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章节试读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
ISBN:9787530733738
作者:孙瑞雪
页数:312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2 - 2

儿童的每一个新动作都是探索,每一个新动作的成功都是探索的成功。对正常儿童来说,各种各样的探索和探索的乐趣组成了他们的生活内容。<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69页 - 第五章 4~5岁

每个孩子都有玩沙的敏感期。玩沙虽然简单,但意义绝不寻常。
专注和充分工作是完整度过敏感期的前提。儿童从对事物的专注中整理和发展自己。如果儿童生活在自由的环境中,拥有选择的权利,专注的品质自然就会形成了。这就是自由的意义。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3页

在某个敏感期中,儿童对敏感的对象因为感兴趣而投入,因为投入变持久、专一.他不仅热爱而且要出成果;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要结合生活;不仅要结合生生活而且要求被欣赏和承认.蒙氏教育要培养和保护的就是这种品质,这种专注和投入的品质 .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02页 - 第九章

解释概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罗列,解释“杯子”,就把具体的杯子罗列在后面。另一种方法是用概念解释概念。解释驴子,就说驴子是一种像牛像马的、能叫出又大又长的声音的动物……孩子能理解吗?不能。
了解概念主要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主张用前者。什么是核桃?不要解释,把核桃给孩子,他立刻就知道。但是你要解释,核桃是一种植物,又很硬的壳……什么什么的,孩子没见过,能了解吗?现在所有小学老师用的就是后一种方法。后面这种方法可以用,什么时候用呢?在孩子掌握大量的正确概念时才可以用,这至少要到小学四五年级左右。
……最基础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去理解,而只能用实物去理解。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86页 - 第五章 4~5岁

关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是教师的主要责任,也是我们学校教学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无论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小学的孩子,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过月。问题出在家长那儿就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解决;班里出现问题由本班教室解决;教室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校长解决。而每个班出现的问题,大多在早晨的主题课上解决。
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后出现了严重问题时才找原因,那时问题已经累积成一个巨大的疾瘤,改变它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92页

作为老师,在正确和错误面前态度必须明确,不能举棋不定、含糊不清。规则是要遵守的,但不能用威胁和利诱让孩子去遵守规则。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09页 - 第九章

儿童一旦感知到某一世界,他的世界因此也扩大了,这种人类精神领域的认知会给儿童带来喜悦。这个扩大的世界就建构起了儿童的人格。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它更是建设人格的一个工具……当你用实物、用现实、用生活教儿童时,儿童学会的不光是知识,他更掌握了学习对象的本质。儿童首先想掌握本质,本质一旦掌握到手,他就开始把本质运用到各个方面。但是,这种孩子在小学很少看到,这种孩子有一个特点,他掌握本质的过程一开始很慢,但是会越来越快,到成人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对本质的理解力就会像闪电一样快。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97页

孩子有很多秘密成人还没有破解。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除了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行为,就是给予爱,爱能应付所有的情形。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25页 - 第四章 3~4岁

儿童是通过皮肤来获得爱的……
人在童年通过父母的抚摸获得身体的智能,也获得爱的感受。要尽可能触摸0~3岁的孩子的肌肤,裸体拥抱孩子,亲吻孩子。当幼儿欠缺抚摸时,在爱和自由的状态中,他因为放松而将欠缺了的需求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状态,恢复机制自动开启,以弥补成长中的缺憾。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07页 - 第九章

所有的儿童在认识新的事物、在掌握事物本质的时候,都有一个过程。超过他心智水平的东西他记不住,他只能记住和他的心智状态相匹配的东西。但过一段时间,他会突然发现新事物和他已经掌握的东西之间的差别,这种对差别的认识说明儿童的认识能力在逐渐上升。但这之前成人不能着急,要等待。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02页

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是只要他一教育孩子,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没有人想要成为别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61页

如果儿童的敏感期被阻碍,滞后太久,以至于覆盖了他的后半生,就等于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于是就有了很多永远长不大的成人。
也是否就是说,敏感期不一定是儿童时期才有,而是如果它在某个时期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它还是会在今后的人生阶段出现。只不过,如果这种敏感期是在成人以后才出现,就会被人认为是“长不大”。而且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后果,毕竟成人比之于儿童,他的行为更具社会意义,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是否可以理解为,即使对于成年人,如果我们发现一些类似敏感期的行为,从他的成长角度来看也是不要去阻碍和干涉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89页 - 0-2岁

自然总是赐予人弥补的机会,一旦儿童获得了爱和自由,很多恢复机制便自动开启。但6岁过后,这种补偿成长的机遇就越来越小,因为成人无法克服自身的恐惧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在种种限制中,儿童的吸收性心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空间敏感期的危机感比较大
视崖实验可证明儿童对环境有天然自卫意识。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07页 - 第六章 5~6岁

蒙特梭利说过一段话:“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而是在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儿童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得生长,谁会想到,给儿童他不需要的帮助,就是儿童经历的各种压制中的一个压制,而且这种压制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呢?”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15页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3-4岁)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92页 - 第三章 2岁半~3岁

懂得孩子心理当然好,但一些家长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没有读过很多书,他们还是能把孩子培育成优秀的人才。这个秘密就是爱,一种宽厚、淳朴的爱。爱孩子就会让孩子快乐,孩子快乐就会正常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37页

如果孩子内心不放松,不自由,他与父母的关系,教师的关系就容易变成一种讨好的关系,时间一久,当这种讨好的品质固定在幼儿身上,他长大之后势必会讨好别人,人就变得卑微。孩子的好贵品质来源于他作为一个人得到了尊重,这尊重提现在每一天每一个生活地细节中。
雨果说:生命中至高的快乐就是我们有了被爱的把握。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00页 - 第三章 2岁半~3岁

很多成人认为,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更有人认为,把孩子在很小年龄全托出去是培养独立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走向了独立。婴儿脱离母体就意味着他不再依赖妈妈的身体而存活。6个月时,婴儿的胃里开始产生消化食物的酶,在独立之路上婴儿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不再依赖母乳而生存。1岁时,婴儿开始独立行走。2岁时,婴儿开始对他人说“不”,在意志上想把自我和他人区分开来,这个“不”是人生中第一个独立宣言。3岁~6岁期间,儿童逐渐形成了一个真实的、区别于他人的内在秩序,在意志、情感、思想上奠定了独立的基础。6岁~9岁期间,儿童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有关生活的常识和艺术的品质,开始把注意力从自我的建构拉向外面的世界。9岁~12岁期间,儿童开始有了有意识的学习心智,他的认知不再受环境的限制,而是能扩展到整个宇宙。此时儿童的道德感开始形成。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二个时期(第一个重要时期是0岁~3岁),他未来对智性方面的兴趣视这一时期环境提供的机遇而定。这就是为什么小学要给孩子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各种学科。
我们的小学开设了11门课,除传统课目外,把科学实验细分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电磁学实验、气象学实验、地质学实验、化学实验、工程学实验、天文学实验。把自然学科细分为:天气、夜空、人体、昆虫、有壳生物、哺乳动物、海滨、岩石和矿物、沙漠植物、树、花朵等灯。音乐课也细分为:乐器、芭蕾、欣赏等。还有社会实践课、讨论课、陶艺课等。
有了这样一个宽泛的知识基础,一个人就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决定将来在那一个领域内进行深度探索。理想就是在这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一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 第一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实际上,儿童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是儿童发现语言还可以表达力量,这是对语言能力的进一步的发展。很多骂人的语言被儿童使用,就是因为成人反应强烈,证实了语言的力量性。当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时,那声音就不是语言本身了,它就伴随着力量、真实和深刻,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都很好。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93页

规则是要遵守的,但是不能用威胁和利诱让孩子去遵守规则。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08页 - 第九章

当人的语言、行为、思维三者合为一体时,这个人是稳定的,有力量的。对不对?
三位一体的这个人必定是有自我的。我的意思是,这个人必定是通过自己建构自己。我们常说: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这就是第一点。第二点,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专注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办法。因为这三样东西合为一体时,一个人的力量、能量就集中到一点,这样一来能量加大了,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深入了,就能对这事物进行新的创造。
……如果所思、所做、所说这三样分裂开来,一个人的能量必然被分散……人格分裂的人,当你说到杯子的时候,他想的可能是花生,而且思路虚无缥缈。这样的人不可能集中精力,不可能专注。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21页 - 第六章 5~6岁

青青刚转入我们学校不久。不只是这个孩子,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做什么不是由自己的内心指引,而是由教师引导。
儿童的行动是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还是听教师的;他的内心有自发的力量,还是没有这种力量;他是坚定地要求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还是弱小地服从别人——这是蒙特利梭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85页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在军队式的集体中建立的,而是通过自由选择伙伴,长期自由交往,对话,活动的过程而建立的。人是社会的存在者,正常儿童愿意和其他人交往与合作。因此,儿童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的(混龄的)而和谐的——一切该发生的都自然发生;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孩子们和老师们互相尊重,平等的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02页 - 第九章

成人的东西就都是错的吗?
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称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没有人想成为别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23 缇缇的手 - 23 缇缇的手

一个没有爱的幼儿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能毁掉一个敏感、脆弱的孩子;一个缺乏自由的家,无论它多么洁净,也很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07页

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而是在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儿童自由的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儿童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得生长,给儿童他不需要的帮助,就是儿童经历各种压制中的一个压制。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64页 - 3~4岁占有欲敏感期

儿童拥有某一物,是为了获得某物背后的意义。如果获得的太难,儿童就忘记了获得物背后的东西,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获得物本身上,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了。占有就成为一种心理障碍。蒙特梭利称为“儿童的歧变”
蒙特梭利:“儿童的歧变指儿童不能实现他发展的原始计划。
儿童的心理能量不是按它们应有的方式得到发展,就是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当这些心理能量失掉了它们的终极点而毫无目的地漫游时,通常就产生了歧变。”
“由于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被创造或消失,所以,儿童的心理能量不是按它们应有的方式得到发展,就是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歧变产生的原因: 儿童在他们的心理形成时期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环境。
歧变的两个具体表现:幻想(使儿童的心灵与真实的生活分割开)、 过分游戏(不能给予任何真实的和理智的全神贯注)
心理歧变表现:心灵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利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71页

这个孩子的很多敏感期,被阻碍 、被破坏、被推迟了,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它们再度出现。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始终没有改善,这些敏感期就可能延迟至成年甚至老年。孩子就长成有各种心理问题、有各种行为障碍的成人。
看来,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有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184压力和动力 - 184压力和动力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2 - 2

自由的心理、爱的氛围、丰富的教具和大的活动空间是儿重正常发展的充分条件。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页 - 2

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24页 - 自我意识产生

自我意识(私有意识)
“自我和自私:
自私指的是在利益上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了损害他人的利益,而满足自己的利益。
自我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2岁左右,构建自我的开端(至6岁,甚至12岁)。指明“这是我的”。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从而养成:创造力、幸福感、独立性、意志力等。
“12岁后:语言诱导等不会使独立的孩子产生犹豫和挣扎,因为归属于已形成的自我,不需要从归属别人那里而寻求安慰,并且他能清晰知道对方的意图。
丧失自我的孩子因为有人对他说“这样做那样做|”而容易在别人的自我中迷失,从而屈从他人,寻求归属。”
“为什么书上说的和现实社会不一样?”
“为什么打人对待孩子和农民对待驴一样?农民打驴为了让他快走,父母大孩子为了让他学习,这实际并没有差别”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15页 - 3岁-4岁

1、如果孩子总在模仿,说明他在弥补小时候模仿的敏感期,不要过度干预。
2、家长不爱孩子,孩子就不会自爱。
3、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对实物会追求完美,家长不要过度苛责。儿童追求完美,表明儿童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
4、人在童年通过父母的抚摸获得身体的智能,也获得爱的感受。要尽可能触摸0-3岁的孩子的肌肤,裸体拥抱孩子,亲吻孩子。
5、游戏规则内化意味着对社会、对群体共有秩序的遵守。
6、幼儿绘画敏感期大约在4岁-5岁。痴迷、热忱的状态,使儿童深入事物的本领,掌握事物,最终改造和创造事物。它又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发现非凡的美。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59页

儿童的行为有时我们不能理解,但是我们知道,儿童按照精神胚胎的指引来做事,这是他发展自己的需要,这是童年的秘密。成人如果不懂,就不要去打扰他们。在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时,我们不去猜想和指导。
这个精神胚胎只在儿童时期会起指导作用么?是否一生中都有呢?
另,274页偷拿东西一例中,是说儿童的有违成人道德的行为,是需要用一种人性且科学的方法予以引导的。而不是说,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关键是要有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页 - 敏感期

ME: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孩子的行为,但是有时如何真实去判断怎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敏感期—学习的重要时期,如果学习受阻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敏感期 蒙特梭利 班杜拉-学习-动作
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个时期能维持到6—12岁。
应该心理学家托尼-布赞: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
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ME:?)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无知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极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如果儿童总是这样艰难地获得东西,他就会贪婪,也会出现其他心理问题。(ME:应该是两面的。追求的过程可能让我们迷失也可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但,有时缺失,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欲望,好或者坏)
儿童的认知从感觉开始。
发现是儿童的快乐之一。
儿童位置的次序感并不是一直存在,等到他对事物的位置“变变也行”时,他对失误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的把握就有了飞跃。
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收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
当儿童开始使用他自己的意志和思维时,成人的干涉会更厉害。
“我思”。你不是你时,你就是别人或者多个热的赝品,你存在的价值、高贵、意义、创造性就没有了。
儿童必须走他要走的路。
多多数孩子生长到10岁时,他们已经开始思考许多本质的问题。
丧失自我的孩子,内心沉默了挣扎。成长到10岁时,一个自我形成好的孩子,和一个自我形成差的孩子,在处理同一件事时,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差异。吸毒的诱惑。已经形成较好自我的,他不需要从归属别人哪里需求安慰,并且能清晰知道对方的意图。但丧失自我的孩子,因为从小就有人对他说“这样做”“那样做”,他在别人的自我中迷失自己,这一次经验也会使他再一次迷失自己:他吸了。
孩子的交往方式。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 “敏感力”。
掌握九大敏感期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http://www.bookbao.com/view/201008/23/id_XMTE5MDk2.html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出版前言 - 出版前言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页 - 目录

敏感期记录(具体描述依照时间顺序)
0-2岁半:
视觉——新生儿,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用口感觉和品尝事物,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
手——喜欢抓
走——拉大人的手,独立行走,上下坡、爬楼梯、走不平路
空间——爬、抓、移动物体,爬高、旋转、扔东西
细小事物——专注小而精致的东西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而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不”等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明确“这是我的”
秩序——同上
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就会哭闹、焦虑、不可逆
垒高——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到并重复进行,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利于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食物完整发展到对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无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延续秩序——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人际关系——一对一的交换食物和玩具。
4岁-5岁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食物和玩具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图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音乐——是儿童生命的一部分。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符号——孩子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等感兴趣。
5岁-6岁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延续交往的敏感期——结束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
6岁以上
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孩子一直成长到12岁。如前面起到的所有。
小学的孩子开始明显表现出理财的兴趣、集体意识、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等。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页

孩子有很多的敏感期。
所谓的敏感期就是孩子到了一个阶段总迷恋于做一件事情。每个孩子一岁之前出现敏感期的时间点差不多,之后会有差异,表现形式也会补一样。
大人要做的是帮孩子平顺的度过个个敏感期,而不是以成人的思维去强制的干预,不然正常时间下出现的敏感期延续到下个时间段可能经历的时间就需要更长,孩子更难过。
书中有写到一个自闭症儿一些敏感期缺失,通过重新找回敏感期而变成了自信社会型孩子。
情情三个多月时到了吃手的敏感期。
我总是让她尽情的吃手,夸张的时候是她能同时把两左右手同时放进嘴巴。手伸出来黏黏的还带了很多的口水,然后还自己很专注的看手。可爱啊。
还有就是吃奶快吃饱的时候和喝水的时候伸进去一只手指。我总对她说奶跟水是她的佐料,应该很好吃。
爆料一下,我妈说我姐到大了还有咬棉被的习惯。我小时候晚上睡觉有吸手臂的癖好,到了小学几年级了才改正过来,可能就像书中写的,我到吃手的敏感期时没有顺利度过,所以往回延了很长一段时间。
书中阐述了些豆豆有的问题的原因
我姐姐的孩子豆豆三岁了,总是东西咬一口,吐掉,再换一个咬,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吃完。在大人眼里会觉得小孩子就应该一个东西吃完再吃下一个,怎么能像她这样呢。其实这就是咬的敏感期没有很好渡过的后遗症。她就是要通过口腔去了解这样东西,酸的甜的,软的硬的。。。。。书中说情况严重的孩子床都会被啃了。
爱玩沙,也是一例
豆豆能玩一上午的沙。说起玩沙,不得不说大蓉的猛,在忠仑公园,能把豆豆一个人放沙堆玩,自己跑出来接我跟情情。
豆豆玩水,也有得一说
有天豆豆蹲在一桶前撩水玩,弄得自己一身,大蓉打她下巴,打了好几下,都没有好的效果,气得大蓉说:起来起来。
豆豆紧接着就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全场笑翻,大蓉由生气转大笑。
说跑偏,玩沙应该不是什么敏感期,但是玩沙确实是孩子的共性,所以作者把这个例子说了一下。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出版前言 - 出版前言

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少。他们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51页 - 第四章 3~4岁

我们没有太多的能力把握生命内在的秩序,但我们清晰地知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并不是秩序中的关键。儿童内在的秩序我们无法改变,它就像生命需要成长一样,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外在物质秩序大概也容易建立,我们可以为孩子发展设计一个有序、整洁的物质环境。
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文环境。它必须也是有秩序的。这表现在它所建立的基本规则上。它是儿童得到均等发展机会的保证,是儿童智能的保证,还是儿童建构高贵品质的保证。这种秩序必须人人遵守。一旦不能保证这种秩序,它就会被权威代替。
在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决定孩子一切的是老师,就如同决定教师一切的是校长。秩序不是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某个拥有权力的人的手里。因为这一点,才使儿童惧怕学校,惧怕老师和成人,也使家长讨好教师,企盼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这种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造成了智能的平庸、人格的卑微、人生的乏味。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80页

敏感期是可以弥补的。在一个能让孩子放松的环境里,敏感期会再次出现。
2-6岁是比较好的弥补时期。因为过了6岁难度就大了。
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大了,成人对孩子的要求高了,孩子的学业难度和压 力也更大了。某些敏感期过了6岁表现形式也变了,这同6岁以前的生命体验截然不同。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301页 - 第九章

如何学语文概念……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吗?是一种无法深入了解语言内涵的焦虑。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老师就在用概念解释概念。而对孩子来说,基本概念要通过感觉去理解。
传统的教育通常认为学习就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形式上是这样,但只有语词和现实联系起来,才是本质上的学习。有一部分孩子“学得很好”,但细细考察会发现他们都是记忆力好的孩子。记忆当然重要,但学习的本质不是学习。
……对那些孩子来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大人教的,他们没有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别人创造他们。这是不正常的。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学书本,考试就是考书本,书本成为一个世界,与现实生活无关。但我们学校的孩子只要学了东西马上就在生活中用。孩子主动找实事去应用,按蒙特梭利的说法就是:“他所形成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东西才能沉淀下来,组成孩子的人生。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19页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这个教育方法的又一个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来的,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二章 - 第二章

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开始改变,不变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秩序的重要性?孩子从秩序中学习获得了什么?
如何从模仿跨越到自我的形成?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50页 - 150秩序是文明的基础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67页

强制让儿童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性的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30页 - 第四章 3~4岁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使儿童表现出:1. 天才的创作智慧;2. 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3. 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4. 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5. 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痴迷、热忱的状态,使儿童深入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最终改造和创造事物。它又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发现非凡的美。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3 - 3

敏感期
儿童通过抛洒、移动物体探索空间,感知他和物品、空间之间的关系,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是幼儿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
这些为什么经常连续成串。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种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为什么”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教师一定要做正确、简洁的解答。
儿童是通过物来发展的,或者说儿童是通过消费物物来发展的。儿童必须首先拥有物品,才能消费这个物品。这就出现了物品的所有权问题。
1.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
2.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
3.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教师一定要帮助儿童建立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不打折扣地实行这个原则时,我们发现,儿童是愿意让伙伴分享玩具的。
到了5岁左右,儿童必然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但在此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但我们的许多家庭、许多学校都强制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客人,这可能是我们民族的好传统之一,但不适用于五岁前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身份确定的敏感期,他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我常常听到这些话。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我们推想胖胖也可能正处在这一时期。
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懂得孩子心理当然好,但一些家长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没有读过很多书,他们还是能把孩子培育成优秀的人才。这个秘密就是爱,一种宽厚、淳朴的爱。爱孩子就会让孩子快乐,孩子快乐就会正常成长。
儿童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开始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地练习使用自已的意志,喜欢说“不”!如果儿童正常发展,他会在7岁后走出自我中心的疆域,达到和谐和顺从的人生状态。
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越来越坚信:在一个没有权威的环境中生活对孩子们有多重要!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认识生活和真理,寻找幸福和把握自由。
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
在孩子面前我们必须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能乱逗孩子,因为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开玩笑。
爸爸对妈妈不好了,妈妈对爸爸不好了,爸爸妈妈吵架了……都会使孩子难过、焦虑。因此,明智的父母不当着孩子吵架,夫妻之间的问题私下里解决,不让孩子承受成人的烦恼和痛苦。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被真诚的赞赏感动。我们需要被人赞赏,也要懂得怎样赞赏别人。在学校里,我们把这一理念贯彻在每一个细节中,和孩子们享受着被肯定、被赞赏的幸福。
新环境是否安全,成人靠经验和理性来判断,儿童却做不到。陌生的环境使儿童忧郁、紧张、惆怅,充满了不安全感。帮助儿童熟悉新环境、消除不稳定的情绪,使他心情好起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爱和自由。
生活的残酷在于,家长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没有什么。家长不给孩子自由,孩子的心灵就不会自由,家长不爱孩子,孩子就不会自爱。
儿童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如果长时间不被打搅,就能形成高度的专注力。
儿童是通过外在事物建构自己生命的内在秩序。秩序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敏感期,它同儿童的思维过程紧密相关,同儿童的品质形成紧密相关,它最终关系到儿童长大后的道德、文明素质、智能状态以及安全感。
儿童出生几个月就有秩序,他会因为坚持秩序达到执拗的地步。一旦儿童建构了良好的秩序并维护它,孩子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似乎意味着,因为遵守了内在的秩序,生命的能量就有了目标,儿童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成长、探索未知世界上。有了心智的秩序,使得儿童信任环境,相信自己能和环境交流。
儿童内在的秩序成人无法改变,就像生命需要成长一样,它是自然法
则的一部分。但现实是:儿童内心的这种秩序往往被权威替代。决定孩子内心的是老师,因此儿童怕学校、怕老师和成人,这也使得家长讨好教师,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这种无秩序的环境使儿童丧失了安全感,也使他的认识混乱,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孩子,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对付环境上,察言观色,揣摩大人的心思。
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保证儿童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儿童就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和宇宙的秘密,在行为中形成自律。
一旦度过这个阶段,他们就会对社会秩序高度敏感。仔细观察成人世界,我们坚信,保证幼儿园、小学教育的科学性,还是我们民族素质的基本保证。
全神贯注,不断重复——蒙氏教师最高兴看到儿童的这个情景。这表明专注的品质正在形成。
约定一个规则,并且不断强调,而遵守规则是儿童的天性。
孩子的心灵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的溪流。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194页 - 生命的诞生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感到孤独、无能、无安全感,首先是来自于认同自然界的基本练习的丧失。成人已经难以理解这一点了,而儿童身上还有自然的一部分天性,儿童学要知道,作为生命,我们有自然诞生和自然死亡的过程。这种来去自然的现象能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笔记-第254页 - 第六章 5~6岁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些敏感期一定是在某一年龄出现,如口的敏感期,应该在0岁~1岁出现并完成,如果在2岁半时还出现口腔敏感期,那就是滞后了。这其中原因很多,可能是成人的观念和作法妨碍了孩子的发展,或者孩子敏感期到来时成人根本没有发现。而有些敏感期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如数学敏感期的出现相差1至2年,这是正常的。但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很难完全知道,有些孩子的心理伤害在几年后才可能释放出来,敏感期才开始明显出现。总而言之,正常儿童的0岁~6岁的生命是由一个敏感期接一个敏感期组成,敏感期的接连出现组成了儿童快乐而忙碌的头6年。


 捕捉儿童敏感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