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
ISBN:9787530733738
作者:孙瑞雪
页数:312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妞妞(0岁-4岁)
畅畅(0岁-4岁)
贝贝(1岁-3岁)
缇缇(2岁半-5岁)
第二章:0岁—2岁半
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 ,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 、认识世界。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最早表现 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孙瑞雪)
第三章: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诞生(孙瑞雪)
第四章: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秩序是文明的基础(孙瑞雪)
第五章:4岁—5岁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度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哪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的最早来源。
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映非常敏感。
人际关系——从一对仪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开始相互依恋。
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服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兴趣。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来自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绘画、认字、音乐
3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的故事
生命的诞生(孙瑞雪)
第六章:5岁—6岁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7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的故事
第七章:6岁以上
……
第八章:看看身边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孙瑞雪和薛梅的对谈
我要感谢(孙瑞雪)

作者简介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有介绍关孩子的健康发展,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关于《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案例部分,要说明两点:一、有些案例的记录对象是发展不够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我们都用了化名。二、本书收录的案例跨越10年,由于时间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记录者已经不详,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主要内容: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瞳.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捕捉儿童敏感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看过这本书,再回忆起儿子的很多行为,终于明白,孩子被我们误解的太多了,不过还好,一切还来得及,还好,在孩子的这些正在进行或已经过去的敏感期,我没有简单粗暴的对待。那么,我们一起跟着这本书,看看那些容易被误读的儿童敏感期,请认真的对待我们的孩子。1、世界就是味道孩子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是的,孩子们都喜欢吃手,甚至吃脚,吃一切可以拿到手中的东西,我们其实都知道这是正常的,但是不是都制止过呢?我们的干涉,使孩子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使有的孩子这个敏感期无限延长。我想,儿子的咬嘴唇,我真的不该阻止,我停止阻止之后,他慢慢的咬的不那么频繁了,就这么简单,这不是坏毛病啊。2、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吃手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使孩子学会自由的控制手。当孩子学会自由的使用手之后,开始乱抓一切不被大人认为可以抓的东西,好吧,我也制止过儿子抓我认为不可以抓的东西,手是身体功能中最伟大的智慧的工具啊。不过还好,我知道对孩子来说,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后来我可以耐心的让他自己做他想做的事,用自己的手,努力阻止自己想帮助他的冲动。3、扔东西、搬运东西是捣乱?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爷爷奶奶批评最多的是,他喜欢扔东西,把摆放整齐的东西扔在地上,你让他捡,他全当没有听到,继续往前走,继续扔……原来,这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通过这些行为他明白自己和它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也是分离的道理;而搬运东西,哈哈,儿子热衷于把一样样的东西费力的从一个房间挪到另外一个房间,超级有成就感,在上幼儿园小小班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小朋友们从凳子上赶走,把凳子排成排在教室里推……这原来是他感知他和物品、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他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不是捣乱。而他很喜欢的把积木垒高、推倒,再垒高、再推倒的过程,同样是对空间感受的过程。然后他喜欢钻到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耍,我家小朋友的这个时期,我虽然不知道是空间敏感期,但没有制止。感受空间,发展到承受更大的空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发展的过程。4、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儿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给我带礼物,我也会郑重的接受并道谢,而那些礼物,很多都是小女孩的小皮筋,小扣子,甚至是小朋友衣服上掉下来的亮片,他是怎么发现的,并且小心翼翼的保存到放学回家?平时带他出去散步,地上的瓜子壳、小石子、玩具枪枪子,都会被他认真的捡起来。对此,我表示理解。原来,很多孩子都有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可以使孩子掌握事物的细节,会使他专注,耐心。如果你的孩子也恰好出现了这些现象,好好保护吧。5、秩序敏感期、执拗在这本中,秩序敏感期是在2岁半左右,执拗敏感期被认为是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被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我认为,这两个时期可以在一起谈感想。儿子从二岁左右开始,就被认为任性,你帮他开门,他哭,要自己开,你把门关上让他再重新开,他哭,晚了,我要刚才自己开,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看他哭完。这是任性吗?不是,是他的内在秩序被破坏了。小朋友有自己的内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听的两个字是:听话。以至于现在我还记得,所以,我理解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内在秩序被尊重了,被发展了,才会和你认为的秩序或者规则(也就是外在秩序)配对。你单纯的强调听话,他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听话,为什么要遵守某些规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没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环境秩序,也就是所谓的规则?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秩序被破坏,被误读为任性固执,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话,他会混乱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对他来说都是无用的。我想说的是,个人认为,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误读,被破坏的,而伤害力往往是难以想象的。在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时,要多理解多尊重,并尽力创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环境。6、审美、追求完美儿子的审美敏感期在一岁多就出现了,觉得哪个衣服难看拒绝穿,觉得哪个衣服好看脏了也拒绝脱下来,觉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衣服不好看了就拦在门口不让出去,除非换了他认为好看的衣服,觉得妈妈头发扎起来不好看就直接冲过来把皮筋拽掉,看到头发散下来满意的说,嗯,这样好看……当然,还有更过分的,如果你给他一个苹果,未经允许咬了一口,他哭闹,我不吃,这已经不是我要的苹果了,原来,这是因为你破坏了苹果的外观,不是因为你吃了他的苹果。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啊,有多少人误解了呢?7、逻辑思维十万个为什么时期,儿子从一岁多开始,至今未结束,面对一个求知欲强烈的孩子,我尽可能耐心的通过各种方式解答,自己也顺便增长了知识。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个“为什么”吧,不管你有多忙。8、人际关系关于分享: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强制孩子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除非他自己愿意。因为这会让他混乱:我的东西被强制的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如果强制这个时期的儿童分享他的东西,会给他带来恐惧感和危机感。还是两个字,尊重,尊重孩子的意愿。关于朋友:前一秒还在为一个玩具争的头破血流,后一秒又聊的热火朝天,不要急,孩子的问题孩子自己解决。不过儿子过了四岁之后,突然醒悟了,和朋友们在一起,已经不会起冲突了,聊天,追着跑,全天候不冷场,他大概已经会和朋友相处了吧。好吧,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我列举的只是自己有体会的,容易被误读或容易被忽略的敏感期,当然还有更多的内容给我们更多的启发。相对于《爱和自由》,这本书的可读性要强的多,如果你觉得理论性太强,没关系,有具体的儿童成长故事可以让你参照,相信会有收获。我还想说的是其中一篇文章《沙和孩子的成长》的一段话:沙和水符合所有心智状态的孩子,玩法变化无穷,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心智,进行自己的玩法,这是大自然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所以,当孩子玩沙和水时,千万不要阻止和打断。最后,引用一段作者的学校给家长发的一张阅读书目的下面写的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拥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那么我觉得自己富有在于,我有一位喜欢听我读书的孩子。
  •     作为一位有着12年幼儿教育经验的充满爱心和科学精神的作者,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反复告诉家长们的是这样一个真理:孩子是会自我成长的,TA有着与生俱来的成长的动力,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和顺应自然的规律.遗憾的是这并不容易做到.孩子有时候会有惊人的破坏力,当TA敲坏刚买来一分钟的玩具车时,当TA在父母面前练习使用刚学会的脏话时,当TA吃饭时候满地乱跑的时候,相信每对父母头上都是三条黑线挂下来.可是孩子总归会长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收到一份极珍贵的礼物:宽容.因为有爱,所以宽容.
  •     例子很多,但过于零散,觉得太过于浅显,于是继续找蒙台梭利的原文来读。。。。。。。。。。。。。。。。。。。。。。。。。。。。。。。。。。。。。。。。。。。。。。。。。。。。。。。。。。。。。。。。。。。。。。。。。。。。。。。。。。。。。。。。。。。。。。。。。。。。。。。。。。。。。。。。。。。。。。。。。。。。。。。。。。。。。。。。。。。。。。。。。。。。。。。。。。。

精彩短评 (总计89条)

  •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了三遍,启发太大了,我是光华骄子的老师,是为职业需要而读的,虽然我现在还不是妈妈,但我想成为懂孩子的早教老师。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惊讶,原来我的职业是在探究生命、培育生命。真的是一份伟大的职业。付简介: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他为什么总爱玩水,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押往头上套?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你忽略了,因而忘记帮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动,你却不知道破坏了他的什么。
  •     sicilia干吗删帖啊,你的话放在这里挺好的
  •     终于弄明白了桐桐看到我坐在她平常坐的沙发上时嗷嗷大哭是怎么回事了
  •     很庆幸在孩子不大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先不管什么蒙氏教育,单单是书中收集的大量实例已经让我开拓了眼界。很多很多在成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恼羞的,感到羞耻的行为只是孩子纯洁的天性罢了。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关心,呵护,理解,等待。孩子的情感是极其细腻丰富的,大人一定要耐心仔细的去理解。孩子永远都不会错。
  •     看了记不住,而且有些绝对,纯粹照着做,培养的孩子可能跟中国社会格格不入。
  •     2016-5 黄伟文说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可以让人至少哭一次,笑一次的。这本书也是这样,让我哭过笑过,为儿童心灵的奇妙赞叹不已。
  •     正在读的书,感谢小艳婆婆的评论。
  •     具体的实例
  •     算是蒙氏教育的延伸阅读。还不错。捕捉儿童时期的敏感期。
  •     蒙特梭利软广告居然出了一本书,呵呵挺烂的
  •     爱与自由,孩子的一切需要我们去保护,但不需要过多的干扰
  •     07年生娃前读的。好处是知道了敏感期这回事,就没那么焦虑了。
  •     结合实例对各个成长阶段的敏感期进行了详细介绍,也是对‘自由和爱’一书中所述敏感期内容的拓展
  •       什么是敏感期?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
      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4个孩子,横向的介绍敏感期。第二部分
      是6个年龄段n个孩子,纵向介绍敏感期。第三部分是某些未被归
      纳到前两部分中的儿童表现分享。
      通过这些介绍,首先,可以让从未接触过小孩的人把孩子与成人
      区别出来,体验到他们的行为、情绪、言语。其次,让接触过小
      孩的人把握到各个年龄儿童的不同表现。再次,知道如何处理不
      同的敏感期。
      最后,读通全书,把握到不仅是儿童的成长表现,更是一种对生
      命的敬畏。儿童学习的热情和毅力是与生俱来,不用人教,不用
      夸赞和奖励,不用培养和锻炼,但要加以保护。这就是全书的主
      旨。而如何保护,那就是一门艺术了。
      作为一本教育入门书籍,简明的描述且感性的表达确确实实能让
      人重新打开教育之门,甚至对于上上一辈来说,可以是价值观的
      碰撞,只可惜上上一辈很少看书。
      但是,我记得有一个同事说过,“敏感期”仅仅是对现象的一种
      总结,而并不是规则。这一点,从书中空泛的概念以及唯美的推
      理就可以感觉到。
      秉承“爱与自由”的《捕捉敏感期》,让我感受到,当我们面对
      儿童一个又一个行为的时候,请在心中默念“孩子你慢慢来”,
      用以警醒主观、经验、理性的成人。
  •     很有意思的成长小故事
  •     有点乱
  •     影城兄专业,啥都评~佩服~
  •     优点:实例很多,且都是通过一线教育经验总结出来,通过这些实例,可以帮你理解很多之前你不所不解的孩子的行为。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缺点:整体结构不够系统,有些零散,作为一本书,结构有欠缺。
  •       业胜国庆后发了条微博:
      【《捕捉儿童敏感期》 】2013/10/1-10/7连夜读完本书,太精彩了!作者@孙瑞雪教育机构 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难得的教育家。家有0-10岁儿童的朋友一定要看,帮助你育儿和育己;小孩超过10岁的朋友千万别看这本书,否则你会非常后悔难过、愧疚终生! http://www.weibo.com/1640029171/Adn11yr91?mod=weibotime
      
      见说得这么严重,我第一时间买到书,用了两天时间快速的通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倒吸凉气。
      
      ============================
      
      一、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是存在的、值得敬畏的
      
      如果孩子喜欢吮吸手指,你会否教他不要吮吸?如果他开始吮吸脚指,你会否很紧张,让他马上停下?其实对孩子来说,吮吸手指=吮吸脚指=认知自己=为认知世界打好基础,这就是儿童所特有的敏感期。
      
      孩子在0-6岁期间会有不同的敏感期,有的是普遍现象,如吮吸手指,有的是个别现象,如在某方面极其专注、痴迷。敏感期是生命系统的一种存在,是与生俱来的,是生命的精神胚胎。
      
      如果父母横加干涉,导致孩子敏感期的中断(对敏感期的介入也可能来自老师、幼儿园等外力),则可能有三种结果:
      1.导致某种不良后果。(一个极端的例子:刚出生的孩子的一只眼睛因炎症被蒙上,错过了眼睛的敏感期,导致失明)
      2.在10岁前的某个时期,在精神状态放松的情况下,重复该敏感期。
      3.未曾经历该敏感期,为成年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
      
      二、规则
      
      1.儿童规则vs成人规则
      
      儿童规则:骂人的话和其它的话一样普通。
      成人规则:骂人的话是不可以说的。
      于是成人开始敏感,儿童发现成人的敏感并从中感受到力量,儿童更要说骂人的话。
      
      儿童规则:我要和另一个小朋友结婚。
      成人规则:小孩子懂什么?
      成人横加干涉,儿童的婚姻敏感期遭到压制,信念被强制植入,对成年后的婚姻观造成影响。
      
      2.生命规则vs社会规则
      
      生命规则:以生命的本能,感受、认知世界,形成自我。
      社会规则:以结果为导向、制度为路径、竞争为生态,优胜劣汰。
      具体到当下,就是提前学习,挤占孩子0-6岁的宝贵时间,牺牲孩子的敏感期。
      
      不尊重生命的规则,当下很痛苦,后果很严重。
      
      3.你的规则vs我的规则
      
      引用NLP的观点:
      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同样适合于父母与孩子,尊重孩子,等于尊重生命本身。
      
      =============================
      
      三、灵活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敏感期?
      
      李中莹说,如果用两个字去形容NLP,那就是“灵活”。
      与此相通,孙瑞雪在书中的大量案例也同样是对“灵活”的诠释。
      对于儿童的敏感期,应以观察为主,引导为辅,特别的情况要因人而异、灵活处理,以效果为导向。
      
      阳春白雪的说法是:父母以爱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自由。
      下里巴人的说法是:孩子想整啥整啥,大人别管。
      
      =============================
      
      值得庆幸的是,我家宝宝目前两岁,虽然很多遗憾已经无法挽回,但补救的空间还是很大滴,感谢业胜对本书的推荐!
      
      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
      当孩子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发展时,他全部的生命能量都释放出来,用来身心的成长。
  •     敏感期要充分得到发展, 1.有哪些敏感期,旋转,吃手指,诅咒,执拗, 2.敏感期应该怎么做,不干涉。不议论,不表示态度, 要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黄金般的敏感期, 一定要多读几遍。
  •       这是我以前写的评论,但随着我对蒙特梭利教育了解的深入,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作者对蒙特梭利教育的认识有局限性。因此,想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人,还是请大家去阅读蒙特梭利本人的著作,尤其是《童年的秘密》和《吸收性心智》两本。 2008.8.4
      
      
      
       对于刚刚接触孩子、或者刚刚接受蒙氏理念的许多老师来说,要时时刻刻都理解孩子,要时时刻刻都明白孩子处于某种敏感期中,也是颇为困难的。尤其是当孩子呈现出打人、推人、咬人、把“你是大坏蛋”这样的语言挂在嘴边时,尤其是经过了几个星期孩子仍然有咬人的行为发生时,老师的心底也不免生出一些困惑,到底这种现象会持续多久?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是怎样做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样一本书,大约就是因着这种目的出现的,它和《爱与自由》都被搁置在书架上唾手可得的地方,方便我在疑惑时拿来随手翻看、查阅。
       这样一本罗列现象、类似于词典的书,一口气读完总不会有太大的印象。我觉得它更适合在遇到困难时翻阅,或者不仅仅是遇到困难时,而是在过了三两个月后再拿来从头至尾快快地扫一遍,于是发现身边孩子新出现的行径原来早就记录与此,原来自己早已读过又早已遗忘,于是发现孩子的行为“原来如此”,而相信孙氏蒙特梭利教育的人接着便可由此找到可效仿的榜样,可以更加安心地等待孩子的敏感期慢慢过去。
      
       我就是一个相信孙氏蒙特梭利教育的人,当我再一次翻阅“2岁-3岁”年龄段孩子敏感期的表现时,我的确在书中找到了与我的孩子们相似的行为。
       例如,“3岁的棒棒工作起来非常专注,但他在情感上很依附周洲,几乎成了周洲的‘尾巴’”。这情形,不就是我这些天一直不断地讲给同事们听的“轩轩与洲洲”的故事吗,甚至连被依附对象名字的发音都是相同的!因为轩轩是女孩,洲洲是男孩,这些天我一直在以笑话的形式向其它老师描述这件事情,可是描述的背后却隐藏着我的担心,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突然地依附他人、不知道这和她这些天再次出现的来园大哭现象密切相关,不知道她的依附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也担心她会不会一直都成为别人的小尾巴,当我把她的依附现象描述给别人停的时候,潜意识当中,我希望着有人能够告诉我她这是为什么?也许有人可以告诉我一些可以积极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吧,聊天很多时候都能聊出很好的主意来。可是我要的答案看起来似乎就在这本书里,让我懊恼的是,因为这个案例的特殊性,我还在这页的下脚折起了一个小三角,而此前我的记忆力却一点点都找不到这个案例的影子。对于这种现象,棒棒的老师说,“一年前的棒棒想小便都不知道上厕所,那时他正走向身体的独立。现在,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已达到了这个年龄孩子的正常水平,而不受干扰的工作又使棒棒开始构建意志的独立。他目前在情感上依附周洲,是在具备了以上两种独立以后,通往人格独立的又一过程”,根据她的观察,一个月以后棒棒果然不再尾随周洲了。这几天我一直将轩轩来园的大哭、对周洲的依附单纯地解释为对环境感到不安,书上的这段记录与解释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点:一直生活在外婆和妈妈的安排下,轩轩进了幼儿园才第一次有机会决定自己要干什么吧,面对这种突然到来的自由,她一定非常不适应、一定会不知所措、会想要赖在外婆和妈妈的身边,让她们来帮她做出决定,外婆妈妈不在的时候,洲洲便成了她的依附对象。随着她对自由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习惯,她也会像棒棒一样独立起来!
       班级当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敏感期现象,例如小老外Luky,这两天老是重复着这两句话“你是大笨蛋”、“你是捣蛋鬼”,这两句不知谁说他的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看着谁不顺眼就冲他喊两声。好在我们班宝宝都还小,还没有发展到和他对喊的程度,大多数的反应是不知所云地瞧瞧他、然后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你是大笨蛋”、“你是捣蛋鬼”说着这样的话语,我觉得Luky心里对其他人的排斥在逐渐减弱――以前他可是会冲上去掐人脖子的!当他说着这样的话语的时候,我同时看到了他主动分享棉花糖的情形。没有人要求他,他只是看到了别的孩子期待的眼神,听到了我教那些孩子说:“可以给我一个吗”,然后他就把口袋里的棉花糖慢慢地、一个个地分享给别人,直到最后一个,还是放进了别人的手里。
      
       其实严格来说,棒棒的依附并不能算作是敏感期,“敏感期”这个词被孙氏蒙特梭利“泛化”了。从《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本人的著作中可以对敏感期做出以下归纳:生物在其初期发育阶段都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儿童也不例外。在生命最初的某一个阶段,儿童会只热衷于某一件事情(例如垒高、画画),并不断重复操作这件事,仿佛这件事以外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吸引他的吸引力,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这就是人类生命敏感期。敏感期的出现有一个大前提:孩子听从生命本能(精神胚胎)的支配,而不是成人的指挥,在这种状况下,敏感期才可能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而棒棒的依附只能算是从压抑状态中解脱出来以后,自然而然的生命反应。大多数的孩子都在成人的指挥下生活着,当这些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时,多少会有些不适应、有些手足无措吧?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个被囚禁了20年突然获释的老黑人一样。
       孩子的无措也会带给老师许多困惑,面对这些困惑不断探究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毅力,而且也需要榜样的支持,谢谢孙瑞雪老师组织学校老师将发生的那些事儿写下来,虽然不多、不全,虽然当中的一些例子并不是真正的“敏感期”现象,但那是一个教育家在大多数孩子都受压抑的中国对蒙氏教育最认真的实践,那也是一个理想的先行者最诚挚的归纳总结,她的实践总结也许并不完美,可是面对她的勇气、面对她的诚挚、面对她给予我们的真切帮助,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除了感谢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7月去宁夏时,听孙瑞雪老师说她正在计划重写《敏感期》,新的《敏感期》会有对儿童生命更进一步的透视。期待着她新书的出现。
  •     这本书我曾推荐给家长看,家长看完我问对方的感受,家长笑了一下,“还行”。我说,是不是觉得没那么好看。家长说,也不是,主要他说了那么多就是说孩子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理解就好。我说,是不是就和没说一样?我俩哈哈一笑。 勉强符合期望。但适合当人物传记读,不适合当教育参考。 哦对了,我同行老师说,只要是从孙瑞雪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特别难带,无法沟通,特别自我,规则意识差,干扰课堂。
  •     儿童敏感期,父母不懂两个样,我看到大部分人看到小孩子吃手,就会制止,其实是制止了小孩的自我发展,我有幸知道了这个秘密,初为父母的,即将为人父母的都应该好好看看关于儿童敏感期,写得很详细,以丰富的案例来分析很多孩子的具体表现,看了之后更”懂“自己的孩子了。。这本书我有电子版,免费送哦,和小伙伴们一起成长
  •     看过后挺有感触的,原来以前看似很皮很淘的行为,像把东西乱洒一地之类的,都是儿童的某一敏感期来临时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捣乱。看过后,总的感觉就是,应该给儿童尽可能尽可能多的自由,让他快乐健康地长成,尽量少去干涉和试图教育改变他,一切顺其自然。
  •       这本书的视野很不同,让我了解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坏习惯还是发育的必经阶段,一一对应的面对,不会伤害孩子.
  •     孩子真的有敏感期的,抓住了事半功倍;错过了,真的很费力的。观察孩子很重要。
  •       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刚生宝宝的同事那里。顺手翻了两页后,发现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都是日常生活中会看到的故事,却原来如此。
      宝宝为什么喜欢吃手?为什么在某个时间段必须在特定的时候、按特定的步骤做特定的事情?(例如起床的步骤、吃东西的步骤)为什么会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变得那么言语粗鲁起来?原来这都是宝宝从0开始成长的过程中对周边世界不断感知、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此外,在读书过程中反省一下自我,也是不错的。原来生活没有那么复杂,保留童心看世界,生活就大不同了。。。
  •     除了感谢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我曾在两次假期(去年的暑假和今年的寒假)接触到了关于儿童敏感期的话题,刚开始只是稍微有些了解,并不真正了解其内在的含义。但在寒假的这个假期里,我从头到尾的好好看了这本关于《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有所感悟。也引发了我对我园现行“个性化追踪式的教育方法”的一些思考。
      
      我园现行的“个性化追踪式的教育方法”,无疑对孩子的个体发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老师们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在朝着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道路前行。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师们在观察跟踪幼儿的发展时,一般是根据幼儿的前测和平时观察的表象来判断孩子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幼儿的弱势项制定跟踪的教育方案。我认为除了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年龄段所表现出的敏感期上分析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真正找到幼儿的“症结”所在,标本兼治效果可能会更好。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
      
      所以我建议老师们要学习和了解一下每个年龄段幼儿敏感期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内容进行考核。让每一个教师清楚的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所表现的敏感期的具体内容,以便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附:0——6岁幼儿敏感期具体表现内容
      
      0岁—2岁半
      
      1.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2.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3.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4.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5.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6.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7.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8.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9.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10.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11.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2岁半——3岁
      
      1.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2.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3岁——4岁
      
      1.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承认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2.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位空间的感觉。
      
      3.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4.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5.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达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越反映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6.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7.剪、粘、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8.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9.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4岁——5岁
      
      1.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度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2.出生——开始询问文字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3.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4.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5.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6.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7.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8.性别——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9.绘画、认字、音乐
      
      5岁——6岁
      
      1.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2.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3.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4.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5.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     很不错,很有参考价值
  •     赶脚也就一般吧,其实我觉得所谓敏感期,不过是儿童某几天特别愿意做某件事情,并不是什么特定的发展规律,觉得本书作者有点神话“敏感期”这个概念,当然当了家长看看还是比不看好。
  •     必读
  •     对于新手妈妈,敏感期这个概念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基于这个给5分。“放养”是本书的核心。全书案例很多,应对方法才是干货。
  •       作为一位有着12年幼儿教育经验的充满爱心和科学精神的作者,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反复告诉家长们的是这样一个真理:孩子是会自我成长的,TA有着与生俱来的成长的动力,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和顺应自然的规律.
      遗憾的是这并不容易做到.孩子有时候会有惊人的破坏力,当TA敲坏刚买来一分钟的玩具车时,当TA在父母面前练习使用刚学会的脏话时,当TA吃饭时候满地乱跑的时候,相信每对父母头上都是三条黑线挂下来.
      可是孩子总归会长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收到一份极珍贵的礼物:宽容.因为有爱,所以宽容.
      
  •       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还是很吸引的,能不费劲地很快地看完。这比直接看蒙台梭利的书要省事不少。
      
      跟很多做父母的同事、朋友都有交流,发现有时候他们说的孩子的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费解的事情,有很多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到,我也藉此可以“扮专家”地跟他们说,“这是XX敏感期”,“这是XX敏感期在之前没有顺利渡过导致的结果”。
      
      可是,如何帮孩子顺利渡过这些敏感期,光有“爱和自由”,是不足够的吧?这本书没有提到一些可操作的举措。比如说执拗的敏感期,当孩子哭着闹着要重来,但是无论如何重来是不可能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有爱,也给他自由,可是这些对如何重来没有任何帮助啊!
  •     谢谢。希望你和你的宝宝幸福
  •     广告软文,不过书中的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文中指出要准确把握儿童不同敏感期,依势引导,家长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和理念去看待判断儿童的行为表现,应该在理解平等的基础上,对小朋友们合理引导。对我来说,自己做得最不好的就是对孩子的威胁和诱导,也有对孩子敏感期的不敏感,错过了解好的引导机会,另外对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       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写得缺乏重点,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告知概念及现象,让父母去自行理解怎么去做的一本书。我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应该去当拿来主义。个人觉得这本书不错,让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发展需要和心理活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件特别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用自己的定向思维去理解他人。孩子就是孩子,他做一些事情的初衷与成人并不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我们不能用我们成长经验中的思维方式去阻止他们的自由发展。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对他们而言是充满安全感并感觉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压制的,充满爱意的。孩子的理解有时候非常直白,他不会拐弯抹角地去想你这么做初衷是为了他好,只有你去配合他,他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学会尊重,秩序,爱他人,明事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阻挡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同时保护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爱。
      孩子需要一个全身心爱他的父母,书中有位父亲说,为了孩子,他要更爱孩子的母亲,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书中开头有一个实例,一个婴儿出生时因为患病蒙住左眼长达一个月之久,后来眼睛虽然发育健全,却永久的失明了。因为孩子正处在发展发育的初期,一切事物对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错过了,很可能就会像那只眼睛一样,永久失明,使孩子成长为人格不健全的成人。
      这本书不但让我们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形成。
      
      我并不是一位母亲,我养了两只狗一只猫,但说实话,我觉得许多事物都完全相通。我时常为自己教导小动物所犯的错误而懊悔,特别是当狗狗睡觉做噩梦和猫猫突然对我表现出不信任感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并学会用他们的理解方式去对待它们。这对我将来为人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帮助。
      
      这本书也许并不能让你完全解惑,也或许有些你正遇到的问题它并没有提及。但是作为一本以众多例子举例说明的书,我想你很快能学会应对的方式。学会怎么去种豆子可比给你一袋豆子要有用得多。
      我觉得这本书是对蒙式教育的禅释和理解,并具体实施的事例,让人能够较为浅显地理解这种教育方式的理念。如果把两本书一起看,或许会给你更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一点,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怎样去做——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为了让爱落到实处,理解,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     有點長。
  •     2014/10/24--10/26读完第一遍。强烈推荐。育儿即育己。育儿的角度,育己的角度。儿童成长有敏感期,那么成人自主学习是否也有敏感期呢。爱+自由+等待。
  •     我的理解是, 蒙氏教育下的孩子都有充分的自由去成长, 孩子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很独立. 但一般的孩子遭到成年人的过多干预, 而他们的内心却渴望自我, 所以必须做一些"不听话"的行为才能表现出独立,即所谓的叛逆.
  •     很惊喜啊,我一直都想有这样一本工具书呐~
  •     这本书让你更加的了解和接近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去懂得他们的心
  •     一个个短小的故事透出作者的用心
  •     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小心呵护就好
  •     孙瑞雪的三本书里,这一本是较为勉强的一本,不能说不同意她的观点,只是感觉其对敏感期的概念论述部分有些神话论和教条论了。
  •       如梦若真 宝宝一岁五个月
      我在结婚一周年时,以让老公买纪念日礼物的借口,把小巫和李跃儿,孙瑞雪的书全部搜刮回来了。
      
      这本书我的评价是:通俗易懂。都是举一些实例,然后通过实例当中的孩子行为来进行分析。比那本《爱和自由》读起来舒服多了。一边读,一边会有“哦,原来这样啊!”的感觉。
      
      对于我这个糊涂妈,读了后,我也发现了:
      1、宝宝爱乱按电视机按扭,开关按扭,见到机关就想按。见到香蕉,苹果,都喜欢用手抓啊捏啊来感觉,这是手的敏感期呢。
      2、宝宝刚学会走路,特爱让你牵着上下楼梯,爬坡。见到地面坑坑洼洼就喜欢去踩,这是脚的敏感期呢。
      3、宝宝摔倒后看到地上的细小垃圾,哪怕是头发丝,很小的都看得到,都要拣起玩玩,这是细小事物敏感期呢。
      4、宝宝晚上都要穿睡袋睡,有天晚上没穿,就哭闹起来,穿上后马上无事,这是秩序敏感期呢。
      
      还有,宝宝爱钻洞,爱钻桌子椅子底,急了就叭的打人,这可都是需要保护的敏感期呀。。
      。。。。
      
      当你知道原来孩子有这么多敏感期,你才会知道,原来以前认为的一些不对的,奇怪的行为,都是正常的。你的孩子,是个多么可爱发展得多么好的孩子。
      
      强烈推荐!
      
      
      
      忽然间的 宝宝一岁九个月
      这本书我也挺喜欢的,特别是一岁之后,孩子一个一个敏感期的经过,让我觉得,小孩子的世界,真的太神奇了
      
      halolo 2岁三个月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对秩序敏感期的解释,有了直观的印象。后来我看蒙特梭利自己的书,里面讲到刚出生的小婴儿也有秩序感。再后来,秩序感这个概念让我对乳头混淆,婴儿的睡眠习惯,还有厌奶问题,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孩子的行为都和秩序感被改变有关系。
      
      vccandy 10个月
      这本书让人更好的了解孩子,以及很多大人觉得奇怪无法忍受的行为,看了之后会知道都是孩子的正常行为,蒙特利梭的理论的实例解读,值得一看。教育老人方面也有用
      
       母乳喂养大本营http://www.babytree.com/group/group_21668
  •       看了太多早教的书了,蒙氏压缩本,小巫的四本,李跃儿的一本。感觉这本是较系统地介绍了儿童各阶段的敏感期及捕捉敏感期的一些方法。
      
      其实儿童个体差异很大,这种书只要能把理论言简意骇地阐述清楚,并能生动的例举一些通用的案例就很不错了。想通过一本书完全对症自己的孩子是不太可能。读者最好以这本书中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为宝宝量体裁衣一般地做好捕捉敏感期的工作。
      
      早知道有这本书,也许其他几本就不用买了。可惜,孙瑞雪的名气没有前几本大吧。我是最后才知道的。不过开卷有益吧,也不是什么损失。
  •     有很多观念是引述家长的,竟然是错误的。
  •     以大量案例展现敏感期
  •     一个个幼儿教育的小案例,很容易理解,引人思考。但觉略微浅显了些,还有不少自吹自擂的内容。
  •     蒙台梭利的中国化。依然是只有案例缺乏逻辑的问题。
  •     我很欣喜,能在茫茫的育儿书籍中遇到这本书。 跟我读其他喜爱的书籍一样,这本书我在读的过程中常常有舍不得读完的感觉,作者的每一个章节都能令我掩卷陷入沉思,都值得我再三回味。 这种奇妙的感觉.....(电子版免费送啦) 在我眼中99%的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或者在用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本书力荐给所有准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们!必读的经典书籍!(电子版免费送啦) 我不仅有电子版,还有新编未删减版,免费赠送.
  •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儿童生活片段,读起来饶有趣味,让你看到儿童的不同的侧面,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行为和特点。
      
      作为1岁宝宝的家长,学习儿童教育理论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只能靠想象,因此会一知半解。而这本书的素材给了你理解、思考教育理论的实际材料,从这点说,这些活生生的材料是弥足珍贵的。
      
      有些方法和提示也非常有价值:
      
      1. 家长的语言要简洁、有力,可以影响孩子,并有利于清晰的思维的形成。
      2. 成年人之间模拟某个主题和场景,如扮演两个小朋友的交流过程,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地沟通。效果会远强于直接的说教。
      
  •       例子很多,但过于零散,觉得太过于浅显,于是继续找蒙台梭利的原文来读。。。。。。。。。。。。。。。。。。。。。。。。。。。。。。。。。。。。。。。。。。。。。。。。。。。。。。。。。。。。。。。。。。。。。。。。。。。。。。。。。。。。。。。。。。。。。。。。。。。。。。。。。。。。。。。。。。。。。。。。。。。。。。。。。。。。。。。。。。。。。。。。。。。。。。。。。。。
  •     1.懂孩子说的,懂孩子没说的 2.遵循孩子自然的发展发育规律,并适当加以引导 3.孩子也是大人的老师,请尊重并学习
  •     我觉得nicko理解得很对。我也有同感。
  •       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的家长,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很多“奇怪的举止”原来并不奇怪;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出现的特性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更深的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孩子们一些被我们认为不正常的行为也许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     敏感期,叛逆期,青春期,这些都是怎么界定的呢?要去了解一下。。。
  •       专门讲蒙氏教育法的,刚开始看很有入迷的味道,可是看了第二遍觉得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看了第三遍才发现,原来这书只是理想并不能完全代替现实,里面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只是有些而已。呵呵
  •       带孩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自己的耐心、爱心与意志都是一种考验,尤其是身为孩子的父亲,尽管十分疼爱宝贝女儿,但说实在的,哄着一个不会说话、不能自理、走路都走不稳的小家伙,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特别是一岁左右,她的性格发育逐渐开始,个人的意识逐渐增强,给人感觉就是越来越难哄了,记的大人七窍冒烟,而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其实这是大人不懂孩子的心,不知道孩子有很多很多的敏感期。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就是这样一本针对孩子成长各个时期会出现的敏感期而写的,书中用大量的实例列举了从6个月到6岁不同阶段孩子会出现的敏感期,有些比较突出的用了多个案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相同的敏感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书中的案例只是引导我们举一反三的例题,而非万能钥匙,从书中的这些案例看来,面对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一是要理解,给予孩子关爱而非指责;二是要变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我们大人的立场;三是要有耐心,简单粗暴的训斥只能让孩子屈服但后患无穷。
      
      这本书相对于孙瑞雪女士的第一本书《爱与自由》是差别很大的,《爱与自由》主要是讲一种理念,因此理论的论述是主要的,而这本的理论基本上只是孙女士对案例的点评,我个人认为这两本书配合着看,对带孩子会大有益处的,先从《爱与自由》中学习一种相对于中国传统育儿方法来讲是爱孩子并给她自由,当父母有了这种理念能在实践中应用,就能很敏锐的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因为爱与自由是一种投入的爱,一种专注于孩子成长的育儿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你乐于做一件事时,你才会从中找到乐趣,这时再好好看《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就会有的放矢,找到问题的关键并从方法上、心理上、时间上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解决方案。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而初做父母的我们未尝不是一片空白,所以孩子在成长,我们也要成长,而且我们的怎人更重大,不去学习育儿的理论,不去亲身实践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不花费时间与孩子成长是我们的失职,当我们看到因敏感期被忽视而哭的很伤心的孩子时,我们应该想到“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成人”。
      
      
  •     想法不错一样但是写书角度来说 都是一些个例 整体的逻辑性和总结归纳还是略松散 可读但是借鉴性并不算太强
  •       小孩子的成长要想健康良性,就必须是自我引导的,外界的说教没有用,只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体会和度过一个个的敏感期才能帮助他真正的体会到成长的乐趣。
      由很多例子和简短分析组成的一本书,简单易读,值得花几个小时看看。印象较深的是知道了小孩子有哪些敏感期,以及最后的关于幼儿教育的一段两人讨论(非常同意其中关于对培养儿童对概念认识的一段)。
  •     相对于《爱和自由》,这本书的可读性要强的多,如果你觉得理论性太强,没关系,有具体的儿童成长故事可以让你参照,相信会有收获。
  •     老早孩子上了几次蒙特梭利的早教,有些了解,还是要尊重孩子内在的发展,不能急;更主要的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与人与自然的融合……
  •     我对蒙氏教育没了解,不知道“蒙氏理念培养下的孩子很多都没有叛逆期”这样一个结果。小艳可否找到这方面的情况介绍。
    在心理发展上,叛逆不一定是针对自我意识的工作。我觉得可能是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的一个学习性环节,确实会与文化有关。如果只把对父母的反抗当作叛逆的表现,那么没有叛逆期是有可能的。如果可以扩大反抗的对象,那我想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需要:)
  •     1、爱与自由,是蒙式教育的主题。2、看了那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案例,深深的觉得,孩子的成长一定是受他自身体内力量的牵引,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揠苗助长。让孩子们在温暖、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成长吧!
  •     叛逆期是俗语,不是术语。
    关于青春期,sicilia可去读一下发展心理学。
  •     孩子太神奇,读了此书能窥探他们的世界一二
  •     案例性的书 客观来说有点散 但是还是很有启发 让我想通一些事
  •       都说孩子从小就要有一个好的基础,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给孩子从各方面给孩子提供有力的条件,让孩子健康、快乐、自由的成长。好品质好孩子。
  •     根本上说叛逆期应该是自我意识不断遭到压抑、然后累积爆发的时期吧?大多数人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叛逆,叛逆是人类生命的毕竟阶段,但是根据蒙特梭利对人类学的研究显示,叛逆只是文化的产物,并不是共通的人类特征,蒙氏理念培养下的孩子很多都没有叛逆期。
  •     cz,这本还是不太全,太散文了。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
  •        作为当代业内的代表人物之一,孙瑞雪的敏感期研究还是很有成效的。特别是结合了解了北京孙瑞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之后,发现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从纵向的个案跟踪到横向的对比研究,深入浅出,理清了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以及具体的引导的方式。但是由于个体不同,敏感期的出现时间也会略有偏差,甚至有可能出现反补的现象。不能照搬案例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
      
      
       推荐准备要宝宝的准妈妈准爸爸阅读,并配合自己宝宝的成长做记录。
  •     看了这本书,感觉对爱和自由理解得更透彻了,宝宝在六岁以前,有着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有的也许被捕捉到了,可大多又都是不期而至的,所以,也许你会发现宝宝某段时间行动举止很反常,但不一定理解,作为一个“有教养”的父母,也许你会赶紧给宝宝纠正,怕宝宝养成坏习惯,可一个不小心,也许你就伤害到宝宝了,总之,一心一念,尽量给宝宝自由,制定几个基本规则,剩下的就是自由,也有了平等
  •       参照此书对比过去,虽然幼年的记忆依稀有些,快乐大抵多于悲伤,不过我想可能真的有些天性被父母悄无声息的抹杀,我并不归咎于父母,因为天下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只是可能在成人的世界里有些东西理所当然,而在孩子看来会变得不可思议。就像我天生左手写字最后被老妈生生的强拧成右手一般。虽然左手的部分习惯仍旧延续,但我知道那种感觉已经回不了过去了。
      
      如果我不曾看过这个本书,也许我还会延续过去父母有些方式方法的教育,而抹杀孩子天性,不过这次应该不会了,我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悉心去观察和了解宝宝,真真正正的去尽量体会孩子内心的世界,凡事绝不强求,但也一定要有原则,有序的让宝宝快乐度过孩子最快乐无忧无虑的敏感期,以求他能够树立独立,自主的性格,充满爱心,负有责任感,身感温暖和安全的童年
  •     非常深入,案例清晰。
  •     甜妞一直在不断经历各类敏感期,我也在努力学习。所谓敏感期,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内在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如果在这个敏感期处理得当,则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否则,可能会留下遗憾与阴影。这一点主张,与佛洛依德的儿童期决定论有些相似。在蒙氏教育法下,主张对于儿童的敏感要因循善诱,富有耐心,不作过度打扰,让孩子安全、平稳、自发探索式地度过这个阶段。本书提供了系列案例,有些拖沓,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     看到68页。觉得还是适合当字典一样的使用。到了那个时期翻开看看就好。都是一个个例子。估计每个孩子都应该不一样的。
  •     听了前两章和第九章,剩下的可以等年龄到了再听
  •     都是个案,不如看系统心理学。不过捉到儿童敏感期,能事半功倍吧。
  •        读过之后真是长见识了,如果没有这本书我将会犯下很多错误,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爱孩子的成人看到,读到。
      边读边回忆孩子的成长,结合孩子的成长就更能深切的理解蒙特梭利的育儿思想,爱和自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口,手,走,小事物,完美,执拗,语言,婚姻。。。。每个敏感期都关系着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用爱,给与自由,小心呵护着孩子脆弱细腻的心灵,让他顺利的长大成熟,拥有自我,独立的思想。
       每个妈妈都会期望自己的孩子壮年时期有辉煌的成就和完美的生活,但是我们没有想过自己孩子老年时的状态,我们如果一味的追求现实和利益,给孩子灌输知识和让孩子掌握技能,却不能有一颗坚强完美的心灵,就算壮年的时候有所辉煌,老年也必定孤独,而就算没有辉煌的壮年,壮年的你我都在为生活而奔走,心灵也不会孤独。
       如果给孩子坚强勇敢的品质,善良完美的心灵,那他一定会老有所乐,不会孤独。
       人生就是在盖房子,如果让想房子盖的更高,既要打好地基,不要着急往上盖。
       人生就像长跑,开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是冠军,有潜力的人往往都在前期保存体力,为了冲刺时的爆发。
       成人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也不要让成人的虚荣毁掉孩子的童年。理解尊重,给孩子轻松没好的童年,先得到爱的人才会付出爱,让爱充满这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庭吧。
  •       看了一半多了。我自己而言是怀着批判接受的心态在学习。从前,中国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儿童行为心理,而最近出来一批的“儿童教育家”,或多或少是西方一些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实验和实践,所以我个人觉得并没有很深厚的积累。    对于这本书,里面的大部分分析和总结我觉得是有益于年轻父母去借鉴和学习;但是里面提到的个案,哪个是蒙台梭利的什么理论,哪个又是蒙台梭利的教具使用,我个人觉得是有点教条主义;另外,对于在此领域的作者自己的创新或者发现,我觉得很少。
  •     理解第一
  •     2006-12-31 18:33:48: Sicilia
      敏感期,叛逆期,青春期,这些都是怎么界定的呢?要去了解一下。。。
    敏感期是蒙氏教育的专有名词,其它两个用得很泛吧
  •     传说中的经典育儿文本。很多事例,但是论述不足,我觉得如果按照每一个年龄是什么特征,需要家长做什么做一个系统综述,再按年龄段举例比较合适。虽然敏感期并不具有特别强的时间性,但是估摸大致时间应该不难吧。
  •     蒙特梭利教学法
  •     小朋友怎么都这么理性。。。。
  •     好书啊。我推荐给了好几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