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6-10
ISBN:SH10188-666
作者:[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页数:387页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 侯华甫 译
上海译文出版址
目次
第 一 卷
第一章 死屋······
第二章 最初的印象··········
第三章 最初的印象·····
第四章 最初印印象······,,
第五章 头一月······,.
第六章 头一个月··...... .
第七章 新交 彼得罗夫·········
第八章果断的人们 卢奇卡······......
第九章 伊萨伍·福米奇 澡堂 巴克卢申的故事······
第十章 基督圣诞节········
第十一章 演戏·····...
第 二 卷
第一章 医院......
第二章 续···... . ,
第三章 续·····....
第四章 阿库莉卡的丈夫(囚犯的叙述)... ...... ..
第五章 夏天···
第六课 监狱的动物·····
第七章 请愿······
第八章 难友们······
第九童 潜逃···········
第十章 出狱·······


 死屋手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了弗洛伊德对陀斯陀耶夫斯基的心理学分析,就总觉得他怪怪的。但看到这本书时,那些东西一下子都抛到脑后了。我看的这个本子比较早翻译的,所以在前言免不了又马列一下。这让我赶到强烈地不适,因为,这理论根本用错了地方。  我们没有理由用意识形态标准去衡量每个人的行为,那本不适解决问题、解放自身的最佳途径。  作者在书中的情绪是焦灼、恐惧、孤寂、悲怆、绝望,在异质的人群中发狂。“世上没有比生活在不适自己人中间更可怕的事了。”“一个有教养的人,按照法律,和一个普通人受同样的刑罚,他所丧失的常常要比普通人多得无法比拟。”  对于十二月党人的浪漫憧憬就是这样被陀斯陀耶夫斯基打碎的。  现实的残酷本来就不需要文学的美化,如果一定要这么做,产生的就是欺骗。  
  •     一、犯罪惩罚的作用 “这种有名的单独囚禁制度也只能达到虚假的、骗人的、表面的目的。它人身上吮吸生命的汁液,使他的心灵受到摧残、削弱和恐吓,然后把这个精神上业已枯萎成木乃伊的半疯的人,当作洗心革面和忏悔的典型加以推广。不消说,对社会抱有抵触情绪的罪犯是怨恨社会的,他们差不多永远认为自己是清白无辜的,而社会倒是有错的。再说,他们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惩罚,因此几乎认为自己已经脱胎换骨,还清了昔日欠下的罪孽债。最后,根据这种观点可以断定,好像得给罪犯本人平反。”对于人性、对于犯罪以及犯罪惩罚的作用,一开始陀氏就定了调。他似乎并不是很相信刑罚可以解决人类的罪恶问题,反而会作为一个虚假的“净化器”,让罪犯可以心安理得地洗清过去。二、狱中与现实的某些放大或缩小“他把二十年看得像两年一样短暂,并且完全相信,他在五十五岁出狱时,还会像现在三十五岁那样的年轻力壮。”时间在监狱里似乎停滞了,监狱的生活并不属于生活。停滞的时间带来的是过于放大的希望,“一个被剥夺了自由的囚犯的希望,跟一个真正过着自由生活的人的希望完全是两码子事。”对于自由的人来说,希望是1和2的区别,本质都是“有”;而对于不自由的人来说,自由是0和1的区别,是从“无”到“有”的。在这种情况下,放大的希望,使得时间停滞。作者自己也承认,“我记得,唯独对于复活,对于重新做人,乃至对于新生活的热切希望,才增强了我等待和期望的力量。”而对于“追逐自由”的行为,死屋中的囚犯的行为倒是挺有意思的。库利科夫等人逃跑之后,死屋中的囚犯们对他们充满了向往和赞许,而在他们被抓回之后,囚犯们却不再尊重他们。“成功,在人们中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我倒是觉得这次“逃跑”的意义是象征性的,作为对“自由希望”的一种肯定,这次逃跑行为点燃了囚犯们的激情,给与了他们一个情绪的宣泄口。但失败,则是一种失去“自尊”的表现。因为在狱中,囚犯们的自尊也是无限放大的。死屋中的自尊有两种。一种是循规蹈矩和招惹麻烦之间的自尊,另一种则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自尊。前一种自尊是在死屋的环境之下才有的,而另一种,则是无论哪里,都跨越不过来的。(其实自尊这个我也不是很明白,但是开始读的时候就感觉一直在强调这个......)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人性之深深不可测
  •     想起《四面墙》,可是完全没有共鸣,所谓经典真的很少能让我看进去的~
  •     一场意义的游戏,料想的太多,猜得到的结局
  •     和其它几本相比,这本读起来要轻松许多,虽然名字看上去很惊悚。甚至…木有其它几本的感觉,读起来太轻松了,像是回忆录。
  •     大学四年,每年必读
  •     看不太懂,是很好的一本书,自己道行不够读不懂诶~~
  •     需重读
  •     以赛亚-伯林说读这人的书,会让人沮丧。就像用放大镜在阳光下照耀纸,陀也这么看社会病症。?
  •     翻译一般。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声,身处囹圄的极端体验。但或许是各类五迷三道的小说看多了,此书没能劈开卡夫卡所谓的我内心冰封的海洋。
  •     …这本书是我脑中那些所谓苏联文体翻译的升华。啊,让人喜欢。
  •     非常喜歡。關於死亡。
  •     揭露和表现都在其次,更吸引我的是人性的不安与逃逸
  •     写的很精彩,把一个神经质的人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     还是赫尔岑理解这部书理解得好。
  •     实际上至今都无法对陀氏熟悉感,还是很神秘。。但是某种角度来说,人生也是这样的,好像服苦役,面对不愿意面对的规则,做些完全没有必要做的事情。
  •     对我来说,这本书的意义更像是一块展示的画卷而不是照明的灯,那灯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求…… 另外,2.55元太便宜了……
  •     me again!!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不消说”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了……我的点好像总是很奇怪?
  •     揭露之深.描写监狱生活的经典作品.
  •     如果没有盼望,那人还能活下去吗?我们都活在死屋里,若不从这里出去,我们的结局就是死~
  •     我愛這本書。一定程度上陀氏是個標誌,或者警示牌,或者墓碑。類似于這樣的,內容不明。
  •     最朴素深刻的杰作。书里有最根本的人性。
  •     多次缺乏耐性去读它,大概是因为太压抑了,小说相当得纪实,大可以归为报告文学,不要轻易思考它,太容易困顿……
  •     监狱似乎是所接触的俄罗斯文学中最常见的物象之一。“死屋手记”这名字颇具本格派色彩,开了开头几段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Btw,搭配《古拉格群岛》一起看的感觉很奇妙。
  •     提供一份特殊的监狱生活的日常记录,虽然是苦不堪言的经历,但是“我”在其中没有白白度过。
  •     侯华甫译,上海译文1986年版。陀氏在描写一个囚犯的时候引了旁人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说“他也是有母亲的”。又想到福音书中耶稣说,你们爱你们的亲友甚过我的,不配当我的门徒。因为先看了陀氏后期的作品,再回头看《死屋手记》,对于里头如此浓厚的人本思想,觉得不可思议。
  •     有点感同身受
  •     澡堂那段让人印象深刻,每个人物都活了。真是伟大的作家。
  •     苦役不在于繁重和漫长,而在于无条件的强制。“如果想彻底摧毁和消灭一个人,对他施以惨绝人寰的酷刑,只要使他的劳动具有毫无益处和毫无意义的性质就可以了。”这层背景之上,一切相对的善恶都鲜活直白到让人颤栗。
  •     7.17-9.5 第一遍 9.13 第二遍渐入佳境
  •     苦难并不遥远
  •     失望了
  •     非此版,是全集版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臧仲伦译。
  •     好作品,至少读了一半时候自己也有一股沉重的监狱生活苦闷感。不是很乏,感觉是至今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好的作品,人物与环境、时代制度与情感理想表达的很是好,很浓的真实感,震撼。
  •     自我分析
  •     读读吧,我们总是拿着偏见看人,可这世间上哪来的那么多特殊。
  •     洗澡那场印象特别深刻
  •     远不及中国监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