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服饰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4-01
ISBN:9787806164211
作者:周汛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远古时期,人类穴居深山密林,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在当时,人们仅以树叶草-葛遮身,后来逐渐知道“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绚发冒首以去灵雨”,才开始用兽皮裹身。《礼记.王制》称:东方日”夷”,被发文身;南方日“蛮”,雕题交趾,西方日“戎”,被发衣皮;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可见当时人们用以蔽体的,只不过羽皮而已。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山西朔县峙峪人和河北阳原虎头梁人等遗穴里,曾发掘出用各种兽骨制成的骨针,说明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缝纫的原理,并能从事简单的缝纫。从骨针的尺寸、针眼的大小及其他出土文物来看,这个时期的衣服材料,还没有超出兽皮的范围。人们将猎取到的赤鹿、斑鹿、野牛、羚羊、狐狸、獾、兔等野兽皮毛剥下,然后根据需要拼合缝制成各种衣服,以防御寒流的侵袭。在周口店的山顶洞穴里,还发现有穿孔的砾石、兽齿、鱼骨、介壳和海蚶壳等装饰品,还有用赤铁矿染红的石珠,可见当时的人们已有爱美的观念,并能利用一切天然条件装扮自己。缝制衣服的发端——仰韶文化  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达到了繁荣阶段。以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东至山东东部,南达汉水中上游,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陕西庙底沟、西安半坡等地,都发现了这个时期的遗址。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继而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最早的织物材料是野麻纤维,经过石、陶纺轮的搓捻变成麻线,然后再织成麻布。这个时期织出的麻布,布幅很窄,纱与纱之间的距离也比较疏朗,在西安半坡和华县泉护村出土的陶器底部,还保留着这个时期的麻布印纹,每平方厘米约有经纬线各十根左右,可见人们的纺织技能已经基本具备,并且发明了织机。用麻布缝制衣服,表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到了四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渐渐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一时期的纺织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发现的麻布织品,每平方厘米的经纬密度各二十四根,有的是经三十一根,纬二十根,每根麻线的直径不及半毫米,可见这时的纺织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饲养家蚕和纺织丝绸的国家,在很长时期内,我国人民一直独擅这种技术。钱山漾出土的丝织品,是目前所见的最早实物,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到了殷商时代,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并且改进了织机,发明了提花装置,织造出许多精美瑰丽的丝绸,为我国以后几千年丝织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商代的甲骨文里,不仅明确地刻下了“桑”、“蚕”、“丝”、“帛”等字,而且还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一百多个,可见纺织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丝绸实物,在安阳殷墟等古墓出土的铜器上还有一些残存,可与文字记录印证。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了。出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质的变化,无阶级社会过渡到了阶级社会。从此,衣冠服饰便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尊卑贵贱,各有分别,服饰制度逐渐形成。

前言

  当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服装——绣罗单衣、锦而绵衣、绢面必衣、纱面绵袍、绣绢挎、绢裙等,一件件展示出来的时候,尽管时隔两千多年,却似乎还能够直接感受到我们祖先强烈的生命脉搏的跳动!使我们心情激荡,感奋不已!  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确无愧于“文明古国”、“衣冠王国”的称号。  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足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互间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茹毛饮血,过着极其简陋的穴居生活,大多赤身裸体,还不仔在什么服饰。进入石器时代之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的服装,约五千年前,我国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们已经逐步趋向于巩固的定居生活,随之产生了农业,产生了纺织,开始用行陶纺轮把采集来的野麻纤维捻成细线,然后织成麻布,制成服装。在这以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冠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衣冠服饰便成了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疏”的工具。自夏商朝起,中国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西周时,已基本完善。从此,帝王后妃、达官贵人以至黎民百姓,衣冠服饰均有严格的区别。由奴隶社会而封建社会,虽历代有所修改,但以不同服饰体现等级差别的基本制度,却长期沿袭不变。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战国期间,诸子兴起,出现了家争鸣的局面,人们思想活跃,服饰也日新月异。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服饰愈益华丽,形制更加开放,尤其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现象。宋明以后,理学泛滥,强调封建的伦王早纲常,服饰渐趋保守。清朝末叶,西洋文化东渐,服饰日趋适体、简便。m此可见.各个时期思想意识的变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衣冠服饰上有所反映。  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培育的文化;中国的服饰,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服饰。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制造出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就注意吸收各兄弟民族服饰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就是这方面的先驱者。各兄弟民族也从汉族的服饰中吸取了大量的精华。文化交流,相得益彰,使我国的服饰更加丰富多采。汉武帝时,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凿开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成批中国的丝绸,伴随着优秀的中国文化传遍西域各地。在我国新疆民丰的古墓葬里,曾发掘出一件完整的汉代锦袍。锦袍的款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服式,但它的质料和纹样,却有明显的汉族特点,并织有汉族的文字,它为中原和西域的民族交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书籍目录

前 言上 古缝制衣服的发端——仰韶文化  冠服制度的建立始于何时? ‘百家争鸣’对服饰的影响  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赵武灵王  古代的发辫、冠帽与鞋履 丝纺绣染技艺已臻完备附录一 周代服制秦 汉内外交流日益活跃,衣冠服饰日趋华丽  不同的巾帧冠帽表示不同的身份和等级  袍服与禅衣,曲裾与直裾  佩绶制度——汉代服饰的一个特点  堕马髻、金步摇及其他 从秦始皇兵马俑看甲胄的发展附录二 汉代服制魏晋南北朝魏孝文帝的改制与南北之间的交融  从“羽扇纶巾”谈到男子首服  “竹林七贤”的不拘礼法与当时汉族的服式风尚  侉褶、袖裆和“锺繇斩鬼”的故事 木屐的齿,朝上还是朝下?莆袖铠、两裆铠及明光铠 名重一时的蜀锦及其他附录三 魏晋服制附录四 南朝服制附录五 北齐服制附录六 北周服制隋 唐妇女首服的变化与社会风尚的开放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胡舞的流行与胡服的普及  珍贵的百鸟毛裙和通行的石榴红裙 男子主要服饰——幞头纱帽与圆领袍衫 军事服装大有进步 服饰纹样兼收并蓄,别具一格附录七 隋代服制附录八 唐代服制宋程朱理学影响下服饰趋于拘谨和质朴 幞头的种种变化和幅巾的重新流行 颇有特色的“佩鱼”制度  从《清明上河图》看百姓服装 花冠、罗衫、百迭千褶裙 织锦进入全盛时期附录九 宋代服制辽·金·元长袍,左衽,男髡发,女梳髻——契丹主要服饰 女真服装以皮毛为主,多用环境色  元代大宴著质孙,贵族妇女戴顾姑冠 这一时期织物的几个特色附录十 辽代服制附录十一 金代服制附录十二 元代服制明“画网巾”的故事及其他  区别官阶的又一标志——补子凤冠霞帔的来历 妇女头饰,名目繁多 富有寓意的吉祥图案附录十三 明代服制清顶珠与花翎——礼帽上的品级标志 蟒袍、马褂和马甲 满汉妇女的不同发饰及其相互影响 女服的装饰更加精巧 琳啷满目的佩饰  唯一具备服制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  纺织工业规模宏大附录十四 清代服制附录十五 太平天国服制近 代西洋文化的东渐与服装的变革  西装革履与长衫马褂两者并行不悖 从梳髻到剪发,到烫发 旗袍的普及和演变中国服饰沿革简明图表后记

编辑推荐

  1994年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89年荣获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览国家图书展览铜牌奖。

作者简介

学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书分前言、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近代共10个部分,16万字 ,图834幅 ,其中彩图346幅 ,并附有《中国服饰沿革简明图表》。《中国历代服饰》以文物为依据,结合文献记载,综合比较和介绍了中国历代的服饰沿革、服饰特点和服饰制度。它的浓缩本(海外版)《中国服饰五千年》曾获民主德国莱比锡世界最佳书籍1984年铜质奖、美国传艺杂志第二十五届年展CA84优异奖等。

图书封面


 中国历代服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不起啊,楼上的筒子,昨晚不知咋地,鼠标一滑,点了你的评论有关键情节泄露了。。。也不知道怎么取消。今天我买的这本书到了。看到是97年第五次印刷,12000-15000印册。标价四百元。然后我的火眼金睛发现,硬壳里面的夹页(防止硬皮粘连到内页的一张废纸),写的是94年第五次印刷,标价260元。那我买的这本,是第几刷呢,望天。书很美。就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吧,算一算15年前的书了,内页的胶版纸有粘连。边边有粘连的我都扯开了,但是靠里的部分有精美图画的,我就不敢硬扯了,怕把画面撕坏。我的心好痛啊。。。怎么才能让粘连的部分安全的分开呢。。不想退货,估计都差不多,毕竟压仓这么多年了,胶版纸就这德行。
  •     想当年中学时第一次在图书馆见到了此书,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以后,每次来都要翻上一遍。甚至想过要偷走它。每看一次,立志要把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服饰设计中的信念就更坚定一些。直到后来进入大学,开始学裁剪后居然在学校图书馆又遇到了它。这一下又唤醒了我渴望得到此书的强烈信念,于是通过种种渠道终于买到了手。离首印几十年过去了,虽然翻了很多倍价格但比起进口书还是太便宜了。此书内容如封面,多为平面的彩绘(类似结构图),依据的都是些典型的极具价值的文物,内容包括民间的到宫廷的,以及军队的。进入晚清及民国后,有不少实物的照片。如果要找一个本书用作设计时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参考,既有从上古至民国的整套完整的服装结构,又是彩图。如不考虑服装有关历史文化及更深层次的内涵。 无疑无出其右者。多说无益,此书需要的是眼睛的直接感受,绚烂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给人带来的震撼溢于言表。至少当初是这样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汉服资料,关注收集几年来终于遇上的,当之无愧的好书~
  •     好想好想好想好想穿越啊啊啊啊×10000 …话说还是感觉唐宋的长帛半臂之类的比较美 (≡ω≡.)【PS这一大本可贵死鸟
  •     图书馆里看的,实在看不出是80年代出版的书,封面不太一样,不过像是日本那边来的。图片很丰富,非常形象,很全的一本书。
  •     嗯……果然有这本……我还是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时候买的
  •     入手250.3,现在亚马逊要528了~~老多图片在书中见过,不算太惊艳。
  •     簡直就是通過文物講述中國服裝歷史朝代風格變遷的chinese costume period style絕好的教材!真的要通透這本書真的不是一下子閱讀就能得到的。是需要研究的功力注入到裡面的。我最感興趣的其實是第一天的讀《中國京劇服裝圖譜》的時候,發現旗袍原來是源自清朝滿族的改良而變的時裝,這真的是越發令我想學習旗袍的剪裁製作啊!這本書有仔細地用大量實際的歷史實際文物圖片去說明每個朝代當時的服飾風格是如何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最後有一個表格列是“中國服飾沿革簡明圖表”,清清楚楚地以白描的方式列出每一個朝代的代表性的穿衣風格服飾。http://a0.att.hudong.com/34/45/01300000350394124185451074181_950.jpg相當好的案頭參考!
  •     虽然很贵但想了想还是入了呢。
  •     印刷极美
  •     これは大学図書館にあって、衝撃を受けた。素晴らしい本。
  •     一有不解之处就翻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