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538291605
作者:曹天元
页数:356页

章节摘录

一我们的故事要从1887年的德国小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讲起。美丽的莱茵河从阿尔卑斯山区缓缓流下,在山谷中辗转向北,把南方温暖湿润的风带到这片土地上。它本应是法德两国之间的一段天然边界,但16年前,雄图大略的俾斯麦通过一场漂亮的战争击败了拿破仑三世,攫取了河对岸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也留下了法国人的眼泪和我们课本中震撼人心的《最后一课》的故事。和阿尔萨斯隔河相望的是巴登邦,神秘的黑森林从这里延展开去,孕育着德国古老的传说和格林兄弟那奇妙的灵感。卡尔斯鲁厄就安静地躺在森林与大河之间,无数辐射状的道路如蛛网般收聚,指向市中心那座著名的18世纪的宫殿。这是一座安静祥和的城市,据说,它的名字本身就是由城市的建造者卡尔(Karl)和“安静”(Ruhe)一词所组成。对于科学家来说,这里实在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可以安心做研究的好地方。现在,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就站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摆弄他的仪器。那时候,赫兹刚刚30岁,新婚燕尔,也许不会想到他将在科学史上成为和他的老师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一样鼎鼎有名的人物,不会想到他将和汽车大王卡尔•本茨(Carl Benz)一起成为这个小城的骄傲。现在他的心思,只是完完全全地倾注在他的那套装置上。赫兹给他的装置拍了照片,不过在19世纪80年代,照相的网目铜版印刷技术还刚刚发明不久,尚未普及,以致连最好的科学杂志如《物理学纪事》(Annalen der Physik)都没能把它们印在论文里面。但是我们今天已经知道,赫兹的装置是很简单的: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电火花发生器,有两个大铜球作为电容,并通过铜棒连接到两个相隔很近的小铜球上。导线从两个小球上伸展出去,缠绕在一个大感应线圈的两端,然后又连接到一个梅丁格电池上,将这套古怪的装置连成了一个整体。赫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两个几乎紧挨在一起的小铜球,然后合上了电路开关。顿时,电的魔力开始在这个简单的系统里展现出来:无形的电流穿过装置里的感应线圈,并开始对铜球电容进行充电。赫兹冷冷地注视着他的装置,在心里面想象着电容两端电压不断上升的情形。在电学的领域攻读了那么久,赫兹对自己的知识是有充分信心的。他知道,当电压上升到2万伏左右,两个小球之间的空气就会被击穿,电荷就可以从中穿过,往来于两个大铜球之间,从而形成一个高频的振荡回路(LC回路)。但是,他现在想要观察的不是这个。果然,过了一会儿,随着细微的“啪”的一声,一束美丽的蓝色电花爆开在两个铜球之间,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细小的电流束在空气中不停地扭动,绽放出幽幽的荧光来。火花稍纵即逝,因为每一次的振荡都伴随着少许能量的损失,使得电容两端的电压很快又降到击穿值以下。于是这个怪物养精蓄锐,继续充电,直到再次恢复饱满的精力,开始另一场火花表演为止。

前言

序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有两个时期是一定会入选的:17世纪末和20世纪初。前者以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为标志,宣告了近代经典物理学的正式创立;而后者则为我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所不同的是,今天当我们再次谈论起牛顿的时代,心中更多的已经只是对那段光辉岁月的怀旧和祭奠;而相对论和量子论却仍然深深地影响和困扰着我们至今,就像两颗青涩的橄榄,嚼得越久,反而更加滋味无穷。我在这里要给大家讲的是量子论的故事。这个故事更像一个传奇:由一个不起眼的线索开始,曲径通幽,渐渐地落英缤纷,乱花迷眼,正在没个头绪处,突然间峰回路转,天地开阔,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然而还未来得及一览美景,转眼又大起大落,误入白云深处不知归路……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量子理论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难解的谜题。她像一个神秘的少女,我们天天与她相见,却始终无法猜透她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但量子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却依然难以回答。在自然哲学观上,量子论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动,甚至改变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基本思想。它的观念是如此地革命,乃至最不保守的科学家都在潜意识里对它怀有深深的惧意。现代文明的繁盛是理性的胜利,而量子论无疑是理性的最高成就之一,但是它被赋予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致连它的创造者本身都难以驾驭,以致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玻尔(Niels Bohr)都要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掐指算来,量子概念的诞生已经超过整整100年,但不可思议地是,它的一些基本思想却至今不为普通的大众所熟知。那么,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伟大的年代,去回顾一下那场史诗般壮丽的革命吧。我们将沿着量子论当年走过的道路展开这次探险,我们将和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天才们同行,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当年曾经历过的那些困惑、激动、恐惧、狂喜和震惊。这将注定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我们将穿越幽深的森林和广袤的沙漠,飞越迷雾重重的峡谷和惊涛骇浪的狂潮。你也许会感到晕眩,可是请千万跟紧我的步伐,不要随意观光而掉队,否则很有可能陷入沼泽中无法自拔。请记住我的警告。不过现在,已经没时间考虑这么多了。请大家坐好,系好安全带,我们的旅程开始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曹天元兼具科学素质和文学修养。——王渝生(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量子世界像骰子一样难以预测,迄今还没有谁敢说真正理解了它,任何科学探险都不如量子之旅惊险和神奇。——堇光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是一本罕见的、精彩的、由非科学家谈论科学的作品。它表明:科学不是科学家的禁脔,科学对于公众来说,经过努力也是可以亲近的。——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曹天元这部很特别的量子物理学史话,可谓献给国际物理年不可多得的礼物。他比起各地许多纪念性的仪式化(或者叫巫术式)的表演,要实在得多。此书功德无量。——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后记

这个有关量子论的系列全部是本人业余时间在网上完成的,最初发表在新浪的论坛上,前后陆    续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原先的构想只是一篇四五万字的极简介绍,但不料读者的反应异常热烈,自    己兴头上来后也有些收不住笔,结果最终有了这篇近30万字的稿子。    这并非一篇专业的科普文章,事实上,我的本意是更注重历史,而不是科学方面。不过如果你读完了全文,我也希望它可以带给你一些最基本的量子论的科学概念。这本是网上的消遣文章,供大众茶余饭后娱乐所用,因此我努力使它成为极通俗的读物。事实上,我仅仅假定读者具有初中的数学水平和一点点高中物理知识(如果你具有以上水平但仍看不懂某些内容,那一定是我写作的问题)。即使是对数理完全不通,我也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一点感染和启示。但不可避免地,运用日常化的语言会使一些描述显得牵强附会,不符合物理上的概念。所以再次强调,这不是专业的科普,如果想获得对量子论更好更准确的认识,各位还是参考一些专业书籍。上帝是数学家,唯一能够描述字宙的语言是数学!    另外,本文是利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而成的作品,其信息全部来自于各种媒体,没有任何第一手的资料。因为时间和水平有限,所以难免包含了许多错误。虽然我已经尽量使描述符合历史与事实(一般来说,除了一些明显的虚构情节外,本文中的历史场景都是有依据的),但仍可能在某些舫查证得不够,对于那些态度认真的读者来说,也需要小心对待。其实,我和各位一样是门外汉,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科学的快乐。如果各位也从中体味到了一点点量子论曾经给我带来的激动和惊奇,此文的目的便已经达到。    作为网络作品,我有意使文字风格靠近同龄人的语境,也就是七八十年代的风格。这是一种取巧的办法,因为这些是网上的主要人口。虽然经过修订,最后字里行间的网络特色已经减少了许多,不过我很高兴它仍然带有一些可以辨认的痕迹,可以让人回忆起当初那样热烈的讨论。为了追求可读性,在不改变基本事实的前提下,我有的时候做了一点文字上的夸张(比如历史上的玻尔一爱因斯坦之争很可能没有我所描写得那样戏剧化),我为此表示抱歉,也希望这不会损害读者对我的信心。    关于本文任何的意见,比如知识错误,信息过时,文字风格,遗漏与补充,哲学观与讨论,都可以发信castor_v_pollux@yahoo.com,我很乐意听取各位的意见,也算是网络文字遗留的一种互动形式。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热情支持和鼓励过我的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网友们。本文会引起如此的热潮,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也教我深深感动:虽然时代变迁,带来了无边的喧嚣和烦躁,但人们心中对于自然的好奇和向往,却终究不曾更改。    最后,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个女孩,以回赠她曾经送给我的那些可爱笑容。    CAPO    2005年5月于香港

内容概要

曹天元(Capo),生于上海,足迹遍历内地、香港和美国,现居香港。本人不愿透绿具体身份,于是,便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

书籍目录

量子物理史话

黄金时代 001
乌云 027
火流星 051
白云深处 077
曙光 101
殊途同归 127
不确定性 151
决战 177
歧途 263
回归经典 233
不等式的判决 261
新探险 285
尾声 317
外一篇
海森堡和德国
原子弹计划 319
后记 332
主要参考资料 334
人名索引 342

编辑推荐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编辑推荐:2006荣获第三届“吴大猷科普奖”;2005“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科普创作奖;2007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80后,神秘客大话科学史,用“80后语言”叙述科学江湖。《量子物理史话——上帝之骰子吗?》最新修订版,给力上市。)

作者简介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将带你做一次量子之旅。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我们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你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以极具诙谐但又不乏科学严谨的口吻叙述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学从无到控制整个微观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回顾了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经典实验.
书稿特色——
作者其实是在用“80后”的语言描写科学家们的江湖,虽然这本书写的是量子力学史,并且清晰勾勒出这门物理学中让专业人士都觉得最难懂的学科的脉络,但书的主要内容其实却不是科学,而是学术江湖。“有人就有江湖”,他在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讲科学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更关心江湖,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了这个特别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方式来叙述科学。
谁可以谈科学,谁有资格谈科学?这本书用它的出现,向我们表明,不是物理学家也可以谈物理学,而且可以谈这么好。


 上帝掷骰子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4条)

  •     我从未发觉物理如此美丽——《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记人与人的相遇,缘分非常关键。我与我妻回首往昔时,每每有此慨叹。人与书的相遇,亦然。《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也早已闻名,但我之前因为书名里的“物理”二字一直对它缺乏兴趣。直到上个月末,换了手机之后重新登录多看账户,多看自动增送了这本书的试读部分。于是我顺手打开了它,缘分就这样不期而至……试读了几段之后,我就被作者的才华吸引,于是马上去自己电子书库找到完整版。让我惊喜的是,库存里的版本比多看卖的版本还要好,库存里的应该是修订版,作者的叙述更完整、更流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想,为什么一本讲物理的书会如此吸引对物理理解能力低下的我?最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惊人的文笔,他能把艰深的物理理论用文采斐然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许多科普作者难以望其项背的。其次,大概这本书终究重在史话,而非理论解析,否则的话,我这样的智商是基本不可能看懂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读书过半后,即使有以上两个因素,我也看不大懂了。当作者讲到关于光的“波粒战争”时,我想到了我的物理启蒙老师——初中物理老师李宪宝。那是在大约15年前的一个午后,当李老师在讲台上费力地讲着光的反射、折射时,坐在台下的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讲的啥啊,听不懂!”。李老师的回应耐心且令人尊敬,他没有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你要认真听,不认真听怎么能听懂呢?你看你坐都没坐好。”当时,我的确是侧着身子靠在教室的边墙上。——这个课堂上的细节画面给我留下如此之深的印象,直到今天我似乎都能看到当时自己那张青涩幼稚的脸庞。当然,结果大概是,我后来认真听了也没听大懂。今天回想起来,似乎在那个时刻,“物理”已经显示出相对于我思考能力的高度差。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物理就这样成了我的软肋之一。虽然考试中偶尔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自己知道,涉及到拼记忆力的题目,我还比较有优势,而涉及到复杂的逻辑推理需要理解能力时,我的弱点就会暴露。大学时电磁学的那个学期的考试,我一直到大学毕业一年后会学校重考时才通过。而即使物理资质如我,竟然也会读此书读出美感,由此可证此书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之高。牛顿、赫兹、麦克斯韦、普朗克、波尔、德布罗意、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一个个以前只出现在物理教科书里的名字,被作者还原成一颗颗伟大的智慧头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作者以时间为轴线、通过一个个物理学家的研究讲述量子物理理论从萌发、出生、发展的历程。其笔法让我想起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高手层出不穷不停超越,不过也有宗师始终岿然不动。一个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关切的物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被作者描绘成了大气磅礴的史诗画卷,欣赏起来意蕴万千、如痴如醉。我从未觉得物理竟然如此美丽,物理学家如此伟岸。这又使我想起了大学时的一位专业课老师,没记错的话,课程名字可能叫材料物理或者材料物理性能。老师的名字记得很清晰—强文江,人称小强。从以上的描述中也可以推测,我的大学专业课对我而言是一种煎熬。强文江因为其严谨的作风,自然也成为我挂科路上的重要路标。但我想起他,并非因为他的课可能让我挂科,而是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徒手推倒薛定谔方程。这个我这辈子可能都理解不了的方程式,小强老师却能徒手推出,且推导完之后喜悦幸福满足溢于脸表。直到现在我读到这本书时,我才似乎理解了小强老师的那个表情。我在想,此书吸引我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它写出了求知本身的意义。它对知识对科学的尊重和赞扬,沉淀在每一个段落章节里。在当下的中国,不能产生金钱的知识似乎就缺乏意义,不能有用的求知行为就不大被认可。但,这些物理学家们在做实验时,却几乎没有考虑过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能赚多少钱,这种纯真的挚爱让我神往。我一直做高冷状,也一直可能被人腹诽假清高。但我并没打算“从善如流”,依然每天读着各类“闲书”,现在又在写着“没什么用”的书评。究其原因,就在于我有着对对人类浩如烟海的知识的不可抑制的好奇心。爱,这就是最充足最重要的理由。有意思的是,虽然物理学家们没考虑用处、没考虑赚钱,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商界人士发现后,却带来了整个人类的进步,带来了不可量计的物质财富。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的某位哲学家,当别人说哲学家没什么用时,他利用期权赚到了一笔大钱来回击。这让我想起了美剧《绝命毒师》,当穷困潦倒的中学化学老师陷入经济绝境时,他用自己高超的化学知识制造出了纯度极高的病毒,从而大发横财。知识就是财富,这样的想法或许也是清高者的自我安慰。或许,你还是会问:那么,读这本书、写这篇书评,到底有什么用?——我无言以对。写到结尾,发现这不是一篇合格的书评,谈书太少谈己太多,不过这样也罢,兴之所至如此而已。
  •     爱因斯坦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在高中时期就对物理特别感兴趣,也在物理学竞赛中小有成就,曾幻想着进行物理学研究并取得像李政道和杨振宁一样的殊荣。尽管当时不知道他们研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可是命运总是不可控,高考过后,曾经助我考上理想大学的物理把我推向的建筑艺术(建筑学),从此沉浸在一种主观感性强于客观理性的建筑设计中,没有了高深的物理研究及其支撑的数学。近日遇到了学业和事业的瓶颈,难得有一段空白的时间,开始来处理一直以来对我们所生存的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的困惑。这本书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思想,一种疑问式的语气,引人入胜,带着问题上路,书路中的坎坷将不再是问题。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高端的量子物理的历史呈现给普罗大众,实在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该书主要的线索是一次一次的波粒战争。讨论的核心是电子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试图解释电子的杨氏双缝干涉的成因。电子既具有像波一样的干涉现象,又能够在荧光屏上打出确定的点,当以不同的观测方式来观测时会出现不同现象。电子束通过单孔时会确定无疑地打在屏幕的中央,当增加一个孔时为什么会出现干涉,而不是两个两点。这个问题当初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确实没有注意到,只是被动地记忆了结论。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量子物理界多年,至今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在各种解释中形成了各个派别,就跟宗教一样,信仰不同产生的世界观不同。对电子的不同解释确实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不同看法,这让我觉得人类的可笑,科学从宗教中脱颖而出,并标榜自己代表着理性,代表者真理,而痛骂宗教的愚昧和主观。可是从现在看来,对于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科学一样处于同宗教一样的位置,都是自圆其说地解释。不管上帝造物,还是客观实在,各种解释都是一种搪塞和不确定。在量子物理研究中更是让我看到科学的虚伪的一面。当科学标榜自己是基于客观唯物主义的时候,它在解释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时候却运用了“多重宇宙”、“波函数坍缩”的概念,说电子是波还是粒子要基于人的行为,人观测它之前它什么都是,人观测它时就会以一种方式存在。“薛定谔的猫”的实验更是看到量子物理的主观性,人的观测才最终决定猫的死活,难道整个世界就是一团围绕人的眼睛而幻化的物质。这种解释比世界上任何宗教都带有神秘色彩。或许还可以用《黑客帝国》来解释我们的世界,或许我们的世界就是个虚拟的成像,而电子的二象性只不过是中枢电脑中的一个bug,人类的科学研究就是在总结中枢电脑所控制的成像规则。也就是对中枢电脑中成像软件的反编译的过程。对于和光子等大小的电子来说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观查到它们,那么比起更小的夸克、胶子、玻色子等微粒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当量子物理研究到客观和主观的边缘的时候,谁又能说得清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呢。反正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多是一中自圆其说的理论,立和破之间的反复,就像基督教中对上帝的存在与否的辩论,谁也没见过上帝,谁能说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或许科学研究至此,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日益突出,也日益融合,科学也日益露出其和宗教一样的作用,仅仅是一种更高级的宗教,更复杂的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其复杂性让我等普罗大众无法去反驳,无法去证实,无法去否认,我们只有接受,并在其基础上构建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宇宙,自己的时空。
  •     上帝到底掷骰子吗?作者自己说,本书并不是专业的科普著作,但是正是这种非专业给严肃的科学带来了无穷的趣味。作为我读的第一本科普书籍,一开始它就把我吸引住了,从“波粒大战”到后来的哥本哈根,再到看不太懂的弦理论,不管是带有武侠意味的激烈论战,还是八卦风格的人物轶事,这本书无时无刻不在帮我“涨知识”。虽然到最后我也不是很明确上帝是否在掷骰子,但是这并不重要。这个问题交给真正的物理学家去解答吧,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只需要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问题,还有这么一门神奇的学问。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那么几个时刻产生了对物理的憧憬,甚至是自己对理论的思考,这样,这本科普书的目的就达到了吧。非常感谢作者,带着我跟“上帝”见了一面。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以前买过一本,现在又推荐了,不过不是一样的版这本书很不错,讲量子物理的,算是普及版了,很幽默,也尽量把道理讲的很浅显,值得一读
  •     前面几章犹如武侠小说,读起来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啊。粗略地学完量子力学之后再看此书,只能承认我们对力量一无所知:-(
  •     虽然作者说写的时候假设自己的读者具有初中数学和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 然鹅某些关于推倒的部分还是好难啊……
  •     物理渣渣看完这本书,表示物理这个世界真不是我这种渣渣能理解的。作者用着很通俗易懂的词句来表达高深莫测的物理世界,看起来没有很大的压力,想着如果高中学物理的时候就看了这本书,量子物理会不会就不至于听不懂?谁知道呢?每个世界每个点一旦放大都美丽的无话可说。
  •     要买一本当传家宝的
  •     文科狗看起来很痛苦,最后是浏览而过,“物理男孩”给我暴击。
  •     想要反复读他个好几遍的书。
  •     很好的科学简史,既是科普读物,也有一些烧脑的公式,重点应该是量子理论的发展,科学究竟是发明还是发现,始终是一个问题吧。
  •     能把深奥的量子学说写的如此清新脱俗,风趣幽默,也是没谁了,居然看出来武侠感!
  •     物理,万物至理。世界是观察者参与出来的,是不连续的,随机的。宇宙是我们选择出来的,但我们又是宇宙创造出来的
  •     热血沸腾,难以言表。
  •     图书版确实比电子版看着舒服很多,我也很喜欢这本书。但缺页了!一两页就算了,隔几面就缺两页,隔几面就缺两页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世界本质的追寻,贯穿古今,迷惑着每一个人。传统物理学的大厦那么完美,仍然被量子力学打破,不破不立,对真理的认知总是一点一点加深的。感动于科学家们的天分和努力,他们那么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教化世人。怕什么真理无穷,近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通俗的语言将量子力学的历史写出来,很有意思,并且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力推哦。
  •     因为是看过的第一本量子物理史话书,所以特别喜欢~
  •     这本书在豆瓣上我毫不犹豫给了五星,但在亚马逊这里我必须只给四星,因为出现了好多排版上的错误,从目录看来,整个11章都“不见了”,我不知道是真的落下了11章的内容,还是只是不小心把11章的标题写成了12章的。另外在书中有些地方的文字阅读起来也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些词出来,希望电子档能好好修订一下,免得毁了一本好书
  •     非常适合国人看的科普书,把高深的量子力学讲的通俗易懂,启发大众关注物理学爱上物理学。
  •     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谁都读得懂,但不一定想得明白。美中不足,行文结构单一,感叹段落过多而且重复感叹。所以内容五星,行文只能给四星,好书!
  •     化繁为简 把量子物理生动化 细节化 让读者特别容易接受 可惜高中就一直学不好物理 有些东西看了云里雾里的 对物理学有兴趣的亲很值得一看
  •     很棒读到前面的时候整个人都战栗了,量子物理史讲的很清晰,很棒的科普书!
  •     吊炸天的书,还说啥。
  •     那个伟大的时代,各种新的理论和实验被提出和验证,旧的被修正甚至推翻。现实的发展本身就极具戏剧性。本书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故事讲的生动有趣;中间部分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出发,也讨论了哲学上的存在问题。量子力学不仅改变了物理世界也改变了哲学。
  •     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自己都很难理解这种喜爱,要知道,我可是高中物理不及格的人呀。 但是很容易就被作者带进去物理的世界了。因为基础差,所以读得很慢,不过也可以看懂,非常开心。 读到后来还是有些东西不能明白,比较底子太薄嘛,不过完全不影响我继续读下去。非常的谢谢作者,让我这样的物理白丁可以一窥这个巧妙的世界!
  •     新书还加了塑料膜,可是一打开发现背页缺少三分之一!
  •     读完发现其实这是讲哲学的
  •     量子物理必读科普书
  •     自然是什么?是否有理解他的终极法则?是否又因为你我而存在?感叹于我 科学家之百转千回,上下求索,也许上帝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我们探求他底牌的冲动
  •     更新世界观,打开新思路
  •     非常好的科普书籍,内容生动
  •     终于读完了
  •     请作为科普读物来评价,我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专业,但是如果你买了这本书来了解物理和量子,那么它绝对是值得推荐的,它的故事性非常强,让我有看武侠书的的感觉,至于专业,为什么不去读大学教材呢?来看这本书的估计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物理专业的人吧,但他们保持着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对量子物理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其实在书的后面部分,我已经看不懂了
  •     很有趣的一本书 虽然到最后有点晕晕乎乎的 但比高中教科书上的有意思 也了解到了那些科学家们的小故事
  •     接近尾声时那张复杂的树形图最后都指向哲学让我有点儿崩溃 不过作者真的好厉害啊虽然我也忘的差不多了 历经了将近两个星期终于看完了!虽然最后出现了超弦理论但我坚定地站在多宇宙理论那儿!
  •     算法复杂到什么程度才会产生意识?意识可以脱离物质吗?指南针可以算是一种低等的意识吗?意识作用到波函数上了吗?我还是好好吃饭去吧
  •     个人感觉这本书是国内也是国人在科普领域中最为优秀的一本书,系统而又通俗的讲解量子力学百年历史,让你从一个小白迅速成长为科学小达人,看完此书,茶余饭后你也能将量子力学的一部分知识娓娓道来,但是你永远也搞不懂它,你只能试着去理解,去认识.....一口气看完系列..
  •     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孩子非常喜欢。谢谢!
  •     送给同学的书,他很满意,精装本价钱很值。
  •     量子史话,读懂量子还是很难,当做哲学方面的补充倒蛮有意思的
  •     很棒,有趣不失严谨
  •     棒棒哒 我很喜欢这种2004年附近的感觉 作者的语言很有力道 虽然有夸大渲染之疑 虽然我经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可能还需要整理一番 但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没有资格评价其准确度 但究其精彩程度以及书的质量 非常好 退相干 多宇宙 坍缩 这些之前我都很想了解很想谈论的东西。原来的认知太过于狭窄并互相并不关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系统很多。觉得如今这个时代走到这个地方 哲学 人类学等人文和科学似乎都会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面临着意识的问题,希望能了解 希望能了解人类。突然想起当时参加哲学与物理的讨论:他们能讨论的点其实非常多的,可惜了。
  •     完全爱上了物理,翻译的功底深厚
  •     20170323-20170327
  •     优点:1、易读,有趣。不夸张地说,我读起来几乎有一种不忍释卷的感觉,比看快餐类网络小说要有趣的多。对一本讲量子物理史的书来说,实在不容易。2、用日常语言讲明白了量子物理的发展过程、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虽说数学才是唯一能准确描述物理规律的,但对非专业人员来说,能够借助日常语言大致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真是挺庆幸的。比如薛定谔的猫,这个著名的例子看过很多介绍都没明白,看了这书终于是“懂”了。3、很好地将量子物理与普通人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原来觉得量子物理、相对论这些离自己特别遥远。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既然一只猫是由10的27次方个粒子组成的,那么电子究竟是什么还真的是个让人发疯的问题(看了书的一定都深深明白我在说什么吧^_^)……这是真正的“世界真奇妙”啊。4、有公式但是又可以不依赖公式(去理解)。对长期从事与数学无关工作的人来说,看公式确实太痛苦(不说高等数学了,初中数学都已经还给老师了)。原来总是不能理解时间和空间的不连续性,所以对芝诺悖论、普朗克长度等等总是无法理解,现在至少是明白为什么科学家会得出这些看起来“稀奇古怪”的观点了。5、可以极大调动对物理的兴趣。那些神奇的思维实验,是多么有趣啊!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多么奇妙啊!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基础,我都想去好好钻研一下了。缺点:1、排版。我是看的...Kindle版。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引用公式太小而且无法放大,根本看不清楚;二是10的27次方之类有时会错排成1027之类。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有巨大的数量级差别,可以猜出是指数。2、有些地方重复的文学性描写过多。文学性描写是本书值得表扬的地方,但有些地方用的太多而且重复,反而起反作用。总体来说,非常值得推荐。热切希望能再写一些类似的讲其他物理学的书籍。 阅读更多 ›
  •     读完《极简宇宙史》后,对物理学兴趣勃然而起,紧跟看了这本。科普作家,要求首先讲明白这段内容,同时又要兼顾文学性,这就要求作者即理解透了这段科学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同时又要绞尽脑汁想出精巧的比喻,来用通俗的生活画面描述数学语言。佩服曹天元的语言表达能力,他深入浅出的表述,让我对量子力学的兴趣和认知大大加深。
  •     不错的科普读物 值得推荐
  •     印刷清楚,纸质上乘,厚重的一本,从外观到内容。用趣味故事的方法讲述了科学的历史,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作者确实非常有才华,兼顾了文理双线,还是科学家实际上都是非常幽默,在埋头研究之余,乐于八卦和自嘲,总之很是好看。也不排除我本身爱看故事,所以觉得这种表达真是棒透了。... 阅读更多
  •     本文就像作者在后记中说的那样,是一本不严谨的科普小说。写得很精彩,能够让读者对于量子物理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直观的认识。注意,是历史而不是量子物理本身。
  •     过瘾!物理学和哲学果然不分家。
  •     这本书,先后购买了kindle和多看的电子版,实在佩服,还是买了实体书。电子版只要2.99。kindle的居然有些章节有错误,比如第10章part4,最后的部分应该是“10的500次方个宇宙中”,kindle版是“10500个”。kindle版还有一些内容是精简过的。如果不是同时阅读,真的很难发现。纸质书似乎一切ok。
  •     跟看小说似的。
  •     耳熟能详的大牛们,如剑客一般彼此较量,厮杀
  •     思路非常清晰,可读性极强。本来被科学折磨的我,看着看着又觉得科学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啊!
  •     一本对我来说不知道算是物理书还是哲学书的读物。[摊手]边看边做笔记才硬着头皮一知半解地看完,只觉得理论物理很神奇,科学家们真是太天才啦!万能理论也还没有答案,量子论的旅途,还没到终点呢。
  •     太啰嗦了
  •     忽略掉那些历史啥的,只看内容确实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     量子论真的太神奇了,读完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而且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整个阅读过程非常享受!
  •     “或许历史终究是一场轮回,但在每一次的轮回中,我们毕竟都获得了更为伟大的发现。科学在不停地检讨自己,但这种谦卑的审视和自我否定不但没有削弱它的光荣,反而使它获得了永恒的力量,也不断地增强着我们对它的信心。”
  •     写得非常好的科普书,一点都不会枯燥,讲解的有意思也易于理解,对于想要了解量子物理的筒子们真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
  •     经典物理公式的美完全拜托了物理大师们的创造和想象,此本物理学史在看的过程中会让你有种不输围观了两场世界大战的快感,量子力学和经典物理的碰撞可是更刺激更精彩的战斗~来世还做理科生~
  •     虽然我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书很好啦,只是自己基础不扎实,看得吃力。科学和哲学的交织倒是很令人感叹。
  •     一部通俗有趣的量子物理学史!
  •     看完颠覆你的世界
  •     时间的形状推荐的书,相见恨晚。原来竟然有这么棒的科普读物,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     字非得排版排成那么小吗?字非得排版排成那么小吗?字非得排版排成那么小吗?字非得排版排成那么小吗?字非得排版排成那么小吗?字非得排版排成那么小吗?字非得排版排成那么小吗???
  •     曹元天这本书确实做到了将量子论的历史介绍给大众的目标,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还是感觉作者的语言略有些啰嗦,描写的语言多了,许多感兴趣的题目却被省略了。
  •     我是学物理的,可能大学不够努力,对于量子力学这一块始终模模糊糊,虽然曹先生的书里有很多我也不太懂的地方,但是对于我来说梳理了脉络,让我再次有了捡起大学课本的愿望。
  •     鲁迅说“文科生不妨读一读理科书。”这本书没公式哈
  •     长知识了!虽然没完全看明白,但是觉得有收获……足以!顺路还问了一下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清晰了不少!物理界各个大拿也在书中一一登场!
  •     一道闪电、平地惊雷、世人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与此同时、比肩巨人、照亮天际、划破长空……读多了好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