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叙事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ISBN:9787301027738
作者:浦安迪讲演
页数:219页

内容概要

浦安迪(Andrew H.Plaks)博士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资深教授,并兼任以色列希伯莱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著作又《〈红楼梦〉种的原型和寓意》(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1987,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明代小说四大奇书》(The 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Ssu ta chishu,1987,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该书的中译本于1993年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目前,浦安迪教授正领导着重译中国古代思想名著系列的科研项目,为了推动这一项目的进行,他与许多中国治先秦两汉思想的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中国叙事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笔记一、叙事、叙事文、小说叙事即“讲故事”,作者通过故事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示给他人。叙事文是一种能以较大的单元容量传达时间流中人生经验的文学体式或类型。时间流,包括事情的起讫和转折。诗歌直接描绘静态的人生本质,戏剧则重在场面冲突和角色述怀。较大单元,戏剧次之,诗歌最小。当然,这三种文学类型又是相互融合的。另一种区别:抒情诗有叙述人没有故事,戏剧有场面故事屋叙述人,小说则兼而有之。罗伯特•斯格尔斯《叙事的本质》。二、中国的叙事传统西方的传统:史诗——罗曼史——小说中国则反过来:诗骚——赋、乐府——律诗词曲——小说这两条线索明显前者偏重叙事,后者重抒情。古典叙事传统包含两条线索:《尚书》、《左传》一线,六朝志怪(先秦寓言故事未风行,不好加入)虚构一线。虚构文学经过中经变文与唐人传奇,分岔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条线索。前者由史评家胡应麟、纪昀措手研究,寓批评于分类;后者则是金圣叹、李卓吾才子文人寓分类于批评。文言小说与“子”、“史”都有关系,包含志怪、杂录,是“史余”。白话小说有庄骚史记的“才子书”论,也有说书艺人通俗文学论。三、文人小说、奇书文体中国古代叙事缺乏史诗的传统,但是司马迁以来的“史”却承担类似的作用。与西方史诗重视虚构性,历史重视真实性不同。中国的“史”明显具有史官自己的视角,史官们创造了一种纯客观的叙事幻觉,全知全能者的姿态,除了他们所接触的历史极为有限的客观局限外,这种姿态其实代表着“太史令曰”的个人批评、对于史料的取舍。这种“多视角”的叙述观念,打破了中国史文用文件和对话造成的纯客观假象。比如《荆轲》,司马迁的叙事不看重逻辑联系,而将文章分段来写,使得不同材料相互照应,这就是“知人”视角。而段落之间,荆轲个人性格的分裂显示司马迁的“得时”观念;演义是跨史文与小说的骑墙文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叙述人口吻的加入是一个修辞的过程。其实这显示出中国文化对于“真实”的主观与相对性理解,通过虚实的相互补衬,显示实事意义上或人情意义上的真实,一种个人理解的“内在真实”后来的奇书文体承接了这一史书传统。在体例上,纪传体。在故事,演义。在视角上的多重视角/叙述母题。中国古典叙事文的结构一 美学原型:非叙述性/空间化这受先秦重礼的文化原型影响,殷商时代将行礼的顺序空间化了,倾向于把礼仪的形式范型,诸如阴阳/五行/四时,作为某种总体的原则。它不以论述故事为主,而是论述关系和状态(方位/顺序)等。于是,在中国叙事的传统习惯于把重点放在事与事的交叠处,无事之事。多写情节之外的宴会。事与无事之事彼此互涵,循环往复。对偶美学:特殊在补衬而非对比,两面是循环往复,互相渗透。二 奇书结构缀段。而神话只是作为描衬轮廓的装饰手笔。百回/十回/九回,三五七九次结构。二十/六十/二十。书的中段。时空布局,大观园空间分布。三 纹理章回内的对称达到的整体性/特殊的景物 动作描写/形象迭用/接榫 伏笔四、修辞反讽,建立在知人视角下自传。红楼梦 作者内省自己往事的反讽意味。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有启发,最起码让我知道两个人物,张竹坡和毛宗岗。。。。
  •     主要是種方法上的啟迪,但對金瓶梅等人主題的詮釋有拔高之嫌,部分內容有硬傷。但對修辭等的解說還是頗有洞見的。作者漢語水平很好,雖為演說稿,但非常劉暢自然。比許多食羊洋不化的中國的書更加耐看。
  •     想打四星
  •     中国小说的非叙述+空间化,对偶美学模式等等分析很有意思。
  •     结构的想法很好玩内
  •     有启发,即使存疑的地方也有启发。讨论时空结构最佳,寓意和理学最无聊(花了漫长的篇幅考证讨论然后得出——心学!也是蛮……)
  •     浦安迪先生应该在你的书的后面写上引用文献:四大名著汇评, 作为一个引用性的书籍介绍,读金圣叹,你必须先读浦安迪
  •     我喜欢~
  •     翻了前两章
  •     那个游吟诗人从缺的问题说得不错。时间观与空间观的差异论也挺有道理。
  •     非叙事学,而是明清奇书文体叙事的定型章回结构和修辞研究。叙事传统和神话原型那章就是个幌子,“二元补衬”和“多项周旋”的非叙事叙事的特点也不过新瓶旧酒。不过企图谈寓意和思想通观的时候,作者认为,受宋明理学影响,他特别钟情于所有奇书"英雄好汉阴暗面"的反讽阐释。他最爱引的是《金瓶梅》。
  •     还别说,有点道理
  •     前三章在进行概念辨析时,材料丰富,知识面广,中西对照,读来醍醐灌顶。后面则囿于文本解读,局势不大。若是仔细读过这些小说,再配合解读,可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
  •     对奇书文体的叙事结构和中国叙事传统的分析极好,虽然不少地方还是缺乏实证性(不过作为演讲记录这一点也在所难免)。但是以“中国叙事学”为题还是太大了一些(真正适用这个标题的也只有前两章),虽然论述的是六本奇书,但对《儒林外史》又几乎没有提及。最近读的北美东亚文学家的论著总是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应该会去找浦安迪的其他作品来读。
  •     胜在逻辑清晰,但缺失在审美趣味的描述上不及中国学者,毕竟隔了一层纱。
  •     我很喜欢这样的解读,有新观点。作为中文系的学生,要多向外看看才是呢
  •     实在看不懂啊 。。。。
  •     文不对题,书名实际上应该是《四大奇书加红楼梦叙事研究》。闪光点不多,还少过槽点。有那种比较外行的海外汉学特性,浅的地方复述历代评家观点,深的地方又实在深文周纳。书末附了一篇高友工,一如既往地读完不知道在说什么。
  •     很好看,一点不枯燥
  •     结构主义方法分析四大奇书,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视角
  •     五六章扯得远了些,倒是不少随口提到的点很可深挖:传统小说批评对国画、书法术语的借用,simulated context可参陈平原。说白了又要回到万年无解的(over)interpretation的边界问题,尤其是当作家的self-awareness程度未知的时候……
  •     极好。虽然有限制(时间为96年,内容为演讲稿的完善版),但是可以看出浦安迪的文学感很强。导言部分对五四时期发端的过分重视口传文学,甚至认为明清小说发源于口传文学的观念进行了批评。
  •     算是融合了古典点评明清传奇与一些比较新的看法,关注了一些被中国研究者忽略的问题。
  •     外国人能写中国文学中最精深的东西,赞一个吧!
  •     第一章的引言是精华
  •     特有意思,多种批评方法的大杂烩,说起来是把叙述学方法引入古典白话小说分析,实际上他自己也中了所谓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毒了。从这个角度讲,这才算是真知中国。我们读这些小说的感受和视角,比起古人其实倒更近于洋人。被他这么导回来看看自己的好东西,真是好
  •     開人心智。
  •     如果不是因为错别字太多,我一定会打五星。今天终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见到了浦安迪先生,顺便就把这本书看完了。浦公此书挥舞着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的理论武器,反复强调明清时期的六部“奇书”(白话长篇章回小说)应为文人文学之产物而非民间通俗文学演化之产物,其叙述很有意思,看后大受启发。
  •     为我们理解中国古典小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蒲安迪与程抱一之不同在于其思想观念的原生土壤的不同。蒲安迪的分析终究是以极度分明的西方逻各斯主义为底子,把中国文学现象硬生生肢解了。而程抱一懂得随时流转元气相通,尽管是以结构主义进行分析,依然不破坏其浑融整体。
  •     结构主义论著
  •     老外似乎对中国古典文学中隐藏的特质、喻象和密码更为敏感,对结构整体的把握也更严谨。这本书给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中国传统文论里有营养的那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以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文艺理论方式来重申,开出新的意义来,总比当代国内自己的古代文学批评研究的无病呻吟、不知所谓、不古不今、不中不西来得好。
  •     对不起,没太看懂。。。
  •     此书是根据浦安迪教授的讲稿加工而成,可能付梓比较仓促,错别字较多。浦安迪先生对比了中西叙事学源头的差异和阐释了基本的叙事理论,对六部明清文人小说均有独到的解读,不过内容与《明代四大奇书》有相当多的重合,具体小说论述部分二者选其一读即可
  •     浦安迪一再强调明代奇书文体乃是明清文人细心经营而非市井说话的产物,对六大奇书细致的分析格外精彩。叙事学引入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以西为用以及对五四史观的反思,确实大开视野,受益匪浅。
  •     有趣!
  •     很有启发
  •     我就说有吧……#老师说,别听外国人瞎比比
  •     我真是个萨比 怎么现在才看到啊
  •     据说此书在八十年代风行一时,今日看来,浦安迪既无冥搜文献之功,又无真正的开创之力,由于是演讲笔记修改而成,几乎不像学术书的样子,下论断时极其草率粗泛。作者犹喜开脑洞,如谓金瓶梅每十回是一个段落,虽非新见也还可信,至于说西游记每逢平方数就是一场好戏,则简直是索隐、猜谜一派的路数了
  •     欧丽娟推荐的书,还是听课比读书领悟的快。
  •     让人很耳目一新,前面写得更好一些。
  •     域外汉学十分有趣。
  •     要不是这本书和《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给我的灵感,我的毕业论文可能就是另外一个题目了。。。可是这题目太难做了啊。。。浦大师我是该感谢你还是感谢你呢?
  •     深有啟發,要再讀!
  •     搞完叙事学,还能搞啥呢?文化研究?
  •     对浦的看法与夏志清大致相同。浦的学问功底深厚,见解多给人以启发。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严重地错过了很多东西。以西游记为例,他执着于对”寓意“的解读,而没看到故事本身,即字面意义系统的价值,而故事本身的含义与作品对故事提供的寓意解释不尽相符。
  •     虽然论述有些不如国内的学者深入,但是视角足够新颖。能研究到如此地步,已经不易。
  •     脑洞大开。。
  •     不能算纯正的叙事学研究,但对奇书文体做了别开生面的解读,且论点论据有力而生动,人家还是老外……非叙述和空间化特征,对偶美学,心学影响等都有启发。原型批判和结构理论好有用,继续学习。5.26读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