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07542386
作者:江城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江城。工科硕士,资深软件工程师,历史爱好者,尤对民国史特别感兴趣。在硅谷工作期间开始创作《历史深处的民国》,回国后,作者对文稿多次进行修改,历时五年,最终定稿。《历史深处的民国》(全三部)系列丛书第一部《晚清》上市两个月来好评不断,一直位列新书畅销榜前三,被近百家媒体一直推荐为“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如今,第二部《 共和》也即将推出。

书籍目录

目录
走向共和
第一章 十月围城,谁放的第一枪 /002
第二章 水陆两栖的“带头大哥”黎元洪 /014
第三章 是谁在革清朝的命 /019
第四章 最大公约数 /029
第五章 战争与和平 /035
第六章 欢呼吧,为了民国 /042
第七章 孙中山与袁世凯大斗法 /054
第八章 最美丽的时光 /063
第九章 一个耳光换来国民党,国会大选不如村长海选 /071
第十章 民国第一疑案 /078
第十一章 “二次革命”那点事 /104
第十二章 将独裁进行到底 /112
第十三章 “诈尸”前的宁静 /123
第十四章 必须做皇帝 /131
北洋称雄
第一章 孙中山召开战败总结大会 /146
第二章 武林大会 /160
第三章 皖系当国 /169
第四章 大家一起来护法 /181
第五章 五四狂飙 /200
第六章 直皖大战烽烟起 /215
第七章 广东风云 /226
第八章 乱战中国 /236
第九章 孙文寻枪,国民党起 /251
第十章 黄埔!黄埔 /262
第十一章 创纪录的惨烈——直奉大决战 /280
第十二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93

作者简介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
第二部《共和》着重描述了1911到1925年前后,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走向何方而先合作后斗争的故事。
重点关注了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推动清王朝倒掉的北洋势力从内斗走向灭亡以及革命派为理想中的共和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不同群体在那个时代的不同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媒体推荐
●这本书,很有意思。
——央视著名主持人阿忆
●以别样的视角读一读这样的书,或许,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平静我们的心灵,会有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记者詹国枢
●本书历史材料非常丰富,对历史事件的反映客观充分,并且对不少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做了梳理、研究和探讨。
——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副总编杨跃进博士
●此书内容丰富,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明了,足见作者花费了很大功夫。
——社科院专家马平安博士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历史最跩是民国,在天涯论坛发的时候就一直追的,很精彩!民国是中国不可忘记的一段历史。因为政治,历史的原因,很多东西被尘封了。但是那些民国人物已经名照汗青。《历史深处的民国》很赞的历史读物,激励我们不断寻找属于民国这个时代的烙印,很多事情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鲜活生动的。或许说到民国想到的只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那些争取夺利的政治阴谋,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拨开那民国硝烟弥漫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后的一点一滴的为理想奋斗而活着的人们!!他们是伟大的,也是让人敬佩的。很赞的历史读物!
  •     随着林徽因、周作人、蒋介石、沈从文等名人话题的持续发酵,2014年读书界民国题材大热,继承《明朝那些事儿》开创的草根解史风格,这一套《历史深处的民国》的出现恰逢其时。手边这本是这套书的第二本,描述了1911年到1925年间的乱世,用300页的篇幅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孙袁斗法、北洋混战、黄埔建立、孙文逝世等重大事件。和当年明月一样,作者是历史爱好者而非专业治史学者,爱好者的作品自然以注重趣味性为第一,语言风格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写作手法夹叙夹议、有考证有煽情,用武林争霸比喻政坛风云,将各路军阀比作江湖门派,务求用最快捷的方式帮读者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理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了了。此书可看做民国历史速成教材。趣说不等于戏说,速成并非滥造。作者遍览史书、抽丝剥茧、化难为易,正应了那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风趣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背后是扎实的功底。书中让我耳目一新之处,最出彩的是对宋教仁被刺案的探微索隐和对袁世凯的盖棺论定。看历史,最有意思的就是看到和教科书上不一样的事实。教科书说,革命党人个个胸怀崇高理想、舍生取义,保皇派阻挡历史的车轮、个个顽固不化。教科书之外的史书会告诉你,革命党人如陈其美心狠手辣、品行极差、不得好死,而满清皇族如端方、良弼,实为不可多得之人才,正因为其优秀才成为革命党人刺杀的对象,内战之中最先死的竟然是国家民族最优秀的人才,真是可惜、可叹。教科书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了当皇帝不惜卖国签订《二十一条》。多看些书,才知道,袁世凯要借款,革命党人也要借款,袁世凯要签《二十一条》(实际是修正版),革命党人想抵押汉口铁矿,原来是时势如此,与立场无关。教科书说的,袁世凯当皇帝,为的是要传给儿子、要三宫六院,原来也不是事实。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原来被当时党内外人士都看做非法叛乱。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历史书多看一些,才知道黑与白,绝非表面看来的那么简单。民国那些事儿,到底怎么回事儿,还请您自己来看看。
  •     这一段历史不知道豆瓣能写能发不能,对当今中国的影响至为关键。国父的身份几易其主,政治和历史的相互参杂,文人与政客的天生敌对,让这一段历史成了谜。解不开历史,就成不了历史学家。没有逻辑的胡乱猜测,只能应付高考之前的考试;而有一些可信依据的研究,则能留在未来的史册里,供人瞻仰、学习和借鉴。考研的考试有一门课程是政治,在政治里面有很多近现代史的故事和说辞。我们都知道,这些近现代史都是忽悠人的,但不得不背诵,因考试所需。等你读几本历史人物传记的时候,才明白这些人的各种真实想法和为人,这感觉就好比他们是明星在电视上表演节目,但在电视机前的人永远都不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而在现场的观众则能看到具体发生了什么,以及场内场外各种的细枝末节。读这本书,感觉自己想场内观众一样,看的真切。前几年纪念辛亥革命,搞得非常形式化和模式化。辛亥革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用今天能发表的文字打个比方就是腾讯一通天下的移动社交世界,出现了很多类似陌陌、脉脉、会会、来往、易信的小众app;虽然今天来看微信和QQ依然是社交领域的老大,但谁知道陌陌、脉脉、来往、易信、会会不会成为辛亥革命的发起人,来除掉腾讯这颗顽疾从生的毒瘤呢?一场战争,需要来纪念的,往往都是当时发起革命的领导者,却很少记得那个时候的小人物、百姓的苦,特别是中国的各种纪念活动,没有尊重,只有形式。我们看到其他国家纪念二战胜利的时候,主角通常不是官员、司令或者其他大佬,而往往是经历者和经历着的后人们。如果每个活动的重头戏是领导讲话,那开纪念会到底是为了彰显领导的功,还是先人的过呢?关于“共和”的历史,春秋的苏秦是最好的例子吧。“共和”的结果是可想而知,也必定是大秦帝国一统天下。“共和”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如三国开头语说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民国时代的共和,恰似“分久必合”的一个佐证;目的和使命都非常明确,军阀混战和理论派的孙中山都无法调和。用今天能说的话解释这个,就是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故事。孙中山是创业者,有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专利),也有一些信众和学生、也有境外势力支持他;但是只有这些还不足以创业成功,需要投资者的支持(军阀)。但是投资者所做的任何投资都是有目的,枪杆子里很少能有长远利益考虑的,所以还得继续“合久必分”。大军阀们的优势与孙中山派系的优质资源只有毛主席看懂。有资源、枪杆子、有理论体系、还有大批信众,剩下的就是“携天子以令不臣”了,搅动小范围的跟随者、撼动整个世界——撬动地球的不是人心,而是谋虑。民国军阀混战如同今天的资本对垒,谁也没有办法收购谁,谁也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市场,只能僵持的活着。军阀与知识分子的妥协只不过是为了换取时间和人心所向,所谓“共和”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当知识分子有了自己的军队的时候,打仗成为必然;当军阀有了足够的支持,过河拆桥也成了必选项。如何完美的柔和这两个优势资源?只有雷军的“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互联网服务”能改变绝大多数人的习惯。毛主席老人家看清楚了趋势,想明白了道理,所以“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真理;所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个与天同寿的真理……很奇怪,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军阀大将,对教育保持了高度一致的看法:自由思想 独立人格。就是这样一个信条,让民国的文化大放异彩,即使蒋家王朝濒临散架也不放松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当今社会无限怀恋民国的一个思绪与情感。在这个《历史深处的民国》系列里面,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一些历史教科书里没有的故事,线条明显的勾勒人物性格特点,阐述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的影响。推荐给对民国有兴趣的人阅读。当然,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方式,是读任务传记和他们的通讯记录。那些民国文林、武林的大人物大多都是认识的,甚至两两之间还有非常多的联系。通过自述和他述的文字记录,能看清楚整件事情了。所谓历史故事,都在人物故事里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顺着一来,看到袁大头结束
  •     军阀时期是很乱,作者也如实写的很乱,后期基本像流水账式的记述了,外加上立碑式的肤浅哼哼……
  •     尊重历史 还原真实 通俗易懂,一切历史事件的起因、结果和意义都变得可以理解了,初高中历史课本真的可以改一改了
  •     kindle配合
  •     袁世凯很厉害,但晚节不保
  •     相比第一本,这本的阅读速度慢了很多,其中太多人物和事件不熟悉,怪自己近代史没学好
  •     历史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尊重史实
  •     第一部是在懒人听书听得有声版本 第二部是看的书 希望懒人听书快点出第二部有声版 看书太费眼了
  •     关于军阀混战的恩怨情仇 细枝末节 着墨太多 也可能是对这段历史出现的军阀都不太熟悉的缘故 比较无感 对国父孙中山的认识了解增加一些 是个可爱的人
  •     2016.02
  •     感觉没有壹写得精彩,也可能本身的历史背景及人物派别太混乱了限制了作者的发挥,最后读到孙先生逝世心中也是一阵感慨悲凉
  •     英雄辈出的年代,愈发欣赏袁世凯,孙大炮和他相较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若不是杨度克定误他,必定青史留名;关于拒签凡尔赛条约作者一片喝彩,但若是签署了,我们会收回除了山东以外所有租借,不需再向德国支付庚子赔款,赔偿一战期间中国物力损伤,比起热血的拒签是不是更实惠点呢?
  •     有点意思,大体对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有了了解
  •     作者真的好八卦,不过讲述的通俗易懂
  •     成大事者不纠结,just do it
  •     多看点儿快餐史有助于身心健康
  •     在火车上躺着看完了,因垂思厅
  •     民国历史,波澜壮阔,唏嘘不已
  •     晚清和共和几乎都是在下班的地铁上读的 最近痴迷于晚晴民国史 太喜欢笔者的叙述方式 逻辑清晰 不枯燥不沉闷 读后觉得自己的内功又精进一层...
  •     把鱼龙混杂的军阀混战时代讲得挺清楚,读来有一种看别人玩《三国志11》的感觉
  •     革命只该进行一半,就是前半部分是有意思、有活力的;随后功利、政治跟过来,精神的光芒大大减弱,最初的生气就失去了。 by弗洛斯特
  •     除夕夜第二遍读完了贰-共和,对于皖系直系奉系不能更清楚了,但有些赫赫在目的名字和事迹还需要再读再巩固而熟悉,开启三了,要做好读一场抗日硬战的准备了
  •     看完全书对当然清末民初的格局有了雏形,以及对孙文的无限同情…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唯一不变的是坚定的意志和对中华民国的伟大复兴。
  •     对军阀混战的那个时期一片空白,很多人听过名字却了解不清,像军阀混战一样,看完这本书还是觉得混乱,只是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袁世凯,区别于影视作品各种丑化的袁世凯,有血有肉有理想抱负也有私心作祟的袁世凯。
  •     迫不及待想看三
  •     2016年50本之22(历史7之5):2000年来家天下的思想影响确实太深刻,直接为军阀混战提供了温床。从这点来看,孙某人的确是伟大,心里头装着的是国家。不过,孙逝世早,如果北伐成功还健在,他是不是也会跟袁大头一样晚节不保呢?可能是基于本书是为了入门目的,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作者点评比较多,缺点就是容易受作者主观的影响。
  •     伟哉孙中山!
  •     看完一最喜欢的是李鸿章 看完二最喜欢蒋委员长
  •     多少帮我厘清了历史课那些乱七八糟的军阀关系。黄埔军校的成长应该是一段可以大书特书的历史。
  •     孙中山确实牛,那么多次失败,那么多次转身。黄埔军校校训常记于心: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     军阀混战看得晕头转向,孙中山可谓百折不饶。
  •     有一些不一样的史实,有点新鲜感
  •     历史很精彩很鲜活,不是历史课本上三言两语就盖棺定论的。
  •     不如晚清读着流畅
  •     读感特别强 就是快
  •     老袁是现实主义,奈何国父是理想主义。
  •     很值得细细品味
  •     有时候不是你成功了才叫伟大。
  •     非常不错的民国历史书 值得多读几遍
  •     有趣味,不枯燥,一般人都能读下去的历史书
  •     近代史一直以来被各种影视及文学作品着重刻画的是晚晴和国民党执政时期,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提到民国想到的就是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时期,而以袁世凯首的北洋政府执政的这十多年历史被淡化了,只留下支离破碎的历史背景作为各种言情剧的陪衬。幸得此书,详细梳理了各个历史事件串成串,让我对这一时期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也对国民党时期以及共和国成立时期的各大人物的身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看罢《晚清》看《共和》,一如既往地千丝万缕,作者深入浅出,能把民国初到蒋委员长北伐前这段支离破碎的历史梳理到如此地步,实属不易! 军阀割据,革命不息,吃瓜群众饱受战争之苦,大佬们却轮流坐庄,揽权的揽权,敛财的敛财,看似都在谈主义,其实背地里都在做生意!在这种社会之霾下,如孙先生心系国家之辈,真不枉英雄之称! 再看社会发展,犹如做实验,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从君主专政,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既是大势所趋,又有着曲折和反复。个人觉得:推进历史的,不是枪炮和金钱,而是人性的光辉。 然时间是公平的,车轮是向前的,如不读过去,又何以知未来呢? PS:我叹服中山先生的品格,但我更折服袁大头的圆滑与机智!
  •     结尾部分孙中山告别黄埔军校北上至病逝写,非常感人
  •     主题“走向共和”较切合主题。这部看的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那是一个乱世,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历史造就英雄,而历史更是由人民推动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先生所说的这句话,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期望,而且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期望。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有几个人能做到?与君自勉
  •     精彩。可惜急性不好,好难记ORZ
  •     唉 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 吾辈只能珍惜前人用血肉换来的和平
  •     后劲不足啊这本书…ps 极度不喜欢孙中山,觉得他自私…真的…跑得比谁都快,整天想着打打打,本质上也是个很独断的人,不见得他做了总统会比其他几人好太多…相比之下更欣赏袁世凯,做人真的成人精了…太聪明! 君主立宪也有君主立宪的好=_= 如果袁世凯在复辟帝制的时候用的是溥仪我觉得局面会有所不同,所以啊就是一念之差啊!pps 如果说真的有纯粹革命精神的人,我觉得是宋教仁…牺牲那段写得太好真的被感动到…人性的光辉 爱国的热忱啊
  •     怎么历史上那么多人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荒唐愚蠢,所谓前车之鉴,毫无价值,难道智慧真的敌不过时间?许倬云说“学历史的人既快乐又可怜。快乐,我是旁观者,我看清事态了;可怜,我看清人永远犯错,永远犯同样的错。明知有火烫了脚,还继续踩它”~
  •     或许君主立宪能走得更顺利 但共和乃大势所趋 心疼袁大头 最后一步走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