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窗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208133646
作者:[英] 菲利普·拉金
页数:340页

内容概要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  1922—1985)
“运动派”诗歌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城市居民的生存与精神困境,是拉金最常涉及的主题。他一反庞德与艾略特以来晦涩、“学问化”的现代主义路径,使用的是一种有似于散文的语言,质朴、新颖;抛弃诗歌中的总体化视野,着力于描绘现代人生活与精神的细部,开出了一代诗风。

书籍目录

1     原版序
北方船(1945 年 7 月)
7    “一切都燃放着光亮”
10    “这是你出生的地方,这白昼的宫殿”
11    “今晚月亮是满的”
12     黎明
13     应征士兵
15    “踢松火堆,让火焰迸发”
16    “清晨的号角”
18     冬天
20    “在喧闹的风声里爬山”
21    “在梦里你说”
22     夜曲
24    “像火车的节奏”
26    “我把嘴凑近流水”
28     童话
30     舞者
31    “一点钟瓶里的酒喝完了”
33    “去写支歌,我说”
35    “如果悲伤能够熄灭”
36     丑妹妹
37    “我看见一个女孩被拖着手腕”
41    “我梦见大地伸出一只手臂”
43    “一个人走在荒寂的站台”
45    “假使手能释放你,心”
46    “亲爱的,如今我们必须分离”
47    “早晨再次铺展”
48    “这是头一桩”
49    “最沉的花,它的头”
50    “现在,还是永远”
51    “泼洒那青春”
52    “在那青涩的日子里你昂着头”
53     北方船
59    “等候早餐时,她梳着头发”
较少受骗者(1955 年 11 月)
63     写在一位年轻女士照相簿上的诗行
66     婚礼那天的风
68    地方,爱人
70     来临
72     在场的理由
74     铜版画
76     下一个,请
78     离去
79     愿望
80     闺名
82     昨日出生
84     无论发生什么?
86     没有路
88     铁丝网
89     去教堂
93     年岁
94     黏液瘤病
95     癞蛤蟆
098    离去之诗
100    三拍子
102    春天
103    欺骗
105    我记得,我记得
108    缺席
109    最新的脸
111    如果,亲爱的
113    皮肤
115    抵达,离去
117    草地上
降灵节婚礼(1964 年 2 月)
121    这里
123    布里尼先生
125    无话可说
127    岁月里的情歌
129    基金会自然会负担你的花销
131    广播
133    信仰疗法
135    给西德尼·比切特
137    家多么凄凉
138    重访癞蛤蟆
141    水
142    降灵节婚礼
147    男人是自私的
150    带一只回家给小家伙们
151    日子
152    1914
154    床上谈话
155    又大又凉爽的商店
157    关于读书习惯的研究
159    差之千里
160    救护车
162    别处的意义
163    阳光灿烂的普雷斯坦廷
165    第一眼
166    多克瑞和儿子
169    无知
171    回溯
173    往日的浪荡
175    本质的美
177    一无所获
179    下午
181    一座阿伦德尔墓

高窗(1974 年 6 月)
187    去海边
190    哀悼怀特·梅杰
192    树
193    生活
198    忘记做过的事
200    高窗
202    星期五晚上在皇家车站酒店
203    老傻瓜们
206    消逝,消逝
210    玩扑克牌的人
211    大楼
215    后代
217    都柏林式
219    向政府致敬
221    这就是诗
222    多么远
224    悲伤的脚步
226    太阳
228    奇迹迭出的一年
230    讽刺诗
233    星期六会展
237    钱
239    割下的草
240    爆炸
附录一:未辑之诗(1940—1972)
245    最后通牒
246    故事
247    一个作家
248    五月的天气
250    观察
252    瓦解
254    神话序曲
255    被炸毁的石头教堂
257    堕入地狱的女人
259    普利茅斯
261    画像
262    奉献者
264    朴质
265    小说和读者
267    油
269    “谁曾把爱叫做征服”
270    “既然一大半的我”
271    抵达
273    陀螺
275    成功故事
277    继续活下去
279    鸽子
280    面包果
282    爱
284    “当俄国坦克向西方碾来”
285    多么
286    女病房里的脑袋
附录二:未辑之诗(1974—1984)
289    有个洞的生活
291    生活之桥
294    晨歌
297    1952—1977
298    “年年新眼眸”
299    割草机
300    “亲爱的查尔斯,我的缪斯,睡着了或死了”
303    “白天,一座耸立的学习宝库”
304     派对诀窍
305     写作日期和首次发表日期
317     菲利普·拉金纪事年表
325     译后记

作者简介

◆ 深刻影响过伊恩·麦克尤恩的五本书之一。
◆ “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最新一辑,装帧升级,诗歌爱好者收藏佳品。
◆ 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的诗诗体优雅,用词凝练奇趣,开出了一代诗风。
——————————————————————————
《高窗》收录拉金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四本诗集《北方船》《 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部 分散轶作品,可一睹拉金诗歌创作的全貌。


 高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2016年1月,菲利普·拉金的诗歌全集《高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也许是2016年上半年最值得期待的译诗集,它呈现了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运动派”代表人物菲利普·拉金诗歌写作的全貌,包括拉金生前出版的全部四部诗集《北方船》、《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一些散佚未辑之作。菲利普·拉金1922年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考文垂市,其父西德尼·拉金是考文垂市的财政部长。拉金在中产阶级家庭长大,青年时就读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和同时代的诗人、作家相比,拉金的生活算得上波澜不惊,他一生在图书馆工作,从图书管理员做到图书馆馆长。他在爱情方面运道不佳,几次失败的恋爱让他终身未婚。拉金是描写英格兰城市居民日常经验和情感的大师,从内涵和技巧上增添了现代诗歌的向度。习惯于晦涩用典和精巧隐喻的诗人们讶异于在拉金的诗里读到“小便后摸索回床”(《悲伤的脚步》)或“当我看见一对年轻人,猜想他在操她”(《高窗》),或“他们搞糟了你,你妈咪和爹地”(《这就是诗》)这样明白却突兀的句子,俚俗至极又带着生活粗朴的本质之美。出生于70年代的舒丹丹既是译者,也是诗人和画家。在前两部译著《别处的意义》、《我们所有人》里,她已表现出对诗歌语言和韵律的独特敏感,而《高窗》是“诗人译诗”的又一佳例。在采访中,舒丹丹告诉南都记者,翻译《高窗》对她来说不啻为挑战,不仅要在质朴与精巧、传统与现代、俚俗和庄重之间把握分寸,还要“尽可能传神地再现诗人的语调和气息,美感再植,复原拉金诗歌的‘英国风味’。”翻译拉金,当作个人的精神救赎南都:你为什么开始翻译菲利普·拉金的诗歌?它怎样帮助你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舒丹丹:我译拉金,也是出于一种机缘。我最早从2003年开始翻译菲利普•拉金诗歌,初读原作,就觉得与我自己当时的心情有一种微妙的契合,那些深刻洞悉人生困境的诗句打动了我,拉金冷静质朴的诗歌风格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初译拉金,更多的是将它当成这嘈杂世界里一种个人的纯净的精神救赎与慰籍,我的精神生命也因此开启了一片新天地。翻译拉金的那些日子,很孤寂也很辛劳,但是愉悦而充实。 南都:《高窗》收集了拉金生前四部诗集《北方船》、《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一些未辑之诗,是目前国内拉金诗作最完整的译本。从这些诗歌看,拉金的写作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舒丹丹:这个版本译介收录了拉金生前出版发表过的所有诗歌作品,可一观拉金诗歌全貌。拉金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46 年前为早年时期,这一时期拉金主要受到艾略特、奥登及叶芝等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影响,在诗歌意象、诗体形式和语言风格上都有对现代主义和意象主义的继承,诗歌的抽象和象征意味较浓。从1946 年起,拉金进入诗歌创作的成熟期。在批判性学习和研究美国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拉金对现代派诗歌的晦涩和断裂发出了质疑和抨击,转而师法具有英诗传统的“哈代风格”,务求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写得具体、准确,将平实的英国日常和意识形态纳入诗歌的内核,题材和内容上更具经验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点,摆脱了早期叶芝式的浪漫和“虚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进入了诗歌创作成熟期。从1974 年到1985 年逝世,是拉金诗歌创作的晚年时期,这一时期,拉金逐渐丧失了诗歌活力,整整十年写诗数量极少,但是仍有《晨歌》这样探索死亡题材的力作和《割草机》这样的好诗。 经验主义是拉金诗歌观念的核心南都:你在诗集末尾附上了拉金年表。拉金1922年出生于中产阶级之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一生的职务是在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或馆长。拉金在恋爱上受挫,终身未婚。这些人生经历怎样地渗入了他的诗歌,并养成了他冷静、忧郁、自嘲的风格? 舒丹丹:附上年表,了解诗人的生平和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拉金诗歌。因为经验主义倾向是拉金诗歌观念的核心,对于拉金来说,诗歌忠于个人的日常经验无比重要,这一点和他一直推重的哈代相似,读者几乎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看到他生活的全部维度。他不是一个超验性的诗人,他的人生经历成为他诗歌的灵感和源头,渗入并滋养了他的诗歌。拉金诗歌成熟期的转变也正是有赖于他开始忠于自己的日常经验,让事实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确立自己的诗歌风格。拉金曾说,“一个人可以简单地退回自己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写作。”此外,拉金个人经历的平淡和情感上的受挫,使得他对世界和人生的阴暗面和困境较为关注,这也可说是其诗歌忧郁自嘲风格的源头或基础。 南都:拉金的诗歌受到英国诗人艾略特和哈代的影响,这一点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豆瓣上有读者提出对《别处的意义》一诗的另一种译法,您作何回应? 舒丹丹:拉金早期诗歌受到以庞德和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观念的影响,在诗歌意象、诗体形式和语言风格上都有对现代主义和意象主义的继承,在意象、情绪、技巧和用语上呈现抽象感伤精致典雅的特点,如《舞者》《踢松火堆,让火焰迸发》等作品。之后,拉金对现代派诗歌产生质疑,主张回归理性结构和正常句法,在诗体形式、格律和语言风格上接续并突破了英诗传统,呈现一种独特的传统与后现代并存的诗歌风格,如《去教堂》《布里尼先生》《爆炸》等作品。 说到豆瓣网上那位读者对《别处的意义》一诗最后一句译法的质疑,在此顺便回答一下。对此诗的翻译,我坚持自己的理解,维持原译不变。拉金是个本土主义者,在他看来,哪里都不如故乡英格兰,他对去任何外国或别处旅行都了无兴趣。对他来说,别处的意义正在于确认自己的归属,通过对别处(如诗中的爱尔兰)的对比,以此确认故乡对自我存在的支撑和意义,“除了这里,再没有别处支撑我的存在”。诗中的“这里”,不只是故乡意义上的,更是生命意义上的,是精神的原乡。至于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对“别处”一词的阐释,那是另一回事,须知我们是依据拉金来译拉金,而不是依据昆德拉来译拉金。分析原文就可清楚理解:Here no elsewhere underwrites my existence. 其实意思是It is here not any elsewhere that underwrites my existence之意,即“是这里,而不是别处,支撑我的存在”之意,而非那位读者所理解的“这里没有别处……”。但还是非常感谢那位读者认真的阅读,挑剔总是让我们能更深入地思考。个人色彩和英国本土性南都: 拉金的诗歌语言朴质新颖,引用俚俗口语,同时又极端注重格律,在翻译上是否对译者形成挑战?你认为翻译拉金最大的难度在哪儿? 舒丹丹:拉金诗歌的翻译难度很大。难度首先体现在对诗作原文的准确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把握和对词语丰富意蕴的再现和选择上。拉金诗歌反现代主义的晦涩和割裂,他的诗歌有清晰的内在逻辑,所以在汉译中不可译得晦涩不清,应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翻译难度还体现在英文音韵和格律在汉语中的难以对应和复原,以及对其平实和庄重,质朴和精巧,传统与后现代之间既矛盾又和谐的平衡感的分寸把握上,不可失衡。此外,尽可能传神地再现诗人的语调和气息,美感再植,复原拉金诗歌的“英国风味”也是翻译难度所在。比如代表作《高窗》就很好地体现了拉金诗歌的风格特点,既有俚俗口语,又有庄重用语,还有考究的诗歌结构和格律,在翻译中要把各种语体色彩和风格恰如分寸地、和谐而不突兀地表现出来,对译者是个挑战。 南都:拉金最好的诗歌都真实可感,融入了最细微但“未被梳理”的日常经验,比如《降灵节婚礼》、《去教堂》或《悲伤的脚步》。中国诗人普遍认为拉金是描写平淡无奇的日常经验的大师。在这方面,你是否有所体会? 舒丹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曾称拉金为“写平凡的大师”,他说“拉金发明了一个缪斯:她的名字是庸常。她是属于日常,习惯和重复的缪斯。她住在生活本身之中,她不是一个超越生活的形象,不是一个渴求中的幻影,而是一个习惯于长期独身的男人朴实无华的伴侣。”对日常经验的忠实使拉金成为一个专注于平凡的诗人。无论个人形象,写作题材,或诗歌用语及语调都显示了这一特点。拉金的诗歌题材包括风景、欲望、两性关系、家庭婚姻、信仰和对死亡的思考等,都是他个人感受中的日常经验,这些诗歌在对真人真事的描述中显示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和英国本土性。 爵士乐带来的切分与反讽效果南都:拉金对爵士乐的喜爱对他的诗歌写作是否有影响? 舒丹丹:拉金反现代主义,但他喜爱传统爵士乐,他同时也是出色的爵士乐评论家。拉金诗歌中以爵士乐为题材的作品不少,如《给西德尼•比切特》、《回溯》、《在场的理由》等。从某种角度来看,拉金诗歌也具有爵士乐特质,爵士乐好比谱写拉金诗歌的重要音符。爵士乐独特的即兴音乐风格、切分节奏和蓝色音调,映射了拉金诗歌中严谨的诗节、明快的语言和常用的抑扬格五音步或四音步的格律。抑扬格五音步的诗体大多可谱写成完美的布鲁斯歌曲,拉金的许多诗节都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在节奏上有一种融合。而爵士乐对平凡的传承、对普通人生活和精神的反映等文化特质也诉诸于拉金的诗歌精神和观念中。此外,拉金擅以粗言俚语镶嵌在庄重的诗行中,产生惊人的效果,也好比爵士乐中的“变调点”和切分节奏,打破读者惯性的心理期待,使严谨的诗节变得灵动和个性,平衡中有律动,产生一种令人震惊的突然和反讽效果。 南都: 除了拉金之外,你还翻译过哪些诗人的诗作?翻译诗歌对你的写作和生活有什么助益? 舒丹丹:除了拉金诗集,我系统翻译过的诗人还有美国诗人、小说家雷蒙德•卡佛的诗全集《我们所有人》(2013年出版),此外,2010年曾出版译诗集《别处的意义》,译介了包括保罗•穆顿、丽塔•达夫、简•赫斯菲尔德在内的欧美当代诗人十二家。至今译诗约有700余首。翻译诗歌给我打开了精神生活的一片新天地,也引导我很自然地开始自己的诗歌创作,并对我的诗歌写作做了潜移默化的阅读积累和语感训练,二者互为助益。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C/html/2016-04/03/content_24145.htm
  •     1.初识舒丹丹还要从2010年8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别处的意义》说起。撇开信达雅中的‘信’与否不去探究,至少她给我的感觉是耳目一新的。先来看她翻译菲利普.拉金的这首诗:《盛年》一种停滞的感觉……正如,我想象,直到孤单的身体变得疲倦,不真切;然后开始感到一种向后的牵引在替代,令人厌恶而专横——有人说,充满欲望。这一定是生命的盛年……我闭眼,仿佛疼痛;的确疼痛,想起这场哑剧关于补偿与消解,挫败与伪装,事实上,构成了我生命的盛年。出手就不同凡响!有人也许会说那是诗本身写得好。但实际翻译过拉金的人都知道:拉金也许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最难翻译的诗人了。他诗歌词汇多义性的选择时常让人想破脑袋也不知所云。而豆瓣拉金小组的小组介绍干脆就这样写道:他或许是英语世界最难被翻译和模仿的诗人。2.翻译拉金是件极为考究的技术活儿。你不仅要从宏观上理解它的整体逻辑,用词上的简洁与精确,还原为中文时句法的自然、干净利落都是对译者极大的考验。笔者此前极为推崇的黄灿然没有碰过拉金,或许是出于一位译者的自知与谦逊。这样的大家,拥有这样的谦逊,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种极为罕有的现象了。诗歌翻译的确艰难,不如说它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极为艰巨的任务。去年由杨铁军翻译的《林间空地》在我看来也是一个不成熟的尝试。可是谁又敢指出这一点呢?对比一下曹明伦的弗洛斯特吧!哪里都有圈子,哪里都有贡高我慢。犹记得去年中旬,笔者头一次有意识地去北京听诗歌讲座,一场是大雅诗丛的发布会,另一场是王家新等诗人主持的《白鹭》发布会。其中王家新还特别谈到了由袁可嘉翻译的叶芝。要知道,笔者曾经也是叶芝的忠实读者,而袁可嘉那样过于简单的翻译在我看来几乎是不合格的。可王家新居然还用推崇的口吻去赞赏他。这对于广大的诗歌爱好者是多么大的误导!简直是误人子弟。当然,要看穿这些人的把戏很难,甚至王家新自己翻译过的叶芝也是值得推敲的。3.回头来说舒丹丹。6年后,也就是今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翻译的拉金全集。笔者纵然不会对其中的所有诗歌都作出清晰的评判——这和笔者的英文水平有限有一定的关联。但就是这样,我还是能够随机指出至少3首,到4首她的翻译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请看下面这首:《无话可说》野草一样模糊的国度,出没于岩石间的游牧族,身材矮小,脸画十字的部落和那些工厂小镇黑暗的早晨里鹅卵石一样密集的房屋对于他们,生活就是慢慢死去。这是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建筑,祈福,算计着爱与钱财慢慢死去的方式。而那些耗费在猎猪或举行花园晚会上的日子,那些用来作证或生孩子的时间,也同样缓慢地迈向死亡。说这些,对一些人毫无意义;对另一些人无话可说。下面是我的翻译:《缄口不语》对于像野草般不纯正的民族,对于在山石间徘徊的游牧者,身材矮小,一脸狡黠的部落和大卵石般紧靠的家家户户 在阴郁黎明城镇工厂的劳作 生活就是慢慢地死去。这也是他们疏远高楼大厦的方式,以及疏远所谓的恩赐,这也是他们在缓慢地死去中掂量爱情和金钱的方式。其余时间用来狩猎野猪,或是举办一场露天聚会。分娩给予了他们出生的证明,或者使死亡公正的缓慢提前来临。把这些说给一些人听如同废话;而其他人则只会缄口不语。野草怎么会是“模糊”的呢,“脸画十字”也是理解有偏差,“黑暗的早晨”更是莫名其妙。“那些用来作证/或生孩子的时间”也是梳理得不透彻所致。再看下面这首:《树》树正长出新叶好像某事呼之欲出;初绽的嫩芽悄然舒展,点点新绿恰似某种幽怨。是否它们再获新生我们却颓然老去?不,它们也会死亡,它们簇然一新年年如是的把戏正被刻写在树的年轮。永不静歇的树丛依旧摇曳在成熟稠密的年年五月。去年已死,它们似在诉说,开始重生,重生,重生。下面是我的翻译:《树》众树正化为叶子的形态如同自然界的法则所说;新近的芽放松,并张开自己,它们的绿色是一种苦难之因。它们重生了吗,区别于我们的衰老?不,它们也照样死去。它们每年看上去新颖的把戏就是在年轮上又刻下新的一轮。这些永不静止的城堡仍然在每年的青春期被风拍击成熟的叶片。去年已不复存在,它们似乎在说,那就重新开始吧,重新,重新开始。“好像某事呼之欲出”完全是理解没到位,“某种幽怨”又是从何说起呢?“它们簇然一新年年如是的把戏”显得不够简练。“去年已死”去年怎么会“死”呢,也是一个毛病。再来看这首:《年岁》我消逝的年岁像白色的绷带漂浮在不远不近,化成一片有人烟的云。我俯身靠近,看到一间亮灯的屋子携着人声疾驰而过。噢,你这艰难的游戏,我已厌倦参与!现在我跋涉着穿越你,像穿越及膝的野草,它们陪伴着我,亲爱的半透明的冰山:沉默和空间。到如今太多的东西已经飘走,从这里,我头脑的窝巢,我必须转身,好知道我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无论是脚印,野兽的足迹,或一只鸟熟练的展翅。下面是我的翻译:《时日》我的时日无多,像白色的襁褓漂流于生命长河的中央,最后将变成天上的一缕烟雾。靠近些,就能发觉点亮的居所内,人们的声音刻意回避这一话题。噢人生这勇敢的游戏我现已疲于招架!现在我艰难地跋涉穿过它,像穿过及膝高的野草,于是他们照料我,可爱、真诚宛似冰山:缄默,伴有那么些距离感。迄今为止,有那么多的文字从我头脑的鸟巢里飞出,现在我必须转而了解,我留下的,是怎样的作品,还有那两只脚,足迹遍及何处,或像一只鸟,展示它拍翼的熟练。如果说前两首还是小毛病的话,这首就几乎不能看了:完全没摸到边!“我消逝的年岁像白色的绷带/漂浮在不远不近,化成/一片有人烟的云。”这哪里还是印象中的舒丹丹呢,分明是一个业余水准的译者。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它们陪伴着我,亲爱的半透明的冰山:/沉默和空间。”这更是惹人发笑了。总之这首全面暴露了一个想当然的译者,为了完成合同所作出的急功近利的翻译。4.在这个时代,像黄灿然这样谦逊又精进的翻译家实在太少。所有有一定资历和话语权的人都急着上位,都急着在诗歌史上为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殊不知这样急躁的行为只会给后辈留下话柄,当然,名和利谁都想要,有些人用一时去争取,另一些则用一辈子。2016.4.12 李因
  •     很难听见比菲利普·拉金更为真诚的声音,个人比较偏爱《较少受骗者》和《降灵节婚礼》,可谓首首精品。---------早晨在此铺展,穿过每条街道,而我们再次变得陌生;假如我们相遇,我怎能告诉你昨夜你来过,不邀而至,在梦中?怎样才能忘记我们心平气和地磨损了爱,像朋友一样间或交谈,即将成为任由激情在心里死去的人。现在,望着那红色的东方在铺展,我惊讶爱已能出现在梦里,而我们相遇的次数不会比我在一只手上数到的更多。---------这是头一桩我理解的事:时间是斧子的回声,响在树林里。---------在那青涩的日子里你昂着头,摘下日子,品尝到苦涩,仿佛树叶间依旧寒冷。相反,变得更甜蜜的是你割裂的形象,浮现着,翅膀绷紧,在阳光中聚集,伴着模糊不清的事物和我在入睡前停息的羞愧的大风。现在我不敢想象你曾经存在:只是一个偶尔鸣响的名字,像一种信仰久已嵌入停滞的过去。夏天渐渐耗尽。现在我们平安无事。失去信心的日子,如今在屋里就能面对。这是你最后的、小心翼翼的时刻,割断。粘合;一个乡野冬天的消遣。---------地方,爱人是的,我从没有找到一个地方,可以说“这是适合我的土地,我就待在这儿了;”也没有遇见那个特别的人,理应立刻得到我所拥有的一切,直至我的名字;想要找到这些似乎是为了证明你不想要其他选择,对于在哪里建房子,或者爱谁;你让她们无可挽回地忍受你,所以这不是你的错,如果城镇变得沉闷,姑娘变成傻子。然而,你错过了她们,你注定仍然如此,仿佛你所接受的东西事实上,压碎了你;更明智的做法不是去想你可能直到今天仍然多此一举地追寻着你的地方,你的人。--------------闺名婚姻使得你的闺名弃置不用。这五个轻音不再暗示你的面容,你的声音,和你举止的优美;既然这规矩将你和另一人善意地弄混,你再不能在语义上与那个年轻姑娘对等:这两个词原是用来称呼她。现在仅是词汇,不再适用任何人,它躺在你离开它的地方,是否消散在陈旧的名册、节目单,或是学校的奖项,还是那两札信函,系着苏格兰格子丝绒?它是否真的轻软无力,不再发散香气,毫无真实可言?试着幽幽对它低语。不,它仍是你。或者,既然你已离去,它便是此刻我们感受的那时的你。多么美丽,年轻,令人亲近,你仍生动地站在那里,在那些最初的日子中间,再不会你的闺名隐蔽着我们的忠诚,不会失却形状,减少意义,随同你渐渐贬值的旧物箱。------------高窗当我看见一对年轻人,猜想他在操她,而她在吃避孕药或戴子宫帽,我知道这是天堂。每个老年人都曾毕生梦想——束缚和姿势被推向一边,像一架过时的联合收割机。而每个年轻人顺着长长的滑道滑向幸福,无休无止。我不知道四十年前,是否也有人看着我,并以为,那就是生活;不再有上帝,不用在黑暗中为苦境而焦虑,也不必藏匿你对神父的看法,他和他的命运将顺着长长的滑道一路滑行,像自由的流血的鸟,随即到来的是关于高窗的思索,而非词语:那蓄含阳光的玻璃,在那之外,是深湛的天空,昭示着虚无,乌有,无穷无息。-----------这就是诗他们搞糟了你,你妈咪和爹地。也许不是有意,但事实如此。他们将自己的毛病塞满你再加点儿别的,特意为你。但他们也被搞糟被衣帽老土的傻子,他们一半时间虚情假意, 一半时间吵个你死我活。 痛苦代代传递。像海滨沙洲越陷越深。趁早跳将出去,可别再养什么孩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棒
  •     1/11/17年第一本书。拉金各诗集的一个汇总,附录有每首诗的写作发表时间和生平大事记。唉确实少了韵多可惜啊,读英语一定是不同的体验吧。第一次读拉金的诗集,纪念一下。不过读这本翻译过来的诗集,有些怀疑所谓中国新诗了,在读的时候萌生了一个坏感觉:想把重心移到古诗或词上。要么就读原作
  •     我很多诗人朋友的水平
  •     很喜欢。对日常经验的挖掘和细节处理的把握能力,语调非常值得学习。
  •     和其中的四五首有缘分
  •     帮同学买的书……自己草草翻了下。死亡,孤独,女人,一边是面临神秘的沉默而焦灼万分,一边是在自我的长河前对停滞的过去无言以对。从来没有直呼过上帝,但却最深刻地体会到人性深渊的绝望体验。宗教性的光芒分明就要渗出来,可就是没有爱。
  •     “也许变老就是你的脑袋里有许多/亮灯的房间,而房间里的人,在演戏。”
  •     很喜欢 翻译也很棒 忘记标记了..刚刚发现
  •     丁尼生后继有人
  •     翻译的太烂了吧
  •     为平淡布光。 几乎每个结尾都很妙。 个别诗对比了网上阿九的译文,除了离去之诗外都更喜欢后者的语感。
  •     野蛮恶毒 温柔平静
  •     再看原版吧
  •     4.5
  •     哪怕译者这样用了十年心力来翻拉金,还是会发现拉金很多难译和不可译的地方没办法在中文里处理。但拉金这只固执的老蛤蟆,真是纯粹的天才啊。
  •     但是当一切结束/我们不要再见面/听到这最后的话/再没有什么比我的心更寒/哪怕狂风追逐幼鸟/严霜侵蚀树根/或是羔羊诞生在夜晚。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 拉金的诗也可以用来学习写稿子啊...
  •     2.5
  •     没读全书,但是在博客中把拉金的大多数诗看了一遍,也了解大概文风,觉得舒丹丹的语言还没有把那种味道传达出来
  •     拉金的跨行真是一个翻译的障碍,总是有强烈的中断感宣示着自己的存在,又并不阻碍意思的流通,这本里的翻译总是在阻碍和过于同顺的两级间游走。另外就是,气质上稍稍有点偏了,拉金嘛,被伪装过后的独断,微微的嘲讽和悲哀。不过这么全的译本能出真是很高兴。
  •     蹩脚的语感
  •     今晚月亮是满的,刺疼了眼睛,这般清晰而明亮。假如它收拢所有的静谧与确知的财富,用以填一个满怀,或者另铸一个月亮,一座天堂,将会怎样?——因为它们远离尘世。 醒来,听见一只公鸡在远处打鸣,拉开窗帘,看见云在飞行——多陌生啊,因为无爱的心,和这些一样冷。 这是头一桩,我理解的事:时间是斧子的回声,响在树林里。 是什么在我的手底,我却没有察觉?是什么,暗夜中压低了我的双手?
  •     在气质上和卡佛很像。对现实极其情感的深度白描,带来某种深入人心的力量,冷硬,甚至是冷酷。不过翻译有些地方实在是……
  •     拉金难译,花十多年译出全本更是不易
  •     拉金在语言的控制上有着很强的天赋,诗风也深沉稳重。他将自己个性的某个方面在诗句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读久了,在这种巨大的共鸣之上还是会被隐隐的不适烦恼。如此说来,拉金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坏诗人吧。基于这种节制而沉稳的风格之上,却分裂出一种相当不体面的时代生活,多么的尴尬,多么的不幸。然而寄居于这精神的一隅,又真的是时代精神的全部写照吗?从这方面来讲,拉金又像是所有好诗人一样,献祭了自己,启示了别人。尽管这启示或者对读者也并没有什么用,而他的献祭或许也只是另一个生命的无故浪费——即便不如此,又能是怎样?更何况他那么阴沉。
  •     还行,沉默的经典
  •     期待重读,另外下次希望直接能都原版
  •     亲切得像冬天贴身的织物。如果有人长期生活在无视肉体的世界里(我认识这样的人吗?),那我想送ta拉金的诗集,邀请ta偶尔降临在日常和物质里。
  •     或许是译文的关系,拉金的诗是越往后越精彩的。但译文给三星吧。
  •     2016年已读018。“也许变老就是你的脑袋里有许多点亮的房间,而房间里的人,在演戏”“在那之外,是深湛的空气,昭示着虚无,乌有,无穷无息”。
  •     伟大的《晨歌》,可惜翻译的并没有在网上读到的版本好。整本诗集通读下来发现拉金越老反倒写得越好,有几首值得反复读。
  •     关于高窗的思索,而非词语:那蓄含阳光的玻璃,在那之外,是深湛的空气,昭示着虚无,乌有,无穷无息。
  •     读译本,尤其是诗歌的翻译,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太容易独自沉浸在一些语言转换而产生的illusion里,以为自己很有感触了,实际上却离拉金越来越远。
  •     不太喜欢这版翻译 不过也没别的了
  •     诗真的不能翻译
  •     “如果我们这样称呼一种熟练的,警觉的,柔韧的,不突显的,入迷的,对幸福的把握。”直达心灵深处的句子们~~
  •     边听Max Richter边看的,每一页都美。
  •     通过一个对生活已无感,而且对无休无止的重复已习以为然的冷调诗人的视角,看到一个灰色,阴暗的世界,熟悉,亲切。“那就是生活;不再有上帝,不用在黑暗中为苦境而焦虑,也不必藏匿你对神父的看法。他和他的命运将顺着长长的滑道一路滑行,像自由的流血的鸟”高窗外,昭示着虚无,乌有,无穷无息
  •     嗷
  •     还是有些隔膜,不过特色很明显的。
  •     终于读到了。《欺骗》《信仰疗法》《瓦解》最最喜欢。“时间对准无处不见的混乱。”
  •     总觉得有些句子奇怪,所谓日常,并非拿腔。想到拉金这么“非主流”,能译出来出版已是难能可贵。
  •     很有韵味的诗歌。
  •     部分诗作翻译的真是莫名其妙,参看王佐良翻译的部分诗高下立见啊…… 难得可贵的是拉金的第一次全貌展示。
  •     绝佳,尤其是《较少受骗者》和《降灵节婚礼》两集,读得让人激动,深得我心!
  •     全部扫了一遍,大部分的诗都有些平淡。但打动我的那几首真是深入骨髓,sad steps, toad, going going,church going降临节婚礼
  •     煤。如果悲伤能够熄灭,仿佛煤的沉陷。吹亮,吹亮,这岑寂世界的煤。
  •     反艾略特有什么用、诗还是写的很平庸
  •     读了一些,从我比较熟悉的一些诗的翻译来看,精确性不好
  •     平淡。
  •     3.5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