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懂你的孩子吗

出版日期:2016-3-20
ISBN:9787550271917
作者:王伟,曾珈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王伟(Vivien Wang),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MBA。在她的引领下,伊顿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国际教育品牌之一,而她本人也在中国教育学会的评选中,荣获了“中国教育精英”“中国教育百杰人物”等荣誉称号。
曾珈(Justine Zeng) ,伊顿家长大学第一任校长,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MBA),通过对行业内同类家长培训产品的分析,她为伊顿家长大学设置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与运作模式。

书籍目录

第一章:创造力是上帝最慷慨的礼物
创造力从来都不是奢侈品
家长,你需要一副“信任牌”眼镜
点燃孩子创造的烟花
每天45分钟单独对话
第二章:注意:观察是件顶重要的事
“天才”的定义跑偏了
充满魔力的敏感期
观察中的两个≠
细心点,不要错过孩子的敏感期
观察、指导,但不干扰
第三章:警惕家庭教育的误区
重要性:家庭教育 < 学校教育
轻易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
树立榜样 = 十全十美
家庭教育不是KPI考核
第四章 :家长怎样说,孩子才肯听
不能被忽视的亲子沟通
孩子的脑部解析
亲子沟通的四把金钥匙
家长不是私家侦探
唠叨,逆反的导火线
第五章:孩子的天性需要呵护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合群也许意味着更超群
以爱的名义设下的障碍
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
婴儿气质九维度
婴儿的三种气质类型
做自己性格的主持人
第六章:创造机会,让孩子越来越独立
孩子需要独自快乐
家长,请多些耐心
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独立宝贝之家庭行动计划
第七章:请你这样去爱他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爱
物质奖励的负面影响
拒绝无底线的夸奖和惩罚
让孩子懂得努力与坚持
认可孩子的努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换种方式来说“不”
第八章: 没事,放手让孩子去失败
探索吧,孩子
尝试,让孩子更加勇敢和自信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没错,就是要为孩子制造失败
情景再现,增加抗挫能力
第九章 : 警惕,你是否破坏了孩子的学习过程
儿童认知四阶段
迸发式的学习过程
尊重孩子对特长的选择
收起你的结果导向
为他提供做出选择的条件
让孩子懂得取舍

作者简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好的愿望并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家长们需要的是正确的理念和围绕这一理念展开的实操方法。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孩子正真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做才能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天性的引导下,自发地表现出种种优秀的品质,向更好的方向成长。


 嘿,你懂你的孩子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记得几年前有一首歌稚嫩的声音唱着,爱我你就抱抱我, 爱我你就亲亲我...... 初为人母的我听着很心酸, 其实孩子的要求很低, 他们要求的是陪伴。 不是坐在旁边玩儿手机的爸妈, 也不是给他们买了一堆玩具说自己工作很忙去看电视玩玩具的爸妈。 我们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但是这样的爱不一定是孩子真的需要的。 小时候的我, 有时候犯错误爸妈会发脾气, 当时小小的我心里想长大之后我肯定不这样对我的孩子, 可是当我真的也当了妈妈, 孩子把家里弄的一团糟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发脾气。 看起来孩子在捣乱, 可是生气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样也是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 他们的眼里并不是整洁的家居环境就是温馨的, 而是他们发现这个世界的一个开始。 想想以前我小时候玩泥巴弄脏衣服,画画弄的满墙都是水彩的时候,其实心里面并没有觉得这样不对, 家长是不是能给孩子开辟这样一个小空间, 让他们自己尽情的去发现新奇的事情。 每天尽量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 有一天女儿想下去玩儿的时候, 老公是玩儿手机, 她问了一句,“ 手机是你闺女吗?”有多少孩子在想,家长为什么对手机这么宝贝, 一直捧在手里。 跟孩子的沟通时间这么少, 不知道在学校她有几个好朋友, 测验成绩好不好。 没有问过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老了的时候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 对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 到时候我们就沦为空巢老人了。 亲子沟通的方式很多, 并不是你非要跟孩子对话, 你们一起玩儿玩具, 一起看书, 一起讨论学校里面发生的有趣儿的事儿。 有效的沟通好过无用的陪伴。 孩子要的不是旁边坐着的爸妈, 而是一起玩儿的伙伴。 这本书的几个章节都很紧凑, 相对家长来说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 我是每天晚上读一点连续读了很久, 有的不错的地方我特意在本子上做了笔记, 可以借鉴的很多。 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型的妈妈,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     有幸读了《嘿,你懂你的孩子吗?》一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原来一直困扰着我各种烦恼都源于不懂孩子,用错了教育方法。书中对孩子各种敏感期做了详细介绍,并举了几个小例子,便于家长对照自己的行为是否和书中的妈妈一样,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敏感期。回想起宝宝不停吃手指的时候,我急坏了,一次又一次的把手指从孩子嘴里拔出来,惹的孩子哇哇大哭。后来孩子大点了,家里的所有东西孩子都要啃一啃,不喜欢家里来外人,小朋友也不可以,谁拿他的玩具拿都要抢回来,他的车子妈妈都不可以碰,否则就哭闹不止,各种赖叽,各种耍脾气,天天没笑声。带出去玩儿只能在室外,一进室内就大喊大叫,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齐射到我和他的身上,哎,当时的心情我想所有经历过的妈妈都能体会到。宝妈们的各种经验,各种教育方法,在我家孩子身上收效甚微,有些还起了反作用,那段日子真是弄的我焦头烂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孩子。本书告诉我们家长,你需要一副“信任牌”的眼镜去点燃孩子创造的烟花。细心点,抓住孩子充满魔力的敏感期,观察、指导,但不干扰。同时,我们还要警惕家庭教育的误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树立榜样,不可轻易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注意亲子沟通,了解孩子有脑部结构,弄清孩子哭泣的原因,如果属于下层怒火家长切不可忽略已经淹没在右脑愤怒情绪中的孩子,那样无疑是火上浇油。我们要尊重孩子、理解、接纳孩子,利用记忆重演的方法帮助孩子认清自我,带孩子全面认识世界,走出不良情绪。家长不是私家侦探,唠叨将是逆反的导火,我们要做的是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接受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不合群也许意味着更超群,不要在以爱的名义设下障碍,放许在你的不理解下的打扰已经剥夺了孩子自我构建过程中的巨大乐趣,也对他们掌握各种技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书中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美国著名儿科医生托马斯和切斯提出的婴儿气质九维度,每个维度都有3种表现水平,即较高、适中和较低,而无论是高还是低都存在着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根据气质九维度的标准,心理学家又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容易相处儿童、不易相处儿童和慢慢可以活跃起来的儿童。性格的塑造从孩子一出生就发生着,主持这一过程的不应该是别人,而应当是孩子自己,父母只能扮演一个辅助者的角色,为成长铺平道路,扫清障碍。我们想要培养的是能够自我建构、有自我评价体系,能够独立成长并且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不是逆来顺受的“乖孩子”。孩子需要独自快乐,家长请你多些耐心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拒绝无底线的夸奖和惩罚,让孩子懂得努力与坚持,认可孩子的努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无意地影响孩子的探索,这种影响有时候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有时候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缓慢节奏的耐心。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又快又好地成长,不愿意上孩子承担任何风险,更舍不得让孩子遭遇任风挫折,因此害怕孩子去尝试。然而,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为孩子制造失败,增加抗挫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孩子才能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逐渐成为一个更完善的自己。家长要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开发自己潜能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嘿,你懂你的孩子吗?》特别值得推荐的是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高谈理论。言简意赅,适时加入个小例子,非常适合没有大量时间阅读的家长。抓住孩子成长的重点阶段,教家长如何读懂你的孩子,为家长指明了孩子成长教育的方向。
  •     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家长,我一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关心。我像很多父母一样不仅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还希望自己能教育好孩子。可是事实上我们这些父母往往并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教育其实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不像老师教育学生那样正式,但是恰恰因为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我们这些家长忽略。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总是习惯替孩子去做很多事情,希望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比如当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嘴里尝一尝,据说这是口欲期,可是我们做家长的却总是习惯以不卫生为由硬生生地夺掉孩子嘴里的东西,却不知道去给他换上干净的东西。比如当孩子牙牙学语发出种种音节时,我们做家长的可能又觉得孩子的发音不符合我们自己的标准,又跑去纠正他们的发音,其实他们的语言能力需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再比如一些孩子到了一定时期往往拒绝吃饭,喜欢自己尝试去吃饭,其实他们是在锻炼自己的独立性与身体的协调能力,但是我们这些父母总是因为孩子会弄脏衣服而坚持给孩子喂饭。。。。。。。你是这样的父母吗?我还经常听见身边的宝爸宝妈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爱干家务,可是大点了有能力干的时候却一点也不愿意动手了。难道是小孩越来越懒惰吗?这些家长并不知道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都喜欢模仿大人去做一些事情,他们总是喜欢模仿和探索,有时候家长在洗衣服,做饭的时候小孩子可能也喜欢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试图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可是一般情况他们可能会把现场搞得十分混乱,所以家长不是给小孩一顿痛打,就是再也不让他们过来接触。所以天生热爱工作的孩子因为家长在自己小时候的一次次拒绝,导致他们动手帮忙的意愿逐渐减退,变得越来越"懒惰“。其实父母应该做的是在孩子第一次尝试帮忙的时候应该做的是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孩子,这样才可以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热爱探索的精神得以保持。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熟。我很赞同由伊顿国际集团董事长兼执行官王伟女士在《嘿,你懂你的孩子吗》一书中提到的观点:父母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无意识地影响孩子的探索,这种影响有时候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有时候则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缓慢节奏的耐心。所以很多家长只是在养育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在书中她还给我们列举了如何去区别自己是在养育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我觉得我们这对我们这些家长都很有参考价值,所以拿出来分享下:当看到孩子在咬一个钥匙扣的时候,只是单纯养育孩子的家长会迅速将钥匙扣夺走,并告诉孩子这很脏,不可以放到嘴里,而教育孩子的父母的父母则会拿一个干净的类似物品给孩子,让他自己玩个痛快。我想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并不懂我们的孩子。《嘿,你懂你的孩子吗》这本书当初吸引我的也是因为书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好的愿望并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家长们需要的是正确的理念和围绕这一理念展开的实操方法。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孩子正真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做才能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天性的引导下,自发地表现出种种优秀的品质,向更好的方向成长。全书分为九章,每一章的内容都能引起我们做家长的反思:1.比如在第一章【创造力是上帝最慷慨的礼物】中我学到的是:每天需要跟孩子对话45分钟,当然这个45分钟不是那么固定,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天,每天去跟孩子对话,去跟孩子沟通,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2.在第二章【注意:观察是件顶重要的事】我学到了观察中的两个≠☆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学习模式成年人是靠意识主动加工和强制的记忆来学习知识,而孩子却是凭借天生的本能。所以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比我们这些成年人强太多。☆孩子甲的学习模式≠孩子乙的学习模式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生理和心理结构如此复杂的孩子,所以作家长得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度,而不是拿别的孩子来跟自己的孩子去比较。当然其他章节也讲了很多实用的育儿知识,而且每一张都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去引导,让我们读起来不枯燥,作为一名父母我们都应该去反思我们是否懂自己的孩子,我们到底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在养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初为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不管你有没有兴趣来看这本书,都建议你好好区别教育和养育的真正内涵,好好思考如何去读懂你的孩子,因为这也是你爱你的孩子的一部分。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秉承蒙台梭利育儿法则,10年北上广一二线城市62所连锁校园完美实践,国际双语幼教领先品牌“伊顿教育”核心理念首次出版:特色教育少走弯路,不懂孩子,再多的关爱只会适得其反。
  •     作为家长我推荐该书值得一读,其主要是改变了我们的一些传统教育理念,重点在于目前家长对孩子只是在养育,而不是在教育;其次对孩子没有任何的界限,而是一味的满足;再次对孩子只重视结果,而未了解事情的过程。最主要的是0……6岁的孩子父母亲过问的较少,往往是祖父母辈或保姆过问的多些,形成父母亲不行解自己的孩子,更谈不上观察和引导教育孩子。随着自己的孩子进入了成年人后,开始逐步反思自己一生中的唯一作品……孩子,是怎样的作品?自己的失误在哪里?最终答案正如书中所说,对孩子只是在养育,而未在教育上多下功夫,最终自己的作品多少存在着一些遐疪。《嘿!你懂你的孩子吗?》个人认为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地好好地读一读,读后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养育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且是否将教育全部交于学校,而自己只作甩手掌柜。
  •     所有对孩子的教育都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没有观察,一切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技巧都是免谈。这本书中给出了大量细致观察孩子之后的成功案例,给初为父母的一个指导。
  •     与其孩子出了“问题”,再焦头烂额,各方求助。不如自己通过本书多了解、多尝试,用最适合幼儿的方法进行早期的教育和疏导。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一生的老师,面对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孩子,家长的自我成长与悉心陪伴不可或缺。
  •     值得重复探索的一本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