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卡门青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8
ISBN:SH10151-678
作者:赫尔曼·黑塞
页数:201页

作者简介

《彼得·卡门青》是黑塞的第一部小说,此书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所以也是他的成名作。
当时的德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力强盛而危机四伏;民族主义、沙文主义甚嚣尘上,叔本华和尼采成为新的偶像;以新奇为时髦的风气盛行,各种现代文艺流派应运而生。然而刚刚踏上文坛的黑塞却独辟溪径,以浪漫主义的诗意的笔触塑造了彼得·卡门青这样一个不随俗合流的人物,其实也就是黑塞本人的写照。小说主人公是瑞士中部山区一个农夫的儿子,少年时好梦想,他进城念完大学,涉足上流社会,终因不能适应都市里资本主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便“力求从世界和社会返归自然”。“他在缩小的范围内重演了卢梭半是大胆勇敢、半是多愁善感的反抗,他将由这条途径成为诗人”。卡门青曾写过一些唯美之义的诗,后来读了莎士比亚、歌德和凯勒,便把自己那些“不成熟的幻想的产物”付诸一炬。他旅行意大利和瑞士的山区和农村,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和谐。他研究文艺复兴的历史,崇尚人文主义的精神,追随主张助人为乐和救孤济贫的圣徒方济格的足迹,去接近和认识下层人民,最后返回山村。


 彼得·卡门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初读《彼得·卡门青》时对此书并没有很大的欣赏。或许是因为书中的一些沉闷之处让人感到乏味,也或许是因为作者写作时的过于年轻的年龄让我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但越往后读,一副和谐的画面在我的面前也就越发清晰,直到最后,心中充满了温暖。《彼得·卡门青》是一部最平凡不过的小说。小书的页数不超过两百页,字数也只有区区十万字,然而它所刻画的却几乎是主人公的一生。由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山区人,到一个在社会沉浮中打滚的书评人,最后又回归到故乡的山间。用的是最平淡的语言,人物也是最平淡不过的人,可是也正因为如此,它才会在读者的面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这是其他任何一部回忆往事的小说都无法模仿得来的。卡门青的一生是小说的主线。少年时那火一样强烈却水一样腼腆的爱恋,让他沿着山峦峭壁攀爬,就为了摘那一朵热烈地开放着的杜鹃,但靠这汗水和血水换来的赠物却最后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在女孩空无一人的家中。那是一颗纯洁的心的爱慕之情,这时的卡门青是一个尚未被这个世界的浑浊所浸泡的少年,什么都不能够了解。渐渐的,少年从身体的蜕变迎来了心理的蜕变。从和父亲在酒馆里和旁人嬉笑的那个时候开始,卡门青就不再是昔日的卡门青了。来到了城市的他认识了理查德。理查德当时的话实际上是一种暗示,也是黑塞的表白:“您是未受时尚沾染的人,是个多么令人羡慕的人哪!……一两年内,尼采也罢,诸如此类的人也罢,您都会知道的……”黑塞借理查德之口,实则是阐明了一个社会的现实,那就是这种随波逐流的社会风气,它有能力同化来到这个区域的一切人,而最恐怖的是,它就像是一种慢性药,服食时候会在不知不觉间腐化人的心灵。就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生活、交际,盖上看似友善的假面具,和新朋友旧朋友谈笑风声。这是作者在本书中想要表达的内容之一,而之后与瘫痪者博比的相遇更是故事中很重要的一个情节。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卡门青对他的称呼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别,从“残疾人”到“博比”,从“您”到“你”,这其中的转变十分可喜。与博比的友谊不是物质上的,是不带虚荣不带功利的,而是心灵上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博比与他故乡的上是非相似。都是纯洁,但能将一切看得透彻的。从书中人物的苍老和死亡,作者在读者的面前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漂去一切浮躁虚荣的历程。在故事的最后,卡门青带着平淡的幸福叙述着他的生活:修补屋顶、回顾过去、舅舅康拉德……卡门青在阴湿积满灰尘的抽屉中看到了他从前怀着抱负写下的“巨著”的头几章——那是“我的毕生之作”。在我眼前是一幅画,在苍翠的山脚,倚靠着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拿着沃州酒的酒杯,在和煦的阳光下细细回忆他的往事,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一丝笑容。
  •     因此,我们的生活为人性显示其深邃与滑稽提供了足够的天地。只是这生活蒙上了一层永久性的纱幕——被掩饰起来的或者未被意识到的压抑感。对各种自然力的依赖,有着干不完的活计的生活的劳苦,随着时光的流逝,使得我们这个本来就在老化的一族人,都染上了沉思的癖好,虽说我们的严峻的脸配上沉思倒也不坏,但却沉思不出任何结果来,至少是没有令人欣快的结果。多数人介乎义人和罪人之间,如果这两种人有什么好处,他们都乐于分享。我父亲便是这多数人中的一个。一件蠢事,倘若不能使他既动心又不安,既蠢蠢欲动地想赞同干蠢事的人,又老想到自己是个从未失算因而留下污点的人,于是就摇摆不定,显得十分可笑。倘若做不到这一点,那末,这件蠢事就愚蠢得还不够到家。一个在山区长大的人,他可以长年研读哲学和自然史,并抛弃老态龙钟的上帝,但是,如果他有朝一日重又感触到了燥热风,或者听到一次雪崩折断树木的声响时,他胸中的心灵就会颤动,他就会想到上帝,想到死亡。我的善良的父亲这样做,所遵照的正是那种朴素的教育学,但他自己并不知道;生活本身就惯于按这种教育学来对付我们,不知哪一天会给我们送来一个晴天霹雳,并让我们事后去追思自己究竟犯下了什么恶行,竟惹得上苍降下神威。遗憾的是我从来不去回想,或者很少这样做,宁可泰然自若地,甚至倔强地承受那种分期分批的惩罚,也不按别人的愿望独自去悔过。我开始预感到,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有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立,或倾倒,还可能有大事正在发生,而有关的消息则从未传到我们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坳里来过。同时,我心中有什么象指南针一样地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拚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时,我这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但是我今天还象当年一样缺少成为一个八面玲珑、善于处世的人的素质。我早年偏狭地只同大地和动植物打交道,因此在我身上没有形成多少社交才能,而且现在还常常抱着幻想,这充分证明,我——很遗憾——是多么偏爱一种真正的动物的生活。十七岁那年,我爱上了一个律师的女儿。她很美,值得我骄傲的是,我一生始终只同非常美貌的女性恋爱。我为她和其余的女性所受的苦恼,留待以后再叙。在那儿,歌德和莎士比亚所创造的人在我身边出没。一切人的本质中神性的一面和可笑的一面都显现在我的眼前:我们的矛盾分裂又不受约束的心灵之谜,世界历史的深奥本质,精神才智的非凡奇迹;就是这精神才智使我们短暂的时日焕发神采,并通过认识的力量把我们渺小的存在提高到必然和永恒的境界。尽管我感到这样做简直是在苦苦折磨自己,但我还是一直不断地让她的形象在我的眼前出现那么一瞬间,这形象是那么真切,那么栩栩如生,于是乎一个昏黑的热浪淹没了我的心,使我身上最远的脉络都感到了痛苦。我的这次初恋从未告一段落,而是象一个疑问,在我的青春岁月中时时响起,永远得不到解答;又象一位沉静的长姊,陪伴我经历了往后的多次恋爱。我眼看着平凡的日常生活奢求于人,张开大嘴,吞噬了我充沛的精力和傲气,使我恼火,使我疲倦。我心中并没有感到多少痛苦,而是万分惊讶,充满敬畏,因为我得以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谜如何解开,一个生命的环如何轻微地颤动着合上。这种忧愁便是一个抱有梦想的孤独寂寥者的哀伤,时而袭来,或者一天,或者一夜,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过了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又卷土重来。渐渐地我对它已经习以为常,一如对一位亲密无间的女友,感到它并不折磨人心,不过是一种烦躁不安的疲惫困倦,而且自有它的甜蜜。我以为。爱情的存在是为了向我们表明,在忍受上我们能有多么坚强。但是这明智而自制的生活始终缄默不语,听凭我四处飘浮。它既不给我送来狂风,也不给我送来星星,而是等待我有朝一日磨去棱角,变得畏畏缩缩,忍气吞声。它听凭我去演骄傲自大的喜剧,不屑一顾地等待我这个迷途的孩子重新找到慈母为止。我必须想到,总会有一天他躺在临终的床上,我伶仃一人站在旁边,看着他的灵魂离去,而这灵魂却是我所陌生的,我从未努力去得到他的爱。过去我曾以为,自己不爱别人而为别人所爱,必定是一种特殊的享受。我现在才体会到,双手捧着呈献出来但得不到回赠的爱是多么令人羞愧痛苦。不过,一个外国女人爱上了我,希望我成为她的丈夫,对此我多少有点洋洋得意。此外,我的看法也慢慢改变了。我并不十分惋惜青春华年已过,自己渐趋成熟,跨入了这样的岁月:一个人将懂得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一段短短的行程,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过客,他的行止以及最终消逝都不会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影响。我从生活中和朋友那里所得到的要比我能给予的多得多,这就是我的命运。如今,一个对我来说是美好而喜悦的时期开始了。它的内容之丰富,将使我一生享用不尽。我有幸能清楚而深入地观察一个人的了不起的心灵,疾病、孤独、贫困、虐待都只象轻飘飘的浮云在这心灵之下一掠而过。我们用以糟蹋和败坏自己美好而短暂的生活的一切小小的恶习,狂怒、焦躁、猜疑、谎言,使我们变丑的一切令人恶心的龌龊的浓疮,在这个长期忍受深重苦难磨炼的人身上已经根除了。他既非智者也非天使,但他是一个富有理解力和献身精神的人,由于巨大的痛苦和匮乏,他学会了毫不羞愧地自感软弱,并听从上帝的安排。我看着一个人死去,他过去的一生唯有苦与爱。他感受着死神在他身上的劳作,可我却听到他象孩子似的在戏谑我看到,他的目光如何从万分的痛苦中射出来寻找我,不是为了向我乞求,而是为了鼓励我振作精神,为了让我看到痉挛和痛苦都损害不了的。保留在他身上的珍宝。这时,他的眼睛是那么大,使你不再看到他的枯萎的脸,而只看到他那对大眼睛的光芒。我在精神和所谓教养的王国里的几次曲折飞行,正好比我舅舅那次出名的帆船航行,只是我在金钱、精力和美好岁月上所付的代价要比他高。(结尾)对我来说。当作家同乡议员或者一道石坝的价值相当,或者稍高一点。可是,抵不上我那已成往事却又永不消失的生活。连同从苗条的罗西•吉尔坦纳到可怜的博比这所有可爱的人物形象。
  •     生活就是旷日持久的一点一滴的材料的搜集;少年的野性在心中觉醒,在大山和季风里欣赏自然各种玩味。横冲直撞,放声大笑,呻吟叹息,号叫着闯过山壑峡谷,吞噬山上的积雪,用它粗糙的双手拧弯坚韧的老松,折磨得它们叹息连连。青年-人生曾向我显示了它那日常的辛劳工作的一面,而今又突如其来地让抱有偏见的眼睛见到它那无限的深度,并将一次简单而又深刻的经验充实青春。书籍里的神秘意识是人世间未曾有过的,却又是真实的,而今要在被打动了的心中掀起浪涛,去经历它的改造自己的命运。青春不可缺少的恋爱-我所敬畏的美貌女子忍受甜蜜的苦恼,彻底地品尝男性的欢乐而纯真的友谊中年-在郊外莱茵河畔我的小屋里,我作了许多研究和思考。生活就这样在我身旁流逝而去,既无湍急的江河把我卷入,也无强烈的激情和同情炽热我的心,使我摆脱抑郁的梦。越来越热中于窥探事物的奥秘。我倾听在树冠里发出万千音响的风儿,在山壑里潺潺流动的溪水,在平原上悄悄逝去的平静江河。我知道,这些音响都是上帝的语言暮年- 我的看法也慢慢改变了。我并不十分惋惜青春华年已过,自己渐趋成熟,跨入了这样的岁月:一个人将懂得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一段短短的行程,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过客,他的行止以及最终消逝都不会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影响。他可以在自己的眼前保留一个人生的鹄的,一个心爱的梦想,但他再也不自以为是个不可缺少的人物,而是在人生的途中,经常给自己留出一些闲暇,毫不感到内疚地耽搁那么一天的路程,躺到草丛中,口吹一段小曲,无牵无挂地享受眼前的快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黑塞至于我 多少有点似懂非懂 有时候像一记重锤有时像黑洞
  •     看到这部小说,有种“原来荒原狼也是年轻过啊”的感觉。黑塞很擅长写自己,看到了一个浪漫的对生活、友谊、爱情、自然等一切有热忱的青年,感觉特别淳朴,文风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有点像啊,尤其是男性友谊间的描述,写得和爱情也太像。
  •      【book·彼得·卡门青】 熟悉的世界变小了、消失了,灵魂抛弃自我,带着恐惧与欢愉奔向未知而遥远的地方,在那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却又那么熟悉,说着音乐、诗歌和梦的语言。 痛苦也罢,失望也罢,忧愁也罢,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让我们烦恼困惑或者自我轻贱,更不是要剥夺我们的尊严,而是为了让我们成熟起来。 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愿你也有一个伟大的故事 生活就喜欢把严肃深刻而感性的事情放在一个幽默的环境当中
  •     黑塞写peter的同时也在写自己
  •     自傳氣息太濃
  •     太过美丽的语言,不忍卒读。也幻想有这样的一生
  •     读完第三遍,想到了“殊途同归”。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你可以选择路线和过程,如果你是神的孩子,你最终是要体验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在一次次起落中升华心灵,接近神性。所以不管你选择做了乡议员,还是作家,你都会有所成就,重要的不是那个职业本身,而是你在其中所遇到的人,所付出的爱。你生活的城市,你的职位,你的角色,都不过是这场旅行的一个载体——类似于交通工具,你去佛罗伦萨朝圣,是靠着飞机、火车还是步行到达,相差无几,重要的是在这里的遇到的人和事本身,可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不是太在意”交通工具“了,不停的”利其器“,却忽视了人之为人的根本。 所以,勇敢的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投入到宇宙的苍茫中,去经历,去感受。然后安心的躺在永恒的时光中,正如千万年以来的人们一样。
  •     黑塞27岁时写下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无论是思想深度和思辨能力还是文字丰富程度和对语言的把控能力都远不及后来的作品(只须对比最后一部作品《玻璃球游戏》便知),但就是有着天真单纯的、可能稍显直白的美,也能从中看出日后创作的雏形。风景描写也很美。
  •     一部关于回归的作品
  •     “我从生活中和朋友那里所得到的总是要比我给予的多的多,这似乎就是我的命运。”这样的认知并不能掩盖彼得搞基的情怀
  •     可能是我从来不喜欢自传体小说的结尾 感觉第八章收尾时候有点儿弱了 其他太喜欢了 再见乌托邦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补mark
  •     远远的离开家乡,经受各种苦难,带着回忆,落叶归根。
  •     短短的小书,自由的治愈,“回顾一生,我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总是比我付出的要多”
  •     让人平静,仿佛又回到青春年少的时刻
  •     黑塞的精神之中似乎没有不堪的部分,那些人性中的弱点很快就被羞愧和真正的自由战胜了。和《荒原狼》一起读的,还以为这是《荒原狼》的主要部分……
  •     关于赫尔曼黑塞对古印度禅学的思考和“跳出时间”的人生哲学,这本书也算是无功无过
  •     “你在浪费时间方面简直是个天才,而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没有比零更低的分数”....哈哈哈哈哈哈哈
  •     “泛爱众人”,大自然的神性,真浪漫主义。个人视角,大量心理描写,很容易将彼得卡门青代入读者自己,如果以家庭作为个人和社会的界限,在家庭之中形成的是第一人格,在社会上被塑造的是第二人格,第一人格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农夫离不开农村”,青年由于求知欲向往社会,遇到其他人的“第二人格”,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总是格格不入,第二战胜第一的是社交家的诗人、画家、音乐家、评论家,而顺应“尼米康精神”的彼得卡门青在家乡得到了救赎。黑塞写了太多关于乡愁的诗篇。(黑塞是infp吧。)
  •     往昔回忆。幼年的孤僻,狂热的友谊,苦涩的单恋,乡愁的阵痛。一些情节特别引起共鸣。因为我们都曾是个少年啊。
  •     浪漫主义
  •     居然忘了最后是怎样了……确实,美好的景色描写不能再美好
  •     能把人物想法刻画的如此自然。
  •     彼得的孤独、那种农村出身想努力改变自身状况,厌恶文人雅士的虚伪,喜欢喝平常的小市民打交道。这些都让人的。 不过最令人惊奇的是他和木匠竟然有那么多话聊,后来是和驼背就居住到一起了。对于一个没有亲戚关系,也不是爱人的人竟然如此细微照顾,觉得很不可思议。
  •     简直太好看了,感谢这样的阅读过程。原来我的不满来自于狭隘。彼得卡门青不是天才,不是“完美”的人,却是那种我们任何人都需要的朋友。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再仰望光环,不再迷恋欲望,不再渴求回报,而去注视着那些平凡可爱的人儿,去把自然当做人一样呵护,去把人生当做一次短暂美好的停歇呢。
  •     的确,用浪漫主义的诗意的笔触不仅仅勾画了一个卓绝脱俗的卡门青形象,更构建了一个似乎真实可触的唯美乌托邦,透过这些画卷,似近实远地感受到人作为时间和永恒之间的存在之美,而这也就是本书最为打动人的地方吧。
  •     如此浪漫而细腻,每一段文字都能激起电影般的画面联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至少不用像荒原狼那样死磕了…但是后者磕完还想再磕一遍,感觉磕得太干涩生硬完全没咂巴出味来
  •     太深情
  •     下了一本《荒原狼》 从第一章看起发现已经是百分之六十 感到不大对劲 看完了都不知道荒原狼是什么 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查了一下发现自己看了假的荒原狼(●—●) 作为小说写的比较无趣而生硬 但看一个迷茫的人想着神性 人性什么的还蛮有感触
  •     卡门青离开家乡,怀着对高山、湖泊、溪流深深的爱。他将自己投入到了眼花缭乱的城市生活当中,也成为了所谓的高雅艺术圈的一员,然而身体的细胞却总是不安于这沉沉的现实梦境而渴望拥抱那些被世俗所不屑的蛮荒之地。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游走于生活之外和现实之中的孤独旅程……。卡门青回到家乡,怀着对高山、湖泊、溪流深深的爱。
  •     想大力泳抱黑塞。读黑塞真的感觉好解脱好自由啊。
  •     青春何美好 华年逐岁逝。欢乐趁今朝 明日恐已迟。
  •     幻想曲
  •     最后终究是归零,但是还有曾经
  •     重新认识丑志和我 重读居然没有以前留下的印象 封面就是现在的我呀
  •     充满诗意的语言,既像优美的散文,又像幽静的沉思录,情节照应还体现了小说的美感。意象与隐喻呼应探寻生命意义的主旨,“一个人将懂得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一段短短的行程,把自己看作一个过客,他的行止以及最终消逝都不会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影响。他可以在自己的眼前保留一个人生的鹄的,一个心爱的梦想,但他再也不以为自己是个不可缺少的人物,而是在人生的途中,经常给自己留出一些闲暇,毫不感到内疚地耽搁那么一天的路程,躺到草丛中,口吹一段小曲,无牵无挂地享受眼前的快活”,能划破生命虚无的迷雾的是实实在在爬过了我皮肤的那一秒钟。
  •     和我想象中有点差距,黑赛的第一部作品,给我的启发性不够,希望陆续会有更多的发现!另外,风景描写不错的
  •     黑塞最早的作品。能引起共鸣大概是因为这完全是日常生活的记叙,如何爱上一个人,又失恋,觉得没面子;如何建立起友谊,以及夹杂着强烈嫉妒的友谊;如何感到绝望而想要寻死,却又被处境更艰难却又更坚强高贵的人鼓舞。
  •     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
  •     这本少有单独成册的,实际上是一颗小小珍珠一般珍贵的书。
  •     教人如何去爱的一本书
  •     原版应该更好。
  •     自我救赎
  •     黑塞的每一部书都会让我想到自己。
  •     这几天看了很多部关于成长的小故事,这本最深情最浪漫,少年时那火一样强烈却水一样腼腆的爱恋,让他沿着山峦峭壁攀爬,就为了摘那一朵热烈地开放着的杜鹃,但靠这汗水和血水换来的赠物却最后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在女孩空无一人的家中。太喜欢这种纯洁的爱慕了。
  •     浪漫主义,少年的野性在我心中觉醒,青年充沛生机希望和激越之情开始狂野的战斗,成年在书籍里有生命的凉风袭来这生命是人世间未曾有过的,却又是真实的,而今要在我的被打动了的心中掀起浪涛,去经历它的命运。在生活的重压中,曾经又惊又恼地看到了人生如何迅速而又彻底地毁灭了我的幸福的梦幻,如今我又将不胜惊讶地目睹眼下的苦恼如何被一扫而光。人生曾向我显示了它那日常的辛劳工作的一面,而今又突如其来地让抱有偏见的我的眼睛见到它那无限的深度,并将一次简单而又深刻的经验充实我的青春。
  •     一种具有神性的生活恰恰是在回乡之途中寻得,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故事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意外地确认了与我的契合后,是否也能得到一些启示?然而对我而言,作家和乡议员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若只是如此结束,这种表面的平衡恐怕不会稳定持久。
  •     像溪水一样奔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