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评林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ISBN:9787805045511
作者:(明)李光缙增补,(明)凌稚隆辑校,于亦时整理

作者简介

据明万历年间李光缙增补本影印


 史记评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壹:《史記評林》和凌稚隆《史記》的傳承與典校一直都是中國史學的重點項目之一。宋代裴駰《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以及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都收錄在南宋人黃善夫所編輯,於宋慶元二年在建安所刻成的《三家注》裡,為目前最廣為流傳的版本之一。民國初年《百衲本史記》底本根據的就是黃善夫所編的建安本。至宋代以降,除了建安外,另有元彭寅翁本,明柯維熊本等版本。而明朝人凌稚隆所主編的《史記評林》,是繼建安本《史記》後最常運用的版本。日本人㠀田重禮評說:自宋淳化中使刊此書,後屢經翻雕,其存於今者,以南宋建安本為最古,元彭寅翁本次之,明王延喆本柯維熊本又次之。然彭氏刪節注文,柯氏以意竄改,均不為佳本。凌以棟評林本最後出。欄上收評,不免坊刻窠臼,然具載諸家注,不略加刪削,視他本差為賅備 凌稚隆,字以棟,浙江烏程人。《明史·藝文志》有記載他的《左傳測義》七十卷 ,《五車韵瑞》一百六十卷,《名公翰藻》五十二卷。 《史記評林》於萬曆二年至四年開刻,全書共三十二冊,前有王世貞與茅坤等序,並有《凡例》識語。鈴有《安卻郭蘭生秘藏》、《郭蘭生秘藏》印 。首刻本於萬曆丙子(五年,一五七七)年印刷 ,凌並且在《刻史記評林序》中闡述:“予鄉凌君以棟氏,少隨其父尚書郎藻泉公,讀諸家之評輒自喜。稍稍日鐫而夕之,不特舊所刻索隱正義,與韋昭裴駰服虔杜預王肅賈逵徐廣輩所注而已也。” 從這個條目我們可以判定,凌氏一家應該是屬於當地望族,他們可能不需要官方的資助就能自行刻書。一年後于萬曆丁丑年,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徐中行又做序:“凌氏以史學顯著,自季默有概矣。加以伯子稚哲所錄,殊致而未同歸,以棟按其義已成先志,集之若林,而附于司馬之後,觀乎所裒次。其才可概見已。”可見這個版本已經受到官方的重視,並且大量印刷。爾後又有吳郡王世貞的序:以棟之為史記也,前言則自注釋以贊騭,其人則自漢以及嘉隆,無所不附載。而時時旁引他子史,以己意撮其勝,而為之宣明。蓋一發簡而瞭然若指掌,又林然若列環寶于肆而探之也。自今而後有能紹明司馬氏之統,而稱良史志文者,舍以棟奚擇哉。 貳:《史記評林》和日方刻本概況《評林》相較於《三家注》而言,多收納了許多人的評價,如楊慎《史記題評》,柯維騏《史記考要》,呂祖謙《十七史詳解》等,在加上許多的地圖、評論等。根據不完整的統計,《史記評林》收錄了近一百五十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 ,可謂既《三家注》以外最完整且權威的版本。日本根據萬曆六年明刻本為底本所編的《補編史記評林》,其中有幾個主要的版本:寬文十二年刻本,天明六年刻本,明治二年鶴牧修來館刻本,明治十三年大阪八尾刻本,明治十四年浪華同盟書樓刻本,明治十五年東京鳳文館刻本,明治二十四年松堂松容堂刻本。 這些版本裡,明治十五年東京鳳文館刻本多加了一個李光縉增補 。然而這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為什麼日本會這麼重視這個版本呢?畢竟在㠀田重禮的序言裡,明確的指出了黃善夫的版本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就從《書目答問匯補》所羅列的材料來看,日本最關注也最常翻刻的卻是《評林》而非《三家注》。第二,鳳文館的《史記考要》,到底修改了什麼內容呢?日本的有井範平是負責這次的增標工作,並且在鳳文館版裡,在本來就頭頂上多出一欄的形式上在添加一欄,使得這次刻的版本上正文頭上有兩欄。底下一欄是保留原來明《評林》的形式。第三,在凌稚隆的初刻本(萬曆丙子年,目前哈佛有初刻藏本)裡,並沒有李光縉的身影。雖然在鳳文館刻本裡有增,但在凌的初刻版跟日本重刻的鳳文管版的序言裡,都沒有看到黃洪憲的序。試問:如果說李光縉的增補在這個版本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的話,為什麼在序言裡沒能看到黃呢?《史記評林》在明代史學的獨出地位,已經由卜鑫的專著所闡述過了 。在配合萬曆早期社會經濟都發展到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之下,《史記評林》的出現與流行都可視為是明代《史記》研究以及理學都得到相對新的高度。至於日本為什麼選擇凌的《史記評林》而非黃的《史記三家注》呢?就㠀田重禮的評論說,《評林》之所以勝出,是因為它保留了許許多多評論與研究結果,比如呂祖謙《十七史詳解》等,對其他人去研讀《史記》有莫大的幫助。也就是說,日本學者對於明人在《史記》的研究上是給予肯定的。但這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從寬文十二下降到明治二十四年,居然有七個版本呢?尤其是明治時期,就有五個版本。雖然《書目答問匯補》所提供的,只是目前最常運用的版本。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從《書目答問匯補》來判定哪個版本比較常用。但這多少反映出日本對這個版本的重視。㠀田在序言裡,透露出這次的刻書計畫是有組織的。也就是說,日本人很費心於《評林》的推廣,甚至請公司來負責這次的刻書計畫。 從明治天皇登基到維新運動,天皇把權力收回,積極推向獨裁統治的方向之下,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對君權的鞏固是否有積極意義,目前不敢定論。但在明治時期,《評林》等國學書籍在日本得到大量的推廣,根據我個人判定,這其背景可能不全部出於純學術的角度;在大量翻刻的背後,可能有更多的政治上的意義。由於筆者不能取得寬文十二年刻本,所以只能從鳳文館刻本來跟萬曆丙子初刻本還有天津古文出版社的版本來比較。《史記評林》的初刻本,目前哈佛大學的漢學圖書館有藏本。根據其藏本判斷,目前《史記評林》的體例和內容都定於這個版本。天津古文出版社所翻印的,序已說到他們取得的刻本是萬曆十幾年了。但他們並沒有繼續說清楚是明朝那個版本,是誰復刻,又或者在哪裡刻印。只說這版本是根據李光縉的補標出來後所刻印的,所以我們必須把他跟初刻本劃分出來。鳳文館的刻本應該是依據天津古文出版社的底本所刻的。在這兩個版本的比較之下,鳳文館的版本比天津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多出了兩項特色:第一就是平假名的的音標,另外一項則是在原增補的欄目上面在添加一條欄目,並且添補了《評林》後面的學術成果,比如說吳齊賢 、陳仁錫、 還有李贄 等,都為史記增添了許多學者的意見與材料,使後人讀史記能更方便也更全面。參:《史記評林》與《史記‧黃善夫本》的比較前文提過,黃善夫刊本《史記》是南宋以降比較常見的版本。根據台灣商務印的《百納本二十四裡》,除了民國張元濟所添加的〈前序〉以外,《三家註》保留了司馬貞等人的註解。又因為《舊京書影》的《史記》是殘本,看不到註釋的內容,無法判定黃善夫本《史記》版本可信度有多大,只能以這個版本與《補標史記評林》作個初級的對比。就版面而言,《史記評林》的明版頭上已經增加一個欄位,所以書的頭腳(空白處)都受到擠壓;然而補標《史記評林》卻增加至兩個欄目,整個版面接近全滿。所以〝頭重腳輕〞等印刷規矩在補標《史記評林》上也就無法遵守。就字體而言,黃本《史記》字端莊圓潤;補標《史記評林》字體生硬,比較接近於現代的印刷體。而註釋的部份黃本《史記》比較接近於手寫,字體也比較接近宋徽宗的瘦金體。而補標《史記評林》字體卻相對呆板,跟正文的樣式沒有太大的區別。並且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不同於黃本《史記》,補標《史記評林》不論是正文還是註解,都有斷句和標點,有些地方還用日本的平假名注音。雖然清代已經有不少書都有標點和斷句,但這本書的斷句工程是誰負責的,補標《史記評林》並沒有說清楚。就印的效果而言,黃本《史記》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書的時間太長,或是版面本身的問題,墨印有點散漫;相較之下明刊本《史記評林》和日刊本《史記評林》印刷清楚,字體清晰。不論是正文部分,或者是小字註解的地方,日刊本《史記評林》都印的非常清晰,甚至可以跟現代的印刷作品相比較。肆:李光縉與《史記評林》的關係李光縉,字宗謙,是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年出生於泉州府晉江縣,萬曆十三年鄉試第一,十四年赴京試落榜後,決定要專心治學,並且在當時取得了一定的聲望與成就。主要的作品有《四書要旨》、《景壁集》等。 從他考過鄉試到決心治學的時間來看,剛好離《評林》的初刻版已經有九年的時光了。再加上李光縉本身並沒有官方的背景,所以我們可以判定李光縉在《評林》所做的增補,是私人修史性質的。這條訊息也同時告訴我們,李光縉的增補並不在當初《評林》出版的計畫。所以鳳文館刻本的《史記評林》,所以依據的底本並不是當初凌稚隆的初刻本。萬曆乙酉(一五八五)年,李光縉完成增補,並且請黃洪憲做序。在黃的《敘李生增補史記評林》裡,提到了李光縉在完成了《增補史記評林》後,來找黃做序。並且於萬曆中期開刻。 《史記評林》清朝另有刻本,於同治十三年(甲戌年,1874年)的長沙魏氏養翮書屋刻本 。而鳳文館版則是於明治十五年(壬午,1882年)所刻成的,所以我判定,鳳文館的底本就算不是用同治長沙魏氏本,也不會是凌稚隆的初刻版。至於日本最早的版本,如果上朔到寬文本的話,那也是一六七二壬子年,這時已經有充足的理由收編李光縉的增補了。也就是說,日本人所運用的版本,應該是李光縉增補完成後的版本。但為什麼日本人收錄了李的增補,卻把黃的序給刪了?日本寬文本《評林》我目前找不到,難以判定說是日本在運用了李的增補後,有沒有把黃的序給刪掉。如果有,這又是為什麼?畢竟黃的序裡,沒有看到什麼對日本不滿的意見或資料,日本人毫無道理的把黃的序給刪除,這中間種種疑問,還有待後面考察。伍:結語從鳳文館刻本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三個結論:第一,明人刻書而書亡這個現象,在《史記評林》上是有待再議的。雖然目前《史記》最流行的版本還是黃善夫的《史記三家注》,但一來黃善夫身是南宋人,所能收集的資料有限。所以《三家注》有許多缺空的地方,還必須得依靠《史記評林》等書來增補。二來《評林》採納百家之言,並結合了明朝的研究成果,使得《評林》不但是一個新的《史記》版本,它所蘊含的還包括明人對《史記》,乃至於明朝歷史研究水準的具體表現。所以《史記評林》不但代表了明人史學的發展成就,也對明人刻書有個典範性的標誌。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評林》是比《三家注》更完善(不已權威性而言)的版本。第二,日本人對這個版本的看重以及普及,不但側面的肯定了《史記評林》,也肯定了《史記評林》裡所收錄的資料。為了在日本普及《史記》,政府以及私家刻書者都花了許多的金錢和物力來支援這項計畫。但他們《評林》的刻本就有五個版本,顯示出天皇與民間對傳統文化推廣與重視。雖然其背後的政治目的難以忽視,但《評林》的地位也因為日本人大量翻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這對《史記評林》的保存與研究,都有莫大的益處的。
  •     http://auction1.paipai.com/C232ED1F000000000042388D050CA955史记评林 日本刻本,明治十三年(公元1880年)三刻出版大开本二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够贵,够多,够精细
  •     评点极多,然其中妙语极少
  •     到底有多少是历史,有多少是虚构——这真是个问题,但是后人几乎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坚定地把书中的所有当作历史,大的事件,小的细节。小细节,也是历史吗?我们只能当首故事来读吧!最常用的故事手法是,almost,差一点就!还有,坏事之前必有人进谏,谋士比将帅的作用大,文人改变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