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艺学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810049511
作者:刘晔原
页数:399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大众文艺之所以在亚文化层中扎根流布,引起他们的兴趣,也主要是娱乐性这种本质在起作用。人们读大众文学作品,欣赏大众丈艺的各种综合艺术,目的是很明确的,这种目的既不是为了寻求深刻的道理,也不是为了实现变化的超越。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追求精神娱乐,并通过这种娱乐得到休息。这种要求既不庸俗又不低下,完全是正常的,我们无法也不应该否认娱乐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对于紧张地忙碌了一天或一周之后的人们来说,看看大众小说,轻松一下,从愉悦和满足之中,恢复身心精力,平衡生活的差误,调节自我的节奏,这本身便是一种积极的目的。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对成年人的游戏的分析指出,在娱乐之余,对于社会组织、对于艺术、技巧、知识和发明的发展;对于礼仪的伦理规律,自尊心理,及幽默意识的培养,也都有很大的贡献。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娱乐的要求一直被视为非正当要求,一些经典之中不仅不言娱乐,相反,则屡屡强调娱乐的非正当性,对于学人是“业精于勤,荒于嬉”,对于大夫是“玩物丧志”。坐卧起居,皆要存大道,明大理,行大义,居安思危,闭目思过,这种教育培养了中国人好静不好动的凝霞沉郁的丰体性格,并以此自高自贵。相反,则视一切娱乐为小道、小技、贱业,为儒者所不为。辞赋可直抒胸臆,坦白写出心中事、眼中景,无涉大道。所以视为“雕虫小技”,至于娱乐性突出的词曲及其他艺术活动则视为贱业,从事此项活动的人甚至包括欣赏大众文艺的人都是低下的要不得的。如古代杂剧、院本、南戏、诸宫调、弹唱、说书、歌舞的演员多被视为倡优.是贱者行业,而从事上述文艺形式及小说创作者也被斥为末流,不屑同列,“邪淫不忍闻”“卑鄙叹成群”。所以,古代写小说者多不署真名,艺人多取艺名,实也有避免玷辱祖宗之意在内。所以,我们如果把大众文艺和体现“经国之大业的正统文学”相比较的话,似可以得如下结论:    文学曾以正统自居,它习惯于正统,侧重于审美教育性,成为今天的文人文学。而大众文艺则是娱乐、趣味、消遣并行发展。正统文学的本质是说教,是自我欣赏、重点以文字表述的文学;大众文艺的本质是娱乐,是满足大众娱乐需要,以大众欢迎为标准的文学艺术并重的结合体;正统文学是高于欣赏者之上的师长、哲人,大众文艺则是融入欣赏者之中的朋友、同事、乡亲。大众文艺的娱乐本质的恢复与重生,是对正统文学蔑视娱乐性的冲击,是对文学本质功能的重新认识和补充。    大众文艺这种寓教于乐的功能的确立是从接受者的文艺欣赏活动实际出发的。    从欣赏者、接受者的角度来说,从娱乐的目的出发去读文学作品,欣赏其他文艺形式,是主要的明确的目的。大众文艺是创作给广大读者的,这些读者多是文艺圈子之外的人,他们各有自己的专业,各有自己的工作。他们之中,有志于文艺创作,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文艺方法的比较借鉴者很少,他们欣赏文艺作品,是精神境界的转换,也是体力上的休息。因而,不论伟人还是农工,大都不例外。1962年周恩来在《对在京的话剧、戏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说:毛主席说,戏剧都像开会那样,那还要戏干什么?毛主席不爱看话剧,因为话剧太像生活,又因为语言不够好。毛主席看戏不像我们,他看戏主要是为了休息。伟人是这样,普通人更是这样,没有多少人专门为了自己受到教育、深化思想去读文学作品、去看戏听曲。对文艺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休息,从娱乐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受到教育的。在娱乐性这一本质特征上,大众文艺是表现充分而又由来已久的,因而官才能不用任何勉强使大众如影随形,自己也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一般文艺作品都具有消愁解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文艺作品的特点;从形式最简单的民间故事开始,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恩格斯年轻时代写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新的世纪呼唤着新的学术,我们肩负着一份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这套文艺学与美学丛书,是我们献给新世纪的一份礼物!    文艺学与美学,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华,历经了许多世代的升沉沧桑,结下了无数睿智的硕果。20世纪是文艺学与美学多元互补的时代,也是较之以往世纪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新的思想的时代。而在中国的20世纪的最后20年,文艺学与美学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迁,却是令世界学人瞩目的。    我们没有理由辜负这个时代。探索与发展是我们锲而不舍的追求!    广播学院的文艺学与美学学科,也许还并不强大,也许还远没有“振臂一呼”的资格,但却聚集了一批学有所长、勇于探索的学者。他们在耕耘,他们在掘进,他们在用生命的激情和理性的智慧来孕育强大的明天。天时,地利,人和,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最佳契机。    为了支持文艺学与美学的学科建设,学院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这套丛书就是在刘继南院长和其他院领导的亲自过问与支持下编辑出版的。    “文艺学与美学丛书”的作者与主编,都是北京广播学院从事文艺学、美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师。而这套丛书中的《美学前沿》一书,是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汇集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的文章,在这里,编委会特向这些热情支持丛书的专家学者深致谢意!    受丛书编委会的委托,丛书主编蒲震元教授、杜寒风副教授为丛书的组织、编辑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丛书共有八部,不求一律,但求一家之言。丛书酝酿组织时间不过一年有余,而各部书稿则皆为作者积年研究所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丛书即将面世之际,我们期待着来自于广大读者的中肯针砭与诚恳批评。如此,将是丛书之幸,作者之幸。    我们以这样一束素朴的小花,献给祖国的学术事业!                                                 《文艺学与美学》编委会                                                        2001年7月

内容概要

刘晔原(女),吉林人,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著有《大众文艺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大众文艺学的概念和范围   第一节大众文艺学的概念   第二节大众文艺学与几个相关的概念   第三节大众文艺学的范围第二章大众文艺学的本质   第一节大众文学与小众文学   第二节大众文艺的受众关怀意识   第三节大众文艺的受众心理   第四节大众文艺的社会贯通性   第五节大众文艺对传统道德的承载性第三章大众文艺的娱乐本质   第一节大众文艺受众的娱乐心理   第二节娱乐要求是文艺发生学的重要命题   第三节文艺理论轻视娱乐性的成因第四章大众文艺的地域特色   第一节黄河流域的大众文艺   第二节长江流域的大众文艺   第三节森林草原文化圈的大众文艺   第四节海洋渔业文化圈的大众文艺第五章大众文艺的情节艺术   第一节大众文艺的情节艺术   第二节大众文艺的立体性表现   第三节大众文艺的叙事要求   第六章大众文艺20年的运行轨迹   第一节大众文艺由复苏到转型   第二节大众文艺崛起呼唤着理论的热情第七章史诗论   第一节史诗的特点及创世史诗   第三节英雄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第八章民歌伦   第一节叙事长歌   第二节短歌与摇谚   第三节口头语言艺术——谚语第四节民歌演唱者……

作者简介

《大众文艺学》内容:大众文艺学突破了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框架,《大众文艺学》在论述中文学和艺术并重、互相沟通、整合,力图阐释出大众文艺的完型和活力。


 大众文艺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