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透的英国》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 > 看不透的英国章节试读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ISBN:9787802259829
作者:马建国
页数:320页

《看不透的英国》的笔记-第171页

第六章 英国青年:是精英,还是捣蛋鬼
作者列举了当代英国青年人身上比较典型的问题,包括:酗酒,吸毒,玩命,未婚先孕,懒散等问题,但对于这些问题的原因作者并没有明确的定论。当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包括整个社会纸醉金迷的环境,英国人家庭观念不断的淡漠,现代广告为刺激消费者而播放的暴力或色情信息,但是懒惰似乎是大人们也具备的品质。英国的教育问题有二,一是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各大学凭借各个高中各自命题的毕业考试成绩录取大学生,使得通过率达到90%以上。而牛津剑桥等名校只好对考生加试,以保证教育的品质。二是,全国教育精英只集中于伊顿公学(Eton College)这样的私立高中,其学生大部分进入名校就读,之后成为社会精英,而这些贵族学校学费惊人,很多大财团和国家领导人都把小孩送去这些学校,一般人根本就是望而却步。普通人和这些精英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起跑线的差别,说白了,就是有个有钱的老爸可以少奋斗100年。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教育似乎更加公平一些,于是我们这些穷苦的孩子总算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摆脱穷困的咒语。问题是,即使是在公立高中就读,师资条件差一些,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样可以考取诸如牛津和剑桥这类名校,然后在社会上崭露头角,毕竟,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
哪一个社会都有精英和捣蛋鬼,英国青年自然也是如此了。
第七章 “陵园”伦敦
不得不赞叹---好一部“大英帝国”的战争史!
不过作者主要强调的是英国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的一些辉煌战绩,包括:纳尔逊将军的特拉法加战役,大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勋爵以及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丘吉尔怎样带领英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胜利。其中收录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如:海军帽子的黑飘带源于海军们悼念纳尔逊,而滑铁卢战役则缔造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神话,这个家族通过率先获取拿破仑大败的消息而掌握了股票市场的先机,直至2004年,他们才宣布退出对国际金价的控制,可见其家族雄厚的财力。快速掌握准确的信息一直是抢占市场的第一步,而我们知道,这个星球上的每一滴石油,每一颗砖石都是有限的。
看到这里,我不禁对英国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刮目相看,似乎完全看不到他们懒惰的影子,或许是因为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吧。
不得不提到英国在南非为了争夺黄金而引发的战争----布尔大战,英国虽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其吞并大量黄金的野心已经激起了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嫉妒,显然成为了众矢之的,最终导致后来英国个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风潮,英国海外殖民的黄金年代宣告结束。
不难看出,英国人在抢别人东西的时候,那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事实上,他们从来不认为有不该出手的时候。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打劫!!!
第八章 主宰英国历史的男女国王们
第九章 步入巅峰的“大英帝国”
不得不说英国近代历史和几位很有影响力的君主有关,包括“战国七雄”时抵御维京海盗入侵的阿尔弗雷德大帝,这个人有很高的威望,被誉为是一生“白璧无瑕”,同时他又多才多艺,文韬武略,还化妆成杂耍艺人深入敌人军营刺探军情,取得了胜利,被喻为“杂耍大帝”
。另一个国王亨利八世对英国宗教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从热播的TV show The Tudor 中间可以知道这些历史,亨利八世的六个老婆命运确实是悲惨。还有两位女王很值得一提,那就是亨利八世的女儿伊莉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女王。这两个人亲属关系也走得比较淡了,谁叫伊莉莎白是“童贞”女王呢。伊莉莎白在位期间为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奠定了稳步的基础,积累了雄厚的资金。我喜欢本书的原因之一,就是细节,作者总会向我们提供一些历史上的细节故事来说明当时的情况。如:伊莉莎白一世喜欢节俭,善于理财,她和她的海盗军团故事也很有意思。而这些在中国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维多利亚女王呢,作者提到她实际上就是什么都不做而“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当然我们注意到这会儿英国人早就推翻了君主专制,因为伊莉莎白一世去世之后,她的远亲查理一世由于挥霍无度被人把头砍了去。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英国进入全盛状态,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在南非的布尔大战迟迟无法解决抑郁而终,英国从此由胜转衰。
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举办过一个叫做“万国博览会”的东西,这就是现在世博会的前身,当时也就是女王用来彰显帝国荣耀的展示会,由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主持,阿尔伯特这个人对女王的影响很大,阴谋,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攻占,收买等手段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可以说阿尔伯特这个人通过影响一个女人而改写了英国的历史。
而再说此前的威廉一世,我记得在历史上是通过光荣革命当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诞生了世界上的第一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原来银行诞生的最初目的是:帮助君主把国债换成货币,资本家借钱给君主以供开销,而钱是从哪里赚来的呢?----从借债的人民手中得来,资本家则赚取其中的利息。国债永远不会还清,因为没有国债,就没有货币在市场上流通。通过一个借字,我们现在得生活建立在一个“虚幻”的金融制度之上,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去用纸币,而不是金子。试想:这不是通货膨胀的元凶吗?人还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越砸怎么就越狠了呢?!
问题:1, 英国本国人对学历的重视程度怎样?

2,英国名校对本国学生是否降低门槛?
不得而知。
3,牛津剑桥是公立还是私立?
除了The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白金汉大学),英国所有的大学都是公立的,包括牛津和剑桥在内。
阅读任务:1,亚当.斯密 《国富论》。
2,丘吉尔的两篇著名演讲。

《看不透的英国》的笔记-第114页 - "陵园"伦敦

Give me control of a nation's money and I care not who makes her laws.

《看不透的英国》的笔记-第30页

一,范围:
两章:一,谁是英国人;二,还要不要联合王国。
二,主要内容:
1,以09年伦敦地铁大爆炸引出英国的移民问题,布莱尔对伊拉克战争的政策绝对是大爆炸的导火索,然而这个不是布莱尔个人的问题,他代表的是一个势力的阵营。大爆炸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人类趋向于抵制异同的本性,不论社会如何进步,教育如何发展,人们始终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在一起,排斥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特有行为。而大爆炸的始作俑者为穆斯林也是很合理,我们知道宗教的力量有时是摧毁性的。英国人保守不热情的性格更使得外乡人难以找到一种家的归属感。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还不止这些。这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综合体,所以难以看透。世上能看得透的东西,又有几样呢?
2,我们以前学习英美历史就是一个囫囵吞枣的过程。教科书有没有告诉我们苏格兰和英格兰及其他诸岛之间有些纠结的关系我已经不记得了,但确实是没有强调。老师让我们背的很多东西根本无助于我们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因为我们根本不强调为什么。英国作为一个老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发展就是靠以前的资本积累。联合王国只是表象,因为诸如苏格兰,威尔士这样的地方自古就有其独立的文化,加上英国的政治制度不像中国这样集权,苏格兰甚至已经有了独立的立法机构,联合王国只残存形式而已。
三,问题:1,布莱尔为什么跟在老美后面屁颠屁颠的参加了对伊战争?
小布什发动对伊战争的导火索是2001年的911事件,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战争的目的绝不会这么单纯的复仇,他们只是利用人们的悲伤,恐惧和愤怒获得支持。美国对伊战争外界估计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的石油,也可转移人们对国内日益凸显的经济问题的注意力,不可谓不一箭双雕。有评论称整个事件背后是犹太集团在操控,但我们不得而知。
布莱尔做小布什跟屁虫的原因可能是英国的利益集团也想从石油那里分一杯羹,联合王国虽不复当年勇但却有老美做后盾,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打手混混。

《看不透的英国》的笔记-第84页


第三章 我是谁 英国人的民族性格
说实话我不认为民族性格可以代表每个人的性格,而作者眼中的英国人似乎具备了很多让中国人不齿的性格,如:吝啬小气,冷漠,重利益而不厚道,还有懒,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些性格特征不论在哪一个国度都有。现实中也接触了一些英国人,他们比较自我中心,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不是很大度,这一点倒是真的。然而对于怕默斯顿勋爵说的那句名言:“大英帝国既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似乎可以不要认为这样的话太势力。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把朋友和敌人绝对化本身就是违背常理的。
当然作者对于英国人的创新意识赞赏有加,味觉馆那一段关于和平号空间站气味是伏特加和臭脚味的混合十分有趣。同时英国人确实非常善于思考,精打细算,而且口才都很好。
第四章 英国 慢工出细活
第五章 全球化 把脖子伸出来的勇气
第十二章 英国经济要沦为老几
把这三章合在一起看是因为它们都涉及到英国的经济问题。
不得不说英国人很懒,其实是耍小聪明,一个烂机场要建20年,最后好搞得鸡飞狗跳的。同样的机场北京只用了三年,中国人这回终于长脸了。其余什么2012伦敦奥运想转让给巴黎,什么温布利球场改造,都是因为英国人的懒,美其名曰:慢工出细活。至于在英国看病要排半年的队都是体制的问题,搞“共产主义”都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劳动效率的低下。我们听见别人说在外国看病不要钱于是对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悲哀,其实我们又何尝去想这样的体制是不科学的。所以有钱的英国人都会去私人医院看病治疗,免得在排队中丢了性命。
作者不止一次提到医疗问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都是建立在没有医保和其他社会福利的基础之上,贫苦的劳动人民无法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耗费生命而已。全民免费医疗显然无法实现,应对这样的现状,政府也很难找到一个万全之策。其实不论在哪一个国家,自己不努力,结果都会很惨。
再看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我们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力征服之上,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无数殖民地国家和被侵略国家的人民都承受了他们无情的剥削。这正印证了:为什么贫穷国家的人会更加的本分老实,而富裕国家的人会更加的冷漠,霸道,唯利是图。然而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使得英国不能再继续吃老本,金砖四国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 以其低廉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转为发展教育,经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如生物科技等,失去了在制造业上的优势,且其制造业情况很糟糕,因为制造业都移往海外劳动力更加便宜的地方。一切朝利益看齐,英国政府允许外国公司收购本国公司,甚至不在乎别人对本国重要经济产业的收购,如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这种自由经济政策有利于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和利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另一方面英国人也面临自己国内失业人口增多的压力,不可两全。过分依靠或者忽视某制造业或任意一个行业都会造成经济发展内部的不平衡,长期来看对某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利的。这正是中国和英国都面临的问题。英国经济的至尊巨无霸地位早已不保,其经济使英国人堪忧。话说回来,把脖子伸出来很舒服,但是冷不防会被一旁窜出的冷箭射到,可是也不能因为害怕这一射而做一只缩头的龟啊。

《看不透的英国》的笔记-第7页 - 序一

我当时参照周恩来总理多年前的话,对苏丹总统说:"中国人民欠着苏丹人民一个人情。"这个人情是指苏丹农民起义军在1895年1月26日审判并处决了曾参与残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英殖民主义军官戈登。活活被李肇星的话恶心到了,一国之外交部长,这么狭隘的话说得出口么?都什么时候了,还以人的立场来评定人,所谓各为其主,难道一定要戈登变成劳伦斯般的人物才算是英雄?
曾记否,因为看不惯清军治军不公的现象而扬言罢兵的将军,转眼又向李少荃进言如何让中国引入现代工业、体制来摆脱贫困的境况。
1895年,戈登将军殒命苏丹,李中堂奉命赴马关谈判,同是为国,又同样悲壮。

《看不透的英国》的笔记-第278页

第十章 从地名看英国在全球的殖民史
英国人在殖民侵略的同时不忘在各地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纷纷给被“发现”的“新大陆”命名,当然更摆脱不了给主子拍马屁的嫌疑。拍马屁看来没有国别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珠峰的命名,珠峰以前的名字是“圣母之地”,是藏族人民起的。但是英国佬殖民印度后试图吞并西藏,一名孟加拉测量员在测出珠峰高度后速报其主人称自己发现了世界最高峰,时任印度测量局局长的乌阿以为珠峰没名字,于是建议以其前任局长的名字“George Everest”命名珠峰为“Mount Everest”。现在这个名字一直在英语国家沿用到今天。
难怪英国人对西藏问题如此关注,姑且不论西藏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原来他们是吃不着葡萄而骂吃葡萄的人是贼。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以英国海军上将威廉.佩恩命名的,意思是“佩恩的林地”原因是查理二世因为欠债而把这块由他的弟弟约克公爵派兵占领的地方以还债的方式送给了佩恩。佩恩这个人是一名贵格教会教徒,在宾州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也没有为自己作为殖民者保留权利,因此得不到利益反而使自己负债累累,并于回到英国后锒铛入狱,下场凄惨。
作为殖民者,仿佛就应该是无恶不作,铁石心肠。佩恩一心想着要宗教自由,最后反而被自己的林地背叛,看来不是自己的东西,最好不要。要了,就得狠得像任何一只野狼那样,贪婪而满嘴鲜血的流串在荒野中。
第十一章 书写着英国历史的教堂
这才得知:原来英国城市和一般乡镇的区别是看该地有没有Cathedral(大教堂)。
罗马当时传播天主教到不列颠也是政治上的目的,宗教向来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蒙蔽人民。不论是亨利六世还是其女儿伊莉莎白一世,不论是天主教还是圣公会,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笼络人心的工具。现在信仰各宗教的人仍然占英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其忠实的铁杆粉丝已经大不如从前。人们当然有理由怀疑---你让我相信它,目的是什么?
第十三章 英国军力要沦为老几?
第十四章 英国:美国的跟屁虫还是欧洲的陌生客?
第十五章 英国政府怎么了?
一连串的几个问题无疑都是作者在质疑英国及其政府的近年来的表现。在国际事务上,英国的倾美路线似乎走得过了头,不说铁娘子撒切尔,好歹她在任时还打过一场硬仗把马岛从阿根廷人的手里抢了“回来”,布莱尔真是丢尽了英国人的脸面,布朗更是把里子都给卖了,他们也许忘了自己不是丘吉尔,而小布什也不是当年的罗斯福,英国人和美国人友情早就演化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而英国人扮演的跟屁虫角色根源是因为自己实力下降,根本不是别人的对手,又想霸着位子不放,注定要沦为世人眼中的势力狗,把祖宗抢来的面子都丢尽了。
当然英国和美国的关系远不止这么简单。在“求同存异”上,英美两国都做得很不到位,难免在暗地里较劲。英国亲美国而远欧洲有其历史渊源,因为清教徒是从英国搭乘的五月花到的新大陆,美国这棵树的长成离不开这粒种子,宗教把这两个大洋彼岸的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美国的发展和英国又截然不同,美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和新的历史及新鲜血液的加入。我见到的美国人一般都会讨厌英国人,而英国人更加讨厌美国人。原因大致是美国人的强势文化确实不得人心,但是归根到底它还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美国人在怎样利用人性的贪婪去抢钱方面比英国人更加有天赋。
英国政府这一段更是很有意思。
看到英国人民怎么样把查理一世的头砍下来真的是很让人振奋(原来查理一世是因为霸占了玻璃,火药,肥皂的制造而遭到资产阶级的红眼,最后人头不保),不得不让人想起今年初发生的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和埃及的政变。不由赞叹,那边的人民真的很勇敢!
我们看历史总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往往都是人民最终将统治者拉下马,但是新的统治者又会换一件外衣登上历史的舞台。英国议会的前身其实是资产阶级,以前因为王权损害自己的利益,当时我们就可以预见这个阶级也将不会是什么好货色!
果不其然,多少年后的今天,布莱尔利用议会的权利买卖爵位,布朗内阁或保守党影子内阁,没有哪一个不利用手中的特权中饱私囊,为自己谋福利而损害纳税人的利益,这样一件报销门真的是丑到家了。
但是英国的民主进程着实让我吃惊,他们居然可以骂自己的首相是“一只眼的白痴”,其警察机构还可以雇用黑客去入侵首相府的电脑,获取真象?!简直无法想象。我们在嬉笑怒骂别人的同时,又何尝不会自惭形秽。
真相,更多的是被隐藏着。让我害怕的是,光看见的就已经足够把我的肺气炸了!


 看不透的英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