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洛泽河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222112251
页数:185页

内容概要

沈洋,七零后,出生于云南昭通大山包。先后担任过乡村教师、中学校长、报社编辑记者,从事过市、县、乡党政机关文秘工作。在《中国作家》《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作家通讯》《散文选刊》《四川文学》《广州文艺》《黄河文学》《橄榄绿》《边疆文学》《滇池》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已出版小说集《红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阳光》、长篇小说《大救驾》《万物生》、长篇纪实文学《彝良大地震》《遥远的洛泽河》《他乡是故乡》(与沈力合著)。中篇小说《包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编剧之一),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被教育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列为第三十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十部优秀影片之一,入围第三十五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金像奖”主竞赛单元,获第四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入围奖。文学作品曾获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政府文艺基金奖一等奖等奖项。首届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员,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九班学员,现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昭通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书籍目录

1、没有前奏的灾难
2、彝良大地起悲歌
3、遥远而艰险的路
4、最美教师的疼痛记忆
5、艰难的生死营救
6、洛泽河畔的白衣天使
7、志愿者的温度
8、懂得感恩的彝良人
9、咱们故乡在乌蒙

作者简介

长篇报告文学《遥远的洛泽河》简介

《遥远的洛泽河》是一本真实纪录2012年彝良9•7地震抗震救灾始末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18万字。是在云南省文联、省作协和昭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总体部署下,选派青年作家沈洋,在地震后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通过十天十夜的艰苦采访,历时一年半创作完成的一本集资料性、写实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文学作品。该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列入云南省作家协会2013年重点扶持作品,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丹增担任顾问。
《遥远的洛泽河》分为没有前奏的灾难、彝良大地起悲歌、遥远而艰险的路、最美教师的疼痛记忆、艰难的生死营救、洛泽河畔的白衣天使、志愿者的温度、懂得感恩的彝良人、咱们故乡在乌蒙等9个章节。通过纪实手法,讲述了彝良9•7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全景式再现了地震的惨烈和灾区人民的生存困境,讴歌了灾区群众纯朴善良、热情乐观、不屈不挠、坚忍担当的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高度赞扬了各级领导,全国各地救援人员冒死营救、八方支援、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
《遥远的洛泽河》是以大爱无疆、人心向善来作为主旋律抒写的,这本报告文学,全方位地书写了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公安、消防、交警、领导干部、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他们以血肉之躯,以博大的爱、坚韧的毅力、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精神连续工作,几近休克,英勇顽强地奋斗在抗灾抢险第一线的感人事迹。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感天地、撼人心的好人好事。
《遥远的洛泽河》这本书,必将为若干年后,人们再次想起这次灾难,纪念灾难中死去的人和在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了解当时的灾情和灾难中的人们,提供翔实而细致的真实资料。历史不应该忘记,那些为抗灾做出了努力和奉献的人不应该忘记。他们不仅在灾难发生后做出了努力和奉献,他们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财富,是我们民族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撑。
昭通市作协主席,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读完《遥远的洛泽河》后说道:“在阅读《遥远的洛泽河》这本报告文学过程中,我几次无语哽咽,泪水涌现眼角,我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于自己,许多困厄和苦难我从未流过泪,但看到感人的事,情不自禁,热泪涌流。这本来自于灾区的真实的人和事的书,真正的感动了我,让我记住了许多人和事,也让我的精神得到一次升华,灵魂受到一次洗礼。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它好就好在作者真实的书写,高强度的劳作,带着情感的叙述,让人们记住了一次重大的灾难,让人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群体,让历史的青简,多了一页悲壮的记录。阅读沈洋书稿,是一次心灵的疼痛之旅,是一次感动的温暖之行,是一次感恩的圣洁教育,是一次涤荡污浊启迪心智再建道德的有益尝试。”
本书的作者沈洋,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做过乡村教师、中学校长、报社编辑、记者、乡镇工作队长和副书记,曾在区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做过机关工作,这些阅历,使他在创作这部报告文学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准确把握,使得报告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贴近人民群众,其艰苦的采访和长时间的案头工作,让那些鲜活的细节生动再现,让人如临其境,如在眼前。他用节制的叙述,定格了那一场山崩地裂的地震灾难的点点滴滴。
2014年2月25日,由云南省文联、昭通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云南省作家协会和昭通市文联承办的“沈洋长篇报告文学《遥远的洛泽河》首发式暨研讨会”在昭通举行。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郑明,昭通市委副书记张绍雄,省作协主席黄尧,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杨红昆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李琦及张永权、王宁、李骞、徐兴正、袁皓等省内的作家评论家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发言,昭通作家曾令云、陈孝宁、夏天敏、蒋仲文、杨昭等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在2016年2月22日上午召开的云南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座谈会上,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出席并讲话,他说,自己每年坚持读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如云南作家描写昭通地震的作品《遥远的洛泽河》,也看过杨丽萍主演的《云南映象》,作品美轮美奂,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昭通青年作家的一员,这些年,沈洋发扬了昭通作家吃苦耐劳、勤奋执着的创作精神,潜心创作,先后在《中国作家》《文艺报》《边疆文学》《滇池》《黄河文学》《广州文艺》《安徽文学》《四川文学》《橄榄绿》《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著有小说集《红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阳光》、长篇小说《大救驾》《万物生》、长篇报告文学《彝良大地震》《他乡是故乡》(合著),中篇小说《包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文学和影视作品曾获得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等多项省以上奖项。
链接——
云南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座谈会侧记:春天里的文艺盛会
2016年02月24日 来源:云南日报
22日上午,地处滇池之畔的云南海埂会堂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云南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座谈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的文艺家代表、各州市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在敞亮的百合厅济济一堂,迎接这次在春天召开的云南文艺盛会。
这天是传统的元宵节,又适逢盛会,大厅洋溢着祥和、喜悦的气氛。9时,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省委副书记钟勉,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副省长高峰等领导步入会场,与文艺家们一一亲切握手,热情问候,表达对文艺家的敬意。
近年来,云南文艺持续繁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云南文艺步入新起点,取得了新成效,呈现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而云南文艺要从“高原”迈向“高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经验,部署未来,推进云南文艺繁荣发展,成为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文艺家、宣传文化界负责人对此进行热议。
黄尧、宗庸卓玛、陶春、冯咏梅、刘晓耕、蒋晓荣代表先后发言,畅谈他们所在的文艺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就制定文艺创作规划、支持文艺理论、关心文艺家、培养民族文艺人才、文艺院团改革、振兴云南戏剧等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文艺家的发言言辞恳切,富有真知灼见,体现了文艺家期盼云南文艺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拳拳之心。
会场气氛轻松而热烈。面对刚发完言的宗庸卓玛,李纪恒说:“宗庸卓玛,你的家乡羊拉,我去过,还在羊拉住过一夜!”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李纪恒作了重要讲话。他畅谈文学艺术,与文艺家交心,不时脱开讲稿,从世界文学谈到中国文学名著,古典诗词信手拈来,文学情怀溢于言表。他说,自己每年坚持读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如云南作家描写昭通地震的作品《遥远的洛泽河》,也看过杨丽萍主演的《云南映象》,作品美轮美奂,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云南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艺创作优势,不断推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让文艺之美尽显云南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历史之美和现代之美。李纪恒的讲话富有温度和情感,引起与会文艺家的共鸣,拉近了与文艺家的距离。
当听到著名制片人蒋晓荣介绍继拍摄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之后,又计划拍摄一部关于独龙江的连续剧后,李纪恒表示赞许。他曾多次深入独龙江,对怒江各民族充满深厚感情,提出并启动了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采访时,李纪恒说到山里孩子上学的辛苦,吃不饱、穿不暖的无奈,这位饱含深情的省委书记眼里湿润了。李纪恒说,老县长高德荣带领一个民族走向新生、走向现代文明,改变了一个贫穷落后、苦难深重民族的命运;政府投资13亿元修路,使独龙江变成了人间天堂,让全世界知道了独龙江。他声情并茂、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话语,打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在人们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由高德荣、独龙江讲到文艺与生活关系,他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能不能闻到泥土的气息,能不能听到人民的心跳,能不能触到大地的脉动,关系到文艺创作的兴衰成败,文艺家要接地气、抓活鱼、采百花,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常态;粉饰太平的作品没有生命力,好的作品要见物见事见精神。他希望文艺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承担起弘扬中国精神的文化使命,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不断推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李纪恒说,云南文艺要像闹元宵一样,热闹火红,大发展大繁荣。大力繁荣民族文艺和基层群众文艺,着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实力强大的“文艺滇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云南文艺繁荣发展。希望云南努力走出一条充满活力、凸显实力,独具魅力的文艺发展新路子,把云南建成特色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新高地,让文艺之美闪耀云岭大地,让云南的进步发展富有文化温度,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李纪恒的讲话在与会代表中产生强烈的反响。著名作家张永权说,会议开得及时,讲话振奋人心,提振信心,云南文艺的春天到来了。
离会时,李纪恒看到著名作家彭荆风站在门口,就主动走上去相送,说我会唱《芦笙恋歌》,称赞他一家三代人都是作家,并嘱咐彭老多保重身体。彭荆风把新书《旌旗万里》送给李纪恒,握手依依惜别。此时,不远处的滇池波光粼粼,阳光明净。
)记者 李开义 瞿姝宁)


 遥远的洛泽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原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评论家张永权出席研讨会发言含泪读完云南昭通作家沈洋的长篇报告文学《遥远的洛泽河——彝良抗震救灾记》,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一个读过不少精典名著的老文学工作者,能被一部写现实生活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所感动,这本身就说明了这部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能把一部抗震救灾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写得有一定的感染力,是很不容易的。正如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荣获者夏天敏所说:“阅读《遥远的洛泽河》,是一次心灵的疼痛之旅,是一次感动的温暖之行,是一次感恩的圣洁教育。”《遥远的洛泽河》,之所以感人,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关系到千万人生命财产的抗震救灾,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话的现实题材作品(相反,写这样题材的作品,难度更大),更在于是作家遵循着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 注意到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以开阔的思想艺术视野,宏大的艺术架构,把握住任何文学形式的作品,都应把写好人物作为前题,就是创作抗震救灾这类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同样是如此。可以说,以真实的生活和人物为基础的报告文学,越具有文学性,也就越能感动人,自然也越有艺术价值。 沈洋的《遥远的洛泽河》虽然文学性在真实基础上的想象,有些欠缺,但仍不失为一部有一定文学性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首先,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思独特、架构宏大,艺术境界悲壮而雄奇。 众所周知,发生在2012年9月7日的昭通彝良大地震,表面上看,震级不像唐山、汶川等地震大。但由于在不到一小时内,发生了两次连环强震,加上震源深度较浅,又在不到一个月内发生了暴雨洪灾、山体大滑坡和泥石流,给彝良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军民,温家宝总理两次亲临灾区视察,领导和指挥救灾。彝良地震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的心,化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的壮烈行动。彝良人民和全国军民用他们的胸怀和行动,谱写了一曲抢救生命,重建家园的悲壮颂歌。 研讨会会场作家沈洋在反映这个宏大题材的作品时,却从他们一行昭通作家在美丽滇东北高原采风,体验美丽昭通、文化昭通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愉悦中,突然感觉到一场强震的两次袭击,在眼前的惊魂一幕的生死体验中,作家的脑海中立即回放出汶川地震的悲惨情景,悲情溢满了脑海。一场大地震,作者却从他们在采风中突然感受到的一幕的小口子切入。这样的构思,不仅便于把作家自身的体验感受和悲情融入到生死营救的宏大悲壮的现场中,生临其境地去反映这场大地震,而且层层深入,由小及大地架构起作品,把大地悲歌的惨烈景像、惊动党中央总书记作出批示和总理两次深入灾区视察指挥、人民军队、公安干警、白衣天使、人民教师、志愿者等等的生死营救和彝良人民的感恩、对灾难的反思以及重建家园等方面的动人事件,通过作家的亲眼目睹,亲历感受与情感融入,把它们有机地结构在一起,就能更巧妙、也更真实、更生动、更感人地把发生在彝良洛泽河大峡谷的这场大灾难及其人间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遥远的洛泽河》是巧思集大结构,大结构架起了宏大丰厚的思想内容,就使这部报告文学全景式又较深入地反映了彝良的9•7大地震。这样的架构和内容,营造出了作品悲情又雄奇的思想艺术境界。 洛泽河遥远,一场大地震,使这个遥远的滇东北大峡谷和我们联系在一起,遥远的洛泽河仿佛就近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牵挂。特别是作品以一名昭通的本土作家的眼光去写它,这种远和近就在乡愁的悲情中交融一体了。 第二,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以讲故事的手法去写大地震中的人和事,写人又立足于写人的胸怀、精神和力量,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和伟力的时代交响。 沈洋的《遥远的洛泽河》之所以感人,在于他写出了一群在抗震救灾中感动我们的人。这些人上至国家总理到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公安干警、白衣天使中的医生、护士、卫生部门的各级干部、以学生生命为重的教师和民营医院的院长,下到芸芸众生中的志愿者、驾驶员、开小食馆卖米线的姐妹俩等等。作者写的不主要是某个人,而是一群抗震救灾中的人,是由一个又一个人物的故事片断组合成的一个彝良9•7抗震救灾的英雄群体的英雄谱。作家在写这个英雄群体时,先是从茫茫的救灾人海中,提炼出感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去反映这个群体的点点滴滴。生死营救的故事很多,作者把群体的巨大力量和典型的个人故事相结合,既有点,又有面去展示在抗震救灾中显示出的精神力量。在作者亲历中,总有那么多名字挥之不去,总有那么多的故事让他感动,总有那么多的英雄让他抒写不完。山区小学教师为疏散学生时的大爱之举和留在他们心中的疼痛记忆,呈现出来的正是他们心灵的善良之美。人民解放军总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时立即出现。他们拉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作家除了全方位去写他们,还写了战士叶刚在救灾中被大马蜂蜇伤差点牺牲的故事,写了已经复员退伍的陈国洪又重新加入原部队救灾的故事,写了上阵母子兵、夫妻兵救灾的动人场景。这些故事有人物、有场景、有情节、有细节,被作者娓娓道来,十分感人。这些故事都较好地呈现出了他们的精神力量,他们战胜灾难的坚定信心。他们无私无畏面对不断飞落的石头和悬崖峭壁的勇往直前,他们在人民需要时敢于担当的自觉,他们的身上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质,他们本人就是这种精神力量的化身。这些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正是因有这些典型的个人,才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宗旨和伟力。 由于沈洋在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中,亲临灾区第一线,受到了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许多普通平凡小人物先进事迹的感染,因此,他还特别突出地去反映许多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如昭通博爱医院陈永秀的爱心,这名由普通农家女到一个民营医院院长的人生经历,她的励志故事感人,但她也更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给了她发展的机遇,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她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因此,在人民群众有难时,她首先想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为了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她的医疗救援小分队冒着被落石击中的危险,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抢救伤员,还给其他医务人员送去衣物、食品,甚至买刮胡刀送给外地专家。这些细节,被作者写在文中,彰显的却是人物的大爱之情。 作家在文中大量书写普通人的感人故事,还表现在他对救援队伍中一个特殊群体志愿者的歌颂。这些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来,甚至从国外赶来,不是来玩乐享受,而是冒险救灾,是要吃苦挨饿,甚至牺牲。这种精神承袭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传统。如让人敬仰的来自甘肃的民兵抗洪救援分队的回民支队。他们从队长到队员的那一个个让人动容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可以为祖国而生,也可以为祖国而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志愿者黄露、董云鹏是一对情侣,他们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相约在彝良抗震第一线为灾民献上他们的爱心。黄露还在救灾中被滚石打伤头部,但她心中想的并不是自己的伤情,而是灾区群众看病难的艰难生活。还有像高雪、官世明这些90后的志愿者,他们到灾区献爱心,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教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家写他们,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传统,必将薪火传承,永不熄灭。 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在作者的笔下,都不是好人好事的记录,而是一种精神和力量的彰显,那怕是没有惊人之举的老刘为救灾者送一盆热水洗脸,为灾区群众义务理发的民兵连长,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老刘衣衫上的印着雷锋头像的细节,就是他们心灵的回答。一个细节所彰显的精神和力量,也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 《遥远的洛泽河》首发式暨研讨会于2014年2月25日举行第三 ,作家对彝良9•7地震的反思,拓宽了这部报告文学的思想内蕴。 彝良为什么会在2012年9月7日不到1小时中,发生了两次连环强震?为什么震后余震不断,并引发暴雨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作家在写到这场大灾难时,禁不住反思问道: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彝良这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雄水秀、人杰地灵、出英雄和美女的地方?为什么如今生态环境变得如此脆弱和恶劣?作家从大炼钢铁砍光山上绿树到今天的开矿挖煤,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进行了初步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加深了一部传递正能量作品的思想深度,使作品的思想内蕴更加丰厚,对今人和后人都具有警示的作用。但就作者的反思而言,还显得初浅,如能专门用一章就昭通彝良的生态环境从历史到今天,加以对比的描写叙述,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生态环境正反两方面的反思,也许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深度,也更有思想艺术的穿透力。 向昭通市图书馆捐赠《遥远的洛泽河》第四,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语言朴实而有张力,在真实的叙述中,融入作者的真情,具有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文学作品的感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和作家被写作的对象感动后,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情冲动有关。作品一开始就写作者被地震牵动的心灵波澜,在写作叙事时,常有情感的融入,在叙事中抒情,又在情感之弦颤动中叙事,并恰到好处地全文引用一位教师业余作者用他的心灵写出的情泪文字、诗人陈衍强的诗歌和作者自己创作的歌词,那些直逼我们灵魂的情泪文字,使作品有一种让人感情共鸣的艺术魅力。 长篇报告文学《遥远的洛泽河》无疑是一部思想和艺术都有亮点的优秀作品。它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突现出来。为今后我们的子孙后代研究和撰写有关彝良甚至昭通、云南的大地震,提供了包括数字在内的第一手资料。这部作品出自于一名青年作家之手,见证了作者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在震后的第一时向深入灾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他在占有了大量生活素材的同时,也使自已受到了感染和教育。这就为他创作这样一部较为成功的报告文学打下了基础。虽然作品在对素材的提炼疏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叙述文字也时有冗长之处,但作者在震后不久就写出了这样一部长篇作品,却是十分难得并值得鼓励的。我们坚信作者在总结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的得失后,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来。作者简介:原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桃花流水》《佤山恩仇记》,诗集《边寨花月夜》、散文集《高山听雾》等。已出版《张永权文集》。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欲购买《遥远的洛泽河》,请联系QQ763955694,每册40元(含邮费,可微信红包支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