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欢喜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539969282
作者:胡赳赳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胡赳赳,《新周刊》副主编,著名媒体人。
著有《北京的腔调》《北京的味道》《理想不死》等畅销书。
文风老辣,性情单纯,眼明心亮。
半颓废半激进的才情令人叫绝。

书籍目录

似引非引——
这就是当代艺术/002
万象——
艺术批评的尺度/018
89美术大展反思-重估“中国现代艺术展”价值/022
当代艺术是看中国的最好角度/029
发现丹托/032
三代知识分子的美学语境/036
写给青年艺术家的一封信/042
作弊的艺术/045
疗伤系艺术家的诞生/048
艺术家简单点好/050
艺术家攒人品/053
谎 画/057
本质主义绘画:一个假想的流派/060
刍狗的艺术/065
黄桷坪艺术区“黄”了吗?/067
如何去看一幅画?/072
诗人画派:一个流派的诞生/075
文人与版画/078
停电了还搞不搞艺术?/081
意派论/083
中国力量/086
作为玄学的抽象艺术/088
众生——
陈丹青:我只是在画画/092
陈鱼:自己的方法/100
曾梵志:我不是沉默的羔羊/105
傅榆翔:动物山水的当代表征/114
傅榆翔的二手漫游/118
傅榆翔的诸相非相/121
杨宏伟:复数艺术的焦虑/126
彭薇的国画新思维/134
中国美术史上的枪响——枪手肖鲁/140
毛同强:1360张地契“契入”当代艺术/151
何多苓:消极是个积极的词汇/161
郭海平:中国“精神病艺术之父”/170
冯梦波:停电了就不做艺术吗?/178
徐冰:左脑毛泽东,右脑科学家/186
纽约大都会街540号探访徐冰工作室/195
金锋的迷惘/198
论康璨/204
康璨创作手记/207
冰逸其人/212
傅文俊:一切历史都是走过场/218
苏新平的末世风景/223
黄敏:面对风景的内心修炼/233
马军:穿越中西之壁的崂山道士/238
孙初:回到初心/247
徐弘:中产迷津/254
张世英:油画抢夺照相术/262
王子:一个人的美术新编/269
艺术我不懂/279

作者简介

本书为《新周刊》副主编胡赳赳第一本系统论述当代艺术的批评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似引非引、万象、众生。其中“似引非引”向大众解释“何为当代艺术”以及“如何欣赏当代艺术”的问题;“万象”将对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种种行状进行剖析和深入思考;“众生”则遴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肖像、作品及重要评论。
语言犀利,见解中肯,分享艺术心得,思索生命和时空感悟。
意在完成当代艺术从圈子化向大众化的转移,让白领、精英阶层能够鉴赏、批判、参与到中国的当代艺术进程中来。


 空,欢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1.8亿”“4.255亿”……当这些天价数字不断刺激人们敏感的神经时,注定了艺术在这个时代里的喧哗与骚动。当代艺术更是争议不断的中心所在,它是通行证,凡是艺术作品被贴上“当代艺术”的标签,便可在国内外各大展览上畅通无阻;同时它也最易被人诟病,被李陀归纳为“烂柿子”理论。当代艺术圈,有太多的声音在主张,有太多作品浑水摸鱼,反而让评论家们退避三舍,不去趟这浑水,而胡赳赳偏要于这浑水中沥得真金,写了这本《空,欢喜:扯一扯当代艺术》,于“万象”与“众生”两个篇章中谈谈他的观察,他欢喜的作品。这本书并没有考究式地用理论词语建构晦涩难懂的文章,将当代艺术隔在高高的象牙塔里;也并非吹捧式地用通俗词语组建流行文章,愉悦观众,将当代艺术拖进全球化的名利场狂欢。而是以深厚学养建立起思想资源的高地,进而点评当代艺术,谦称为“自说自话”,实则做出了客观且中肯的评价。“万象”部分涵盖广泛,从三代知识分子的美学语境、89美术大展反思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国性”;从批评家对艺术的虔诚到丹托“艺术的终结”论断;从艺术区的建设到绘画流派;从抽象艺术到如何去看一幅画?既有历史性艺术事件的回溯式探究,更有对当下艺术圈各生态环节的细致考察。写作时的旁征博引,不论是中国儒家的“依于仁,游于艺”,还是道家“大象无形”、“心与物游”,抑或是西方现代主义美学,“阐释”、“本质”、“存在”等理论,于他是运筹帷幄,激扬文字。扯完“万象”,便聊“众生”。而“众生”部分,自然是众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评论当代人的创作是最不易写好的,若批评极易得罪人,若赞赏又极易被人视为吹捧与炒作,左右为难。《空,欢喜》中点评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类别的艺术家,一路读来,也为作者捏了一把汗。他用诗性轻盈的文字直抵艺术家的创作核心,也透过这些艺术家更深入全面地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在一个数字时代,连胶片照相机都变成古典工具的时间里,透过“只是在画画”的陈丹青,他看到了对艺术的执着与自由;透过“左脑毛泽东,右脑科学家”的徐冰,他看到了艺术并没有铲除什么,而是做了别人想都没想过的事;透过收集“地契”的毛同强,他看到了艺术对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及梳理;透过描绘“末世风景”的苏新平,他看到艺术对生命的全部好感与热爱……说不完的“众生”,他撷取片段,只为“空”里的欢喜。一本书的文字虽不能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是是非非,但于读者能管窥一二,能鉴赏、批判、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来。
  •     当代艺术在许多人眼里是一种特异的存在,鲜有大师但市场极其火爆,天价数字动辄刺激大众的神经,五花八门的作品泛滥但经典作品不多。于是看到这本书,就有种一探究竟的冲动。作者胡赳赳是《新周刊》副主编,浸溺艺术圈多年。他是怎么扯当代艺术的呢?一,“作品没有伟大与渺小、重要与次要之分,它们都是宇宙进化到当下,所能体现的最好的样子。”在引文《这就是当代艺术》中,作者对当代艺术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首先是厘清一对对看似相近其实不同的概念,如当代艺术和艺术的当代性,当代艺术与观念艺术,当代艺术与符号艺术,现成品艺术和装置艺术等等。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更倾向于将当代艺术定义为“观念艺术”(请注意,这不同于将当代艺术等同为“观念艺术”)。如今观念艺术有一种流弊,即拼点子、拼创意。而在作者看来,真的观念艺术是“心物一元”、“心物同游”的,观念有其纯粹性,而非驳杂的集合。“以一念代万念,以一念入无念”,这才是观念。“观念艺术能够让你体悟到人生和宇宙的真谛,让人彻悟何为当代、何为当下。为什么只有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当下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只有一个时代,那就是当代。”这段话对观念的纯粹性作了直击本质的有力说明。为此,作者提倡“艺术的教养”,或更准确的说法是”艺术即教养“。”因艺术之熏习,得种性之真谛,从而触类旁通,体察世间万情,不过是一场‘欢喜的空无’”作者还提到艺术 “放”与“收”的辩证关系:“调动七情六欲的艺术,是往外放;必须要往回收一下,使心向外驰后,回到自己的本位上来……艺术的外放,仍要回收,否则,变成各执一端,外和内需统一。真空生妙有,妙有发挥了之后,仍要回到真空。虽然是一场空,但也是一场欢喜。”这些话不论是对艺术家创作,还是对观众对艺术品的欣赏,都是非常有指导性的。二,“艺术的信徒越来越少,艺术的投机分子越来越多,艺术的‘叶公好龙’者和附庸风雅者也比比皆是。”在第一部分“万象”中,作者对当代艺术种种现象与生态进行指点,如探讨艺术批评的尺度,在《写给青年艺术家的一封信》中,作者对青年艺术家提的几点建议切中要害同时又简明易懂:“艺术之途有无数条道路,但最终之途是俘获人心。”“要想俘获人心,首先要有避免受伤害的能力。这是艺术家的必修课,也有艺术家称之为‘人性的修复系统‘“。“其次,要拥有伤害别人的能力,在作品中,使别人痛、痒、悲伤、沉重、沮丧、难过,仅仅愉悦他人是不够的——愉悦他人是娱乐界的事。”“再次,要慎用伤害别人的能力。慎用伤害他人的能力意味着,美的事物最终向善,这是真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作者并不乐观:“中国当代艺术只有市场、没有学术;只有艺术品,没有艺术家;只有买卖的理论,没有研究的学问。”究其原因,是浮躁的心态作祟,是文化的营养不够。如作者所言,“艺术行业,本来就是在大文化体系下的一个分支,天生就单薄,如果没有厚重的文化背景做底子,大艺术家的产生如同痴人说梦。”三,“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在第二部分”众生“中,作者介绍了二十五位当代艺术家。和大部分人一样,只有陈丹青这个名字是熟悉的,在很多人眼里偏激愤怒的陈丹青,和其他二十四位艺术家比较起来,在艺术风格和对待艺术的态度上,反而是几乎最保守最传统的一位。“在包豪斯风格一路影响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中,这个顽固的家伙,依然守旧般的在色彩、块面、光影和内心世界里旅行。有时他也叹息,用柏林的话来警示自己’不要有太多的热忱‘;更多时候则忘了教条,听从于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后天历练起来的’教养‘。”他是一个“仁”者,骨子里没跑离儒家传统。在胶片照相机都变成古典工具的时代里,画画有什么用处?陈丹青说:“我只是在画画。”书中出现的众多才情兼备的女艺术家让人眼前一亮,如同作者用来评价冰逸的那句诗:”你有一颗洛丽塔的、看世界的心;你的神情带着骄纵的、雀跃的面具。”这本书的确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当代艺术的一个全景式窗口。唯一的小瑕疵即作者文中介绍的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不是插图中出现的作品,让人一睹大作的期待落空,或者这也是一种“空喜欢”吧。
  •     首先,先扯一扯当代这个词,当代的意思基本就是现在,不过这个词缀安在“中国当代文学”里特指1949年以后的文学,而放在“中国当代艺术”里,却流露着一股暧昧,时间不好明确划分,不过看看当代F4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大约都是在1960年左右出生,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大陆活跃,那我们姑且把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的艺术流派称作中国当代艺术吧。然而,19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让中国艺术发展进程再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否从这里真正开始算当代,也就有待探讨了。然而,最尴尬的是,“当下的”还未必代表着“当代的”,当下的很多艺术家创作手法、使用介质依旧是传统的,不具有“当代性”的,不属于“年轻人的艺术”的,都被排除出了当代艺术的范畴。不是你年轻就算当代艺术,你丫得有“当代性”。所以,当“当代”变成“当代性”,这个词就更难解释了。当代文学的主要潮流就是宏大的集体叙事转变为个性化的个人叙事,当代艺术大致也是这么个方向。但是当代性自我、当代性他者、当代性世界、当代性认知,这些名词你看着每个都觉得眼熟,当它具体的外延和内涵可谓相当复杂。2013年班克斯在纽约开展的“居住在纽约”影响力爆棚,大众疯狂追踪讨论,但在最终的特纳奖评选中败给了你会觉得对方简直就是在鬼画符的赫斯特。理由就是不够具有当代性。然后你再看欧美某些先锋人物对当代艺术的定义和作品的评判,你会发现,诶妈,A的涂鸦是当代艺术,B的涂鸦却不是,A用现代媒介制作的被称为非常具有当代性,B同样用现代媒介制作的艺术作品被评为土得掉渣。作为一外行,我实在不太懂这一评判标准,倒是本文作者胡赳赳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主义不够用了。”在这每天产生一个主义的当代,每个主义可以存活15分钟,然后分分钟被刷新概念或者淘汰,正如尼采所说“一切价值重估”。“当代性”本来就是一个主义,而这个主义没人说得清,因为它随时在变化。所以,胡赳赳说:“把握好当下,便是当代艺术的核心密要。”而,余私以为,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恐怕就是——人格分裂,作者不断地分裂自我、扭曲、重塑、炮制幻想、制作“当代性”。因为你前一分钟想的东西可能已经过时,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可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最后出来的结果也可能是一团混乱与自相矛盾,但却很有可能和观众形成通感,迷惑住观众,让它们为之疯狂。而你在下一件作品中得再度打败自己。哦,这都怪这该死的时代,一场欢喜一场空。在《空•欢喜》中,《新周刊》副主编胡赳赳大笔一挥,开始扯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种种怪现状。胡先生素来笔锋老辣,在这本当代艺术的批评文集之中依旧保持这一特色,文字铿锵,像是一场“纸上扒粪运动”,经他一点,估摸着不少艺术家真会掩面而去。从中国全面模仿西方的当代艺术环境谈到谎画、假拍、抱团、炒作等艺术假象,对中国当代艺术可谓一顿拳打脚踢。不过这番批评,倒是颇为解气。批评家,总得有些自己的主见。而中国当代艺术也确实在世界面临着一种颇为尴尬的处境,一部分艺术家不断地“去东方化”,却有些像西方当代艺术的粗制滥造的模仿品,一部分艺术家不断地倾向“东方主义”,在作品里不断贴上传统中国的标签,比如国画、比如青花瓷,然而却隐含着沉重的“他者性”负担。西方人看这样的作品,往往把“中国性”凌驾于“艺术性”“当代性”之上,一如外国人看中国功夫。而这种“他者性”也导致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人格分裂的严重加剧。包括胡赳赳本人,在本书中都显示出了这种分裂性。书的后半部分“众生”, 胡赳赳的态度柔和了不少。如果说前半部分,他是一位优秀的批评家,那后半部分,他是一位称职的记者。用一种从容的笔触记录了二十余位艺术家的心路历程。这时候的胡赳赳,不再以批判为主,而是在采访,然后写下这些艺术家对艺术、对生命的热爱。前半本书,小“黑”了一把当代艺术圈,后半本书,却着实捧了捧当代艺术的圈子。不过,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在这“难得温柔”的后半本中,收录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而我也找到了自己一眼就喜欢上的。不管这个圈子的真实是如何,我想,能创作出好作品的艺术家就是好艺术家。有些时候,必须原谅艺术家的人格分裂。而不管时代如何浮躁,多少人建立私人美术馆只是为了彰显个人财富,多少人投身艺术圈不过是为了金钱名利,多少人恶意炒作抱团取暖到处作弊,我们总要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忘初心”。PS.:个人感觉这本书比较适合对当代艺术略有些了解的读者,不然前半部分读起来确实有些吃力,不过后半部分则比较个人叙事,倒是挺好的普及读物。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封面做得蛮好滴
  •     已购。
  •     艺术盲除了陈丹青谁都不认识。。。啊不 听说过翟永明
  •     一万个追求的理由不会错 我本身从未学习过艺术 生活中更是跟这个词没一点联系 但是人的本性造成你越是缺什么就越想补什么 从来没有仔细的读过这么精美的一本中国当代艺术评论集(来自胡赳赳)忽然间在我心里慢慢勾画出了一些艺术的轮廓 当面对这么多活生生的艺术家的终极表达的时候 你会有一种放空的感觉 你会发现思想在闪耀火花 你会觉得此生生正逢时 五星推荐一下本书
  •     媒体文章,有点浮。
  •     还是能了解什么的,认识了一些人。
  •     非常有趣的艺术评论。
  •     科普类读物
  •     门外汉,长了些见识。
  •     不错
  •     絮絮叨叨牢骚不断,又故作高深,读不下去,用力找干货也是找不着,大段的引用除了掉书袋和堆砌词语没看出其他用途。对比正在读的吴冠中的自传,虽然主题不同,就谈论艺术而言,我觉得这个胡同志把架子拉下来点比较好。
  •     其实 这本书并不能指导一个人如何欣赏当代艺术啊
  •     熊赳赳气昂昂骂的好
  •     很少看艺术评论类的文字,更喜欢看艺术家本人对艺术圈的解读,这本书刚看的时候还是很哄人的,觉着能挖出一些深层的东西,但是看完全书,三个词:卖弄 堆砌 散乱。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杂乱和漂浮。而是作者不是艺术家,只是评论家,写的东西只能漂在表面上,无法触达艺术本身,以至于看完脑袋空空,不知核心
  •     讲了好多南京的 = =
  •     视作者为写作职业标杆,向胡赳赳看齐。 虽然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年代,但感觉中国的现代艺术家还是不差的,个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兼而有之。 肖鲁在中国美术馆朝自己作品开出的三枪,既是任性的反叛,又是让人瞠目的惊奇,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疯子。
  •     文化人止步于生活上的改善,坐飞机的旅行和人际关系的比较.
  •     写过书后,便更体会创作的不易。
  •     前面几篇不错,后面开始水分太大。
  •     何多苓的《乌鸦是美丽的》系龙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     赳赳兄乃当世真才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