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书评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229072093
作者:[美] 罗宾·斯隆
页数:330页

【雨枫试读】生命的永续在于传承

期待了这么久,终于收到了书,虽然有点姗姗来迟,却更让人感觉兴奋。生命之书,其实用书来比喻生命并不鲜见,我们常常说有些人是有故事的人,女人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看不清一个人就像读不懂的书……那么,这本书里的生命,又是怎么样呢?既然比达芬奇密码更精彩,那么应该有一些探险,有一些离奇,有一些错综复杂的历史在里面?我是丹布朗的书迷,所以更添了几分期待,翻开了这本超越丹布朗代表作的作品。这本书不是达芬奇的密码,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丹·布朗的父亲是一名曾获得总统荣誉奖的数学教授,母亲是一名职业宗教音乐家,因此,他从小就生活在科学和宗教相冲突的荒唐哲学中,丹布朗的故事里,更擅长的是深挖历史,并且凭借着兰登教授那颗聪明的脑袋来破译复杂的密码,而且这些密码大多和宗教历史有关,读丹布朗的书,更像是在历史中穿梭,而罗宾·斯隆完全来自另一个领域,曾经是twitter的创意总监,感觉有一些神秘,百度上没有他的生平,我其实很好奇他现在在做什么,或许我应该试试他文章里提到的维基百科,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算是从未来而来,了解很多还没有向大众普及的高科技,所以,他把重点放在了科技的运用上,用各种算法来破解密码,推动故事的发展。生命之书,唯一和历史有关的就是格里茨宗这个字体,可是,百度依然没有结果,如果不是翻译上的问题,那么这部小说史完全在空中楼阁上的发挥,我们可以不用深究过往,只是好好的体验这个被科技改变的世界。因为kindle,Google,数据库,这些都是真实的,HADOOP也是真的,不过他貌似还没有正式的中文名字,所以搜海肚普还是一无所获的,不过这些高精尖的东西,真的是内行看门道,我们这些外行,只能看热闹了,只是看看这个被破解了,那个被破解了,统统被破解了,不过最后你能想象的到,有时候你的Google突然当机几秒钟不是因为你的网络出了问题,而且有人调用了全球够Google的服务器正在破解密码吗?很神奇,不过最后的生命之书,并没有被破解。最后,又回到了达芬奇的密码那样,拨开历史的迷雾,从中发现了解开关键的钥匙。最后,落到了一个略微有些俗套的结论上,生命的意义在与传承,我们或许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永续,但是,我们可以让生命的意义永远传递下去。比起达芬奇的密码,少了些血腥的刺激,多了些科技的酷炫。我不评价他们孰优孰劣,如果你想知道,不妨自己来读一读。

【雨枫试读】一个对书籍探讨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寻思、让人探讨的旅途。《生命之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的感知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旅途,因为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找寻答案,想着它到底在下一页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想知道又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手拿到这本书就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可以给人一种很想阅读的感觉。所以看起来也是非常让人有种非要把它看完的欲望。虽然这是一个关于书店、人、和书的一种关系,但这又是一个非常让人深思的故事。当故事的主人公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时,开始对这间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书店感兴趣了。主要是他对这个书店的书或者是会员感到好奇,因为是要把会员的情况都记录下来,当然也包括衣着和借的书。但是这个书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可以翻阅任何书,你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它然后给会员或者是买书的人。主人公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做了一个软件,可以使人看到是谁借的书,什么时候又还回来了。无意间被在谷歌上班的女孩发现了之后,就有了惊人的发现。女孩克莱、主人公、还有一些好朋友们逐步的探索,发现了原来店长半影先生在探索《生命之书》,他、那些会员们、那些支持这家书店的“欲速则不达公司”的人们也在查找。查找一个他们始终都找不到的答案。我觉得不管作者他以前是做过什么,他能在这部小说里面把他的经历也好,还是生活中真的有这个奇妙的事情也好,写的那么叫人觉得是真实与细致入微,觉得自己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会跟着这些人一起紧张,一起激动。故事的内容一环套一环,让人也不得不去跟着故事情节发展而显得又紧张又非常期待后面的发展。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皮就已经给我一个很想看到最后的欲望,而且看完了之后也是回味的。我觉得这本书所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管时代变迁的有多快有多发达,纸质书还是无法代替任何的一个电子产品,虽然它有可能会慢慢的变少,可它的厚重感、它给人的那种亲切感,是无法比拟的。

【雨枫试读】记录之谜

非常荣幸能阅读到《生命之书》这么精彩而伟大的书籍,从它的介绍就能看出它的神秘。翻开这本书之前,书籍简介中那句“揭秘谷歌数字图书馆运营内幕”让我很好奇!谁都知道谷歌的强大,当然会对谷歌的秘密大感兴趣了。又看到介绍书中有完好书脊这个组织,开始以为是书友会之类的社会文明组织,看到后来才知道“完好书脊”是个以书册为实现形式的邪教。“完好书脊”在全世界有数不清的成员,他们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有考验,有恐吓。有成册者和未成册者之分,成册者要试着解释创始人的秘密,试着找寻创始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完好书脊”的每位成员都会用密码写下自己的“生命之书”并保存在纽约第五大道地底深处的一个神秘书库里,几代人已经坚持了几百年。他们坚信。书籍不死,终有一天他们能靠自己的“生命之书”复活……我们的主人公 二十六岁的电脑美术设计师克莱在失业后投身于 半影先生的24小时书店做夜班店员,克莱开始是在一家纽贝格面包圈公司负责设计公司标志和网站等工作。而后却因公司倒闭而在街上散步时发现了那家神奇的书店—半影先生的24小时书店。通过他努力的在梯子上的爬上爬下,对《龙之歌传奇》热爱和探究的说辞,应聘成功为晚班书店管理员。也许就注定了他和老板半影的缘分,半影告诉他这里的书只能借给会员,克莱和其他店员不许翻看。还要仔细记录会员来借书的情景,就这样他在好奇心和探究心的作用下,在这之后的一系列过程中,他发现了这家书店之后隐藏的秘密,从而发现了秘密读书会组织“完好书脊”。克莱借到谷歌数字图书馆汁划所采用的扫描仪,潜入“完好书脊”的书库,将组织的创始人、意大利符号学家马努提乌斯在五百年前写就的“生命之书”扫描成电子版,并调到谷歌全球的服务器对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密。克莱利用电脑,有了在谷歌工作的精灵女孩凯特,室友马特,发小尼尔等人的帮助下,踏上旅程,一步一步,揭开这秘密读书会组织“完好书籍”的秘密。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星期五早上,三秒钟的时间里,你不能搜索任何东西,不能查邮件,不能 看视频,不能找方向,因为谷歌在全世界的每一台电脑都投入了同一项工作。而三秒钟之后,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景象止人们瞠目结舌……后来又追踪到真正古老的格里茨宗字体,才发现这些生命之书其实就是最早的数据硬盘,不是以文字而是以刻痕(类似于黑胶唱片或cd盘上的划痕)来记录每个人完整的一生,马努提乌斯也认为,硬盘中记载文字文明和的数字刻痕,留存的时间更长,更能被后世的人们看到。事实上,数字代码能以更先进的技术保存更丰富的文字文明资料。但是,无论那些刻痕所隐藏的数字内容多么丰富,但表达上看来总不如形象的文字令人亲切。作者将书籍与高科技联系起来,完美的将现在科技先进数据可视化,历史谜团神秘感,人物发展不确定感,特工追踪感等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成就一部伟大的小说。 小说时刻吊人胃口,每一个环节都令人意想不到。有相当多的元素既有好莱坞最热门的技术、密码、悬疑,又有爱情,友情,兄弟情等。既有古老的格里茨宗字体,又能利用谷歌高科技的调动全球的服务器对生命之书进行分析和解密。最惊奇的还有一件就是最后带着相机,把半影先生的24小时书店全部记录了下来,用于远超3D般的重现。伟大的创意,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就是这部伟大的小说。作者:爱存在dj原文链接:http://weibo.com/p/1001603733092509569405

【雨枫试读】一本很精彩的高科技小说

很久没有看过外国小说,哦,除了日本推理小说之外。上次看的那本还是《追风筝的人》可惜到现在还是没有把它看完。这次书看的倒是挺快,主要是情节很吸引人眼球。小说中涉及到的内容也很高科技和现代化。首先这本书的封面就带给了人神秘感,其次整本书的逻辑能力很强,情节引人入胜,一步一步带你揭开神秘的密码。男主人公克莱本来是在一家纽贝格面包圈公司负责设计公司标志和网站等工作。而后却因公司倒闭而在街上散步时发现了那家神奇的书店。半影先生的24小时书店。应聘成功为晚班书店管理员。在这之后的一系列过程中,他发现了这家书店之后隐藏的秘密,利用电脑,有了在谷歌工作的凯特,室友马特,发小尼尔等人的帮助下,踏上旅程,一步一步,揭开这秘密读书会组织“完好书籍”的秘密。在书中,既有古老的格里茨宗字体,又有现代化的kindle。利用谷歌高科技的调动全球的服务器对生命之书进行分析和解密。也让我了解了这些就是程序猿的世界啊。即使拥有了现代科技,纸质书不知道哪天会有灭亡的可能,但是我还是会依旧喜欢看纸质书,纸质书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翻书的感觉是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的。在这本书中,同时包括了相当多的元素。既有好莱坞最热门的技术、密码、悬疑,又有爱情,友情,兄弟情等。克莱遇到与自己兴趣专业相同的凯特,在破解密码的过程也得到了凯特谷歌背景相当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中也收获了爱情。克莱的室友马特,两件事最让我印象深刻,马特和克莱两个人花了三周的时间制作日志本的替代品。这一过程描写也让我知道图书的制作过程。还有一件就是最后带着相机,把半影先生的24小时书店全部记录了下来。尼尔,克莱的小学同学,因为《龙之歌传奇》而使友情更加坚固,赞助和陪同克莱一起去纽约完美书脊总部,赞助博物馆帮助克莱找到格里茨宗字体而最后破译了密码。人的一生中,朋友不必太多,在你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能主动提供帮助,能主动替你分忧的人,那就足矣。书中即使融合了那么多元素,也没有给人很杂乱的感觉,而是思路清晰,穿插融合各种元素,使内容充实,文中也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让人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思考,能感悟,能理解。书中最后的结局我很喜欢,交代了书中各个人物在谜题破解之后的状态。这样的方式让我很俗气地想到了曾经那部动漫《数码宝贝2》的结局。也是这个样子,在故事结局的时候再交代一下大家之后的结局。我喜欢这种善始善终的描写,每个人物都是作者创作出来的,在最后,给个结局,算是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本书活动页面评论:http://www.douban.com/online/11762321/discussion/58232618/

探索禁忌之方法

有没有什么谜题困扰着你?她像暗自倾慕的女郎,总是难以揣测,随断点的缘分出现在视野之中。她是谁?来自哪儿?是否有心上人?可曾有留意生活中不经意的美丽风景?比如说——你......世上最迷人的莫过于未解之谜,解密的过程层层刺激着我们体内的荷尔蒙,直到真相大白后把堆积的紧张悬念宣泄殆尽酣畅无比。《生命之书》也会像印第安纳•琼斯过去无数次所做的那样,将搜集来的神秘线索抽丝剥茧式地破解古老的符号与文字么?那恐怕已经不够悬念和有趣。那么你见过以神秘本身去探索未知么?数字,才是世上真正神秘的源泉,有人甚至曾宣称世界的本源就是数,因为唯有数字才能让我们窥见三维大脑无法映射的宇宙多维结构。尽管没有硅谷基因,但长久泛舟于互联网之池令罗宾•斯隆也浸染了硅谷工程师们对守旧之士们的揶揄态度,他在自己的处女作《生命之书》中随着悬念的逐渐开释巧妙地捉弄了那些固守“羊皮卷”的卫道士们一把。同时,也带着读者概览了一遍目前科技浪潮中势头最盛的表现趋势——大数据。大数据似乎在近几年被反复提及乃至滥浮于市,可又没几个人能简明扼要说明白什么才是大数据,又或者大数据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思维模式,又或者仅仅是一种当下盛行的解决方案。不过,至少现在不论理论界怎样定位,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已经在科研领域和经济生活中持续发挥着作用与影响,她作为一种由科技发展而自然演化的解决方案趋势默默地出现并生长着。谨以一个技术上早已过时,但理念上最能简单说明大数据应用思路的小故事来阐释:“四色定理”( 通俗表述为:任意一个无飞地的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染色,使得没有两个相邻国家染的颜色相同。)的证明曾一度困扰数学界一个多世纪,严谨的拓扑学证明进展极为缓慢,直到1976年6月,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哈肯与阿佩尔用两台电子计算机花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次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放在今天,这样的数据,你手头用来每天上网、打游戏、看美剧的普通家用电脑就可以随意处理。但是,大数据的思想种子却在那个数据处理能力极其有限的年代深深埋下了。表面上看,大数据应用似乎就是直截了当地动用强大计算能力对原始信息的直接处理,无需描述地直接得出最真实的现象表述。就像以前人们分析一个事情的发展会从历史案例参考、现实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论证,而大数据时代的做法则是绕过因果论证阶段,直接通过对实时信息的处理得出动态的趋势路径。符合逻辑,适用于实际情况,但是是否缺少了“寻宝”时候的探索与悬念感?哪有这么简单,这么直截了当的事!《生命之书》的作者,来自全世界硅金属利用率最高的地方,用这样一个充满悬念的解谜故事带着读者真正浏览了一遍大数据应用的全过程。没有刻意堆砌的专业术语,只是让主人公在不断发现谜题又不断去寻找能够帮助他解谜的钥匙过程中,带领读者“亲身”尝试利用谷歌最新的科技成果探寻幽暗历史长河中被故意掩盖的真相。只有在阖上书本最后一页时,才能体会到大数据思维的神奇所在,并为大数据与古代知识的禁忌发起的挑战所惊叹。最后,你是否还在为如何结识神秘而迷人的女郎所忧愁?问问过去那些情场高手该如何?托人带去充满情谊的书信或是通过她身边的女伴悄悄询问她的点滴?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我建议您,不妨要到她的微信、微博或者人人网地址。

【雨枫试读】科幻的迷人巨制

【雨枫试读】科幻的迷人巨制这是一部充满曲折和故事性的小说,是Twitter创意总监处女作《生命之书》首度引进中国。能够有机会得到阅读的机会真的叫我感到十分的兴奋和开心。 其实刚看的时候,会很容易的被作者的身份被无解为这是一本经济IT类的书籍,慢慢的发开纸张,看着作者充满魔幻色彩的文字,就会发现作者将现实融进幻想,加入科技元素,玄幻色彩,和迷人故事情节组成了一部值得拥有的经典之作。 正如本书介绍,首次揭秘goole数字图书馆计划。当古代密码遇上3C技术,当魔法大会变成Google解谜大会,读书会成员穿着黑袍穿梭神秘洞穴中,仿佛一场科技与远古碰撞而出的数字奇幻之旅。 看招聘时候,有时候会觉得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一个令人刻骨铭心却充满曲折离奇的经历。原来作者假借一个小说主角,在《生命之书》中从一个现代失业人员的视角出发,贴近生活,塑造了一个书店失意小人物的形象。在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惟有书籍能够予我安慰。无论有多刻骨的伤痛,只要伸手去翻开书籍,去体会字里行间的豁达与幽默,宁静与快乐。我想作者的这个安排实在太过绝妙,表面上轻描淡写,似无奈之举,实际上则寄予了无限深意:一个失意的人,在一个昏暗无名的书店,和另一群失意的人陪伴,这种意境本身令人着迷。 在《生命之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仔细地做着抄录,一笔一划写下那些美丽芬芳的句子和故事情节。体会着笔在纸上游走时的沙沙声,在内心的开阔静定里,享受到一种苏徐的美妙喜悦,又会有一种紧迫感十足的侦探科幻色彩充斥脑海。它不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昂扬的声调,也不会激起我们快速而热烈的反应和自我膨胀。但它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纯粹、优雅并且深邃,宛如生命的秩序本身。 慢慢阅读这本书小说就会慢慢的发现,这本小说的特点在于能够通过一连串的情节发展,将书籍与高科技联系起来,将古代的文字符号与同样神秘不可触摸的现代大数据结合起来,呈现了极高明的写作方法与独具一格的视野。现实和小说有时候会产生共鸣,有时候出现抵触,作者完美的将现在科技先进感,历史谜团神秘感,人物发展不确定感等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相互包容,相互融汇,成为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文字词汇角度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华丽,加入的些专业术语也不令人感动拗口和枯燥,作者试着在纯粹之中找寻文字表达的精髓之所在。用最简易的言语将世界观,价值观,科幻元素融汇贯通,在故事安排上得到通过口和让人入迷。“完好书脊”的每一位成员都用密码写下自己的“生命之书”,并保存在纽约地底的神秘书库,他们坚信未来有人能够让他们的书籍“复活”。 好的书籍是多年之后,依然叫人铭记,依然叫人怀念。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小说同样如此,相信这部经典会叫人铭记,相信电影版也会长盛不衰,就如同教父小说和电影同样出色。成为世纪经典。http://www.douban.com/online/11762321/discussion/58217496/

尽“我”一生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翻开这本书之前,书籍简介中那句“揭秘谷歌数字图书馆运营内幕”使我一度以为是本有关企业管理的书籍,幸好“Twitter创意总监小说处女作”这句描述里的小说二字将我的认知拉回了正轨。这是本内容详实,将悬念机关隐藏于生活细节中的小说。虽无生死攸关的紧张感,却时时刻刻吊人胃口。虽无过快或者过于曲折的情节,但每一个环节都令人意想不到。由于作者是一位资深IT人士,所以这本小说中充满了IT界的术语,引导你在计算机与书籍的海洋中畅游,在了解越来越多知识的情况下一步步接近最终的答案。这类循序渐近的解密结构与《达芬奇密码》这本多年前风靡一时的小说相类似,当然,这本书并不是要带我们了解达芬奇及类似相关的艺术史,所以相比之下,更像是《生命密码》或《字体密码》之类的书籍。两者间更大的区别是,这本书作者的叙述有条不紊,慢慢悠悠,情节中没有命案,没有警察的追踪,没有千钧一发的紧迫感,取而代之的是巴洛克式极尽铺陈的华丽描绘,以及随时随地充满哲理的对于某事某物的思索。书中的主人公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普通而平凡,交了几位朋友,面临着失业烦恼,做着一份无聊的收入并不高的工作,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公司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直到某天,他的一位莽撞的朋友激发了他对于这份工作的好奇心以及改善现状的积极想法,不久后又遇到一位来自谷歌的极客女孩之后,他的生活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好像超人忽然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蜘蛛侠猛然被蜘蛛咬了口,全新的生活在他面前尽数展开,而他也一点点融入并适应这份仿佛命中注定的冒险。如果说达芬奇密码是对宗教的质疑与宣判,那么这本书是对当今世界思想存在形式的一种探讨。究竟该用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究竟该将前人思想原封不动地保存,还是该将这些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作者利用半影与主人公等人为了复原生命之书所作出的种种努力,隐晦地表明自己赞同利用高科技传承传统文化及古老的科技。每个人的一生都极其有限,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花时间追寻什么?所谓的永恒究竟该如何才能实现?作者在文末隐晦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他笔下人物纷纷获得更有意义更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结局,更是表明了作者笔下实现生命永恒的方式值得用一生去追寻。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文中涉及了大量奇幻与科幻著作,IT技术以及一些高科技设备,对于IT人士且同样是科幻奇幻迷的我来说,要了解这些一点都不困难,因为作者笔下的事物全都是真实存在的。看得出作者十分喜欢道格拉斯•亚当斯,科幻奇幻类小说,以及谷歌的先进技术及其内部管理理念。当然,由于中文版本的翻译者可能不是资深IT人士,所以在部分细节问题上,失当的翻译令人阅读时有些云里雾里。首先,那本贯穿全文的小说——《龙之歌传奇》,不知西方是否真有此书?我觉得这么重要的书籍,最好还是在批注中注明原文比较好,方便我们这种死忠读者去寻找。其次,格里宗茨字体,我想了很久是哪种,甚至翻了一遍苹果预装系统里的字体,结合《卫报》标题和《世界报》标题等文中给出的信息,猜测是我们目前最常用的Helvetica字体,当然由于译者未给出原文,我不知自己猜测是否正确。另外,书中其他一些翻译也令我有些郁闷,例如书中提及的红宝石编程语言,实际上正是当今十分流行的ruby语言,书中提及的表处理语言,我怀疑是Lisp,因为ruby是一种语言,而表处理语言是一个编程语言系,绝不会有作者会把一个单独语言和一个语言系放在一起比较。至于厄兰,文中应该是Erlang。窃以为这类科技词汇直接用原文也未必会给人造成困扰,而且反而能加深文科生对于作者文字严谨性真实性程度的了解。另外,hadoop还是直接用原文吧,海肚普这个莫名其妙的音译并不能帮助文科生加深了解,毕竟hadoop目前没有通用的统一汉化翻译。凯特T裇衫上的爽字令人感觉好怪异,原文真的不是high或cool?其余也不多说了,整体而言本书很不错,属于平淡生活见真章的书籍,蕴含的知识与普通悬疑类书籍绝非一个数量级上的,然而翻译估计是位文科生,很多词语没翻译到位不说,作者在IT界长期练就的幽默感,信手拈来的有趣比喻被翻译打散得七零八落。估计这位文科生翻译这本书时也在对着谷歌抱头痛哭:这书里的词怎么字典上都没翻译啊?殊不知很多业内词汇,还是内行或深入行业来看最清楚,全部翻译出来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强烈建议今后此书校对等工作中加入几位IT业的人士,不过想到IT业的工作人员平时都在加班加点忙着挣钱实在没啥空来协助翻译,也就罢了吧。突然又想到,或许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站在IT界与文学界的边缘线上指东打西指南打北以强博弱?其实岂止我一人,知乎和果壳上面那群极客们不都在做这样类似的活吗?最后问候下可怜的翻译,感谢他拼劲把这本书带给大家。

【雨枫试读】纸张的温度,永存的生命

据说,在出版业流传着一句话,“不做数字出版是等死,做数字出版是找死”。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是危言耸听,但在《生命之书》中,对于这部分的描写,却很现实的道出图书电子化的现状。《生命之书》,是半影书店的一个谜,也是克莱最好奇的谜。在一个不以卖书为主要营业项目的古怪书店,拥有一群同样奇怪的会员顾客和奇怪的店规。于是好奇的少年,忍不住要破解这个奇怪的谜团。于是揭开了生命之书的面纱,大家花费了500多年的时间,在解开最早的出版商留下的最后一本图书之谜,而钥匙就是格里夫·格里茨宗制造的沿用至今的字体。每个人都写成了自己的生命之书,在等待有一天,某个人解开了奥尔德斯·马努提乌斯的谜,那么所有人就都可以复活。每个人都如此笃定的信奉着这个有关“永生秘密”的传说,以致流传了几百年。而在追逐谜题的过程中,半影与科维纳奉行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方式。半影一直在尝试用现在高科技的一切技术破译“生命之书”留下的密码,而科维纳却认为,必须用古老的方式才能破译古老图书留下的秘密。这其实,更像现在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博弈。每一种图书,都是文字不同的呈现方式,也拥有不同的拥护者。对于我而言,根本拿不出坚定的立场,拥护任何一方。因为手机等通讯工具网络的普及,阅读确实带来了便捷。一些我并不打算收藏的文字,我多数会选择电子书。而对于纸质书的偏爱,则要求它的内容,是否值得我购买。我更喜欢在纸质书里写写画画。更喜欢纸质书捧在手里的温度与手感。《生命之书》里,谷歌的员工提起,古典没有数字化,这是电子书的弱项,也是发展的一个方向。“旧识”和“经验”都被电子化,那么网络就无所不知了。而贾德说,一旦把所有的东西都扫描了,而便宜的阅读设备到处都是,就没有人会需要书店了,也在从侧面印证,电子书代替图书的趋势。不过,乐观的说,我觉得纸质书不会消失。记得魔云兽在豆瓣里写过一篇《神秘日志》的书评,里面提及这本童书里那些可以动手摆弄的小玩意,是电子书不可替代的。是的,纸质书所承载的不是电子书可以轻易替代的。还记得学校图书馆里的爱情吗,没有了纸质书,谁去传递那些承载情谊的小纸条。没有了纸质书,那些睡前的夜晚,咖啡厅的午后,似乎都失去了味道,失去了令人静谧的心安。在《生命之书》最后,克莱解密说,生命的永恒,便是格里夫·格里茨宗字体五百年来依旧在流传,这也是一种永生。似乎暗合了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人生五大需求,人最高级别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永恒,当你给予了不同的定义,你会发觉它似乎不再那么难以获得。一如纸质书,无论最后它是否消失,只要我们记得纸张曾经承载着的温度,它便已是永存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已是永恒。何况,我相信,爱书的人们,不会让散发着墨香的书消失的。手心中,这些纸张的温度,在这一刻就是永恒。


 生命之书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