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之名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9
ISBN:9787536600133
作者:[意] 昂贝托·埃科
页数:616页

内容概要

艾柯(Umberto Eco,1932—),意大利哲学家、作家,当代著名的符号学家。1954年毕业于都灵大学,做过文化编辑,先后在都灵大学、米兰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任教,目前为波洛涅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符号学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开放的文本》、《符号学理论》、《符号学与语言哲学》、《阐释的局限》等。另有《玫瑰之名》、《福柯摆》等“严肃的畅销小说”多部。他的对话录《诠释与过度诠释》中译后,曾在国内引起过巨大的反响。

作者简介

艾柯48岁时发表的《玫瑰之名》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已被译成35种语言,总销售达1600万册。曾获意大利两个最高文学奖和法国梅迪西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是当时耗资1600万美元,由奥斯卡获奖者让·雅克·阿努达执导,影帝肖恩·康纳利主演的。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之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历史学、政治学、犯罪学,在政治上表现了教皇与国王的冲突,在宗教上反映了圣经中有关犯罪的预言,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


 玫瑰之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哲学让人终归面临绝望。或者不如说,绝望终归引领人走到哲学那里。《玫瑰之名》,“开篇伊始是圣经,祈祷圣经,圣经即上帝。开篇是上帝,每一个虔诚的修道士的本分是每天以唱圣歌的谦卑,重复从不变化的生活。可以说这种活动具有无可辩驳的虔诚”,“现在我要逐字复述所看到、所听到的一切,不敢添枝加叶,好象要留给寻求符号的符号的人阅读(要是魔鬼起初不出现的话),以便可以做译解这些符号的祈祷”。好的文字,即使是另一种语言,通过翻译也可以传达出她的节奏、速度和音高。正是这样。“祈祷”的反复,“虔诚”如同线索串起黑珍珠,魔鬼终会出现,“要是魔鬼起初不出现的话”。怀疑本身便值得怀疑,因为怀疑即假设一个确定性的真实。基督不怀疑,基督只相信。祈祷上帝,则坚信魔鬼必然降临,“要是魔鬼起初不出现的话”,信仰上帝如同信仰魔王。真相大白于世之前,日复一日静修祈祷。除却祈祷,再无其他,方是虔诚者的本分。二元论者声称他们信仰两个上帝,一个创造了非物质世界的慈悲的上帝和一个创造了物质世界的邪恶上帝。人总能为世界的脆弱找到合情合理的解释、找到似乎真实的根据。而世界竟然远非脆弱,仅仅是其强悍命定了人的脆弱。脆弱让人疯狂:开初,他们建不能成功的巴别塔,意欲走近上帝质问他;上帝昭示了人的处境,人便自相埋怨,无望而沮丧。因此会有这个故事:有人在恐惧中睁大双眼,有人在黑暗中为基督而战。“第一个天使吹喇叭,就有冰雹与火,夹着血落在地上。……第二个天使吹喇叭,就好象有着火的山,投入海中;海的三分之一便成了血,……第三个天使吹喇叭,就有烧着的大星好象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河的三分之一和水泉上。……于是水的三分之一变成苦的,许多人因水变苦了而死去……第四个天使吹喇叭,太阳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和星辰的三分之一,都受了打击,……第五个天使吹喇叭,……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有能力赐给它们,好象地上蝎子的能力一样……这痛苦就像蝎子螫人的痛苦一样。……第六个天使吹了喇叭,我听见有声音从神面前金坛的四角出来,……第七位天使将要吹喇叭……我听见那从天上来的声音,又对我说道:‘你去,从那踏着海和踏着地的天使手中,取过那卷展开的小书来!’……他就对我说:‘你拿去吞下它罢!它必使你肚子发苦,但在你的嘴里却甘甜如蜜。’”(《新约·启示录》)世界的符号,是一所修道院,一座图书馆,乃至一间厨房。幽暗的厨房角落里,漆黑眼睛的农家女,那也是世界的一个象征。暗示无处不在。人的一生正是在密实整饬的暗示之网中穿梭。远非自由。在界限之内,随心所欲!符号的符号甚至也可以是一本书,或者一匹黑色高贵的马。除却那颗硕大的牛心,那个物质世界的明证,关于贫穷、饥饿、世俗的甜蜜爱情和最原始的交换。萨尔瓦托,一个流浪行乞的异端、“无知的人”、信奉苦修赎罪(Penitenziagite)者,他所使用的语言是所有语言的母亲,又或者说所有语言的私生子,这种语言粗暴、妩媚并且贞洁,永远不可重复。语言使用一次之后永远消失;但又并非不复存在,它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如同水消失在水中”——啊,这样蹩脚的譬喻。还有那让年轻修士阿德索倾心难忘,让他获得罪孽的无名女子,她使用阿德索似乎耳熟的语言,似乎能够了解这些意思,意思不过是符号背后的所指。在所指面前,符号是那么苍白。那么威廉呢?通过知识获得解放?那不过是一句谎言,却是符号化世界中的最后一句谎言,否则将要直接面对一个残酷的真实世界。上帝是世界的符号,二元论者的两个上帝则是两个世界(或者说世界的两面)的符号。上帝是符号之上的符号。但,那是苍白的,让我们再度回到那颗硕大的牛心。修道士们为了抽象而战,当然,如果基督也是抽象那未免残酷。这些关于基督的残酷力量正在成就这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正是世界的符号。符号的中心是物质,它因此而空虚。世界,基督教世界,佚名修道院,符号的道路在这里分岔:一条通往图书馆,一条通往厨房。图书馆的内部是瞎修士约尔格誓力禁绝的亚里士多德《诗学·卷二》,那符号的符号。厨房的内部是温热、可食、连接着修士与农家女之间复杂关系的牛心,那为符号世界所反映的琐碎真实。抽象的罪孽来自于禁书,但是残酷,凶杀案乃至一个伟大图书馆的焚毁;具体的罪孽来自于肉体(人的,和牛的),温情甜蜜,为理性所遗弃,为别的罪孽所遮蔽。阿德索在垂死之年记下了修道院中七天中发生的七件惨案,记下了中世纪的宗教斗争,记下了学者威廉对世界睿智的认知。他也没有回避那件与他自己有关的罪孽,在这些血腥、较量中间,这中世纪常见的“小意外”无足轻重。真实的事件无足轻重。辉煌的事件是图书馆的焚毁,使人悲哀的是无名女子的火刑。他们注定将在大地上受苦。图书馆,这通往天国的第二座巴别塔,其实与上帝无关——与上帝无关的事件是不存在的,事实是那塔并不通往天国,也不通往地狱,上帝与魔王都不会降临世界,因为这塔,这世界的符号,将由上帝与魔王分别的(也是共同的)仆人点燃。“那七个雷霆说话以后,我正要写出来,就听见有声音从天上说:‘你应把七个雷霆所说的话,密封起来,不要写出来。’”(《新约·启示录》)。威廉在世界的边界之内追问,获得智慧的乐趣,只要不向上做非分之想,在天空之下,人有无限的自由。然而他们认识了符号,一个假设竟然触到了真相。老阿德索垂死,却决非昏聩,他只是在真相的符号面前,在大地的死亡之舞面前,给出一个黑沉沉的希望:老人说,他“不知道在他写的字句里是否含有某个隐喻,甚或不止一个,乃至许多,要不根本就没什么隐喻”……他这么说着,死去。昂贝托·埃科隐藏在这一切后面,他说,他只是想借一个故事谈谈符号学,科学地认识世界。如果真有上帝,如果魔王真要降临——人已经忘记了这回事;可是,那又如何?旧文
  •     上个周末到的书,通宵达旦的今天就看完了!感觉还行,感到自己知识面狭窄很多地方都无法参透其隐语,有人给我介绍说这是一本关于符号哲学的书,我甚至在以前没有听说过这门哲学。读这本书完全用刚看过书去,感觉这本书可以和红楼梦相提并论,虽然二者所产生的文化土壤千差万别,差别只是表象,其实质是相似的!在一个知识未完全开化的时候,中国的封建时代往前,和西方的中世以前。正如我所看到的,人们按照某种契约组成一个社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社会组成后有受制于这个社会上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得规则,后来的人因为环境和教育的原因完全意识不到在这个社会以前自由和知识的形态为何!当这个社会组织起来以后当然就有了统治与被统治,代言与被代言。文中所写道中世界的基督教世界的腐朽贪婪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完全属于一种必然,就像是中国长时间的封建腐朽一样。且说红楼梦和此书的共同之处在于揭露了这种腐朽和虚弱,最后以悲剧结尾!两本书所涉及的方面之广,完全是像我这种家伙所不能全部看清的,在文化史上属于一种集大成和里程碑式的创作,我觉得奇书之奇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它对这个社会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映,这样就把读者带着超越那个形态去观察,如上帝的俯视一样!我未读懂红楼梦,只知其只言片语,同样,玫瑰之名也是,只是一种以管窥豹而已。在书的开始一点就有威廉和阿德索的关于那匹马的一段对话,在威廉的那段论述中看见就知道作者在这里讨论唯名论与实在论,然后这匹马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唯名论和实在论其本质上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的冲突,前者曾经对后者就是其恩师的一种颠覆,其中有一句名言就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基督教把柏拉图理论奉为真理,然后又转投亚里士多德(对于基督教历史我也不是很清楚),文中所写的好像就是前一阶段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前。很多评论说这是一本将宗教的书,但我却觉得宗教背后完全在讲哲学,讲中世纪哲学还是神学的婢女的时候哲学思潮的萌芽,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觉醒的前端,文中关于马的推理依据威廉所说的罗杰培根的逻辑学,对这个人我知之甚少,好象是对后世的那个培根关于自然科学的确立影响甚大!文中所极力描写基督教世界的黑暗和腐朽似乎就是暗示着这种接踵而来的思潮……文中对教堂建筑也有很是详细的描写,恕本人才疏学浅空间想象力差完全不明所以,知道看到后面的插图才算迷迷糊糊的知道个大概,在建筑中的仿佛强调的神上帝三维一体,不得不承认这也算是体系中熠熠发光的艺术精品!值得一提就是文中的对话描写,我觉得对话是按照两条主线所进行的,一条是威廉和阿德索的对话这个揭露出调查的进展推动故事的发展,另一个就是威廉和约尔格的关于笑的辩论和争锋,除却这两种对话再最后就是威廉在裁判的时候所陈述的一段话了!且说第一种,这些对话完全可以威廉所奉罗杰培根为其导师,足见其思维缜密和逻辑的美妙!关于推理学和犯罪学的知识几乎全部出现在这些对话和一些相关的描写中。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69页左右的关于理性研究大自然的研究。关键词魔王肉欲……第二种对话就是涉及到神学观点和基督教史的知识,这个我看的似懂非懂!倒是他与约尔格关于笑的争锋相对,当我看到最后非洲的终结所揭示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时候不仅会心一笑,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就完全埋下伏笔了!对于第三个对话,这个倒没有完全研究,所表达的完全应该是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批判吧!整本书有一个故事进行的线就是不停的谋杀,其实质性的线索是围绕图书馆进行的,对于这个时期我的印象就是社会在知识上毫无建树碌碌无为。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象征和发源地为教会所控制,而正如文中所描述的那样,知识完全掌握在教会手中,他有权决定人们该知道那些东西,不该知道那些东西!以便来达到对基督教世界的控制和对人性的压抑,可怜的阿德索……这点和中国古代的独尊儒术的牧人之书不谋而合,其黑暗腐朽也不难想像!所引发的基督清贫的争论这种危及到上层建筑的理论当然会被全力扑灭,神学人士内部的矛盾,当然还有修士自然的欲望和同性恋这样的肉欲横流的的批判……和下层平民的矛盾,还有是世俗权力的矛盾,在这点上面看来基督教世界似乎是岌岌可危的。我似乎看到一些关于语言学符号学知识的讨论……在47页左右的样子,不过我确实不懂这个!........................................................前面所写是我所看到的这本书的情节,看完全书不禁长叹一口气!因为刚和别人关于知识这个话题的争论的情景还在眼前浮现!我所追求的知识和知识观……书中所写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遭到约尔格的如此忌惮,他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们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这个世界翻个个儿!确实如此,在以前我听见别人的论断说知识并不能算作什么呀,要正真的运用到是集中创造价值啊,可是我们又怎么判断知识是否直接或者间接的创造价值呢?在我看来每种知识都是一种财富,加入单纯的为了改造这个世界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去学习特定的知识这跟人吃饭只是为了求生有什么区别呢?关于学以致知和学以致用我不想再说,知识一种对待知识的态度而已,甚至在现象世界中他们是如此难以分辨!可以功利的态度还是很容易区别的……我承认我很狂热的推崇知识的重要性!就算他所说的他的一个字就可以让世界翻个个儿!我不想翻动这个世界,知识只是让我宁静,正如我所看到的说:要想获得内心的宁静,非得对这个世界有清醒的认识,怎样才能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呢?唯有掌握知识和方法,我承认这个世界没有规律可言,所以才需要事必躬亲的去考察才会明白,我只是想获得内心的宁静,他会让我觉得安全!
  •     有人说,看完《玫瑰之名》再与埃科聊天,就好像面对一根波隆纳的罗马蜡烛;他才情焕发,心思缜密,是个诡谲但不狡狯的学者。虽然这种形容跟鬼话一样,但我不得不承认,《玫瑰之名》的确是根漂亮的“波隆纳罗马蜡烛”。阅读它的最佳方式是:随便翻到一页,读下去,直到困倦。经过几次这样的前戏,如果还引不起你对侦探、历史、哲思或嘲讽艺术的兴趣,那透透建议,你还是继续锁定"型男秀女"的综艺节目来聊度酷夏吧。在这部书里,没有结论,只有一些前提;没有秩序,只有一串迹象。曾经雄踞的巍然建筑将接受火的净化,成为一首由碎片、残本、集句拼成的颂歌,歌名就叫《玫瑰》——一个拥有无限力量的措词,一场在首次绽放就昭示一切的魔法。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历史推理家亦是功力深厚的学者,人物均出自现实,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内含诸多神学哲学的思辨,令人不忍卒读。
  •     说是侦探小说,其实是炫技之作,自己构造了一些神学讨论,侦探推理相比之下无甚可观的。主要讨论了古希腊思想,中世纪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最后诱惑了那么多人的神秘典籍居然是亚里士多德失传的诗学余本,确实够诱惑!于是乎顺便照顾到了艺术。读完此书对中世纪思想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地开始读《无限与视角》,一本讨论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神学,科学和艺术思想演变的书
  •     以为是侦探小说,原来是学术论文么
  •     没看英文版,但能感觉到中译很坑
  •     看不懂。。再长一长再看吧
  •     自己按照作者的描述画地图。画的很粗糙… 天使的热情和撒旦的热情之间差异极少,因它们都是由极端兴奋的意志所产生的。 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可以随意取阅 学识并不只包括知道我们必须或者能够作些什么,也该明白我们可以做而也许又不该做什么… 是该读的
  •     觉得翻译不如之前看的删节本
  •     刚开始看,30年前出版的作品了,看起来并不轻松,场面宏大,分根错节。这叙述者有种华生的感觉。 大篇幅的宗教,信仰,真的曾经有人为了信奉的理念献身。
  •     太长,太宗教化
  •     斷斷續續總算看完……再次膜拜艾柯的博學!不愧是研究中世紀的行家。不過建議先看小說再看電影,反之就提不起一口氣讀完的熱情了(比如我==),儘管有些出入。
  •     你的舌头黑了么
  •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做朋友多好,也不会有后来的争吵 今日也可成为一起读书玩笑的密友。
  •     美得很。。。。
  •     诶嘿!
  •     最初看的是这个版本~掀起了偶对中世纪滴狂热……哦……兴趣……
  •     不适合轻松阅读,只适合当学术论文的课题。里面的神学、哲学争论,说是反映了中世纪,其实,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代,比如佛教与印度教,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与佛道儒,以及所有宗教内部的争论,都有过类似的,关于世界终极,善恶美丑,自我与世界的大辩论。
  •     啊啊啊啊啊,好喜欢这本。其实关于推理的东西不多,关于宗教和符号学的更多一些。不得不说作者的知识量好厉害啊,而且描写的那种扭曲的狂热让人印象深刻。
  •     5
  •     
  •     大大教你学装逼。谁要看鬼个神学辩论啦,拜黄大仙还是拜兔儿爷谁管你啦。意大利有这个人当文豪也是很难,中小学生如何能好好学语文?这版的编辑也丧病至极,悬疑小说开头放个超详细剧透。
  •     很难想象要是没有《圣经》,西方文学会是个什么鸟样。
  •     我对这个封面印象超级深刻啊!说起来有个事儿,我当时在图书馆一直找不到这本书,于是贴了张条子在公告栏上求书,结果很快有个人回复了我说图书馆里有的。于是就见面了,容许我痴汉一下,那是个非常好看的学姐......到了图书馆后,她面无表情地走到某一个书架边弯下腰来拿出了一本年代久远的的书——就是这个封面!接下来她顺便帮我找到了《傅科摆》和《鲜花圣母》!! ——这就是我如何遇见一个真正的图书馆狂魔的故事。 ——后来我可以说我也练就了这样的迅速找到书籍的能力,很可惜的是,后来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就像移动迷宫一样,几乎三天两头就换一个书籍分布模式...... ——于是我的能力现在也荒废了。 生活永远比小说精彩。
  •     玫瑰之名是一本充满悬疑,宗教与政治,哲学思辨的书,以一个见习僧第一人称来叙述他和他老师在一个意大利修道院遭遇的谋杀案的故事。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wuli和菜头的推荐,这是他最喜欢的作者。本着,想要领略你看过的风景的心态。。。。可是看的时候深深地了解了,你的风景我只能看看而已啦哈哈哈!要不是出于强迫症,真的多次想要放弃。。。看的时候分分钟感觉到作者的嘲讽脸。。。动不动长达六页的神学观点的剖白辩论,经常读过去要再读一遍再读一遍自己刚才读了啥
  •     有时候方法错了不一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横冲直撞也有可能遇到答案。世俗世界如此美好让人如何抗拒呢。
  •     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偏繁琐,过度的信仰、变态的信仰就是伪玫瑰,并不比没有信仰更高尚。
  •     虽然当年就没有读懂.......但还是mark一下好了~ 傅科摆也并没有读懂...
  •     修道院是仇恨和阴谋交织的地方
  •     咋想的把故事梗概写在前页害人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可就这样还是啃了大半个月,吊书袋啊作者~作为一枚外行看不懂啥隐喻符号学,插图弱弱18禁啊~N久没看酱的小说,回归原始乐趣足矣~
  •     如果当成侦探小说来读就是传统经典的Whodunti模式,不过那就把它读窄了。
  •     读完福柯再读Eco,学者之思能一目了然
  •     混沌与秩序 我喜欢 符号迷宫
  •     艾柯本人就是一个图书馆吧。#2016年看完的第26本#
  •     遇到了盲点,不敢妄作评论。但作为门外汉里面有几处辩证还是很精彩的
  •     艾科大神的书…非常对胃口的推理,充满了有意思的讨论。
  •     将视野瞄向理性之外以后,与其说呈现了一种简单的巴洛克反讽,毋宁说是蒙田式的隐忧。使徒贫困的争论似乎有些多余,除了映衬实定宗教秩序壮丽的瓦解之外并没有多大作用。较精彩的部分是威廉那段对基督的humility与power之间背反关系的演说,以及这一精彩的言论难以得到教皇派系与各修会赞同时作者十足的讽刺。另外Michael of Cesena机慧不足的样态真是令人担忧......
  •     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nomina nuda tenemus。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埃科的《玫瑰的名字》,世界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是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向我们传授知识。
  •     这本书最早是在1988年的时候看过几页那时候我还在读初中,没看懂。等后来想再看的时候,却找不到了,一直到了二十几年之后,现在重新再看,感觉很不同。
  •     符号学教授指定书目,将学术揉进小说
  •     也许那些热爱人类的人的使命正是要使人们嘲弄真理,使真理变得滑稽可笑,因为唯一的真理在于学会使自己从对真理的疯狂热情中解放出来。——P605
  •     以通俗小说看不够引人入胜,拿文学理论来阐释,更不喜欢这样的文本游戏。虽然艾柯的文论妙趣横生,但看来与他的小说实在无缘了。
  •     這種需要細細品讀的書總是讓人很喜歡,並且能從中得到些什麼。
  •     离奇的案件本身和推理过程退居次要,其间穿插的关于异教徒的探讨、教权与皇权世界的交叉、修道院内部的道德崩坏和权力斗争比故事更夺目。所谓物极必反,对真理和上帝纯洁性的绝对维护中往往滋生魔鬼。遗憾的是对基督各教派不是很了解,看教派争论时候云里雾里。
  •     断断续续看完,结尾处一声叹息
  •     将在寂静与难以形容的和谐中沉浸到神圣中去,在此过程里,所有的平等与不平等都将消失。
  •     所以读完了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叫玫瑰之名(百度了下也是众说纷纭大概是符号学の象征什么的…?)当然这个译本压根没提这句话也是问题…感觉这个译本有点晕,前后不一,比如说阿德索描写他的欲火和回忆杀烧死殉道者的描写用词一样,但是不一样啊喂!是不是翻译的人换了好几拨。。感觉肯定还有其他几处不然我不会经常一脸懵逼…(就是你佶屈聱牙我才不承认真的是我脑子不行了)话说一开始看到修道院和图书馆那么牛就觉得是个flag…迷宫的推理是精妙之处,至于死因,看到和书有关且疑似中毒死就知道该@司马懿了哈哈哈…开始我以为会是猎奇向的,读到500多页感觉(预想中的)邪恶势力还没露啥头绪就有点急了,想肯定是虎头蛇尾了,而结局的揭示反而因啊居然是这样的感觉而充满了讽刺和惋惜。看到再有文化的辩论终究会变成骂街撕逼我就放心了˘◡˘
  •     推理,悬疑,宗教文化,很多元素的论文式的小说,就是书名没想明白……
  •     感觉在那么那么多年前 一定是灰常牛的推理 另一方面来说 放在现在就?2016.4
  •     看了三次终于把它干掉了!
  •     先看的电影,再来寻书看,也没有传说中那么枯燥啊。
  •     画人比画鬼难,这个作者对那个时代宗教社会文化必定如数家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