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前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6-1
ISBN:9787020072026
作者:李劼人
页数:290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新潮和旧浪  一  太平的成都城,老实说来,从李短褡褡、蓝大顺造反,以及石达开被土司所卖,捆绑在绿呢四人官轿中,抬到科甲巷口四大监门前杀头以后,就是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第二年余蛮子在川北起事,其耸动人心的程度,恐怕都不及这次事变的大罢?  全城二十几将近三十万人,谁不知道北门外的红灯教闹得多凶!  就连极其不爱管闲事,从早起来,只知道打扫、挑水、上街买小东西的暑袜街郝公馆的打杂老龙,也不免时时刻刻在厨房中说到这件事。  他拿手背把野草般的胡子顺着右边一抹道:“……你们看嘛!七七四十九天,道法一练成,八九万人,轰一声就杀进城来!那时,……”  正在切肉丝预备上饭的厨子骆师,又看了他一眼道:“那时又咱个呢?”  “咱个?……”他两眼一瞪,伸出右手,仿佛就是一把削铁如泥的钢刀,连连做着杀人的姿势道:“那就大开红山,砍瓜切菜般杀将起来!先杀洋人,后杀官,杀到收租吃饭的绅粮!……”  骆师哈哈一笑道:“都杀完,只剩下你一个倒瓜不精的现世宝!”  他颇为庄严地摇了摇头道:“莫乱说!剩下的人多哩!都是穷人。穷人便翻了身了。……大师兄身登九五!二师兄官封一字平肩王!穷人们都做官!……”  骆师把站在旁边听得入神的小跟班高升映了一眼道:“小高,别的穷人们都要做官了。我哩,不消说是光禄寺大夫,老龙哩,不消说是道台是见缸倒①。你呢?像你这个标致小伙子,……依我的意思,封你去当太监。……哈哈!……”  高升红着脸,把眼睛一眨道:“你老子才当太监!”  骆师笑道:“太监果然不好,连那话儿都要脱了。这样好了,封你当相公,前后都有好处,对不对?”  “你爷爷才是相公!你龟儿,老不正经,总爱跟人家开玩笑!你看,老子总有一天端菜时,整你龟儿一个冤枉,你才晓得老子的厉害哩!”  老龙并不管他们说笑,依然正正经经地在说:“……岂止大师兄的法力高,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就是廖观音也了得!……”  高升忙说:“着!不错!我也听说来,有个廖观音。说是生得很好看,果真的吗?”  胡子又是那么一抹,并把眼睛一鼓道:“你晓得,怎么会叫廖观音呢?就是说生得活像观音菩萨一样!……我不是说她生得好,我只说她的法力。她会画符。有一个人从几丈高的崖上滚下来,把脑壳跌破了,脑髓都流了出来。几个人把他抬到廖观音跟前,哪个敢相信这人还救得活?你看她不慌不忙,端一碗清水,画一道符,含水一口,向那人喷去,只说了声:呀呀呸!那人立刻就好了,跳起来,一趟子就跑了几里路。你看,这法力该大呀!”  伺候姨太太的李嫂,提着小木桶进来取热水,向高升道:“老爷在会客,大高二爷又有事,你却虱在这里不出去!”  骆师道:“还舍得出去?遭老龙的廖观音迷得连春秀都不摆在心上了!”  李嫂一面舀热水,一面说道:“龙大爷又在讲说红灯教吗?我问你,红灯教到底啥时候才进城来?”  “七七四十九天,道法一练成,就要杀进城来了!”  “你听见哪个说的,这样真确?”  “你到街上去听听看,哪一条街,哪一家茶铺里,不是这么在说?我还诳了你吗?告诉你,我正巴不得他们早点进城!红灯教法力无边,一杀进城,就是我们穷人翻身的日子!你不要把龙大爷看走眼了,以后还不是要做几天官的!”  李嫂哈哈大笑,笑得连瓢都拿不起了:“你不要做梦!就作兴纱帽满天飞,也飞不到你瓜娃子头上来呀!”  骆师把切的东西在案头上全预备好了,拿抹布揩着手道:“你不要这样说,他现在不已是道台了吗?”  “见缸倒是不是?……如今是倒抬,再一升,怕不是喊踩左踩右的顺抬啦!①……哈哈!说得真笑人!”  老龙依然马着脸,将他两人瞅着道:“别个是正经话,你们总不信,到那一天,你们看,做官的总不止我一个人!”  骆师也正正经经地说道:“我倒告诉你一句好话!厨房里头,没有外人,听凭你打胡乱说几句,不要紧。若在外头,也这样说,你紧防着些,老爷晓得,不把你饭碗砸了,你来问我!李大娘,大家看点情面,莫把他这些瓜话传到上头去啦!”  “这还待你说?哪个不晓得龙大爷是倒瓜不精的,若把他的浑话传了上去,不就造了孽了?不过,人多嘴杂,像他这样见人就信口开河,难免不有讨好的人,当作奇闻故事,拿到上头去讲的。”  骆师道:“你指的是不是那个人?”  “倒不一定指她。公馆大了,就难说话,谁信得过谁?就像春秀,不是我指门路,她能投到这地方来吗?你们看见的,来时是啥子鬼相,现在是啥样子。偏偏恩将仇报,专门尖嘴磨舌说我的坏话。看来,现在世道真坏了,当不得好人!我倒望红灯教杀进城来,把这一起忘恩负义的东西,千刀万剐地整倒注①!”  春秀的声音早在过道门口喊了起来:“李大娘!姨太太问你提的热水,提到哪儿去了!……也是啦!一进厨房,就是半天!……人家等着你在!”  她旋走旋答应“就来”,走到厨房门口,仍不免要站住把春秀咒骂几句,才登登登地飞走了去。  郝公馆的厨房里,谈的是红灯教,郝公馆的客厅里,不也正谈的红灯教吗?  郝达三同他的儿子又三在客厅里所会的客,并不是寻常来往的熟客,而是一个初来乍见的少年。看样子,不过二十五六岁,比又三只大得五岁的光景。他的装束很是别致:一件新缝的竹青洋缎夹袍子,衣领有一寸多高,袖口小到三寸,腰身不过五寸,紧紧地绷在身上;袍子上罩了件青条纹呢的短背心,也带了条高领,而且是对襟的。更惹人眼睛的,第一是夹袍下面露了对青洋缎的散脚裤管,第二是裤管下面更露出一双黑牛皮的朝元鞋。  裤管而不用带子扎住,任其散在脚胫上,毫无收束,已觉得不顺眼睛;至以牛皮做成朝元鞋子,又是一层薄皮底,公然穿出来拜客,更是见所未见。  加上一颗光头,而发辫又结得甚紧,又没有蓄刘海,鼻梁上架了副时兴的鸽蛋式钢边近视眼镜。设若不因葛寰中大为夸奖了几次,说是一个了不得的新人物,学通中外,才贯古今,我们实应该刮目相视的话,郝达三真会将他看成一个不知礼节的浮薄少年,而将拿起官场架子来对不住他了。  郝达三却是那么恭敬地,捧着银白铜水烟袋,慢慢地一袋一袋抽着,凝精聚神听他满口打着不甚懂的新名词,畅论东洋日本之何以一战胜中国,再战胜俄罗斯。“一言以蔽之,日本之能以区区三岛,勃然而兴,而今竟能称霸东亚,并非有特别手段,不过能够维新,能够把数百千年来的腐败刮清,而一意维新。你老先生是晓得的,像伊藤博文、大隈重信这般人,谁不是维新之杰?我们老大帝国,若果要图强称霸;那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以维新为目的,只有以力学日本维新为目的!……”  说到慷慨激昂之际,真有以铁如意击碎唾壶之概,而右手的三个指头把一张紫檀炕几拍得啵啵啵地响。  郝达三定睛看着他那一张赤褐色的圆脸,颇觉有点茫然,大似初读“四书”的小学生听老师按着朱注讲“譬如北辰,众星拱之”的光景。直把一根纸捻吹完,才放下烟袋说道:“先生所论,陈义颇高。大概中国欲求富强,只有学日本的罢?”  “是啦!是啦!鄙人宗旨,正是如此。日本与我们同文同种,而在明治维新以前,其腐败也同,其闭关自守也同,其顽固也同,一旦取法泰西,努力维新,而居然达其目的。又是我们的东邻,我们只要学它,将它效法泰西,所以富强的手段,一齐搬过来;它怎样做,我们也怎样做。它维新二十年,就达到目的,我们既有成法可循,当然用不着那么久的时间,多则五年,少则三载,岂不也就富强起来了?”  说完,把头不住地点着,并且脸上摆出了一副有十分把握的神气。  郝达三正在寻思他的话.打算把懂得的抓件一,以作回答之资。他又将微微弓下的腰肢直挺起来,打起调子说道:“现在已是时候!朝廷吃了几次大亏,晓得守旧不可,要不为印度、波兰之续,只好变法,只好推行新政。朝廷提倡于上,同胞响应于下,我们这老大帝国,决然是有救的。不过民智不开,腐败依然,老先生,这发聋振聩的责任,便在我辈志士的肩头上了。”  于是又浩然长叹了两声。大概像是口说干了,端起盖碗茶,也不谦让,便长伸着嘴皮,尽量嘘了几口。  郝达三只好点了几个头,含胡说道:“尊论甚是。”一面拿眼去看坐在下面方凳上的儿子,脸上也是木木然地,似乎又懂,似乎又不懂。  少年尊客又说道:“即如目前的红灯教。……”  这是当前极重要的时事,自然一听就令厅内的两个主人,厅外的两个仆人,全感生了兴会,眼睛全向着他。  “……邪教罢咧!有何理由可说?然而为时不久,聚众至于几万人,这可见一般愚民迷信尚深。迷信者,维新之大障碍物也。譬如欲登喜马拉亚,而冰原阻于前,我辈志士,安能彷徨于此冰原之前,而不设法逾越之乎?”  他把两个主人轮番看着,好像要他们设一个甚么方法似的。郝达三只好把水烟袋重新抱在手上,高升赶紧将一根点燃的纸捻拿进来,双手递与主人。顺带把那尊客瞥了一眼,只见他很得意地把坐在炕上的上半截身子,不住地左右摇摆。  郝又三看了他父亲一眼,迟迟疑疑地问道:“喜马拉亚,这是啥东西?”  那少年哈哈大笑道:“世兄大概新书看得很少。……这是山的名字。倒没有关系,我只是借来做个比喻。……我的宗旨,只是说,愚民还如此地迷信红灯教,我们应该想个啥方法,才能把迷信破除。迷信不破除,维新是不能的,即如日本,……”  他自然想举一个日本已经行过的有力证据。似乎一时想不起,两眼瞪着,竟自说不下去,仿佛他那沛然莫御的语流也着喜马拉亚短住了。

前言

  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使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在华夏大地上从“稗官野史”升级到与诗文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变为作家和读者表现人生、看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与形式上也经历了由文言章回体到现代形态的蜕变。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长篇小说也孕育萌芽,三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巴金、老舍、茅盾、张恨水、李劼人等重要作家和以《家》、《骆驼祥子》、《子夜》、《金粉世家》、《死水微澜》为代表的重要作品,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为了系统展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我们新编了这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收1919至1949年间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为读者相对完整地阅读并珍藏这一时段的长篇小说提供一套优质的读本。

内容概要

现代作家李劼人,一八九一年生,四川成都人。一九三六年春,日军飞机轰炸成都,李劼人从城内疏散到郊外沙河堡乡间,后在一菱角堰边建筑了自己以黄泥筑墙、麦草为顶的栖身之所,他在门楣上还题了“菱窠”匾额。菱是一种生在池沼中,根扎在泥土里的草本植物;窠即鸟虫的巢。作家将自己的家以“菱窠”名之,颇有竹篱野舍的逸趣,或许也蕴涵了这位被誉为乡土小说作家植根民间的文学理想。一九五九年,李劼人用稿费将故居翻建成今天这个一正一厢带阁楼的样子。他在此一共生活了二十四年,直至一九六二年去世。其间,他创作了反映解放前夕畸形经济和畸形人性的长篇小说《天魔舞》,修改重版了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它们以成都为背景,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历史巨变。一九八六年十月,巴金重访“菱窠”,他曾感喟道,要保护好李劼人的故居,因为,“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 ------来自百度百科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新潮和旧浪第二部分  下莲池畔第三部分  歧途上的羊第四部分  暴风雨前第五部分  运动会

作者简介

《暴风雨前》的作者李劼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一生留有五、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已经成为传世之作。李劼人先生被他的同学郭沫若称为“中国的左拉” ,他的三部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李先生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第一部),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图书封面


 暴风雨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一部长篇,但也是一部小书,篇幅不大、人物不多。小书自有小书的烦恼,譬如人物容易流于脸谱化,书中留日的苏星煌和尤铁民比较典型,按照当时“流行”的划分,一为革命党,一为立宪党。但历史的细微岂能这么简易分辨,革命党和立宪党的起源、互化、对抗、合作等故事,厚厚一本书也讲不完。好在本书主角不是他们,而是郝又三,李劼人刻画的很成功。出身旧官宦家庭,大家庭里人人挑挑拣拣、各个阴阳怪气,除了同母胞妹,郝又三对家庭成员谈不上深厚的爱,哪怕是自己的妻儿。对于新学,郝又三心存向往,也身体力行,他入新式学堂、找父亲出资办小学。可他始终未曾如立宪党或革命党那样留洋,一来贪图安逸,二来不忍离家人而去——刚才说了,虽然他对家人没有深厚感情。这样的心态,同样适用于郝又三不参加暴力推翻清廷。这样的心态,岂止只有郝又三有?全书五章篇幅,头两章最为精彩,第一章写上等人家庭,第二章写下等人社会,半白话半白话文言做底料,四川方言入味,不做作、不矫情,却耐嚼,这样的文字既不佶屈聱牙,也不白水一杯。对于物和事,李劼人从不吝啬笔墨,写茶馆、写婚礼、写葬礼、写贫民窟,精彩便不说了,难得的是,还不影响行文的整体性。其实在写这些的时候,新和旧就出来了,暴风雨前的情况也出来了,这也是本书的精髓,天翻地覆的前夜,没有轰轰烈烈的变化,变化的都是一桩桩日常事物。写郝又三的家庭,疑在写红楼梦;由学堂学生引出下莲池畔社会,恍若是儒林外史的笔法。当然,是缩小版的红楼和儒林,还是篇幅所限。对于故事,李劼人可能不太看重,全书没有描写几个“重头”的故事,但却有一种魔力,让你丝毫不觉得枯燥,直到最后事实上已曲终人散,你还觉得故事才刚开始。书的最后,马上要加入新军的吴鸿感叹,世道变了才能让他这样的人有出头机会。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正是四川保路运动,新军正是一支对局势举足轻重的力量。以这个身份特殊的配角的心里活动做结尾,看来,暴风雨马上要来了,《大波》要来了。只是,《大波》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是1949年之后由作者本人修改过的,呵呵,找原版看吧。
  •     论及《暴风雨前》的文学价值,郝又三这个人物,确实扛当很大的功劳。郝又三处于那个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年代,说他新吧,他又无法脱离家庭出国留学,说他守旧吧,他又参与办报,入新学堂,创办小学。说他糜烂吧,他也确实有传统士绅的毛病,懒散庸碌,迷恋女色,说他敢担当吧,他也勇于藏匿革命党人尤铁民。看惯了得益于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左派文人写的小说,那一副英雄主义糅合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勇于牺牲的正义角色,早已令人厌倦,最大的不习惯在于不真实。毕竟,对于历史的大多数,还是像郝又三这样,出国留学吧,抛弃不了亲人,狠心干革命吧,怕连累家人,只能私底下同情并暗中接济革命人士。正是这一个不热心参与革命,不走入那个时代套路的人物,引领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保守的思潮。人们大多排斥保守,恨不得将它粉碎掉,百年后遥想,或许正是这股子保守力量,使得二十世纪初的中华文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尚保持一派开发自由的气象,想想几十年后,另一派势力上台,一味激进,总算在69年后顺利地把中华文脉一并除尽。郝又三代表的是既愿意学习新知识,又不完全抛弃传统的士绅阶层,也可谓是代表中国最有良知和知识的知识分子阶层,起到向下可倡导改善社会风气,向上可为民争利的作用。他们有他们的迷惘和蹉跎,那是新时代的曙光照射下的旧时代的阴影,想必,待以时日,也必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可惜了,历史的发展,轮不到后人我辈指三道四。《暴风雨前》假如是独立出来的一本小说,大概也是一个家族的文本。暴风雨前,既是清王朝的暴风雨前,也是郝家这个官宦家族的暴风雨前,更是那是时代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暴风雨前。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挺有趣的,民初四川风俗志
  •     所谓以诗证史,大约也就是这样,本书价值不但在于提供了辛亥之前内陆省份的重大事件素描及社会众生相,也极力保留了四川的诸多风俗人情。情节没什么新鲜的,故事也并无曲折,不过套用书中一句话就是,“这本有意思的书也看完了”!
  •     现代文学善本
  •     关于成都的历史百科全书。(第二部)
  •     每一段历史都应该有人记取。
  •     李颉人的作品,很有当年的地方特色!
  •     被遗忘的人,作品比巴金矛盾好很多。
  •     读来,却认为彼时的成都很是可爱,我喜欢南城门外的武侯祠,青羊宫侧的浣花溪,喜欢茶楼里1毛钱一杯的龙井,喜欢袍哥走过的码头和爱过的妇人。你难以读到中国还有一个城市的寻常人家有这么琐碎,纷乱甚至怪诞的故事,在民国那些家国存亡,仁人志士面前,成都是如此的美,美的真实而可爱。或许亦只有成都这种地方,才能长出李劼人,李锐,阿城这些风格迥异却深入生活的作家。
  •     很好,非常经典,值得拥有
  •     很好的作品,学习
  •     前两部的格局还不够庞大!
  •     暴风雨前,写的是辛亥革命以前,光绪末年至溥仪年间的成都县。小说23.5万字,其中融合了社会百态。革命,立宪,学日本还是学法兰西在其中均有涉及。社会动荡变化之际,有人新派,有人守旧。伍大嫂可以说是一个暗娼,是非常鲜活的一个人物。按死水中李自序1907年,成都逮捕革命党人有案可据。
  •     原来王老师“社会”本于“世道”的典出在这里~实在是好的世情小说,今日史家难有此洞察力与笔触。
  •     文笔简朴稳重,毫不卖弄,情节也无大起大落,但读来却非常有味道!清末的成都府,mark。
  •     只看过历史书上的浪潮,却不知这些小浪花
  •     李劼人三部曲第二部。今天阙海说何大草老师评价中国最好的三小说,长篇就是《围城》和《死水微澜》。这三部曲的确有意思,民俗生动,举重若轻。
  •     聊慰乡愁。
  •     很久就看过的书,现在想想,那么小就看这样 的书,还很得意,从外公那拿过来的,然后看着就入迷了,原来那个时候的人生活这么艰难
  •     暴风雨前
  •     较《死水微澜》少趣味与传奇气质,写革命思潮涌动多条分缕析,少动人心处。笔力与完成度皆弱于前书。
  •     好看,三部曲之二,还有一部大波!
  •     喜欢那个时代的故事
  •     这本书,还有《死水微澜》,都是很适合拍电视剧的小说
  •     暴风雨前,是那个时代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暴风雨前!
  •     比死水微澜要差那么一点。
  •     立史的强烈愿望伤害了审美价值。
  •     糅合了革命史、地方志、方言的小说,李的功底深厚。暴风雨前的百态,值得玩味,结局也算点了题,吴泓暗喜,还是革命来了好,终究是利益决定立场,连理想的有无都说不准。
  •     被严重低估了
  •     川言鲜活,以微知著,几个主干人物串起风云幕后的民生,奈何大篇议论过于说教枯燥。
  •     平实易读,架构上丝毫不输平凡的世界。亦宦亦民的小人物在时代变换之际的浮沉,沉则与百姓生活相关,浮则或思想或现实革命思潮与心理变化,栩栩如生。
  •     跳接懵圈...........
  •     不同的时代,人的劣根性却是相同的
  •     近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     百感交集
  •     看完就不想在呆在成都了
  •     我买书的习惯就是盲从出版社,一个好的出版社就是书籍的品质保证。大学里一个同学给我推的是三联,不过我这么多年买书下来,喜欢的却是人民文学和上海译文。我看书的习惯就像看电影,如果发现了一个好的作者、导演、演员,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把以往的作品都收集来看,还一路追随下去。演员有过Gregor
  •     小说的近代史,《大波》即将开读。
  •     活生生的留声机
  •     非常棒的书 大河三部曲的开端 暴风雨前 这个书名恰如其分
  •     和前一部《死水微澜》一样,塑造了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和多位豁达大度的男性。使人不禁联想,川西直至青藏的“妻兄弟婚”传统,是否在整个平原都有极深厚的渊源。
  •     说一下和《死水微澜》的不同吧。《死水微澜》觉得作者在手握很有分量的开头,就像鱼竿粗的那头。但作者最终要钓鱼的,于是一条线力道十足的甩出去。有点像之前看的《最蓝的眼睛》的结构。其实线不是一条,像一根鱼竿甩出很多鱼钩。作者玩的是鱼线而非鱼竿。《暴风雨前》像是作者不是来钓鱼的,只是来晾一下鱼竿,甩出去的线很快就收回来,缩进半米长的鱼竿筒里,中间感觉作者有一段甩出去的太多太长,担心要如何收回。作者玩的是鱼竿而非鱼线。《暴风雨前》有一节跟《死水微澜》连起来了,有点疑惑,是巧妙地连起来呢还是突兀的连起来?《暴风雨前》虽然线条比较顺、单一,觉得没《死水微澜》好。不能判断。比起经典作品还有差距。还有一部《大波》没到手。
  •     平叙?没有哪个阶层会等死,改良求生是社会的本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