂还有他的邻居,都是小羊圈里的一只羊,日本人是狼。瑞全去做猎户打狼了,他呢,分工做了牧羊犬,留守在北平看着狼吃羊和他自己。这就是令老舍痛心疾首的中国人,一群用传统礼教为武器对付日本狼的人。他们有着做亡国奴最好的资质——顺从,到了万不得已也绝不反抗。他们知道良善是好东西,但不知道在非常时期畜生面前这个千年不爽的品德会成为毒药,吃下去会成为行尸走肉的亡国奴。看着周遭的一切荼毒,看到了真正的人间炼狱。他们是让人恨得跺脚的老实人,沉默的大多数。要铜给铜。要铁给铁,要钱给钱,要命给命……他们也有恨,日本人害的他们家破人亡,他们热爱和平正义的同时义愤填膺,个个是坏了膛的火药桶。他们也许没有听过国际歌,不知道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也不能靠神仙皇帝,他们只渴盼在忍辱偷生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正义的西风把日本人吹回他们的东洋去。他们仅有的,也就只剩下这点儿希望了。有点能量和精神头儿的也最终靠着这点最后的火光踏着家人的坟冢看到了渐渐清晰的胜利。在《四》中,老舍把大多数北平人的人性写得刻骨。道出了他对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恨,因为爱故乡而恨这些城门里的顺民们,写得瑞宣的挣扎心情是他爱恨交织的心里疙瘩。他是瑞宣的一代,在旧中国传统礼仪教化下,在传统的家庭中熏陶长大,又亲历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化变革。是新旧思想交织的产物,内心充满了不确定和疑问,在国难中,这又表现出为极度的惶惑不安的心情,旧中国的良善,爱国爱家,新中国的抗争奋起,如火一样灼烧他们本就矛盾的心。日日纠缠,夜夜难安。看着千年的文化磨平了他们反抗的尖牙,老舍先生一肚子咬碎的牙,满口牙床上淋漓的血,他用这血写成了这本书,为的是教后生的中国人学会合理运用祖宗文化,羊圈里恭俭让,狼窝里亮獠牙。祖宗给我们的文化应该是造福子孙的,不能与时俱进只能怪我们自己太懒只会照搬套用。《四》是中国传统良民自己的一部近代史,时至今日,中国文化中国人还在改良的道路上摸索着……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经典作品,买本新版的囤着
  •     虽然很有临场感不过为啥大家都是好人好到挑不出一点毛病坏就坏到吐血啊啊啊,还有那个冠晓荷,你就不能争气一点,真是坏到人神共愤了。。。。我果然对老舍无感啊啊啊啊。。。。。
  •     真想不到我还能有耐心读完一本上千页的小说,读完心里可真堵啊。瑞宣活像是中国传统性情的集合体,善良,隐忍,多虑,有雄心而无雄胆,有决心而没有行动力,永远想将家人照顾周全而永远委曲求全,人生的字典里有一切唯独缺了个“我”,他从不缺乏波涛汹涌的内心戏可是他的人生就是毫无生气活力可言,甚至都不忍用苟且和懦弱来形容,这个角色上有太多我自身的影子。
  •     这真的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读完之后感觉可以看到鲜活的人物存在于现在当中,数之不尽。从七七事变开始到日本大肆侵略、各省相继沦陷以及日本占领北平之后对老百姓的欺压,不论是吃的穿的更多的是从心理上的蹂躏,在这八年的时间中,一个家庭和一个小羊圈以及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下半部的小说结构明显不如上半部的好,为了迎合新的文化啊。。。。
  •     写活了!
  •     老舍长篇之一——上下两部,一共1017页,花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继续读名著,继续读名著,虽然很长。
  •     最好看的长篇同类小说,文字的传神功力非同一般!
  •     很可惜没有读完...书还找不到了〒_〒
  •     高尚的爱国情操
  •     老舍写出这样高度脸谱化的小说,实在是太掉逼格了。原本只想打一星,看在祥子的份上,多给一颗吧。
  •     书很不错 很便宜 喜欢
  •     超级推荐!
  •     如果文字是一张脸,那么这张脸的好恶情绪有点太过形于色。浓重的时代愤慨。
  •     陆陆续续的读了半个多月,老舍笔下的小羊圈的人是当时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书看到后面,那些人都一个个的死去,让我感受到在战乱时人命真的是最最不值得爱惜的……
  •     好!值得收藏!买来学习!
  •     这部作品也还不错,但是我始终觉得《茶馆》是老舍先生最好的作品。
  •     1、从爱国主义教育看,我们看多了激烈抗战,忽略了日占区普通小市民的委屈求全;2、从人性看,总有人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冠晓荷们的心中权钱是人类社会唯一的标尺;祁老人们心中千百年来家庭的稳定与兴盛高于一切;丁约翰们已经习惯了伺候富善先生而潜意识他们高自己一等;韵梅们已被礼教束缚了心智,但他们是希望的,只要给他们机会;瑞全是人类进步的先锋;而我们多是瑞宣,一个心思细腻而瞻前顾后的瑞宣;3、少有涉及的日本人也是被他们的爱国教育蒙蔽了人性本身的思考,日本老太太展现了理性人类的一面。4、小说让我进入祁家,跟他们一起度过了八年生活,妞子死后小顺失去了玩伴......
  •     从一条巷子里窥见抗战八年的民间光影:有特定背景下的个人选择的差异,也有抛却背景后人性的真实与残酷。
  •     最好看的小说之一,中国人都应该读读。
  •     因着是自己的作家,难免偏袒。碰上这么真诚的文字谁还能刻薄地挑剔技术?这种叙述永远也不会有了,这份惟一的宝贝值得我们的民族珍藏。
  •     四世同堂(套装上下册)
  •     重读,新感受,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时期,文字的好,远不是电视剧能比的
  •     天佑老人是你吗。
  •     可读性很强,看了让人对汉奸走狗咬牙切齿。
  •     战后占领的对人性的荼毒是比致死更甚的活剐
  •     奉为一生的经典
  •     作为对史实的另一种记录当然是价值所在,只是四世同堂里苦难还只是苦难,没有质的升华,纯粹艺术价值有限,不是老舍先生的原因,是时代无可救药的蛮横
  •     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可是你看从古至今呵,自己人坑自己人,自己人害自己人,自己人毒自己人,自己人杀自己人。没有外敌随便那两个都能内讧,你说怎么办,鬼子投降啦,是啊,好高兴,可是,冠晓荷这类人多的数不胜数,现在微博各种愤青,你说到现实里他们真的敢说吗?能说吗?要查水表的啊!要死的啊!qnmlgb真心凉,可是日子还是这样过了。钱默吟老先生,可敬乎?可怜乎?闷闷闷闷闷
  •     诚意
  •     老舍
  •      断断续续花了半个月时间看完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书中的“北平人”,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同情瑞宣,仿佛就像看到自己…… 附:经典就是经典,去年贪图快餐,看了N多网络小说,和经典一比全是渣,有时候不是社会太浮躁,而是自己求追求浮躁,自省中。
  •     多么体面的城,多么可耻的人啊。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
  •     四世同堂这本书写得是很弘大的故事篇章。【有剧透,不喜勿看此评论= =】主线是住在小羊圈胡同的祁家人的故事,但是胡同里其他的住户故事都穿插其间。在日本侵略中国,占领北平的时期,通过胡同里人们的故事表现出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伪善。刻画出以贪图享乐而巴结日本人,甚至于变相压榨同胞的恶霸,如大赤包、蓝东阳;如祁瑞丰和冠晓荷这种不学无术,“顶好”的“顺民”的人;丁约翰这种假洋鬼子;李四爷和常二爷等等老实本分的好人;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文夫妇等等人物形象。尽管祁瑞宣因顾家而没离开北平,他也仍然无法护及一家老小的周全。父亲祁天佑因日本走狗多派发了十双橡胶鞋而受到奇耻大辱,大半辈子维护的好声誉毁于一旦,投河而亡;二弟祁瑞丰的死倒是迟早的事;小女儿妞妞最后吃共和面得了急性阑尾炎而死。亡国了,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
  •     原本只想给一星,看在祥子的份上,给两星吧
  •     最为经典的中国长篇小说之一,史诗级的著作,就是太长了。。。
  •     国难当头 方显本色 扪心自问 我将如何
  •     4-5。
  •     商品质量好,发货及时
  •     人物最细微最复杂的情感,时代背景里的压抑痛苦。8年,在北平几百年的历史上算的上什么呢。但这8年却那么长,长得生离死别,长得白发人送黑发人,长得人们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 最后几页故事,仿佛沉了整整8年的一口气忽然都吐出来了。读着最后几页这么平静的文字,鼻子一酸,几乎落泪。
  •     长这么大才把这本好书通读一遍真是惭愧
  •     战争把那些优秀的糟糕的民族文化悉数放大,暴露在每个人的身上。大概老舍想让我们看的就是这样的众生百态。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很是失望,现代中国第一流小说家竟也啰嗦如此,最后英文转译过来的十三章是来搞笑的吧,实在是不懂老舍先生会同意节本英译。
  •     跌份的 太跌份的
  •     这不是我目标 这是我偶像 纯偶像 百看不厌的偶像
  •     如果有的地方能再冷处理一下,就更加经典。有些激昂的说教来得不够真实。
  •     老舍对中国人,特别是北平人的文化反思很到位,为了维持面子,什么都可以丢弃,可悲。
  •     在书里看到了时代,在书里读到了自己
  •     和伪装者给我类似的感觉 我同意在战争中日本人确有暴行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我依旧相信人性本善 乱世会是人们做出一些违背本性的欺压残暴 但人们并不想这样 这样做并不会使人快乐满足 我不同意因为曾经的侵略就把另一个民族描写成这样 不应该更客观全面的看人吗
  •     几度哽咽,天佑和后来的老舍好像。老舍这么爱北平,却是那样的下场,哎…
  •     抗日战争下沦陷区人民的生活,与我们平常所了解的正面的抗争,战场上的战斗不同,没有所谓的大英雄,枪林弹雨,而是接地气的人民的屈辱、妥协与抗争,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家庭,每一个人他们的心路历程,从普通人的生活看抗日战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悟。
  •     平静总是那么不易求 何不让水沸腾?
  •     四世同堂不仅说的是一家人的故事,更说的是一个中国人故事。不仅是讲述战争还讲述了人文。里面除了对人物、场景的描述,那么细致生动的对文化风俗的描述,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后人,还能靠文字的力量去想像一翻。这就是大作家的能量。
  •     还没离开,就已勾起乡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