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1988-12
ISBN:9787805201276
作者:左丘明
页数:557页

章节摘录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匾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僖公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却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且晦,公宫火,瑕甥、却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赢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喽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前言

  一、《左传》作者  《左传》,根据《汉书·艺文志》,应该称《左氏传》。为什么呢?自战国至西汉认为“经书”只有五种,《春秋》是其中的一种。其余解释和补充《春秋》的叫《传》。《春秋》的《传》本来有五种,东汉时只存三种——《左氏传》、《公羊传》、《毅梁传》。在这三种中,《左氏传,(以后简称《左传》)写得最早,又最可信,又最好。  到唐朝扩充“经”的范围,有“九经”之名,唐文宗大和年间又扩充为“十二经”,于是《春秋左氏传》也列入“经”了。从今天看来,《左传》应当看作一部春秋时代的编年史,是一部史书。因为它文章好,又是一部文学书。  《左传》的作者是谁呢?从前人认为是左丘明。左丘明这人只两次见于《论语)。原文是:“子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乏,丘亦耻之。’”(《公冶长》)孔子引左丘明以自证,而且把他说在自己前头,那他至少是和孔子同时人,甚至年龄比孔子大不少。唐朝陆淳作《春秋集传纂例·赵氏损益例》却说:“夫子(孔子)自比,皆引住人,故日‘窃比于我老彭’,又说伯夷等六人,云‘我则异于是’,并同时人也。丘明者,盖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尔。”这样,把左丘明的生存年代提到早于孔子若干年,便是认为左丘明不可能在春秋时或春秋初期,中期写出《左传》,也就是否定《左传》是左丘明所作。我们也没有掌握关于左丘明较多的史料,就以《论语,这点材料而论,左丘明纵。不是孔子早若干年的人,至少是和孔子同时人。从《左传》全书看来,先可以肯定一点,便是全书从头至尾是一个人的手笔,没有后人的增补,也没有他人的窜乱。康有为等人认为是王莽时刘歆伪造,那是为他自己的主张服务,极尽牵强附会之能事,好在早巳不能取信于人了。《左传》一书,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而且最后一段还提到赵无恤的谥(称他为襄子, 当时死后才有谥)。赵襄手的死距孔子的死已经五十三年,若左丘明和孔子同年生,必须活一百二十五岁才能看到襄子的死。要活到更长,才能著作《左传》,这哪里可能呢?所以《左传,不是左丘明所著,不必把他生存提得太早便可以认定。《左传,的作者既不是左丘明,又是谁呢?  章炳麟根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吴起,卫左氏中人也”,又根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说卫嗣君时候,有个能治病的服劳役的犯人逃到魏国,卫嗣君请求魏王卖给他,魏王不肯。结果用左氏这都邑交换得这劳役犯。可见左氏本是卫国地名。章氏因说:“《左氏春秋》者, 固以左公名,或亦因吴起传其学,故名 《左氏春秋》。钱穆因此并其他类似说法,在他著作《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二说:“此《左氏传,出吴起,不出左丘明之说也。”但我认为,吴起传《左传》,很有可能,一则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曾经这样说,二则《左传,中叙述当时战争文字很多,首尾详备,有声有色,很值得学习和参考。吴起是大军事家,自然愿意传授《左传》。但说《左传,是吴起著作的,可能性极少。吴起又是法家。大凡大法家和军事家,一般是唯物论者,不会讲‘怪,力、乱、神’。而《左传》讲“怪,力、乱,神”的地方很多,吴起不会相信“怪”和“神”,他怎肯写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呢?《左传,既不是左丘明所作,更不是吴起所作,究竟是谁的, 目前尚无公认答案,只得存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一、《左传》作者  《左传》,根据《汉书·艺文志》,应该称《左氏传》。为什么呢?自战国至西汉认为“经书”只有五种,《春秋》是其中的一种。其余解释和补充《春秋》的叫《传》。《春秋》的《传》本来有五种,东汉时只存三种——《左氏传》、《公羊传》、《毅梁传》。在这三种中,《左氏传,(以后简称《左传》)写得最早,又最可信,又最好。  到唐朝扩充“经”的范围,有“九经”之名,唐文宗大和年间又扩充为“十二经”,于是《春秋左氏传》也列入“经”了。从今天看来,《左传》应当看作一部春秋时代的编年史,是一部史书。因为它文章好,又是一部文学书。  《左传》的作者是谁呢?从前人认为是左丘明。左丘明这人只两次见于《论语)。原文是:“子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乏,丘亦耻之。’”(《公冶长》)孔子引左丘明以自证,而且把他说在自己前头,那他至少是和孔子同时人,甚至年龄比孔子大不少。唐朝陆淳作《春秋集传纂例·赵氏损益例》却说:“夫子(孔子)自比,皆引住人,故日‘窃比于我老彭’,又说伯夷等六人,云‘我则异于是’,并同时人也。丘明者,盖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尔。”这样,把左丘明的生存年代提到早于孔子若干年,便是认为左丘明不可能在春秋时或春秋初期,中期写出《左传》,也就是否定《左传》是左丘明所作。我们也没有掌握关于左丘明较多的史料,就以《论语,这点材料而论,左丘明纵。不是孔子早若干年的人,至少是和孔子同时人。从《左传》全书看来,先可以肯定一点,便是全书从头至尾是一个人的手笔,没有后人的增补,也没有他人的窜乱。康有为等人认为是王莽时刘歆伪造,那是为他自己的主张服务,极尽牵强附会之能事,好在早巳不能取信于人了。《左传》一书,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而且最后一段还提到赵无恤的谥(称他为襄子, 当时死后才有谥)。赵襄手的死距孔子的死已经五十三年,若左丘明和孔子同  年生,必须活一百二十五岁才能看到襄子的死。要活到更长,才能著作《左传》,这哪里可能呢?所以《左传,不是左丘明所著,不必把他生存提得太早便可以认定。《左传,的作者既不是左丘明,又是谁呢?  章炳麟根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吴起,卫左氏中人也”,又根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说卫嗣君时候,有个能治病的服劳役的犯人逃到魏国,卫嗣君请求魏王卖给他,魏王不肯。结果用左氏这都邑交换得这劳役犯。可见左氏本是卫国地名。章氏因说:“《左氏春秋》者, 固以左公名,或亦因吴起传其学,故名 《左氏春秋》。钱穆因此并其他类似说法,在他著作《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二说:“此《左氏传,出吴起,不出左丘明之说也。”但我认为,吴起传《左传》,很有可能,一则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曾经这样说,二则《左传,中叙述当时战争文字很多,首尾详备,有声有色,很值得学习和参考。吴起是大军事家,自然愿意传授《左传》。但说《左传,是吴起著作的,可能性极少。吴起又是法家。大凡大法家和军事家,一般是唯物论者,不会讲‘怪,力、乱、神’。而《左传》讲“怪,力、乱,神”的地方很多,吴起不会相信“怪”和“神”,他怎肯写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呢?《左传,既不是左丘明所作,更不是吴起所作,究竟是谁的, 目前尚无公认答案,只得存疑。  ……

书籍目录

卷一 隐公隐公元年隐公二年隐公三年隐公四年隐公五年隐公六年隐公七年隐公八年隐公九年隐公十年隐公十一年卷二 桓公桓公元件桓公二年桓公三年桓公四年桓公五年桓公六年桓公七年桓公八年桓公九年桓公十年桓公十一年桓公十二年桓公十三年桓公十四年桓公十五年桓公十六年桓公十七年桓公十八年卷三 庄公庄公元年庄公二年庄公三年庄公四年庄公五年庄公六年庄公七年庄公八年庄公九年庄公十年庄公十一年庄公十二年庄公十三年庄公十四年庄公十五年……卷四 闵公卷五 僖公卷六 文公卷七 宣公卷八 成公卷九 襄公卷十 昭公卷十一 定公卷十二 哀公

作者简介

该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所记载的许多史事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左传》,叙春秋一代二百五十多年史事,虽仅八万多字,可字外有字,内容极为丰富,也可当科技史、军事史读。春秋初期测冬至常错,其后逐渐正确,可见观测的逐渐进步。同时,也知道十九年七闰月,更是一种进步。《左传》常引《军志》,这是古兵书,如定宣公十二年孙叔敖引《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因主动进攻,使晋军大败。《孙子兵法》十三篇可能是春秋一代兵书的总结。正因为《左传》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所以岳麓书社把它收入《古典名篇普及文库》也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图书封面


 左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史书,司马迁曾明确表示:“孔子厄而作《春秋》”。早在孔子出生前就有《春秋》流传,并已具备约定俗成的一套传统义例,即所谓“书法”。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编定了这部记载当时历史大事的史书《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历史著作。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因而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社会生活、天道等诸方面,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孔子《春秋》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子立足社会,不同流于社会。他所著的《春秋》,写到鲁哀公捕获麒麟就停写了,孔子精微地觉察到这是世道衰落的象征。 史书记载,鲁哀公时,西狩大野。叔孙氏捕获一受伤麒麟,认为不吉祥就弃之于野。孔子听后非常悲痛,慨叹祥兽乃为明主而出,却为人所害,传说作《获麟操》并绝笔《春秋》。后来,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论语》、《左传》中都记有孔子对春秋时代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述,可见这是孔子的弟子们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春秋》经文极为简略,每年记事最多不过二十来条,最少的只有两条;最长的条文不过四十余字,最短的仅一二字。《春秋》虽然简短,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从而赋与史官的口头讲述以信史价值,这已是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春秋》被尊为孔子编撰的圣经,在政治上、学术上处于至高无上的尊位,它在经学和史学上,以至在政治生活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春秋》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对后世史学、散文乃至小说、戏剧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春秋》对后世的《史记》等史书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春秋》因有“情韵开美,文彩照耀”、“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的美誉,故此世称孔子为“文圣” 。 后人刘知几评论《春秋》是:“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刘熙载认为《春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译意: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若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记载有:“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古代有”孔子春秋为汉制法“之说。著有《新五代史》的 欧阳修说:“孔子作《春秋》,以乱世而立治法”。《汉书》中说:“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春秋》作为史家之经典,以一字为褒贬,微言大义,存乎其中。全书文字简略,叙事注重结果,一般不铺叙过程,写法很象今天的标题新闻。这本书卓立千古,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首先是因为它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即“春秋笔法”。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成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孔子在《春秋》中的“褒贬”有巨大威力:“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如斧钺。”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唐代《史通》一书中赞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韩愈曾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孟子》描述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 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朱熹记述:“胡氏曰:‘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厚典、庸礼、命德、讨罪,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知孔子者,谓此书之作,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罪孔子者,以谓无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则戚矣。’愚谓孔子作《春秋》以讨乱贼,则致治之法垂于万世,是亦一治也。”“盖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不必圣贤;如《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讨之,不必士师也。”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补课补课补课
  •     前面是仔细看,后面的话就看的很粗糙了。
  •     研读
  •     微言大义。
  •     很干净,没有注解,只有原文,非常适合我。我最不喜欢那些自以为是的注解。
  •     简体横排,足本,很价廉物美的版本
  •     岳麓的这一套书是古籍的点校,没有任何注解,不能叫做“普及文库”吧?
  •     人而不读左传,不能为将相
  •     人生第一本文言书,小学3年级时,天天抱着看
  •     没有解译的 只有古文厉害才可以看懂,我是看不明白
  •     找到家里有的这个版本了。考虑到最近记忆力的衰退程度,赶脚完全可以开始重读《左传》和《东周列国志》了....
  •     此版本为白文本,不知道现在还有否,读起来那是相当困难,不过,白文本才是最好的,迟早会看明白的。
  •     经和传不在一起,三星。
  •     最美丽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   尤爱郑伯克段于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