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辩论的表情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10110066X
作者:梁晓声
页数:300页

内容概要

梁晓声,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一位红卫兵的自白》《年轮》《浮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人,你缺了什么》等,创作了小说、散文、杂文等两千余万字。

书籍目录

I  不完美的中国
若以好人文化来化成年人,多难的事啊!但如果这是唯一希望,那么便该有些人来做——特理想主义地做。否则又该怎么办呢?
国民心性之我见
国人辩论的表情
崇尚“曲晦”乃社会的变态
民主思想之写真
越民主,越成熟
“极左”思想是什么?
社会黑洞
故人往事
为情怀而纪念
论大学精神
龙!龙!龙!
一位法官的自白
我那小小的邮局
老茶农和他的女儿
该拿他们怎么办?
小村的往世今生
II 一个时代的入口处
相对于社会情绪,文化有时体现为体恤、同情及抚慰;有时体现为批评和谴责;有时体现为闪耀理性之光的疏导;有时甚至也体现为振聋发聩的当头棒喝……
人性薄处的记忆
知青与红卫兵
记忆的组合
这个女人不寻常
论网络文学之网
只看到的应看到的
每一只手都是拿得动笔的
大众的情绪
爱憎分明
民间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
忐忑的广场
III 中国将如何开始
人民强大了,伪“公仆”们就渺小了。人民强大了,人民就越来越成为国家的主人了。“公仆”们才能真正复归到为人民服务者的本位……
世界的丑陋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大官村的“海选”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近虑远忧
我的科学观
武汉的启示
“开发蓝色国土”的历史记录
关于《风云翰墨》的杂感
静好的时代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文化应该是有原则的
为好社会而写作
答众学子问

作者简介

中国国民的素质如何?
是什么现实情况造成了这种国民素质?
中国民众当下的情绪如何?
普通人的生活在中国为什么令人沮丧?
网络的兴起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网络中生长的“曲晦”文化?
中国思想话语的生态如何?
草根与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著名作家梁晓声最新思想力作《国人辩论的表情》,
针对当下国情、民情、士情,纵论网络文化、大众情绪、民生问题,呼唤理性提升与人文化育。带你看懂急剧变化的当下中国。
《国人辩论的表情》分为“不完美的中国”、“一个时代的入口处”和“中国将如何开始”三部分,是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思想随笔之一。


 国人辩论的表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梁晓声的作品,学生时代曾读过许多,说出来也会占用半天,像《雪城》《浮城》《年轮》《泯灭》等,大部分都是早期的,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作品,都极为精彩,令人钦佩。上个世纪,他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笔耕不辍,在友人推荐下,最近又拜读了他的新书《国人辩论的表情》,感慨宝刀未老,犹有余光。梁晓声成名较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力作问世,并且持续发表了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成了梁晓声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读者对他的尊敬。中国作家不少,成名的不多,成为著名作家的有一些,但是能够自成一家并深刻提示社会潜在问题的,并不多。这样的作家我们叫他大作家、文学家、大师,梁晓声早期的确有名,作品大气、恢宏,发表了一批优秀的中篇小说,出手不凡,文风老到,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为数不少的一批读者。新书是他的转型作品,关注时事、民主、社会等一系列问题或者现象,《国人辩论的表情》有三部分,“不完美的中国”、“一个时代的入口处”和“中国将如何开始”。《国人辩论的表情》只是其中的一篇,以这篇随笔作书名,大约也是作家的得意之作,不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中国-娱乐至死的代价》。我想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现在正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即便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体还未完全败落下风,但电视、网络、手机登多媒体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捧起书本,只贪恋小小的掌中四方荧屏,娱乐风向往哪里吹,他们的眼光就跟随到哪里,书中这样写道,“他们抓住娱乐作为精神自足的稻草”,而他们深知这些稻草也是无用之极,“在娱乐文化、快餐文化、碎片文化、嘻哈文化合流而至的当下,那么谁来奉献好文化呢?”,诸如这样剖析社会肌理得出的沉重呼喊,在此书中许多地方都有体现,让人不禁联想起许多年前鲁迅“救救孩子“的呼吁,时代在进步,老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人选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梁晓声却选择了思考发文质疑,且不论效用几何,我想,这大约也是梁晓声作为一个文人良心的存在。
  •     阅读梁晓声的文章,总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在心头,它包括深刻的反省、高度的自觉和对未来那种深深的担忧。作者的那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更非杞人忧天,这种担忧建立在严峻的形势下,建立在残酷的事实前,建立在一个有担当的作家的良知中。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中国之发展、进步、文明,特需要一些清醒的、理性的、有定力而又担当自觉的人来推动。”毫不讳言地说,作者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清醒的、理性的、有定力而又担当自觉的人”,因为我们从他笔下的文字中,我们不难读出他对国民性的深刻把握,以及他对重新构建民族文化的深刻思考。《国人辩论的表情》只是本书第一部分里的第二篇杂文,但是以它作为该书的名字,却有着深刻的寓义。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参加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的辩论场面感慨万端:在辩论中,即使对方的观点有合理的成分,对己方的观点能够形成补充的价值,以纠正自己观点的偏颇甚至偏激,“而大抵是相反的表情——我既‘智者’,‘智者’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于是,“轮到自己开口时,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一心要将对方驳输辩倒,于是大获全胜。”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古语早已抛到了脑后。其实,在我们的社会,在官场、在学校、在单位,不允许歧见存在的现象是多么普遍,这怎能不说是中国之悲哀。知微见著,一叶知秋,从这个现象,作者看到了深层次的本质问题,那就是,中国人,你缺了什么?在作者看来,中国人至少缺少以下四方面的东西:一是社会缺少对公民的要求。这在方面,作者分析道,“似乎是由于社会本身应该给予人们的保障太少,社会有时也不太好意思对自己的公民提出过多的要求,社会不提,学校不提,家长对孩子也不提,最终导致孩子们不明白现代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第二,中国人缺少对公共道德的遵守。这个例子就不用再列举了,听一听外国人对走出国门的中国人的总体评价就知晓了。第三,中国人缺少好人文化教育。这一点从我们的影视作品里轻易便可看出端倪,穿古装的斗,民国的斗,单位斗,学校里也斗……作者呼吁,“今天也应该有好人,但是我们最有影响力的文艺,为什么就不表现这些?”他认为:“文艺作品既不但要表现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更主要的还是要表现人在生活中应该是怎样的,文艺作品高于生活,恰恰就高在我们应该是怎样的。”在这方面,雨果的《悲惨世界》如此,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等等伟大的作品都如此,作者更是身体力行,电视剧《知青》《年轮》正是以传播好人文化为使命的有力载体;四是我们的文化剔除了对后人有影响的元素。我们最有传播力和影响 力的影视作品,往往把有影响的正能量元素都剔除掉,于是就剩下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虽然不是文化所能改变过来、“化”得了的,但毫无疑问,文化仍是引导公民走向更加理性、更加文明与进步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在他看来,“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拘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把现实社会的变革放到自己的作品中,把研究社会和再现社会结合起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去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同时又引导我们从文化层面去分析国民人性问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东有的这段话,是对梁晓声作品的高度概括,《国人辩论的表情》也应该是对这段话的最新阐释,这部沉甸甸的作品,给了我们沉甸甸的思考,更给我们的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及她存在的不足。这一点,弥足珍贵。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也就是翻翻,也许是个说真话的人吧
  •     没有完整通读,但从几篇文章里还是看到了作者对当今社会的犀利眼光。
  •     杂文就是乱的很,什么都有,重复的也有。以后不再看梁晓声的东西了,管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     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拘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梁曉聲
  •     梁晓声,犀利的文字,一针见血的揭露。
  •     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有着很多很深的想法,值得一读
  •     许多见解与我十分契合,读来竟有醍醐灌顶之感。
  •     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梁是一位接地气、对国情有自己思考的作家,看完对书中《该拿他们怎么办》印象很深,将大家日常生活中在旅途中都可能遇到的素质低下的暴发户的所作所为、大家的反应及自己的思考写得清楚明白,引人深思。
  •     前半部让我印象深刻,后半部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