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死》书评

出版社: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05出版)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020065103
作者:柏杨
页数:433页

宫中红颜多薄命

《皇后之死》是现当代的著名作家柏杨的一篇作品。他自诩是“货真价实,札起来有板有眼”的“读史札记”,实则兼具历史学、杂文两类作品的特点——既是还原历史、传播历史知识的史学著作,又兼有以古讽今、幽默、辛辣的杂文特质。在皇后之死中,作者选取了历史上39位皇后后妃的一生来写,这些皇后几乎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她们几乎都有这倾城容颜,都曾经得到过君王的盛宠,但最后的结局却仍然逃不了一个死字,正如作者所说是皇后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生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死后却很多都遭遇灭族之灾 ,每一个死于非命的皇后的背后无外是“夺床斗争”,“夺床”的本质又不外一个权字,她们很多为了权力互相陷害,但最后却又死于权力之争。但不论结局如何,每一位惨死的皇后都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皇宫中最不缺的就是女子,尤其是美貌的女子,她们身份有高有低,但走进了宫中就再也不能离开那个魔窟,在那个深墙大院中葬送了一个又一个如花容颜,让人唏嘘不已。

纵是红颜

本书作者为柏杨先生,而《皇后之死》,柏杨先生则自诩是“货真价实,札起来有板有眼”的“读史札记”,实则兼具历史学、杂文两类作品的特点——既是还原历史、传播历史知识的史学著作,又兼有以古讽今、幽默、辛辣的杂文特质。历史湮没的是一代代或英明或昏庸的君主,同时还有一批又一批后宫佳丽,但是历史很少将笔墨投注在这些红颜身上,因为她们无论怎样,到最后都是一个皇帝或者是一个皇朝的附庸。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以杂文的形式介绍了历代的数位皇后,这些皇后大都殊途同归,免不了惨死于宫中。让人唏嘘不已。纵是沉鱼落雁,纵是高门大户,纵是多才多艺,到了皇宫都降低了作为人的人生价值。也许这也是古代所有女子的不幸吧。同情那些皇后,拥有至尊的身份,却没有平凡的幸福。

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也许人生必须需要一些看似深沉的沉着与老练。天真,单纯,天然呆的女生是没有市场的。深宫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地方,作为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你必须要学会避开皇帝探究的目光,探查出宫女•妃嫔温婉的笑容下眼底流动的精光。你需要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假装不经意流露出小女孩儿家的无知和单纯。因为皇帝喜欢,因为迷惑敌人。你要学会放弃自己的本性,因为你需要生存下去。皇后,母仪天下,何其恢弘的字眼。犹如一张鎏金却铺有插满尖刺垫子的软榻,外表光鲜亮丽,却极不安稳。柏杨借古讽今,戏谑怒骂何其犀利。他以悲天悯人的胸怀,融入戏中又游离于戏外。都说人生如戏,那看戏这是谁?戏如人生,又是谁在表演这跌跌荡荡的惊鸿一出。读完全书,并没有抱怨,因为没什么可抱怨的。

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皇后之死》将柏老先生与79年6月到12月写在《台湾时报》“湖滨读史札记”专栏中文章收集、整理出版,正如柏杨曰:我用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内心沉重无比……本书共分三集,第一集姑苏响鞋从娥皇起笔到卫子夫落笔,收集了十三位皇后;第二集温柔乡从钩弋夫人到王氏孝平皇后;第三集长发披面,从郭圣通到甄洛,引经据典,文情并茂,描写了中国历史上死的最难看的三十九位皇后,让人看后,心情沉重……掩卷沉思,在男权社会,女人是什么,是进献的贡品,任人摆布,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小小年纪进入宫闱,进入尔虞我诈的宫廷,她们用自己的美色取悦于帝王,换来荣耀,爬上皇后之位,真可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整个家族飞黄腾达,而一旦失宠,被废皇后之位,又是满门抄斩,福兮祸兮,均不可言,由此可见,宫闱中掌管魔杖的皇帝,一般随性而发,三千粉黛皇帝很难长久钟情于一人,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但皇后陈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还不都被他杀害,对于表妹阿娇宠爱她时筑与黄金屋,一旦新鲜劲过期,废后囚禁,可悲可叹。各位看官,更可气的是宫廷中女人们的互相残杀,突然想起《宫心计》和《金枝欲孽》等宫庭戏,女人们为了爬上高位,争取皇上的宠爱,挖空心思,勾心斗角,互相陷害,真是可怜之至,记得曹植写有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否可将七步诗后文改为,“本是同性人,相煎何太急”……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其实刚开始看前几章时,还感觉时不时的宛然而笑。我是第一次接触柏杨这位作者,从封面的学者想来看,我一直误以为是一位十分文雅的私塾先生,直到读了书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说话不仅口无遮拦,而且还很扯!但细想之后,却发现他说的是实话。这是我不禁回想起他在美国的演讲,说出过的华侨回顾在国内受迫害的经历,大家互问,犯了什么错误,仁兄很无奈的回答:“说了句实话。”这本书说的是否都是实话,我不清楚,但里面对与男人和女人的分析,我认为还是中肯的。都说男人是下半身动物,但如果男人不是满脑子都是sexy的话,要女人何用?在中国的历史上女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地位,其实作为一个女孩子说着种话似乎有些无耻,但即使是生活在90后的我们,居住在大城市的我们,承受着高等教育的我们,仍旧在家中接受着老一辈男尊女卑的思想压迫。一旦自己身为女儿身,在家中似乎就给父母抹了黑。城市中尚且如此,农村又会怎样?小时候被在父亲的高大背影下生活,长大后在男朋友的背后默然,将来时否就要活在儿子的身影后呢?女人在男人的阴影里生活,而指使这个男人的是另一个女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是男人的错,还是女人的错?还是我们自己的错?看完就知道这本书没有写完,只是将汉代(包括三国)以前的皇后写了个大概,而且从书中的意思是他是有意往后写的(书中提及唐宋),但作者已逝,我们只有在自己的YY中听他完成这本书了。这段牢骚,也不过是未醒的梦呓罢了……

笑谈而已

盖皇后者,皇帝之正妻也。始皇帝之前尚无皇帝一说,妲己、褒姒诸人之夫既不是皇帝,自然谈不上什么皇后,虽然自吕后起始有皇后之称,但戚夫人、冯昭仪诸人生时既未封后,身后亦未追封,不想从未享受过的皇后殊荣竟然在柏杨先生笔下得到了满足,纵然都是宫闱之事,但以上述诸人入书以皇后为名的本书显然不妥,而柏杨先生在前言中大谈的“一夫多妻”也大有问题,古代中国等级森严,妻与妾的区别宛若云泥,不可等同,很难想见柏杨先生为何会对一夫一妻多妾制闭口不谈,而故意混淆妻妾概念。 仅前言目录就问题多多,内容又是如何呢,随手拈来一例,最后一章名为《甄洛》,而甄夫人的名字其实并无确切的记载,仅有人根据杂谈野记揣测《洛神赋》是曹植写给甄夫人的爱情赞歌(观内文柏杨先生显然也是赞成此意见的)而称其为甄洛或甄宓(从魏明帝为避讳将《感甄赋》改名《洛神赋》来看,显然洛、宓二字皆非甄夫人本名),一个连名字都所叙不实的人物在柏杨先生笔下又会落得何等命运呢,果不其然,生平简叙述完毕柏杨先生就生出“假如当初第一个闯进袁家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甄洛女士成为曹植夫人矣”的感慨,甄夫人光和五年(公元183年)出生,到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陷邺城时足岁二十一岁,曹丕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出生,彼时足岁十七岁,曹植初平三年(公元192)出生,尚比曹丕小了五岁,且不言年仅十二的曹植能否带兵出现在邺城,仅是柏杨先生衷心期待的十二岁少年与二十一岁少妇相逢并萌发爱欲就足以令人发指。随后柏杨先生又言了一段曹丕将甄夫人生前所用之枕头赠与曹植,而曹植有感而发写出《洛神赋》的段子,并大花精力将《洛神赋》当做情书译成白话,姑且不论曹丕为何会行里老所不为之事向兄弟展示亡妻闺阁之物,仅略略一想在夺嫡斗争中早已被彻底击败的曹植又怎敢在战战兢兢之余如此露骨的怀念亡嫂一节就足以察觉此言之荒谬可笑,而曹植借洛神抒怀隐喻之作仅因鄄通甄就被好事如柏杨先生者附会出“叔嫂之间”的“灵与肉的爱慕”,想象他们“怎么相识和怎么幽会”,不但污前人之行,且污后人之口。本书为报纸连载集结而成,其内容果然也只是报纸小文的水准而已。


 皇后之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