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面面观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4-12
ISBN:SH10261-527
作者:【英】爱·摩·福斯特
页数:153页

内容概要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1879年1月出生于伦敦,1970年在考文垂逝世。他毕生写了五部小说,影响很大。其中以《爱德华别业》和《印度之行》声誉最高。1924年以后,主要致力于随笔、传记、文学评论的写作和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故事
第三章人物(上)
第四章人物(下)
第五章情节
第六章幻想
第七章预言
第八章图式与节奏
第九章结束语

作者简介

1926年秋至1927年春,福斯特应聘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持了一个英国文学讲座——“克拉克讲座”,并作了题为“小说面面观”的讲演。他的讲稿于1927年以同名文集出版(即本书)后,深受西方文学艺术界的好评,并被誉为“二十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该书旁引博证,分别就小说的七个面——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图式、节奏——逐一加以剖析和探讨,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鉴赏。


 小说面面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还是喜欢看小说理论多过小说,因为它们通常都是高密度的审美信息:不仅有对具体细节的分析,有对作者创作得失的把握,最重要还会从“什么是小说”层面上,说明他做出如上评判的原因。不管对象是什么,给事物分门别类总是颇具气度的,那种肃清同时建立一个世界的感觉,的确是其他琐屑描写不能带来。作者E.M.Forster,以前只看过他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印象不深。于是乎想起一个判断,大意是:坏小说通常改编成好电影,好小说通常只能拍成坏电影。根据福斯特的理论,也能对此做出解释:在小说的七个要素中,电影善于表现的,只有人物和故事两者;幻想、预言、节奏,因为涉及文字运用产生的氛围,电影难以再现;情节和图式在电影中,则常常需要重构。坏小说通常也不会缺少故事,再加上一个富于表现力的演员来表现人物,即使是个扁平人物(类型化的人物),也可以让人深为震撼的。福斯特给这几个要素做过简单又极具洞察力的说明:“故事要求读者的好奇心;人物要求读者有人情味和价值观;情节要求读者的智慧和记忆力……幻想要求一种附加的适应….….预言需要读者的特质有二:一是谦虚;二是暂时抛弃幽默感”。情节和故事的区别则是:““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是故事;“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说到好奇,似乎我们通常会碰到两种用法,一是褒义,一是贬义。福斯特在这里显然取的是后者。海德格尔也曾将“好奇”用成贬义。他们都认为好奇属于人类本能,且常常会沦为琐屑的好奇。这种好奇打探隐私、传播八卦、蜚短流长。还看小说,福斯特说。他认为,在好奇本能驱使下,人希望看/听故事,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故事,我们只是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他没给这种欲望打高分,它只是存在,而且颇轻薄。福斯特举了个例子说明之。大意是,你去年碰到一个人,他一见面就兴趣十足打听你有多少兄弟姐妹,这种人你今年再碰到他,他多半还是会问这些——因为琐屑的好奇是排除了真心的。福斯特认为“预言”(“预言非狭义的预见未来之言…它是在小说家言辞中所强调的那种声调”)的理解和感受需要暂时放弃幽默感。我觉得这是本书最能让读者产生顿悟感的地方之一。他在这一章提到四个小说家:乔治艾略特、劳伦斯、麦尔维尔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只试想想把他们几个归在一个集合内!他评论哈代,认为他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瘦弱,全为情节服务。而情节则是专为表现他“人类在环境中的命运”主题而设,认为哈代作为一个诗人和哲学家,强于小说家。评论亨利詹姆斯,认为他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单一,且都颇像人偶;这些人没有生理需求,也没有环境限制,通常就只被一个目标牵引着执着行动。但是他对人物心理和情节的设置是多么巧妙和微妙,完全能开发出人类感受力的一个新维度。
  •     很久以前的一本书,翻译只能说一般不过,还是很喜欢这本书,作为一个作家对小说的面面观,这本算很不错的那个很有名的平面人物与圆形人物的说法,就来自这个讲座如果没读过,还是找来看看吧我喜欢这本,哈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此书出了两版,据说个别地方翻译有问题。
  •     小说中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人物,另一种是一群不属于人物的东西。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这两种力量,使其各得其所。故事要求读者的好奇心;人物要求读者有人情味和价值观;情节要求读者的智慧和记忆力;那么幻想对读者有什么要求呢?它要求读者付出一些不属于上述范畴的东西,因此迫使我们非要适应新的情况不可,那是一种不同于对文艺作品所必需的适应,一种附加的适应。幻想要求我们付出一些额外之物。现在预言又要求我们谦虚和抛弃幽默感。【人物与情节的矛盾和制衡】翻译感觉比较一般。
  •     两种可能:我理解力太差,或者翻译不够好。
  •     一条大绦虫
  •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却不容易消化。因为并非系统的专著,福斯特只就几个方面谈了下,援引了一些例子。有些见地十分中肯,比如谈故事的那一章,有些就很泛泛,只是自己的印象和趣味。
  •     我爹推荐的,读到70多页了,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没想到还挺有名,但是不太喜欢这版翻译。
  •     福爷你到底想讲神马…………
  •     说实话看得有些似懂非懂,书中举为例子的小说也基本没有读过,关于小说的研究和解构,还需要继续学习。
  •     糟糕,不知所云
  •     论文所需。。。
  •     语言整洁,清晰。读起来蛮有趣的,一般这种文学理论性的书很少让我读两遍以上。我当是各个种类的小说简介来读了。。
  •     (P)也就那麼回事吧
  •     译得差
  •     参考有用
  •     还要再读两遍三遍四五遍…
  •     读的电子书 看了跟没看似的 换人民文学的译本会好些吗?
  •     写才是王道。
  •     卧槽太难看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事。你要是知道故事和情节的区别以及圆形人物扁形人物的概念那就不要再看了,不知道也别看,直接百度就行。
  •     翻译很一般,不过内容很不错,值得读
  •     还是喜欢小说理论比小说多啊...
  •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之后,又一对小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起到指引作用的理论著作。
  •     在这个米有理论课的学期里看完的第一本理论小册子,虽然有比赛必读的压力但还是表扬一下自觉性~感觉一些关键的概念没有翻译得很到位,总体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     福斯特的文学修养极高,但大多数时候他只从自己的口味出发,常常干些点赞狂魔干的事,比如他对D.H.劳伦斯的评价。
  •     真正的讲座,可惜所举的例子多数不了解
  •     看的是人民文学 冯涛译的 很有趣
  •     福斯特分别就小说的七个面——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图式和节奏——逐一进行了剖析和讨论。这本书不仅仅教给我们小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小说拥有了更多的维度,它使我们知道,小说是可以这般对待的。
  •     不一样的视角,也好懂,很薄~
  •     福斯特行文略拖沓,讽刺很有意思
  •     我竟然读过……
  •     译名不统一 有点乱 不过还真好看
  •     入门书
  •     out of date
  •     把每章都看了一点,被翻译弄得胃口全无,幸好找到了英文版 https://d3jc3ahdjad7x7.cloudfront.net/bHl9Pl0voWl8xuaUQDove2grx7KZGHFgtEWH2OB905qdfhjQ.pdf - 其实翻译之差封面已经点明:作者 E.M.Forster 居然叫做“爱 摩 福斯特”,还能更可笑一点么?
  •     有些地方估计被删节了
  •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读书笔记和对怎么阅读小说的看法
  •     能够做一个预言家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
  •     觉得还好,对于小说基础比较差的我,真的是很有用的
  •     还是有点收获的。。
  •     不错的,理论性稍强些。
  •     鸟和影子的比喻很美。
  •     小说的各个方面都涉及了,人物、情节。性格等等,挺不错的!
  •     非常个性化的角度叙述了对于小说的看法,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图式和节奏,不过读起来挺平淡的,没有什么突出的见解。
  •     前半部好过后半部,举得例子大多没读过理解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感觉他吐槽作者比分析作品更有一套。
  •     应该是很早前读过,记不太清楚了,绝对值得再读。
  •     批评和文本结合的挺紧密的,抬高小说的地位,将其与人生、人性相联系
  •     我,终于明白英国小说家为什么对文学评论家深恶痛绝了。。。毒!舌!啊!一开始就各种否定各种对比。。。老福啊,我弱弱的说一句:你大肆批判的那些作品也许比你自己写的某些作品要好得多。。
  •     几乎一个世纪之前的小册子,但依然是有趣的书,很喜欢对托尔斯泰,狄更斯和陀氏的评价。
  •     福斯特最好看的书了,相反他自己写的小说倒是要让人慢慢悟,时而还跟不上那个节奏
  •     地铁上随便翻了两页,所提大多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文本。
  •     似乎可以直接取走的东西并不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