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020096466
作者:巴金
页数:358页

中学生、大学生与成家之人的区别——《家》

《家》是我一直想看的一本书,是因为在初二那年,S托我将这本书做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她心仪的少年。在当时只习惯送些小镜子、日记本的我看来,送书真是一件浪漫又高尚的事情。对当时的我来说,买一本正版书绝对是极其奢侈的事情。这书虽然经过我的手,可我却并不知道里边的内容。一直以为这本书讲的会是一个小家庭的温馨亲情,S以此寄托她少女的情愫。读完却才知道,书中讲的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受封建思想统治下的大家族里三兄弟的不同命运。大哥觉新是高氏家族的长房长孙,为了“维护”整个家庭的和睦不敢违抗祖父及家人的任何意愿,连婚姻大事及让妻子外出生产这样的大事都唯诺是从,最终导致妻子在生产后丧生。二哥觉民有着新进思想,通过反抗争取了自己的爱情。三弟觉慧更是敢于反抗并最终冲出了那个束缚他的封建家庭。看完全书再回过头来看序,才发现,那个“不反抗主义”的大哥觉新就是巴金先生的哥哥,他写这本书许就是为了他序言中所说的——“倘使你能够活过来,读到我的小说,或者看到你死后你所爱的人的遭遇,你也许会觉悟罢,你也许会毅然地去走新的路吧”。他要让哥哥复活起来——“复活起来看我怎样踏过那一切骸骨前进!”我应该是觉悟还不够,也或许是对文学作品领悟的还不够深。说实话,整本小说,带给我的震撼感并不强烈。每个人物的命运都被我猜到了。丫头鸣凤、梅表姐、瑞珏,每个女人的死都有着明显的暗示,甚至最终高老太爷临死前改变了他的决定更显得没有脱离文学作品固有的俗套,但全篇却有一个人物真的让我感伤,就是大哥觉新。我同情他,理解他,甚至佩服他。在我看来,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整个家族,甚至成就了二弟的反抗以及三弟的出逃,正是因为有了大哥的的“作揖主义”,二弟三弟才可以在大哥为他们圈造的氛围里“为所欲为”。我觉得兄弟三人面对家庭,更像是一个人在中学、大学以及成家以后对恋爱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觉慧就像一个中学生,他爱着丫头鸣凤,又对二哥的女朋友琴有着依恋,甚至对梅表姐、瑞珏嫂子都有着不同的倾慕。这就好像一个中学生,有了爱的感觉,却还不懂得爱的含义,甚至有点朝三暮四,既喜欢同桌又喜欢学习委员。觉慧的反抗与出逃,建立在朋友与大哥的救济之上,这让我想到了中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在校园里肆无忌惮的早恋与叛逆。他还不明白生活的苦与压力,只觉得压迫他的都是该摒弃的,他不曾想想自己的吃穿住行从哪里来,是如何来。小说结尾,只写到他的乘船离开。我还真有点担心,这个十八岁的少年反抗出逃以后如何生存。倘若他自力更生,我是肯定会佩服他的。倘若他四处碰壁,流浪街头,我倒觉得这个三少爷缺点真本事。觉民就像一个大学生,他爱表妹琴,并为了不重蹈大哥与梅表姐的覆辙,坚持反抗并最终得到了家族的同意。这就像一个大学生,明白了爱的含义,有了恋爱的对象,并努力把她追到手。他在家中,既不像大哥唯命是从,又不像三弟激情莽撞。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但是他的反抗,也只是躲起来罢了。他期待哥哥帮他解决问题,他通过拖延时间来取得胜利,我觉得他依旧算不上为了爱情做了多大的努力。生活的资本依旧是二少爷吃着家里的老本,这就像没有经济基础的大学生,毕业也许就意味着失业与失恋。兄弟三人中,只有觉新是真正娶妻生子的人,他不能与心仪的梅组建家庭,在大家庭的安排下娶了瑞珏,但是却能与瑞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当丧偶的梅重新回到他的视线中时,他也只是压抑着自己的欲望,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在我看来觉新不仅对自己的妻子——忠,也对曾经的恋人梅——敬,他才是真正为爱做了牺牲的人。他需要工作,需要为了维护整个家庭的和睦而迎合每个人的需求与刁难。甚至二弟三弟的反抗行为都会被其它房的人指责到他这个失去父亲伴着继母过活的大儿子头上。觉新没有反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老三可以在高老太爷刚死的时候就走,他能走么?也许我也是太传统了。我想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我最多能做的就是像鸣凤,用投湖自尽来表示自己对三少爷的忠贞,但如果我是这三个少爷里的一个,我倒真不知道,我该走谁的路了。你呢?PS: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1936年在上海,18岁的萧珊与当年32岁的巴金相识并恋爱(差14岁哦!),恋爱八年之后在贵阳与巴金共结连理。与巴金相伴28年后,因癌症病逝。我在网上搜了巴金先生的《怀念萧珊》真的很受感动。比《家》好看。书摘:1、他(觉慧)站在大哥的面前,看着大哥带痛苦表情的脸,一个可怕的思想突然来袭击他的心。这个可悲的真实就是:这般人是没有希望了,是无可挽救的了。给他们带来新的思想,使他们睁开眼睛看见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过是增加他们的痛苦罢了,这正像使死尸站起来看见自己的腐烂一样。……………………………………原创作品,转载前请联系QQ19688143,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德州心故事“

抗争

不记得谁说过一句话,20岁看巴金的书。我觉得说的对,巴金的书充满了反抗精神,有着向前冲的猛劲儿,特别适合年轻人。读完全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抗争,对于自由、平等的争取,不靠等,不等施舍,而要靠争取。一切旧势力不会自己失败,不会自己投降,只有我们不断的抗争,一点一点的争取,旧势力才会一点一点的倒退,并最终完蛋。不要做一个像大哥觉新一样的无抵抗主义、作揖主义和妥协主义者,这样最后不仅不会获得旧势力的理解,反倒会伤害更多的人,葬送更多的牺牲者,最终难免苦人苦己,并且被动的称谓旧势力的帮凶,称谓被动的压迫者,包括自己。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也许小说所处的时代,里面充满了封建的、黑暗的、压迫人性的糟粕,许多都是我们已经无法理解的了。但这些东西在不远的过去,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压迫着我们的,他们刚刚消失不就,我们不应该忘记。不仅如此,要我说,这种旧礼教,封建的压迫并未完全消失,尤其是现在更有着死灰复燃的可能。比如婚姻不靠爱情,而靠门当户对,而靠父母之言,现在依然存在,尤其是近些年反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可见这些黑暗的东西是多么的难以消除,我们必须要永远保持警惕,必须要时刻做好抗争的准备,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青年永远都是一个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原因就在于青年们年轻,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有冲劲,闯劲,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进行抗争,没有这样那样的鼓励,较老人,所谓的成熟的人更不怕后果。也只有他们,才能创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我们现在在工作中,许多人没过几年,就忘记了自己曾经伟大的、纯洁的梦,磨掉了自己的冲劲,忘记了初衷,同芸芸众生一样,适应这个社会的一切,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已经忘记了抗争,将应该撕毁、揭穿的潜规则,变得适应,变得视而不见。犹如大多数人一样沉入这潭死水,浑浑噩噩,有的虽然清楚这些,但是不敢说、不敢管,期望能够靠妥协、靠作揖主义来求得改变,成了帮凶,这些人更可悲,更痛苦。我们不要做这种人,要记得永远抗争。当然,年轻人的冲劲、闯劲有时也会坏事,因为事物的对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判断,许多事情也并非简单的对错判断。年轻人经常会因为好的目的,做错的事。今天的许多政治运动莫不如此,利用年轻人美好的愿望,利用他们充当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这很恶心。但是,我也觉得年轻人要加强自我分辨,而要加强自我分辨,就要有知识,不要盲目的冲、闯。要理性的、深思熟虑的冲、闯。我们要的是对不平之事、社会、制度、压迫的抗争,有序的抗争,而不是盲目的感情冲动。做一个成熟的年轻人,有抗争的精神,也有深厚的知识。书中如鸣凤、觉新、觉新的老婆、梅他们都是牺牲者,是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的牺牲让我痛恨、让我愤怒,有时我想觉新的做法,很像《等待》中的孔林一样的残忍的老好人,害人害己。但有时候愤怒是最无用的情绪,我们要像觉慧做个敢于抗争的人,他敢于同整个封建、黑暗的压迫做斗争,我佩服他。但又觉得他太冲动,有时候所做的反抗又是幼稚的。但就是这份冲动、这份幼稚,总是黑暗中的希望。巴金是大师,道尽了黑暗,却也告诉了我们希望。做一个永远抗争的人!

春风沉醉

初读这部小说最明显的感觉便是它的年轻了,不光是书中所涉及的人物具备的年轻反叛精神,更重要的是27岁的巴金笔法还很年轻,能够很轻易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年轻人写的东西,当然,他写到的也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并未深入社会以及文化,所以并不像一个门外汉的作品。与此同时,也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这部小说偏短,叙述的故事也只有短短的一年光景,尽管它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是上千年的历史气息铸造的。还有一样是我印象深刻的——小说里的人物真是太能哭了,不论是男是女,当真是说哭就哭,我一个北方汉子似乎不能理解他们过低的泪点。07年曾经出过电视剧《家》,那个时候瞥过几眼,不过印象并不深刻,到现在也只剩下一些演员所饰演的角色而已,所以在我重温这部经典的时候,我把人物统统按照电视剧里的扮演者的样子插入其中让其活动,感觉很生动。这是一部以新旧斗争为主题的小说,其中不可避免的插入了大量的爱情故事——觉新与梅、觉新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甚至琴、剑云与琴,也许还有其他。觉新与梅是绝对的苦命鸳鸯,因为觉新的不反抗主义和作揖主义,他痛失爱人,自己娶了一位虽贤惠却未曾谋面的瑞珏,梅却远嫁他乡,青年丧夫,回到娘家开始了她短暂而又漫长的悲愤生活,她曾经说她希望早点死掉,因为在这个世界活一天受一天,确实是这样,姑且允许我按照《简爱》中提到的思路来说,人活着的两个主题——爱和尊严,首先,她失去了爱,她的爱人有自己幸福的家庭,母亲又无暇管她,弟弟年幼无知,了无所依;再有,旧时代的传统仍然横亘在所有人面前,她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放到今天,失去了爱情也许可以在学术或者经济上有所成就,而放在那个时代的梅,她是绝对没有理由做这些事情的。她或者没有意义,她只有等待死亡,一点挽留的心思也没有。觉新从来都是屈服的,他从来没有争取过他的幸福,起初我还能理解他的顾全大局,可是到瑞珏临产被迫移居城外时,他还是不反抗,这个时候我彻底被激怒了,为什么还不反抗,这是要做什么,果然是觉慧对他的评价贴切——懦弱。所以瑞珏也是一个饱受摧残的女性形象,嫁到高家了作为一个贤妻良母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护,却在封建迷信的背景下丧失了生命,连自己最亲爱的丈夫也不能见最后一面,她甚至是一件工具,服务于封建礼教的工具,高家用它来驯服觉新,用完就把它扔掉,任谁也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说到这里,我想穿插一下淑贞,生在“新时代”却还是被裹了脚,这叫什么,这叫笑话,姐姐们都不再裹脚她却“重拾旧业”,只为了母亲的虚荣······觉民和琴大约是这里面最幸福的了,觉民抵抗成功,没有成为第二个觉新,他和琴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他们俩和觉慧也许是巴金留给我们通向未来美好生活的钥匙。剑云和琴,也只是剑云一厢情愿罢了,并没有擦出什么火花。觉慧呢,对琴有好感,但是他更大的追求在于反抗,所以琴和觉民在一起是必然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小说的主角完全是觉慧一个人,尽管我认为他的反抗有时候有点过火,但在那个时代那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觉慧和鸣凤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没有结果的,这也让我认为鸣凤是跟梅一样是这部小说中最悲惨的两位女性,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认为觉慧深爱她,鸣凤对觉慧来说顶多算是喜欢,是他反抗大家庭制度的一种应激反应,甚至,觉慧在这部小说里是没有爱情的,他的追求不在这里。我觉得可以将鸣凤比作寒冷地窖里的一个火炉,呆在地窖里的时候唯独靠近她才能感受到温暖,而外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是一片阳光明媚的大地,他当然更喜欢无所谓寒冷的阳光,尽管火炉带给了他温暖,但是火炉周遭毕竟还是他不喜欢的寒冷。我之前想着要在小说人物中找一找究竟哪个和我最像,结果发现,哪个都不像,我刚巧是他们的结合体,他的nice配上他的bad。剑云在这里是一个配角,完全用来衬托其他人的,在他身上读到了自卑、忧愁,他是无力反抗的代表,他有追求,有向往,他却无力改变自己周遭的环境,他注定是一个悲剧,尽管小说没有交代他的结局。觉新便是作揖主义的代表了,他的才华完全淹没在屈服之中,习惯于向别人退步,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表面上的太平对他来说重于一切,他是还没进化完全的旧时代人,尽管他有新思维,可是那些慢慢便消磨殆尽了。觉民的性格是觉新和觉慧的过渡,不太激昂,又不愿屈服,这似乎是在家庭子女中排名居中的人的通性。巴金先生曾经说过,他最喜欢的是觉慧,然而我虽然在一些方面对觉慧略有好感,但总感觉有些地方他过于过火,比如他不停地骂自己的大哥为懦夫······最近感觉自己有点偏右,对于过左的人我时常不能理解甚至于指责······我还在想,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我会是谁呢?虽然我说这部小说是以时代交替为主题的,但到这里我还只是在谈个人,时代是一个大的话题,并且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我不能完全参透,但是,我想,这无数在同他们时代斗争的人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俗话,但这却是真理。我想引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些东西吧:当一种风行已久的思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定型为传统的权威,人们只有接受或不接受的选择,很难再改变,最后它终因不能适应环境而解体。人们驰骋才思,发明创造,人的价值才有可能被发现承认。小说题目是“家”,但是这个家却是黑暗的,那么,这是濒临毁灭的家,还是能带给人温暖的家呢?如果是前者,那么作者以此为题真的是太残忍了!


 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