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洛泽河》书评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222112251
页数:185页

精神与力量的悲壮交响 ——读《遥远的洛泽河》( 张永权/文)

原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评论家张永权出席研讨会发言含泪读完云南昭通作家沈洋的长篇报告文学《遥远的洛泽河——彝良抗震救灾记》,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一个读过不少精典名著的老文学工作者,能被一部写现实生活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所感动,这本身就说明了这部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能把一部抗震救灾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写得有一定的感染力,是很不容易的。正如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荣获者夏天敏所说:“阅读《遥远的洛泽河》,是一次心灵的疼痛之旅,是一次感动的温暖之行,是一次感恩的圣洁教育。”《遥远的洛泽河》,之所以感人,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关系到千万人生命财产的抗震救灾,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话的现实题材作品(相反,写这样题材的作品,难度更大),更在于是作家遵循着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 注意到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以开阔的思想艺术视野,宏大的艺术架构,把握住任何文学形式的作品,都应把写好人物作为前题,就是创作抗震救灾这类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同样是如此。可以说,以真实的生活和人物为基础的报告文学,越具有文学性,也就越能感动人,自然也越有艺术价值。 沈洋的《遥远的洛泽河》虽然文学性在真实基础上的想象,有些欠缺,但仍不失为一部有一定文学性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首先,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思独特、架构宏大,艺术境界悲壮而雄奇。 众所周知,发生在2012年9月7日的昭通彝良大地震,表面上看,震级不像唐山、汶川等地震大。但由于在不到一小时内,发生了两次连环强震,加上震源深度较浅,又在不到一个月内发生了暴雨洪灾、山体大滑坡和泥石流,给彝良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军民,温家宝总理两次亲临灾区视察,领导和指挥救灾。彝良地震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的心,化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的壮烈行动。彝良人民和全国军民用他们的胸怀和行动,谱写了一曲抢救生命,重建家园的悲壮颂歌。 研讨会会场作家沈洋在反映这个宏大题材的作品时,却从他们一行昭通作家在美丽滇东北高原采风,体验美丽昭通、文化昭通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愉悦中,突然感觉到一场强震的两次袭击,在眼前的惊魂一幕的生死体验中,作家的脑海中立即回放出汶川地震的悲惨情景,悲情溢满了脑海。一场大地震,作者却从他们在采风中突然感受到的一幕的小口子切入。这样的构思,不仅便于把作家自身的体验感受和悲情融入到生死营救的宏大悲壮的现场中,生临其境地去反映这场大地震,而且层层深入,由小及大地架构起作品,把大地悲歌的惨烈景像、惊动党中央总书记作出批示和总理两次深入灾区视察指挥、人民军队、公安干警、白衣天使、人民教师、志愿者等等的生死营救和彝良人民的感恩、对灾难的反思以及重建家园等方面的动人事件,通过作家的亲眼目睹,亲历感受与情感融入,把它们有机地结构在一起,就能更巧妙、也更真实、更生动、更感人地把发生在彝良洛泽河大峡谷的这场大灾难及其人间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遥远的洛泽河》是巧思集大结构,大结构架起了宏大丰厚的思想内容,就使这部报告文学全景式又较深入地反映了彝良的9•7大地震。这样的架构和内容,营造出了作品悲情又雄奇的思想艺术境界。 洛泽河遥远,一场大地震,使这个遥远的滇东北大峡谷和我们联系在一起,遥远的洛泽河仿佛就近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牵挂。特别是作品以一名昭通的本土作家的眼光去写它,这种远和近就在乡愁的悲情中交融一体了。 第二,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以讲故事的手法去写大地震中的人和事,写人又立足于写人的胸怀、精神和力量,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和伟力的时代交响。 沈洋的《遥远的洛泽河》之所以感人,在于他写出了一群在抗震救灾中感动我们的人。这些人上至国家总理到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公安干警、白衣天使中的医生、护士、卫生部门的各级干部、以学生生命为重的教师和民营医院的院长,下到芸芸众生中的志愿者、驾驶员、开小食馆卖米线的姐妹俩等等。作者写的不主要是某个人,而是一群抗震救灾中的人,是由一个又一个人物的故事片断组合成的一个彝良9•7抗震救灾的英雄群体的英雄谱。作家在写这个英雄群体时,先是从茫茫的救灾人海中,提炼出感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去反映这个群体的点点滴滴。生死营救的故事很多,作者把群体的巨大力量和典型的个人故事相结合,既有点,又有面去展示在抗震救灾中显示出的精神力量。在作者亲历中,总有那么多名字挥之不去,总有那么多的故事让他感动,总有那么多的英雄让他抒写不完。山区小学教师为疏散学生时的大爱之举和留在他们心中的疼痛记忆,呈现出来的正是他们心灵的善良之美。人民解放军总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时立即出现。他们拉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作家除了全方位去写他们,还写了战士叶刚在救灾中被大马蜂蜇伤差点牺牲的故事,写了已经复员退伍的陈国洪又重新加入原部队救灾的故事,写了上阵母子兵、夫妻兵救灾的动人场景。这些故事有人物、有场景、有情节、有细节,被作者娓娓道来,十分感人。这些故事都较好地呈现出了他们的精神力量,他们战胜灾难的坚定信心。他们无私无畏面对不断飞落的石头和悬崖峭壁的勇往直前,他们在人民需要时敢于担当的自觉,他们的身上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质,他们本人就是这种精神力量的化身。这些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正是因有这些典型的个人,才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宗旨和伟力。 由于沈洋在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中,亲临灾区第一线,受到了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许多普通平凡小人物先进事迹的感染,因此,他还特别突出地去反映许多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如昭通博爱医院陈永秀的爱心,这名由普通农家女到一个民营医院院长的人生经历,她的励志故事感人,但她也更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给了她发展的机遇,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她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因此,在人民群众有难时,她首先想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为了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她的医疗救援小分队冒着被落石击中的危险,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抢救伤员,还给其他医务人员送去衣物、食品,甚至买刮胡刀送给外地专家。这些细节,被作者写在文中,彰显的却是人物的大爱之情。 作家在文中大量书写普通人的感人故事,还表现在他对救援队伍中一个特殊群体志愿者的歌颂。这些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来,甚至从国外赶来,不是来玩乐享受,而是冒险救灾,是要吃苦挨饿,甚至牺牲。这种精神承袭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传统。如让人敬仰的来自甘肃的民兵抗洪救援分队的回民支队。他们从队长到队员的那一个个让人动容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可以为祖国而生,也可以为祖国而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志愿者黄露、董云鹏是一对情侣,他们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相约在彝良抗震第一线为灾民献上他们的爱心。黄露还在救灾中被滚石打伤头部,但她心中想的并不是自己的伤情,而是灾区群众看病难的艰难生活。还有像高雪、官世明这些90后的志愿者,他们到灾区献爱心,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教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家写他们,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传统,必将薪火传承,永不熄灭。 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在作者的笔下,都不是好人好事的记录,而是一种精神和力量的彰显,那怕是没有惊人之举的老刘为救灾者送一盆热水洗脸,为灾区群众义务理发的民兵连长,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老刘衣衫上的印着雷锋头像的细节,就是他们心灵的回答。一个细节所彰显的精神和力量,也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 《遥远的洛泽河》首发式暨研讨会于2014年2月25日举行第三 ,作家对彝良9•7地震的反思,拓宽了这部报告文学的思想内蕴。 彝良为什么会在2012年9月7日不到1小时中,发生了两次连环强震?为什么震后余震不断,并引发暴雨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作家在写到这场大灾难时,禁不住反思问道: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彝良这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雄水秀、人杰地灵、出英雄和美女的地方?为什么如今生态环境变得如此脆弱和恶劣?作家从大炼钢铁砍光山上绿树到今天的开矿挖煤,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进行了初步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加深了一部传递正能量作品的思想深度,使作品的思想内蕴更加丰厚,对今人和后人都具有警示的作用。但就作者的反思而言,还显得初浅,如能专门用一章就昭通彝良的生态环境从历史到今天,加以对比的描写叙述,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生态环境正反两方面的反思,也许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深度,也更有思想艺术的穿透力。 向昭通市图书馆捐赠《遥远的洛泽河》第四,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语言朴实而有张力,在真实的叙述中,融入作者的真情,具有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文学作品的感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和作家被写作的对象感动后,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情冲动有关。作品一开始就写作者被地震牵动的心灵波澜,在写作叙事时,常有情感的融入,在叙事中抒情,又在情感之弦颤动中叙事,并恰到好处地全文引用一位教师业余作者用他的心灵写出的情泪文字、诗人陈衍强的诗歌和作者自己创作的歌词,那些直逼我们灵魂的情泪文字,使作品有一种让人感情共鸣的艺术魅力。 长篇报告文学《遥远的洛泽河》无疑是一部思想和艺术都有亮点的优秀作品。它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突现出来。为今后我们的子孙后代研究和撰写有关彝良甚至昭通、云南的大地震,提供了包括数字在内的第一手资料。这部作品出自于一名青年作家之手,见证了作者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在震后的第一时向深入灾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他在占有了大量生活素材的同时,也使自已受到了感染和教育。这就为他创作这样一部较为成功的报告文学打下了基础。虽然作品在对素材的提炼疏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叙述文字也时有冗长之处,但作者在震后不久就写出了这样一部长篇作品,却是十分难得并值得鼓励的。我们坚信作者在总结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的得失后,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来。作者简介:原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桃花流水》《佤山恩仇记》,诗集《边寨花月夜》、散文集《高山听雾》等。已出版《张永权文集》。


 遥远的洛泽河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