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专硕写作历年真题精选精练精讲-适用于MBA/MPA/MPAcc/MF等专业硕士

出版社:王诚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64077075
作者:王诚
页数:288页

章节摘录

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解析、范文及习作点评2013年1月真题:文化软实力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构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真题解析】2013年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考题,逻辑主线非常清晰,寻找逻辑漏洞的过程也比较简单,尤其是契合了我们之前在讲课过程当中讲过的寻找逻辑漏洞的一些技巧。这个材料大量出现了这种绝对化的词语,而且多次出现了误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的错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其中的逻辑漏洞存在在哪些方面。“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成为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这是题干的第一段,材料作者交待了论述的背景和出发点。我们在做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时候,只是要寻找逻辑漏洞,应该善意的理解材料题干,所以在这一段我们不需要寻找逻辑问题。看材料的第二段:“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材料在这一段构建了一个必要条件的论证关系: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就是增强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但是接着,材料做了一个推理:要增强软实力,只需要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只需要”这三个字要注意一下,等于把这三个字后面的内容作为充分条件了。换句话说,只要搞好文化建设并且向世人展示,这样就可以增强软实力了。所以,这是一个误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的错误。我们只要攻击由材料所给出的条件,未必能达到材料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就可以了。材料第三段说,“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接下来对“普同性”和“特异性”分别做了界定。材料在界定的时候,采用的是这样一种模式:普同性就是指A,特异性就是指B。但是我们发现A和B是近似的同一个范畴的概念,所以我们就会考虑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也就是所谓的普同性可以指B,而特异性也可以是A。这样就不能简单把普同性和特异性绝对区分开来,二者有其统一的一面。我们可以说: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可以是普同性,但是在不同文化的里面,也可以有不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而反之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许可以有类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材料只看到了普同性和特异性其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统一的一面。材料进行界定完之后又指出,“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异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因为有特异性,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就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这个句子出现了一定这个词,很有可能过于绝对,在这处我们应该怎么说?文化即使具有了普同性,也未必意味着本国的文化会被外国所接受,因为外国文化既然也已经含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何必再接受另外一国的文化呢?此外,即使文化具有了特异性也未必意味着某国文化就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如果两种文化之间的特异性形成对立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外来文化受到排斥。所以文化的传播不见的具有必然性,既然如此,增强软实力,就未必需要依靠文化传播的手段了。这段材料还有一处漏洞。“最后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就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说到了这句话上,我们必须回看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材料提到了增强软实力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搞好文化建设,二是向世人展示;而现在只提到了向世人展示这一方面的意思,所以我们认为这两段在表述上可以有自相矛盾之嫌:如果材料第二段最后一句的阐述为真,即增强软实力需要文化建设,又需要向世人展示,那么仅仅靠“接受和关注”,恐怕都难以达到“增强软实力”的目的。材料最后一段的逻辑问题在于:一篇文艺作品,要想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至少需要一个隐含的假设,就是这个作品会被翻译和传播,如果这样的隐含和假设都不存在,就很难受到他国的关注和接受,也就不见得能产生文化影响力;即使一个文艺作品,会被传播,也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因为文化的特异性可能会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抵触,不见得被关注;即使被关注了也不见得就等于会被接受。所以难以由此推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通过文艺作品的创作就能得到增强。针对材料最后一段,我们还可以这样分析:创作更多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也许只是文化影响力扩大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所以,仅仅靠这个条件,未必能推出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况且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不见得是国家软实力增强的充分条件,所以,即使文化影响力扩大了,国家的软实力也未必能够得到增强。【参考答案】1.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见得是该国软实力的唯一组成部分,如果还有其他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文化影响力也不见得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2.材料第三段列举的例子是以偏概全。3.在不同文化的里面,也可以有不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而反之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许可以有类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果事实是这样,材料就忽视了普同性和特异性统一的另外一面。4.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可以是普同性,但是在不同文化的里面,也可以有不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而反之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许可以有类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材料只看到了普同性和特异性其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统一的一面。5.文化即使具有了普同性,也未必意味着本国的文化会被外国所接受,因为外国文化既然也已经含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何必再接受另外一国的文化呢?此外,即使文化具有了特异性也未必意味着某国文化就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如果两种文化之间的特异性形成对立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外来文化受到排斥。所以文化的传播不见的具有必然性,既然如此,增强软实力,就未必需要依靠文化传播的手段了。6.如果增强软实力需要文化建设,又需要向世人展示,为何后文又提出只需要向世人展示的就可以增强软实力呢?所以材料在阐述上可能存在着自相矛盾的谬误。7.一篇文艺作品,要想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至少需要一个隐含的假设,就是这个作品会被翻译和传播,如果这样的隐含和假设都不存在,就很难受到他国的关注和接受,也就不见得能产生文化影响力;即使一个文艺作品,会被传播,也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因为文化的特异性可能会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抵触,不见得被关注;即使被关注了也不见得就等于会被接受。所以难以由此推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通过文艺作品的创作就能得到增强。8.“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过于绝对。9.创作更多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也许只是文化影响力扩大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仅仅靠这个条件,未必能推出来文化的影响力的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不见得是国家软实力增强的充分条件。考生在分析中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漏洞,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得分。作为写作题的类型之一,论证有效性分析还要求语言精练流畅,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范文参考】一篇似是而非的论证上述材料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有问题的论证,试图得出一个国家要增强软实力,就要发展文学及文艺作品的结论。然而,其中的逻辑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文中提及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这是有失偏颇的。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代表文化就是软实力的全部,那么也就无法得出只要搞好文化建设就能增加软实力的结论。此处显然混淆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其次,文化具有普同性,并不代表一国的文化必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即便两国的文化普遍相同,那么由于人文,地理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大家对于文化接受的标准会随之变化,所以并不能得出一国的文化必定会被他国所接受的结论。再次,一国文化被他国关注,并不代表该国软实力的增强。如果这种关注仅仅是一种担忧,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只是此种文化的劣势,那么并不能导致软实力的增强。即便关注是一种认同,文中也没有提及这种认同的程度和评判标准,所以离增强软实力这个结论还相去甚远。最后,文中提及只要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那么就能扩大文化影响力,进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这是不恰当的。文化中包含文艺作品,但是文艺作品并非文化的全部。即便创作了更多的文艺作品,如果它们只占文化中的一小部分,那么也就无法扩大影响力。即便文艺作品占文化的比重很大,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未必能增加国家的软实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作者的论证效果就大大削弱了。综上所述,上述论证中存在诸多逻辑错误,并不能必然推出要增强软实力,就要发展文学及文艺作品的结论,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加以说明。……

前言

这些年的教学让我深深感慨:我们的考生可以说是最努力的学生,但凡涉及知识点的训练,就会毫不吝惜精力去钻研;我们的考生也可以说是最“懒惰”的学生,但凡涉及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写作),那就巴不得老师给出一步到位的技巧、模板,自己发挥一下“勤奋”的特长,通过背诵一步搞定。殊不知,联考的考查目标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想用“勤能补拙”的方式去应对联考,往往南辕北辙。但这种“懒惰”又似乎怪不得考生:创造能力的稀缺使得我们总是想在面临任何问题的时候去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写作无从下笔也就不足为奇了。作文题目,哪里来的“正确答案”呢?岂止写作应试如此,如果这种方式能出成就(而不是成绩),那中国得有多少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啊!本书旨在解决写作备考中由上述思维定式导致的两个问题:第一,始终不知道怎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只好盲目模仿“范文”。结果就是:要么不得要领,换个题目就模仿不出来;要么形成模式化的文章,忽略了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导致考试中得分不高。第二,既然写作科目无从借力、发力,也就不再重视写作的训练,导致临考还不知道文章怎样写。本书希望通过一些重视思维能力训练的多角度的范文,为考生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在备考过程中,真题是最好的指引。真题里蕴藏了命题者的思路,不仅覆盖考点,而且揭示了命题的方向。反复训练真题,无疑会对考生的备考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对历年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的真题分别给予了详细分析,并提供多种写作思路供考生参考,希望借此打开考生思考的空间,进而能够举一反三。真题的范文都来自近年来考生的习作,它们也许算不上十全十美的文章,但可给后来者提供思路或者语言上的借鉴。考生可以参考不同的范文,揣摩表达方式,感悟行文逻辑,体会语言表达,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本书更重要的是“习作点评”部分。囿于时间和精力,老师难以为每位考生的练习做一对一的修改、指导和点评,遂将近年来为考生所做的习作点评加以整理和补充,将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展示给考生。这部分内容已经基本覆盖了初学者的常见问题。本书所选的文章基本都是历年考生的习作,在写作过程中,除明显的丢字、落字和错别字外,其他习作中的问题一般予以保留。这是因为,读者需要看到的,首先是对题目的认知和思考,其次是原汁原味的行文套路和方法,而不是一篇篇需要高山仰止的大师级的文章。早期有些年份的论说文真题,在今天看来已经缺少参考价值,属于考试不成熟时期实验性的题目,本书不再赘言,只给出了基本的审题思考步骤。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模仿。如果没有东施效颦的勇气,没有邯郸学步的追求,又何来创造呢?当然,只知道一味地模仿也是不行的。齐白石老先生那句名言是很发人深省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借鉴是从模仿通向创造的桥梁。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结合自己的实情做一番比较,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从中吸取教训——这就比单纯模仿要高明一步了。我们今天的模仿和借鉴,正是为了明天的超越。但愿你阅读本书之后,不仅模仿,更要超越,学着自己创作。任何果实的成熟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都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生活中的你就像一位农民,必须在平淡的日子里一丝不苟地完成春耕夏锄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秋天里收获硕果。写作的训练难以一蹴而就,今天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考试成绩的喜悦,更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睿智。王诚2013年3月

内容概要

王诚,复旦大学MBA,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名师,多年来致力于专业硕士逻辑与写作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精于把握命题方向和本质,独创性地将管理知识、实战案例与课程相结合,在解析应试技巧的同时,注重考生思维的训练;其逻辑解题思路独辟蹊径,写作方法黜虚名而求实效。

书籍目录

上篇 论证有效性分析2013年1月真题:文化软实力2012年10月真题:“四不”承诺2012年1月真题:大自然的问题2011年10月真题:个人所得税2011年1月真题:股票买卖2010年10月真题:猴群实验2010年1月真题:世界是平的2009年10月真题:民主集中制2009年1月真题:知识尺度无意义2008年10月真题:孝不是选拔官员的标准2008年1月真题:中医之辩2007年10月真题:“终身制”和“铁饭碗”2007年1月真题:真正的经济学家2006年10月真题:企业丑闻2006年1月真题:空客订单2005年10月真题:洋快餐的发展2005年1月真题:管理者是天生的2004年10月真题:企业竞争2004年1月真题:公关公司2003年10月真题:蜜蜂实验经济类联考2011年真题:汉语能力测试怎么看?经济类联考2012年真题:“首堵”要迁都下篇 论说文2013年1月真题2012年10月真题2012年1月真题2011年10月真题2011年1月真题2010年10月真题2010年1月真题2009年10月真题2009年1月真题2008年10月真题2008年1月真题2007年10月真题2007年1月真题2006年10月真题2006年1月真题2005年10月真题2005年1月真题2004年10月真题2004年1月真题2003年10月真题2002年10月真题2002年1月真题2001年10月真题2001年1月真题2000年10月真题2000年1月真题1999年10月真题1999年1月真题1998年10月真题1998年1月真题1997年1月真题经济类联考2011年真题经济类联考2012年真题经济类联考2013年真题后记

编辑推荐

《洞穿专硕写作历年真题精选精练精讲(适用于MBA\MPA\MPAcc\MF等专业硕士)》由具有多年写作经验的王诚老师编写。具有如下特色:第一,集聚王老师课上教学、课下研究之成果,内容权威;第二,内附1997—2013年近13年真题,精细讲解;第三,附有针对不同题材的写作扩展阅读材料,方便学生扩充知识;第四,书中附有较多习作评析,通过作者逐一分析、点评,以帮助考生学会如何写作。


 洞穿专硕写作历年真题精选精练精讲-适用于MBA/MPA/MPAcc/MF等专业硕士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范文习作点评讲的很详细
  •     看了老师的课 就真的觉得老师是个有内涵的人
  •     还没有开始看 很喜欢王诚老师 应该不错哦
  •     一直在亚马逊买书,正版,东西不错,里面内容也很全,每个题目都有好几篇范文,正是我需要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