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世纪》书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7-9
ISBN:9787108010704
作者:董竹君
页数:592页

先要做完全独立的女人

大学的时候,读过草草读过该书。那时为竹君的经历感到惊奇。最近一段时间,很是彷徨。不知道这么生活有什么意义,人生有什么追求。现在重读这本书,更加关注的是竹君的心理历程。从懵懂无知到独立坚强。重读这本书,虽然没有解答我的困惑。但是它告诉我,作为一个女人,最最重要的是要独立,从思想上彻底独立,不要倚靠谁,离不开谁。才有力量坚强,才有信念强大。其实女人并不弱,关键是内心一定要强大起来。或许我强大起来的时候,就会清晰得知,生活的意义,人生的追求了。

顶天立地做女人

如她自己所说:"我从不因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 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女权的最好诠释。让我感到有趣的两个细节是:文革期间,她被关在狱中,“无报章书刊阅读,终日无所事事,冷酷的生活是会另人疯狂的。为自救起见,以下便是自己立下每天的生活日程:除了两餐饭,两次洗刷马桶和沿室小跑几圈运动锻炼外,剩余时间,坐在所谓的床板上,先是精神会餐,想着什么回锅肉呀,香酥鸭呀,松子桂鱼呀,干烧冬笋呀,棒棒鸡呀, 粉蒸肉呀,芙蓉鸡片呀,鱼香肉丝呀 。。。。。继则坐在板床上盯住对面破壁上的裂纹斑渍,心驰神往地想象出几副有趣的画面。一副是“庙会”,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不太宽的马路北头,有座高耸的古庙,东西路旁搭盖了竹棚,不少摊贩出售各色各样的食品、衣物、手工艺品和用具等等。老老少少红男绿女川流不息地来来回回挤看,有的女人搀着孩子走向古庙,有的人从古庙出来,有的兴高采烈地买各种东西。在左边小摊后面斜土坡上的楼房窗口,男女伸头窗外争看热闹。人们来来往往,兴致勃勃地欣赏盛会。另外一幅是“赴舞会”。离古庙不远,有一舞厅,人们在舞池里跳舞。在此舞厅附近,有幢普通洋房,室内布置一般,一位年近五十的高大肥胖的男人,看上去像位绅士,穿着白衬衫,正对着穿衣镜在系领带。隔壁过道里一位胖女人,手拿熨斗埋着头,认真地在烫衣服,想赶快烫好,让这位绅士穿上赴舞会。看他们俩的神情,也许是夫妇关系吧!每次我看都看得出神。就这样在人间地狱里消磨光阴。”还有,“战时逃亡菲律宾,我关照大家在逃难中也要将衣履穿着整洁,略施脂粉,遇事会占些便宜。因为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爱慕富人,加上有西方形式上对待妇女一套假尊重、假平等、假民主的思想,因此穿着讲究的妇女尤其貌美的女人,就会特别地受人注意和尊重。”后来果真得到一位绅士的主动帮助。

朴素的女权主义

文笔稍差。另外有很重的汇报痕迹。书中也说了,运动中不停的写材料,给这本书的面世反而提供了便利。应该着重于发生的事件,至于她自己为事件下的结论,还是有很重的被强迫的感觉。她的这本书为近代中国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民众生活样本,尤其是在她随夏之时去日本之前。之后在上海创办企业的经历也给人颇多启示。总得来讲,没有刻意的教条,非常真实!

评论我的一个世纪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董竹君女士是近代杰出女性代表。为了人的尊严和自由坚持一生不懈奋斗。于我们年轻人认清社会现状和发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殊为有用。

一个活得明白的女人

此书没有读完,但看过根据此书改变的电视剧。我没见过董女士,但瞻仰过她的墓碑,在万安公墓,离已故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墓碑不远。想到这本书,是因为有个朋友发懵,突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除了给他讲那老生常谈的人有三图的故事,还推荐他读此书。因为,董竹君是一个很清楚明地白活了一个世纪的女人。她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想出人头地,而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目的:让自己的女儿读书,不再象她那样受人欺负。建议那些迷茫的人都看看这本书,想想: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为什么活着。

刚柔相济--董竹君的女权

董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人,在旧的社会中,她既成就了事业,更树立了一个女人的形象。我想拿董竹君和清朝年羹尧相比。董竹君能力非凡,或刚或柔,做成大事业,又得到众人敬佩;年羹尧刚性太重,做成事,却遭天下指责。年羹尧成事后,骄横无比,留恋富贵;董竹君顺应潮流,捐资为国,只留清名。遭贬后,年羹尧无法接受,失志又失态;董竹君在经受文化大革命及后来遭到锦江等遗忘时,依然心态平和。读完此书,可以在创业时催人奋进,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悲观自弃。

人活百岁不容易

看完董竹君自撰《我的一个世纪》。P249望江楼上望江流,人自望江江自流。人影不随江水去,江声不断古今愁。——四川成都望江楼P494自得其乐凝眸残壁画二幅,庙会欢歌戏于途。妻急慰衣夫趋舞,囹圄独影人不孤。P491换狱吹号起床刷便桶,餐餐窝头酱汤供。冷冻无暖板一块,沿室颠跑御严冬。以上两首诗是作者1968年在功德林监狱所记。前一首是监禁无聊防止自己发疯,便天马行空精神会餐神驰神往;后一首是狱中生活写照。P506狱中生日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P512爱真理少时孝亲苦卖唱,中年扶幼奔四方。爱国爱民爱真理,摒弃荣华志向刚。前一首是作者1970年70岁生日时在半步桥监狱所记。后一首是1971年冬狱中所记,1972年10月作者监外就医,1973年5月被正式释放平反。两首诗都写出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也都表现出不一般的坚毅和昂扬的精神。正如书封面上的一句话:“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书封底的一段简介较好地概括了董竹君女士的坎坷的一生,抄录如下: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了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父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尽艰难险阻,成为上海锦江饭店女老板。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附记:董竹君是一个聪明有主见的女人,从书中可以看到。其前夫夏之时曾是川军一副都督。书成于1997年,三联出版,董时寿九十七。

女人的另一种人生

终于读完了这个女人的一生。她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从性别观点来说,女性的“野心”大部分是在对异性方面。而董也许是个特例。至少在她的书里面,很少看到儿女私情样文字。据她自己的叙述,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贯穿她人生的信念,最初是对贫穷的痛恨不解和对穷人疾苦的关怀。然后就是女性的独立自主。再后就是革命斗争。她的观点,我并不是都赞成。但放在时代背景下,结合她向人们展示的她的性格特征,我可以理解这些观点。毕竟,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没有吃她童年吃过的那些贫穷的苦。并且我们也在坐享一些,他们那一代人为当今女性争取到的福利,有了更多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她是冲破各种牢笼的。被誉为现实中的娜拉。正因为是在“被困”的境地,所以“才有压迫下的反抗”。而反观现代女性之中“那种极端的女权”并不多见了。倒是兴起了很多“慵懒的”思想。而在这个网络咨询爆膨的环境下,这些思想被拿来反复炒作。吸引眼球的“卖淫”“二奶”“嫁入豪门或者富二代”以及平民一些的“嫁四有青年”,如果董老人还健在,估计也要被气坏的。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境遇的确不同,所以,我们也不可能说大家都做董竹君。可是,信念也好,追求也罢,在方向性上可以与董一致的。董是一个漂亮女人。而且挺聪明。加上她有一种上进的性格。在面对机遇的时候,也抓得住。有了童年的困顿,才有争取“脱贫”的信念和面对不公的抗争,即使在进入长三堂做小先生,也会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在遇到夏之时的时候才能依然的抓住机遇改变自己的人生。即使在进入夏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对她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的。正是在夏家做当家人的历练才为他今后发展事业积累了经验。而她对待夏本人和这个家庭,据她自己的想法,应该是已无小情,却有大义的。而用平常人对待普通女性的俗世观点来看,未免会产生无端的猜测。毕竟,夏对于她的知遇和栽培,并不是所有女人都能从男人那里可以得到的,而夏对于他的“无情”倒是大部分女性都在忍耐的。在这段关系里,夏是一个普通男子,身上有很多男人都有的坏习气。而董却不是一个普通女子,所以才有了她日后的出走。纷乱的时局和上海社会,可以说反倒给了董一个舞台。我不由得想到现如今。相比之下,如今的生活是安逸了,可是少了那许多的火热的斗争环境。上几辈人,分别会经历抗争的岁月,斗争的岁月,动乱的岁月,激情燃烧的岁月。现在这一辈,却在经历“金钱燃烧,激情荷尔蒙”的岁月。今天不会再有董竹君,只会有张茵,杨惠妍,而且她们也不能完全代表当下的一代,毕竟,她们是搭上了改革刚刚启动的车。董对于革命的信念是坚持的。对于共产党充满了信任和支持。在她心里,主意、信念格外重要。起初,我不很理解,甚至觉得她写这样的自传像在做思想汇报或者是模范报告会讲稿或者是思想学习会议发言。不过通书读下来,这种不解被打破了。对于人,尤其是青年,追求的是什么呢,其实无非是一种“先进性”。通俗的比喻这和流行喇叭裤铅笔裤还是哈伦裤有点像。而董绝对是一个追求思想时尚的女性。从她生活的世纪初,知遇夏之时这个辛亥革命元老开始,到后来的接触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再到后来的马列毛的主义,以及79年以后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凡是这些先进的潮流,董都没有放弃追逐。写到这里,我有些反思,与其对LV,GUCCI的迷恋,真不如学董君投身更广阔的潮流。只可惜,我没有那么好的潮流敏感度,至今仍迷茫中。而面对当下很热的“自由民主”理念,又有太多的疑问没解开。看书的过程中,知道有个叫“世纪人生”的电视剧,是由谢晋导演,李媛媛主演的。李媛媛还的确很有董的范。也是因为读这本书,才知道了书里那几个国字辈子女,还因为电视剧打了官司。董妈妈在书里写了很多国琼女,国瑛女,也交代了国璋女的事情,而国琇却只有一句说是在解放后于其夫仍居于美国未能归国。对于喜欢探佚的我有些吸引力,不知背后有什么故事。可惜并未百度出什么东西。

锦江女老板

13层楼的锦江饭店曾经是大上海标志性建筑,就像24层楼的国际饭店、18层楼的上海大厦一样;那深咖啡色的墙体、方正的墙身给人以厚重的质感,解放后常做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下榻之处。最近我看了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女士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联想多多。董女士生于1900年,逝于1997年,是位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一生堪称传奇。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后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跳出樊笼。历经艰难险阻,开厂开店,惨淡经营,创立锦江饭店;并独自抚养四女一男,个个成才。解放后,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在文革中入狱五年,七旬老妪饱受凌辱迫害,挺了过来,抚今思昔,才有了这本45万字的自传。读这本自传,看着那100余幅相片,看着这位坚强而美丽的女子逐渐老去,我觉得自己也像是经历了百味交加、可歌可泣的人生,感情激荡,有些“固定思维”也被颠覆。董女士当然要被划进“资产阶级”一类。可是真不易哟:解放前不易,解放后亦不易。不说做生意本身的殚精竭虑,就说原始资金的积累,省吃俭用,东借西挪,零敲碎打;举债、躲债,当铺里进进出出,每每“山穷水尽”,幸有“柳暗花明”!店大了,为地皮、执照,又得和大小官吏黑社会周旋,甚至还被逼婚;打仗了,得躲避东洋鬼子的轰炸、威胁。个中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目睹国民党的腐败,现实的黑暗,她自然产生了“朴素的阶级感情”(请原谅我借用此词),替革命、替共产党做了许多好事,掩护和援救地下工作者、提供资金和物资帮助、印刷革命著作,有时还得冒生命危险,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五星红旗上有民族资产阶级的位置是天经地义的。可是,解放了,锣鼓声尚未平息,一首《谁养活谁?》把他们赶到了劳动人民的对立面,革命的同路人一个晚上成了革命的对象。社会主义改造又轻而易举地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可怜他们还上街游行呼口号。至于在政治上,除了那些“花瓶”以外,从来就是异类份子,与“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也就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距离了;连他们的子女也被打入另册,成了天生贱民。值得庆幸的是董女士“命大”,终于熬出了头,看到了拨乱反正的日子。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重新得到了应有的肯定。现在工商业者也可以入党了。我不懂政治。不知这是否意味着完全、彻底、干净地给资产阶级平了反,正了名。物权法宣布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政府曾经执行的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政策。董女士的“一个世纪”,是民族资产阶级命运曲折、历程坎坷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寻求真理、探求解放的一个世纪。已经开始的新世纪应该是每一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世纪了吧!在上海数以千计的摩天楼群中,13层楼的锦江饭店已经是毫不起眼的小弟弟了。可是我每次走过长乐路、茂名路,都会向这幢风尘仆仆的楼房行以注目礼,是呀,它的气质、它的内涵是其它高楼大厦所无法比肩的;而它的每一块墙面都在向我叙述着什么,告诉人们曾经有个董竹君……(3.19)


 我的一个世纪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