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巴黎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11720375
作者:彭怡平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彭怡平,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博士候选人结业。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是个热爱电影、欣赏艺术、崇尚旅行、喜爱美食与音乐的“生活艺术家”、专业影评人、旅游文学作家与文化评论者。专攻剧本、纪录片拍摄与电影艺术的研究,对日本文化与法国文化做过深入的探索,发表专书数本与专文数篇,探讨日法文化。应邀至日本京都现代艺术Gallery Sowaka以日文举办专题演讲。应邀至法国里昂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举办摄影个展,出席台湾电影专题圆桌会议。与Epson及ttoopp合作,于2009年11月底将作品以线上摄影艺廊方式永久展出。应Nikon School之邀,成为旗下第一位女性专任讲师,自2010年4月起,开办女性摄影系列课程。巴黎国际专业摄影艺廊Hautefeuille旗下长驻艺术家。结合电影与美食的《Marianne的橱柜》在300多名候选者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法国Esec电影学院1995年度最佳短片剧本奖。《名厨的画像》荣获1998年12月诚品选书。《巴黎•夜•爵士——Jazz Club in Paris since 1917》荣获法国2002年度艺术家奖金。《她的故事》被法国《Marie Claire》评为2006~2007年度最佳报导,书中摄影作品荣获2008年第四届TIVAC365传统摄影奖入围。

书籍目录

爵士之旅/作者•序          彭怡平  3
蔡爸的蓝调/爵士蔡爸•序   蔡辉阳 6
那个叫做爵士的家伙/平面设计师• 序  翁 翁 8
第一部 1917~1945
源自红灯区毕卡尔的法国爵士疯
14
“疯狂年代”的黑巴黎
爵士与法国的爱情故事 19
巴黎第一间爵士俱乐部“屋顶上的牛” 26
塞纳河右岸的“毕卡尔咖啡馆” 30
沙龙女王阿达•史密斯的“顶尖红砖” 35
香蕉歌后乔瑟芬•贝克 48
黑白巧克力之争 53
世界第一本专业爵士杂志《Jazz Hot》 61
战火催生的法国爵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法国爵士本土化 66
神出鬼没的ZAZOU族 71
德江枸•雷纳与斯蒂芬•葛瑞波利 74
“法国激情俱乐部”的秘密组织 80
酸葡萄与发霉的无花果
法国爵士界的内战 86
第二部 1945~1976
从存在主义到自由爵士
90
消失的人文神话“圣杰曼都雷”
一点都不好玩的“比尔包开” 94
非洲热带丛林俱乐部“茅舍” 103
克劳德•堤松迪耶的乐队排演 107
查理•帕克的“鸟园” 112
会跳爵士舞的海鲜拼盘“阿何布西” 115
存在主义的诞生 124
百无禁忌的“禁忌” 130
禁忌王子鲍里斯•维昂 133
战后的Bobby-Soxer世代 137
星光灿烂的“圣杰曼俱乐部” 139
存在主义大师沙特、西蒙•波娃与爵士的再生缘 142
“罗里昂黛”的竖笛之神克劳德•陆德 147
席德内•布歇与“老鸽舍” 153
玉榭街传奇
在死人坟墓上跳舞的“玉榭小地窖” 165
“混乱”中诞生的“地窖之鼠”史利姆 184
玉榭街第一竖笛手马克西姆•索利 196
消失的爵士俱乐部 206
不一样的牛肉“牛肉” 207
好景不长的“绒布地窖” 207
全巴黎最出名的猫——“钓鱼猫” 208
克劳德•保龄与古典爵士乐 213
塞纳河右岸的豪华夜总会
“蓝调”变奏曲 221
激情年代1968
yeye与Rock'n'roll 225
解放运动与“自由爵士” 226
捍卫自由爵士的旗手──独立制片杰哈•特罗聂斯 230
当马西尔•索拉遇到《断了气》的高达 233
米克•葛哈里耶与查特•贝克的不了情 237
第三部 1976~2000
从古典到现代
244
隆巴夜爵士风情
向艾灵顿公爵致敬的“隆巴公爵” 252
爵士俱乐部中的牛奶巧克力——“淫吻” 258
永不落日的“日落” 260
爵士乐手的第二个家“小欧伯丹” 263
不一样的报纸
“圣米雪儿小报纸”的银发爵士乐手 272
变了调的“蒙巴纳斯小报纸” 284
新兴的爵士俱乐部
浴火重生的“地牢小地窖” 291
新旧交替的香蕉天堂“慢狐步舞” 295
爵士大饭店“美丽殿” 297
乐迷的玩具屋“法兰克皮诺” 302
哲学家的“七只壁虎” 309
异军突起的“新晨” 312
结语
吹爵士乐的“海马” 316
附录
巴黎爵士地图 318
台湾爵士地图 319

作者简介

本书以旅法多年的作家、摄影师彭怡平特有的视角,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法国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俱乐部,鲜活地重现爵士年代里的人物和趣事。书中描述的不全然是伟大的音乐家,也不以艰涩的学术字眼或以几颗星评鉴的方式来论断音乐的优势,而是通过对热爱爵士的人士、各种类型风格爵士俱乐部的描绘,进入探讨美国爵士狂潮在席卷法国以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爵士巴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法国向来以轻软慵懒的香颂音乐闻名于世,但惟独巴黎这个花都始终与爵士乐有着无法厘清的纠葛;最后,居然也和纽奥良、芝加哥与纽约等地一样,相继成为伟大的“爵士之都”。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城市里分别各自有其代表性人物例如:纽奥良是“果冻卷”•摩顿(Jelly Roll Morton)、“国王”•奥立佛(King Oliver)与“小孩”•欧瑞(Kid Ory)等早期爵士乐大师们的地盘,在散拍音乐(ragtime)脱胎换骨成为爵士乐的过程里,他们贡献良多;至于,芝加哥则是绰号“书包嘴老爹”(Satchmo)的伟大小号手路易斯•阿姆斯壮(L. Armstrong)长期发展的地方;而纽约市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艾灵顿公爵(D. Ellington)的长期坐镇,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棉花俱乐部”的繁荣盛况;至于巴黎这一个地方,她真的比较特别:似乎所有美国的爵士乐大师(包括上面所说那些人)都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心灵故乡,有人时时造访,有人流连忘返,更有人像席德内•布歇(S. Bechet)一样,一生于故乡美国潦倒不振,但在人生的最后十个年头(五零年代)却在巴黎享受到成名的美妙滋味,最后并且因癌症病逝于此。过去好莱坞电影“巴黎狂恋”(Paris Blues)、“望情巴黎”(Forget Paris)、“情定巴黎”(French Kiss)等不仅以巴黎为故事场景,片中并且放入许多动人的爵士音乐,主要的原因也在于:爵士乐是巴黎精神外遇的对象。这本由彭怡平所写的《爵士巴黎 : 摄影师的音乐之旅》 ,可以说是其八年巴黎爵士乐之旅的心血结晶,不但包办图文,文字的部分大多还是在巴黎实地探访的结果,是一本结合“爵士音乐史”、“真实报导”、“旅游札记”与“爵士俱乐部图鉴”等功能的创作。这本书里的故事特别多,例如里面提到老麦(爵士乐迷都知道吧?绰号黑暗王子的小号大师Miles Davis)与法国女歌手茱利亚•葛雷柯(Juliette Greco)的一段情缘;而萨克斯心兽大师戴克斯特•高登(D. Gordon)之所以能够在一九八八年因为电影“午夜情深”(Round Midnight)里面巴黎流浪乐师的角色而获的奥斯卡金像奖,也是因为他在一九六二到六七年间曾经留连在巴黎的“钓鱼猫”爵士乐俱乐部,因此才能够有入木三分的表演;而巴黎爵士钢琴手米克•葛哈里耶(M. Graillier)与酷派爵士乐小号手查特•贝克(C. Baker;曾以一首”My Funny Valentine”为世人留下美好记忆)则有长达十几年的合作关系,直到贝克在一九八八年在荷兰海牙因吸毒过量墬楼,此后也改变了葛哈里耶吸毒嗑药的糜烂人生。至于法国本土自产的国际级艺人则不能不提到德江枸•雷纳(D. Reinhardt)与史提芬•葛瑞波利(S. Grappelly)两人合组的“Hot Club de France”五重奏:他们俩一度因战乱而被英伦海峡阻绝了七年之久,战后重逢所灌录的第一张唱片“法国回音”(Echoes of France)还特别收录了爵士版的法国国歌“马赛曲”,一时之间传为佳话。这本书里面把爵士乐降临法国的历史用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也把爵士乐和法国当代史紧密结合,诉说爵士乐与“反抗德军的地下运动”、“沙特、西蒙•波娃的存在主义”与“一九六八年学运”的关系,是目前唯一一本“Jazz in Paris”的完整中文著作。这本书里面介绍了二十间以上的巴黎爵士乐俱乐部,塞纳河右岸等是最大的集散地;几乎每一个俱乐部都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与典故。同时,由于爵士乐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Swing、Bebop、Cool Jazz、Fusion、Latin Jazz、Free Jazz等等,作者也为了喜欢各种不同类型爵士乐的乐迷们进行了区分,例如“Gill’s Club”是自由爵士乐的大本营,“淫吻”比较强调拉丁心兽味的爵士乐,“日落”(Sunset)则是听爵士演唱(Vocal Jazz)的好去处。如果你要去法国领略不同于美国的爵士心兽味,或者了解这个国家如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悄悄地把爵士乐融入自己的文化中,一定不可以缺少这本《爵士巴黎 : 摄影师的音乐之旅》。
  •     【本文为作者撰新版序】在爵士大师纷纷凋零的今日,若想探寻爵士最初的面貌,或许只有在真正热爱爵士、真正了解爵士、并且尊重爵士乐手的Jazz Club里才有缘得见。也只有在Jazz Club里,我们才能品味原汁原味的爵士演出,和喜爱的乐手直接对话,感受朴实的爵士之美;而巴黎爵士俱乐部带给我的感动,更是远非世界各地其他爵士俱乐部所能比拟。这份感动促使我排除万难,愿意花费七年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完成这本著作,完稿以后,又因自我要求而又修改了不下二十余次,直到这本高达二十余万字,两百多幅摄影图片的著作,终于得以完美面貌问世。我期望透过文字与摄影两种形式,将巴黎爵士俱乐部与众不同的精神内涵如实地传达给读者,无论您是否喜爱法国爵士乐,此书都将使您感受巴黎特殊的人文之美。书中描述的不全然是伟大的音乐家,也不以艰涩的学术字眼、几颗星评鉴的方式论断音乐的优劣,或者教导大众如何采买爵士唱片;而是希望透过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俱乐部,活生生地重现爵士年代里的人事物,进而探讨美国爵士的狂潮席卷欧陆的法国以后,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音乐本身,还旁及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爵士在法国如此兴盛的原因不是起源于普罗大众的喜好,而是由少数几位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而兴起的全民运动。也由于此,爵士乐在法国的发展有别于美国爵士乐的纯娱乐功能,演变为文化艺术的一支,并且成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争相研究的学术题目。 当我在爵士俱乐部接触到爵士乐,我立刻迷上了这种音乐。日后,我又接触了不少的音乐家、爵士舞者、俱乐部老板、资深乐迷、爵士乐研究者、爵士唱片制作人、发行商、爵士电台节目主持人。这些有趣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引起我对巴黎爵士俱乐部以及法国爵士乐研究的兴趣。因研究之需,1 9 9 9 年时我因缘际会结识了法国国家图书馆(B . N . F . )内查理•德隆内爵士收藏馆(L a C o l l e c t i o n d e J a z z d e C h a r l e s D e l a u n a y )的管理员安妮•勒格侯(A n n e L e g r a n d )小姐。通过安妮的帮忙,我以研究员的身份进入了这个不对外开放的查理•德隆内爵士收藏馆,并得知馆中收藏了两万三千张唱片、爵士电影,以及从爵士乐诞生之初至今出版的相关书籍。当我了解这一切收藏竟然完全出自查理•德隆内一人之手时,对于法国学者的研究精神不禁肃然起敬。其他的法国爵士研究者,如P h i l i p p e B a u d o i n 、M o r r i s C u l l a z 、G é r a r d C o n t e 、J . P. D a u b r e s s e 等人成立私人的爵士研究中心,毕生投入于爵士研究。他们的热情与执着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促使我愿意不计一切的代价也要将法国爵士独特的文化传达给还不认识法国爵士的人。研究过程中,日复一日,我过着白天研究、下午采访、深夜至凌晨待在爵士俱乐部拍摄的生活。为了搜寻相关的资料,我的足迹遍及爵士资料研究中心(C e n t r e d '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u J a z z ),“L e s A l l u m é s d u J a z z ”,爵士杂志《J a z z H o t 》、《J a z z M a g a z i n e 》、《J a z z m a n 》,以及鲍里斯•维昂基金会(F o n d a t i o n B o r i s Vi a n )等处,并且采访了无以计数的音乐家、乐迷、舞者、爵士俱乐部经营者、唱片制作人与摄影师等人。我以一年多的时间整理采访笔记,阅读文字数据。在这段期间里,我也重新整理了1995年拍摄至今的幻灯片、照片,以及Video等影像资料。然而,当我将所有的数据都整理阅读完毕之后,却面临一个难题——以何种形式呈现百年法国爵士风情?最后,我选择将历史数据、前人的叙述以及自身的经历剪接融合一起,运用想象力转化将历史场景为一幕幕活生生的影像,希望透过倒叙、自叙、当事人叙述之交叉叙述的方式,呈现爵士俱乐部的过去与现在,让读者经历一场爵士时空之旅。至于美术设计部分,我们刻意避免以直接放置唱片封面或者爵士人物照片的方式来表现爵士。一方面因为这样做可能涉及版权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精心搭建的虚拟场景身历其境。而我们也特别注意运用颜色与线条来表现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爵士乐手的特质,并尝试以不同颜色分隔出各个爵士俱乐部独特的气氛。为此,这本书的美编工作旷日费时,前后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才得以定稿。相信读者在阅读的过程里,一定能深切体会到我们的努力。不过,相较于写书、编书的辛苦,我所遇到最艰难的部分却是内地出版。虽然上海辞书出版社爽快地答应出书,却完全不顾及作品的完整性,并且在未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只出版他们认为具有市场价值的部分,使得这本富含人文、艺术、思想的经典著作,最后只剩下十分之一不到,并沦为一本失去灵魂的工具书!我为坚持此书以原貌问世,不放弃任何重新出版的机会! 2 0 1 3 年,在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先生、梦想家分社社长张维军先生的大力支持之下,《爵士巴黎——摄影师的音乐之旅》终于以完整版问世。在这段长达八年之久的爵士之旅中,蒙受家人的照顾、朋友的鼓励与帮助,我才得以度过这段岁月,在此致上最深的感激。此外,我也非常感谢法国在台协会在此书出版付梓之际,除颁给我“年度艺术家奖”外,还邀请我于官方沙龙以及国际F N A C 摄影艺廊做爵士摄影作品巡回展出,此举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法国对文化的热爱与支持。《爵士巴黎——摄影师的音乐之旅》很快地引发各界关注,接踵而至的各界肯定与好评,成为爵士界、摄影界与艺术界口耳相传的一页传奇。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廖晓莹女士,她的任劳任怨与尽心尽力,方得使此书更加完美!而两位美术编辑翁翁与八月之光为此书付出的心力,更是非比寻常;至于这些可爱的音乐友人们:P a s c a l A n q u e t i l 、D é é 、Yv e s S p o r t i s 、Gérard Terronès、Ron Pittner、Christian Azzi、Claude Carrière、Michel Sardaby、Thierry Trombert、Bernard Rabaud、GiGi、Slim、Jacques Bureau 、Maxim Saury & Julie Saury、Olivier Thome、Claude Luter、Christian Morin、Georges Arvanitas、Claude Bolling、Henri Renaud、Jacques Charmeteau、Rodolphe Dubois、森田裕子、Hirakazu Sasabe……若非你们的慷慨与耐心,这本书无缘得见。在此,我谨以最深的敬意,将此书献给你们。彭怡平2013.12.30于风雅堂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有趣的书,但作者行文太过跳跃,“国语腔”很重,不容易读
  •     感觉更像作者的一次爵士追星之旅。
  •     摄影师的音乐之旅
  •     女作家写的音乐文字往往都或多或少沾染着小女人软绵绵的腔腔调调
  •     已入
  •     用了大量的照片配上文字来介绍遍布巴黎各处的爵士酒吧。 从1917-1945源自红灯区毕卡尔的法国爵士疯、1945-1976从存在主义到自由爵士、1976-2000从古典到现代,阐述了法国爵士的发展之路以及美国黑人爵士对法国爵士的影响。 不仅描写了爵士史上不可或缺的大师,而且连爱好爵士乐而终其一生的音乐人也没错过,更没有遗漏为了喜爱爵士不求盈利而自开俱乐部的老板,展现给读者一幅巴黎爵士乐地图。 再去巴黎时,一定要在夜晚,去爵士俱乐部听那慵懒、激情、自由的爵士乐!
  •     1.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爵士,原来她的是迷人是这样; 2.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巴黎,原来巴黎的迷人是这样,让我想去巴黎走一趟——专门去这样的爵士乐俱乐部看一看; 3.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浪漫,原来巴黎的浪漫是这样,她的浪漫在是骨子里,尤其是音乐; 3.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原来我们人生可以有这么种可能——特别佩服作者的多种角色和身份:电影、艺术、旅行、美食和音乐,作为一个“生活艺术家”,她每种都是“演绎”的那么好,而且还通晓日、英、德、法和拉丁文的人,简直女神一般的存在啊。 ps:突然蔑视起那些不及作者十分之一,但又极其得瑟的人了.
  •     不错不错。
  •     très bien
  •     巴黎jazz酒吧走穴记
  •     学习到不少新内容,有些地方比较重抒情而非学术,因此还需要读其他的爵士乐发展史
  •     天下第一又有何用?对我的最大启迪是点明了“音乐圈”里对名气地位追逐现象的虚无与反音乐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