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事情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95-04
ISBN:9787500103301
作者:苇岸
页数:207页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大地上的事情(五十则)
第二辑
上帝之子
放蜂人
鸟的建筑
观《动物世界》
我的邻居胡蜂(一)
我的邻居胡蜂(二)
去看白桦林
美丽的嘉荫
海日苏
天边小镇
武汉的东湖
从汤旺河到黑龙江
现代的孩子
本土歌手
幸福
四姑
素食主义
一件小事
进程
人必须忠于自己
马贡多与癞花村
土地道德
没有门户的宝库
海子死了
诗人是世界之光
怀念海子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一个人的道路――本人的自传
第三辑
作家生涯(四十则)
后记


 大地上的事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姚鼐《登泰山记》写日出仅一句:“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是大手笔,不费心力去写日之上升动态,仅简笔一描,正赤如丹四字,写出日之端正,浑圆,彤红,静穆,堂皇。以红光动摇作背景衬之。上一圆,下一线,印象鲜明,因为勾勒出的正是极简的质朴状态,不正是一个“旦”字吗?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中也写过日出:“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落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地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愿意专程去看一次日落或一次日出的人,是爱生活的;不过,无论日落还是日出,看完之后,总是惆怅,圣哲临终,黑夜降临,自然可悲;英雄诞生,其道大光,映照着凡人渺小,亦是失落。“守侍圣哲临终”与“等待伟大英雄的诞生”两句写得好,观日者的心态,大抵如此。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十六章,马贡多近五年的雨后,首次日出:“这雨一下就是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两点钟,一轮憨厚、鲜红、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红日照亮了世界,这阳光几乎像流水一样清新。”(上海译文87年9月版,黄锦炎译)《奥德修纪》里,荷马写日出,并不直接提到太阳,只是这样一句:“当那初生的有红指甲的曙光刚刚呈现的时候……(杨宪益译)”,陈中梅译为:“当年轻的黎明,垂着玫瑰红的手指,重现天际。”看来看去,陈中梅的天地一指也,终不及杨宪益的一甲天下;而泰山上的红丸丹药,我还是更喜欢,马贡多那个憨厚、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太阳。
  •     首先很喜欢作者的名字,柔韧坚强,有一种深刻内含的力量。最初是由海子的怀念文章认识他,“海子含着泥土,来自大地深处”,这句话莫明打动我,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怀念文章之类,总是忍不住怀疑其中带了一些超越了真实的文艺或感情的渲染,因为怀念这件事情本质上也大抵如此吧,让某些细节在回忆里才开始发光。直到最近才看了他的散文集,从中能清晰看到他的信仰,追求,还有一些文人的清高和某种执着。我喜欢他所宣扬的素食主义、回归自然等等,还有那些源于生活的思考和感触,这些最简单、最生活、最源于土地的东西最能打动人。我还只是一个尚浅薄的读者,不一定会读诗,但也希望有一天能读懂一些大地上的事情。
  •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不知所云的意向,没有各种冗长的表达,苇岸的文字就像他的人一样纯粹干净。集子的最开始是五十则大地上的事情,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诉说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但当我仔细品读的时候,却又觉得很陌生。熊蜂,麻雀,蚂蚁,麦子,冬雪......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但苇岸却会蹲下身子来细细观察这些家伙,再用朴素的文字表达出他所得到的启示,以供我们那感受细胞坏死的心灵吸收。“积雪收缩,并非因为气温升高了,而是大地的体温在吸收它们。”这样的文字足以唤起僵硬躯壳下沉睡已久的心。集子中收录的散文大都围绕着两个主题:土地与诗。关于土地苇岸提到了两本书:《瓦尔登湖》和《沙郡年纪》。一九八六年冬,海子给苇岸推荐了《瓦尔登湖》,它让苇岸建立了自己的信仰,确立了今后朴素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劳作,回归自然,追求精神的进步;只有从物欲的泥淖中挣脱出来,才能获得尊严和自由。很显然,苇岸的文字也深受其影响,内容上对大自然进行赞美,形式上简洁朴素,态度上真诚直白。可以说,梭罗的这本书给苇岸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包括他对素食主义的推崇,而这背后是针对“贪婪的文明”与“无限的进步”所进行的反思。另一本书《沙郡年记》是身居野地的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二十世纪所著,由于时代的原因,这位“二十世纪的梭罗”在书中表达的反思意味更为深刻。苇岸提到海子曾到他这里寻找关于大地的书,并表示自己尚未找到一本满意的,《瓦尔登湖》算是沾点边。多年过去,苇岸看到这本《沙郡年记》的时候,他觉得这就是已故的海子所寻的书。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土地伦理(或曰土地道德)的论述:“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在利奥波德这里,伦理学不能仅仅只关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应当关心人与土地的关系。而在这个关系中,人从征服者被降格为普通的一员。这样的观点深得苇岸的心,他对土地是如此热爱,以致于看到春天的来临,就“想大声喊叫或急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在苇岸的眼中,人性中勤劳,厚道,朴实,所求有度的一面也都来自土地的赋予。如果失去或忘却了土地,我们也将不复存在。而面对土地日益被蚕食的现状,苇岸虽然在许多地方都表达了失望,但依旧留有一份信心。正如他在文中所写:“马不停蹄的人们,尽可对他莫名其妙的论点置若罔闻。它其实是土地借助利奥波德之口,向忘形于主人幻象中的人类,发出的最后呼声。这呼声包含一个内容:‘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对此,阅尽人间的土地,充满信心。”这是警示,也是希望。关于诗苇岸用了很多笔墨来写他的朋友海子,也提到了惠特曼,叶赛宁,布莱克,雅姆等国外诗人。这些诗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亲近大地,这一点与土地的主题相切合。苇岸这样描述海子:“海子含着泥土,来自大地的深处。他是民间的儿子,具有和谐的自然启示的诗人。”这正是诗人与土地相互融合的写照,疾行的诗人是沉默大地的代言人,或者说他们就是土地的嘴巴。在苇岸的大学时期,朦胧诗正流行,那时的苇岸自然非常关注诗歌,自己也尝试着写了不少诗。在《一个人的道路》中,苇岸提到他的诗歌时期对其日后的散文写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借布罗茨基之口说明了散文可向诗歌学习的地方:“借助词语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的特定含义和力量;集中的思路;省略去不言自明的赘语。”“如果散文作家缺少诗歌创作的经验,他的作品难免累赘冗长和华而不实的弊端。”而苇岸在写作中一直践行着这一点,这可能也是他文字中那种独特的朴实美的来源。而今苇岸和海子都已不在,诗的黄金时代也已过去。《诗人之光》中有这么一段:“想起一些遥远的、渐渐陌生的事物:农夫、渔夫、船夫、樵夫、猎户、牧人、采药人、养蜂人。它们属于已经逝去的世纪,这是一些词和职业,也蕴含着另外的意义:它们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其实说来,诗人也算是其中之一。而现世“缺少了诗人,我们的精神暗淡,大地垂首默默无言。”在万物生长的贫困年代,谁来将诗性带回大地?我想,总得有那么些人在死亡中新生吧。有时候我们读着别人的文字,并积极地向他人表达自己对其的喜爱,不过是因为自己的生活过于苍白。而在苇岸的文字面前,我觉得自己正是这样一个借文字来掩饰生活的人。但我仍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朴素,慈悲,敬畏,但毫无文采
  •     恨不能打十星。多么好的情怀,苇岸是继顾城之后我爱的诗人和散文家。读他的文仿佛就看到自己置身于自由 大地 白日 和 平和安然之中。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这样的作家了 甚至是没有这样的人了。文中他说 海子说 不要读新时代的书 要读旧时代的书 这样才能有精神上的提升。cannot agree more。重重戳中我的泪点。我们奔跑的路上 已经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 我们在轰轰的人群和人烟里渐渐埋没了自己和内心的需求 我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有精神价值了。。。
  •     “人在大地上只过一生。”那个时代推崇的经典如今已不怎么被人谈起,譬如《瓦尔登湖》,大概是更加不可能实现了吧。
  •     如果能有一本纸质书多好。
  •     实在好。
  •     来自大地与诗的散文,正是我所爱。
  •     高中语文报摘抄:成人世界是一条浊浪滚滚的大河,每个孩子都是一条快乐的向她奔去的清澈小溪。孩子们的悲哀是,仿佛他们在世界上的唯一出路,便是未来的同流合污。——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终于找到这本书了!没能看到纸质书是遗憾,贴地而行的诗人和作家让人感动不已。面对苇岸先生这样纯洁的与万物共生的大自然的圣徒,我惭愧不已,我只是个工业文明时代的垃圾,无耻的杂种。
  •     接地气的书,了解大自然的细节
  •     初读但觉语言简练,细读才感其中真意,返璞归真。
  •     远没有9.1的高分那么好。
  •     此书有静心养神之神奇功效
  •     田野 丰收 日出 日落 昆虫 野兔。。
  •     简单的心看到这个大地上的事情可并不简单。
  •     你已经有多久没有亲近大地了?清新的早晨读了一大半,神清气爽。
  •     令人感动的文字
  •     海子那几篇重复段落太多,对自然的观察和描写都很细致,很生动,此外,楼主的心境令人向往!
  •     读来很有梭罗瓦尔登湖的感觉
  •     有一阵心焦,朋友推荐,自此走向自然派
  •     文字教材
  •     好书,是1970年代以来最好的大陆汉语散文。可惜天不假年啊。
  •     很诚恳的文章
  •     “我们在大地上只过一生。”
  •     这本书让我确定了我最認同的作者,没有之一。
  •     文字很美,感觉到了自然。
  •     我爱最简单的文字,表达最丰富最细微的内容。
  •     可惜了
  •     给两个星,但的确不是有意要黑,我不喜欢这类作品。我欣赏那种在时代的激流中,努力奋斗的人生,不论成功与否,都没有逃避过。我只看了本书的几个章节,文字也很美,情感也细腻,但是我感受到和人的生活命运相连的时代的脉搏,我觉得不接地气。
  •     苇岸是中国的纪伯伦 他没有得到时代应得的尊重 但他时光会给他
  •     喜欢这种感觉。
  •     第一篇还行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大地蕴含丰富,悄无声息给予我们无限的恩赐,他平实的文字以饱满的情感记录渐进古老消逝的文明,人类演化中这些事物应该被珍视。
  •     初读可能摸不着头脑。但好书得多读一会儿吧
  •     苇岸的文字,是散系天地万物的丝线。一九九八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都像在年历中被清水淘洗过一样干净。
  •     初见书名便已着迷,看了之后觉得书名确实贴切,作者确实如梭罗一样,是个自然的倾听者啊
  •     春天,万物生长,诗人死亡。 ——作者《海子死了》的结尾
  •     单纯。
  •     童年哇
  •     一本因在年终读到而让我心怀感激的书
  •     看完以后,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钢筋森林,有点惆怅。诚然,神造的东西越来越少,人造的东西越来越多。苇岸说自己不适合进入21世纪,结果生命恰恰停止在20世纪的尾巴上,大概也是上帝于心不忍。
  •     好吧,借了一本没读完就到期了==我喜欢的风格
  •     他有梭罗的潜质,却没能写出他的《瓦尔登湖》
  •     作者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介绍了一些关于文学方面的事情,很好,值得一看!!!
  •     文学青年。
  •     他是一个没有远离土地的人,我的手掌最后一次摸到土地已记不清什么时候了。
  •     大地通过花朵向世界讲话。
  •     在我喜欢浮夸的文字阶段看的一本朴素的书。最近又看了一遍。可能过了那个会被文字中的悲悯和情怀感动的阶段,感觉整本书都很平淡。苇岸是个很好的诗人。散文的话太散以至于太像诗。
  •     dna 不fit
  •     想起一些遥远的,渐渐陌生的事:农夫、渔夫、船夫、樵夫、猎户、牧人、采药人、养蜂人。它们属于已经逝去的世纪。
  •     我承认非常好,就像苇岸他的名字一样好,只是已经不是喜欢这个类型的书的光景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