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历史在民间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13903573
作者:梁晓声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梁晓声,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有《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生存启示录》《年轮》《浮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至今仍坚持纸笔写作,创作1600余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由女人见证之年代
20世纪 60年代前三年,是中国的灾荒之年,也是中国人的饥饿之年,更是逢此三年的绝大多数中国女性每忆心悸的艰苦岁月。从母亲怀中的女婴到老妪,几乎概难幸免。“文革”前,政治在中国,像在其他一切国家一样,主要是男人们的事。“文革”怂恿女性在政治中大显身手。
一、羡慕、嫉妒,但少见恨 / 002
二、饥饿年代的中国女人 / 035
三、政治乎,人欲乎? / 044
四、女人的神经比男人更敏感 / 056
五、她们如野生植物一般 / 080
第二章
畸胎之七十年代
港客在“贴”者们眼中都挺有钱。有钱,现今便仿佛属“高等华人”一类了。其实,他们除了比一般内地人有些许钱,究竟“高”在哪儿呢?
一、一个“逆袭”青年和他的青春期 / 102
二、“要是老婆归自己好,那土地就是归农民好” / 107
三、“贴树皮”是先富人群的捷径吗? / 114
第三章
光怪之八十年代
中国人碰到一起,总不免首先“吐槽”一通自己的工作,接着抱怨自己生活的那座城市、那个省,进而抱怨整个中国。许多人备感自己怀才不遇,备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受到压抑,备感活得窝囊委屈。
一、哪怕只有一丁点权力 / 124
二、我看深圳大时代 / 133
三、那个年代的敏感话题 / 146
四、空气弥漫着大国崛起的兴奋 / 154
第四章
贪婪之九十年代
在人的信仰和人的现实利益占有权之间架设桥梁,有如在教堂和国会之间铺展红地毯。人的价值观念取向的单一,无论精神的抑或物质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人而言,都是原始的。
一、“官二代”是如何垮掉的?——中国高干备忘录 / 162
二、我们都曾跪下去过——三资企业备忘录 / 170
三、弄潮儿与蛮干者并存的中国——同代人备忘录 / 179
四、是夏娃,更是斯芬克斯——中国性爱启示录 / 219
第五章
日本是我们心灵上的钝刀
对于一个实际上拒绝历史反省的国家,我是既无好感也绝无信任感可言的。一个国家的反省意识无非体现于两方面——对国内行为的反省和对国际行为的反省。前一种反省的有无、迟早、真伪,决定一个国家自身文明进步的节奏;而后一种反省的有无、迟早、真伪,将带给周边国家安全或不安。
一、“僵尸”复活想的一定是复仇——关于德日的思考 / 228
二、轻重取决于日本——从小泉到安倍 / 234
三、我看日本人 / 239
第六章
到美国去?
美国人当然并非没有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民主和法律。他们信仰民主与法律的坚定超过对一切宗教的信仰。此前提决定了这样一种美国现实——经过数代民主与法律教育的美国当代青年,头脑中的个人崇拜五花八门。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病态的。
引子千万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 254
一、比丑闻更丑的是围观者的幸灾乐祸 / 256
二、民主若失庄重,何异于“文革”之疯狂秀 / 261
三、民主与性 / 267
四、谁还崇拜这个高级“打工仔”? / 271
第七章
重新解释三个中国
我以我眼回顾历史,正观之,侧望之,于是,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特别自信的结论——所谓中国文化之相对具体的摇篮,不是中国的别的地方,尤其并不是许多中国人长期以来以为的中国的大都市。
一、狼狈的处境,怨不得世界险恶 / 278
二、小城与古镇能拯救中国文化吗? / 285
三、寻找城市最优良的气质 / 289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历史同时针砭当下的时政作品。上半部分以时间为序,梁晓声回忆这个半个多世纪自己亲身参与或见证的“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80年代后期等鲜为人知的敏感历史,以散文的笔法真实记录半个世纪名人高干、大小官员、各色商人、各等物的命运,用一个个在那个极端年代里的人物经历拼凑出来这个年代的大环境,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牺牲品。融叙述与议论为一体,以个人命运反应大时代特征。以故事的方式剖析当今的中国现实,解读大国成长道路上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被隐藏的一段苦痛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不该忘记,并且值得去反思。
下半部分关注日本与美国社会问题,从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是梁晓声近些年出游美日、法,从海外视角启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对国民性及历史进行思考的文章。
全书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无不针砭时弊,一阵见血,无不寄寓着梁晓声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殷切希望。书稿既保持了以往的梁氏叙事文风,其中,部分文章采用了实验写法写杂文,借用多重隐喻进行“魔幻写作”,并穿越时空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真历史在民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梁晓声是著名文学家,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尤以小说最为出名,特别是那本因为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而热遍神州大地的《雪城》——知青们在生活的磨难面前表现出的那种坚韧不屈、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那种为践行个人信念而不惜牺牲的英雄气概,令人印象极为深刻。但近年来,他关注的焦点由曾经高扬的理想主义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真历史在民间》是他新近刚出的一本书,是一部既讲述历史又针砭当下,夹带着个人回忆与当下遭遇的时论性作品。大概来看,书的前四章以民间的视角来观察从新中国成立起到现在的历史,既有他温情的回忆,也有深刻的剖析和无情的批判;中间两章对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政制、社会问题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审视、对比和评论,从而获得了一种海外的视角来折射当下中国的现实;最后一章则通过我们自身的历史与文化,来反思中国的发展,以期从中找出我们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梁晓声作为一名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文学家,对这个社会的观察自有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角度,带有某种总结的意味。他的观察深刻,将50、60年代视为由女人见证的年代,对当年女性的生存状态、心理诉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方位的透视,进而展现了建国初年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他当年写知青小说一样,他带着一种怀旧的情绪,赋予了那个年代一种浪漫的色彩。在他眼中,七十年代是畸形的,前期因为文革的疯狂,后期则是思想解放带来的物欲泛滥;八十年代是光怪陆离的,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则是腐败的遍地孳生;他通过高干、“三资”企业、同代人和性爱四个备忘录勾勒出了整个九十年代。作为小说家的梁晓声,他笔下的历史当然与严肃历史学家那种严密的考证不同,更多的是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记录身边某个人的命运,描写某种具体的社会情态,来折射一个时代的共同遭遇。也正是这种极富个人感情的文学化的笔触,将我们带回历史现场,对社会情境进行重置,勾起了读者对于个人经历的回忆,以及对他所书写的历史的感同身受,从而在情感上引发强烈的共鸣,甚至会在内心情不自禁的发出“那时就是这个样子”的感慨。与此同时,他的笔调又透露着在某种深刻洞察之后的冷峻,让人看到曾经经历却不曾认真思考过的现实图景,让人在阅读中反思社会,反思时代,也反思自己。而他在书中对于自己身边人命运的一些描写,又带有一种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悲悯情怀,带着深切的痛感,这就正如书的副标题所说的那样,以期“追寻一个人类大种群的心灵轨迹”。实际上,梁晓声笔下的这本所谓的“真历史”,未必真的准确,反而很有些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当然,我估计也没有哪个人会将其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来看。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和现实关怀的文学家,他在书中所重构出的情境、描摹的情态、表达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他对过往历史的体察与反省,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深思与忧虑,对于个人命运在社会大潮中浮沉、碰撞、共振的探讨,以及在其中反映出的人性的坚韧、挣扎与不屈——现实是残酷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也正是贯穿他所有创作的一条主线,符合他一贯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路子。一句话,文学家笔下的历史,更象是一种社会评论,很丰富、很感性、很亲近、也很耐看,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引发思考。
  •     作者是一个坚持反映现实生活、坚持反映最广大的被叫做“老百姓”的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的著名作家。他不光关注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状态,也同样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情感状态和情绪状态。本书即是作者对社会长期深入体验、思考的智慧的结晶。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民间的视角讲述了一部全新的新中国的历史。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和反思。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的事情发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者探求历史、解读历史,也正是为了解读当今社会。在书中,作者借身边事、身边人的细微末节的故事针砭时弊,非常耐人寻味,使我们不得不感佩作者对社会、人生、政治深刻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年代的敏感话题”一节,以与老百姓交谈的方式,借老百姓之口点出了我们的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当政者自欺欺人的“愚民”,进行了无情地抨击和嘲讽。可以说直指社会本质,很多问题都是现今深化改革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可见作者对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存在弊端的洞察之深、之准确。这些,都是源于作者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挚的爱。因此,他希望从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国民性的反思中,从对日本、德国、美国的社会问题的反思中,把我们中国的问题放在世界的大背景下,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这是在经济时代喧嚣的热潮中,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冷眼旁观,深刻剖析,是一个坚守着内心安静和平衡的学者呕心沥血之作。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追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人类大种群的心灵轨迹。多年以来,作者之所以不是选择写一种稳妥的“帮闲”文字,而是选择这么一种难免和当代尤其是和当代主宰者们发生在所难免的矛盾、抵触和冲撞的写作方式,正是作者强烈的使命感使然。作者所思所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的音调,才能警醒一些为政者吧。我想,不管哪个国家,历朝历代,这种有风骨的知识分子,才真正是时代精神的脊梁。是的,我们的改革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不能在此基础上走向深入,亡党亡国决不是危言耸听。好在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明白无误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执政理念的反思中,吹响了吏治整治的号角。——“当政治更是政治家们之间的事时,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则有望了。”如果老百姓的忍耐超过了限度,任何力量的下场都会是被老百姓的“汪洋大海”淹没。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是主人,是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历史。人民不需要粉饰什么、美化什么,而民间的真实情绪决定未来的历史。——真历史在民间。——诚如是。文字指瑕:卷首“编者说明”第五、六段开头所言“前三章”和“后四章”,疑为“前四章”和“后三章”之误。
  •     评书好听,那是野史。更鲜活的历史,在庙堂,也在民间。    -----《真历史在民间》    花了一周时间,早起、午间、睡觉前,一点点读完了梁晓声的作品《真历史在民间》。这本《真历史在民间》是一部讲述历史同时针砭当下的时政作品,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探讨。 七年的北大荒生活,为梁晓声的创作提供了线索和思路。北大荒知青小说三部曲---《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就是以北大荒知青生活为蓝本,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地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而这本《真历史在民间》就是对隐藏于民间真历史的讲述。这本书以时间为轴。书的上半部分,记录了梁晓声亲身经历的“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等鲜为人知的敏感历史。梁晓声笔下的历史,来源于他的生活,他的朋友,他的童年、少年、青年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是存在于民间的真历史。在《由女人见证之年代》这一章中,记录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女性。这些女性包含家庭妇女、知识女性、抗美援朝的女英雄、活泼的少女、娴静腼腆的大姑娘。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她们特殊的个人特征,她们可能没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她们或忍辱负重、或追求知识和自由、或天真善良,拥有着女性独特的美与善良。6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70年代的中国是畸形的,文革和土改,让数不清的中国人痛苦不堪,甚至丢了性命;80年代的腐败现象和权钱交易让普通老百姓对共和国的前景感到诅丧和悲观。本书的后半部分关注日本与美国社会问题,从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是梁晓声近些年出游美日、法,从海外视角启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对国民性及历史进行思考的文章。《真历史在民间》以叙述和议论的手法,从小故事、小人物着手刻画,用个人命运反应大时代特征。那些故事和案例,无不体现当今的中国现实,它代表着一个大国成长道路上的坎坷。读着这本书,跟着作者的讲述,思绪被带到中国那段被隐藏的一段苦痛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并且值得反思。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梁先生和我同是哈尔滨人,甚至家都在道里区,有天然的亲近感,所以写些评论也就不必忌讳了,梁先生是大作家,改革开放之初的反思文革作品部部受捧,我一个同学的母亲酷爱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年轮》,每播必追看,至今已看十几遍了。可目前为止,没听人称梁先生为大文学家、大文豪等等,我想这两个词应该高于大作家的,没有上这个层次的原因,有个女同学十几年前就告诉过我,她说我怎么觉得梁晓声的文章总在变着法的骂人,是啊,看了本书,更是深有同感,从头骂到尾啊,哪个年代都有可骂之处故是自然,可总是积极的东西多一点吧。骂人多了,其实并不是梁先生心胸不够宽阔,又或是“一览众山小”,也许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在里面吧,但愿是这样。书名极具诱惑力,给人感觉是像要解密点什么似的,看完不是那么回事,不过细品起来,也有深意
  •     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直男癌
  •     感觉就像个迂腐自视过高的人写的。。。。。。
  •     私货太多
  •     悬在半空故作高姿态的多,贴在地面倾听百姓声音的少。一个个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故事,越咂摸,越有味儿。“成功者的光亮皮鞋下,乃是被坎坷路途磨烂的脚。”梁晓声先生用作自省的话,深深引以为戒。
  •     有小故事,有评论, 还有以前看过的文章 怎么还有克林顿的性丑闻事,多老了 不好,很不好
  •     看着挺有意思的,最喜欢第一章
  •     前半部分回顾建国历史,后部分针砭时弊。作者观点比较鲜明,但也没有过分激进,不过缺少观点的论证内容。
  •     看了几页,实在受不了老文青一句两句话就成段的写作手法,感性评价多,理性分析少,这样的书我还是少看为妙。
  •     口述史的悲哀
  •     搁。
  •     前面的角度相当出色,后面的有点差了
  •     选用一个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曾经的历史,值得一看
  •     出版社真逗
  •     真切的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一个直白,有血有肉的作家历历在目!
  •     梁晓声啊梁晓声,你的书让我痛心。比丑闻更丑的是围观者的幸灾乐祸。
  •     历史本来就在民间,但写历史的人通常生活在朝堂。运筹帷幄与千里之外,只能看得到功勋和成就,却永远都看不到历史的细节与真实。
  •     本书的前半部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从普通人的角度展开那一时期的故事,不过最后四分之一部分写的一般般了,很多对当时事件的观点和吐槽,没有那么客观了
  •     透过不同时代女性的时代特征,来阐述时代的变化。视角独特,挺适合女性阅读,来了解,从50后, 60后,70后人的特征。有些描述是非常丰满和现实的,对照生活一针见血。
  •     2015.4.16
  •     梁晓声实在哈尔滨长大的,所以书的第一章讲50年代以来的女性变化特别有趣
  •     又是
  •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
  •     置身于怎样的环境就会变成怎样的人。我觉得以后我也会变成一个“怨妇”,只不过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最近对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历史很感兴趣,这本书是作者对这阶段他所看到的中国的所思所想,时代的变迁总是有最残忍、最动人的故事
  •     20150113-20150116读完,杂文,写实中国,文革,反腐,年代特色。 这本书也只有在现在uncle xi时代才能出版,说真话,重新评判历史,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     不同时代的女性变迁史,这部分我觉得分析的挺有意思的,这么说来共和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女性是最可爱的o(╯□╰)o
  •     感觉太感性 主观过剩 与我期待的客观有点差异 而且语言风格并不太适合我
  •     (Kindle43)
  •     最后一部分看的很闷,感觉历史虽然历历在目,却对未来毫无作用,未来是滑进去的,拉都拉不住。 前面写一些妈妈和姥姥辈的故事,细节还挺真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