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與蟬鳴

出版社:文化工房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9881816900
作者:梁秉鈞

内容概要

梁秉鈞,著有詩集《雷聲與蟬鳴》(1978)、《游詩》(1985)、《游離的詩》(1995)、《半途》(1995)、《博物館》(1996)、《食事地域誌》(1997)、《衣想》(1998)、《東西》(2000)、《蔬菜的政治》(2006)等多卷;英譯有《形象香港》(1993)、《帶一枚苦瓜旅行》(2002)、《變化的邊界》(2009):法譯有《東西》;德譯有《蔬菜的政治》(2000)、《花鳥誌異》(2000)及《碧玉與木頭》(2009)。
梁秉鈞多年來以詩創作與不同藝術媒體對話,如與蔡仞姿、彭錦耀合作《詩舞畫的對話》(1986)、彭錦耀改編《游詩》為現代舞演出(1986);與攝影師李家昇合作《詩與攝影》(1990)、《蔬果說話》(2005);與梁家泰合作《中國影像1-24》(1988);與舞蹈家梅卓燕合作《東西遊戲》(1989)、《花影》(1994);與龔志成、梁小衛等合作《陰魂不散》(1997)及與時裝設計師凌穎詩合作詩與時裝裝置《衣想》(1998);與又一山人及李家昇合作《我所知道的香港2,3事》(2003)。梅卓燕、梁小衛及白蝴蝶改編《蓮葉》組詩為音樂舞蹈作品《流蓮歡》在法德演出 (2008)。其個人錄像作品《搬家》曾在9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及倫敦電影節放映。2002年在新視野藝術節中與劉小康等八位亞洲設計家對話,撰寫《亞洲的滋味》組詩。近年曾在法蘭克福美術館、伯爾尼「房間」畫廊、南法沙可慈修道院、香港外國記者俱樂部及三聯書店舉行個人詩與攝影展。

作者简介

原版為大拇指半月刊出版之《雷聲與蟬鳴》。此書絕版三十載,見證香港文學發展,影響幾代香港作家。今召集各路與詩集同齡的創作人,為作者首本詩集重新設計,復刻重印,讓新生代讀者有機會閱讀第一本梁秉鈞,延續此書實體的生命力。
目錄
第一輯:未昇
第二輯:突發性演出
第三輯:香港
第四輯:澳門
第五輯:廣州,肇慶
第六輯:臺灣
第七輯:浮苔


 雷聲與蟬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http://www.time-weekly.com/show.php?contentid-5550.html作者 彭砺青2010-01-27 22:43:29 第63期这是梁秉钧(也斯)第一本诗集(1978年)的重印版。这些年来,读过梁秉钧近期的一些诗作,再回顾他的早期作品,确实有一种清淡的感觉。里面的诗造句简单,情感质朴而直接,没有今日诗中纷繁的文化意象。《雷声与蝉鸣》或寄意于一些平凡街景、特色小吃,或身边的人物形象,作者从孩子对于事物的好奇角度,侧面写出这些场景,写得栩栩如生,却无比真实的事物,在读者脑里产生一种“陌生化”作用,这就是诗的神奇。作者以工笔描写这些街头小景,将街上所有细节事物,小心地排列在诗中。以《傍晚时,路经都爹利街》为例,全诗从“巨大的电线轮辘”怎样“抵着石的楔子”开始,然后视角又转到工人留下一捆白色电线匝绕着几盏最后的煤气灯,点出都爹利街的特点。全诗差不多全用白描,诗人描写了印度人坐在甸那行前讨论,大厦门前贴着古书画展览的红纸,平凡但充满象征意义的细微景物,充分反映出这个殖民地城市在热闹背后的真实面貌。这些景物诗大多编入诗集第二章《香港》,包括那首著名的《寒夜·电车厂》,这些诗大多描写香港岛晚上冷冷清清的街景,正如《北角汽车渡海码头》第一句“寒意深入我们的骨骼”所表现的,这些诗的场景带有一阵寂寥的寒意,作者像向自己作独白,或许城市里找不到第二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也觉得整个城市似乎已经静默。这些诗也将街道上的人们写成街景的一部分,《中午在鲗鱼涌》解释了作者逛街的理由﹕“有时工作使我疲倦/中午便到外面的路上走走”,后段描写“人们在卸货/推一辆重车沿着轨道走”仅表现出劳动者的质感,而不是他们的生命。即使诗人经常观察、描写他们,甚至写道“一个下午做许多徒劳的差使”,但似乎这些劳役的人和那些电线、石阶、街灯无异,都充满了“异化”的冷色调。这些特征正好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归属,诗中的作者从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白领男性角度,不即不离地描述身边随处可见的景物,这些街景没有引发他对这城市的深度思考,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熟悉事物,也没有引发他情感上的反应。在冷清的公共场景中,这种意义甚或是情感上的苍白,却恰好表现诗人与社会的真正疏离,或者毋宁说,是香港人在自我劳碌过程中经历的情感失落。当然,在诗集里,作者不单写香港,也从一个观光客的视觉体验出发,写台湾、澳门等地的景观,但始终不及写香港的诗感觉强烈。但《雷声与蝉鸣》无疑是划时代的,它开拓一种全新的声音,作者像许多诗人一样,深受现代艺术家糅合中国传统和西方潮流的风格影响,写出一种看似非个性化的声音。这些诗的语调往往是漫不经心的,与那些高举传统价值或个人情感的诗歌不同,梁秉钧甚至希冀透过近乎白描的笔触,表现出一种事物的旨趣,一种重新观照世界的尝试,这种倾向在《第七辑·浮苔》中尤为明显。当中的《雷声与蝉鸣》把雷声、雨声、蝉鸣纠结成声音和色彩的淅沥世界,令人想起印象主义的纷繁,也令人想起某些重视意象的台湾现代诗,然而《雷声与蝉鸣》里的意象更现成、也更有质感。这足以证明,经历现代主义洗礼的香港诗歌,脱去浪漫而夸张的修辞后,也能够从本土事物中吸取独特的养分。
  •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2-06] 陳智德 也斯的首本詩集《雷聲與蟬鳴》以「復刻文學」的概念重新再版,在版本意義上是一種「重排再版本」,然而出版者和設計者的用心製作,使這書超越了一般「重排再版本」,盛載跨時代對話的意義,也感受到出版者和設計者向前代文學者及其所代表的文學時代致敬的意思。 《雷聲與蟬鳴》的新版由江康泉設計、智海作插畫,封面以單色手寫仿宋字體把書名、作者名排列出,內頁選用很少用於書籍印刷的一面平滑反光、另一面粗糙不反光的廣告紙,在每輯詩作之間配上超現實和大量留白的插畫,整體書品明淨、樸雅,卻又潛藏覑一點沉鬱、斑駁而壓抑的聲音,與七十年代初版原書的感覺呼應。對當今時代已難以覓見舊版原書的讀者來說,這「復刻文學」概念下的重排再版本,不啻為具有相應高度的媒介物,一道通往原書的時光通道。 《雷聲與蟬鳴》的詩作沉鬱、斑駁和壓抑,既是七十年代香港文藝青年的時代聲音,也更多地反映也斯特有的敏感。當中的壓抑結合了個人和城市觀察,〈北角汽車渡海碼頭〉、〈寒夜,電車廠〉、〈拆建中的摩囉街〉等詩不獨是也斯的詩句,也是七十年代香港在新舊交替中的聲音。 七十年代初至中,也斯曾擔任《中國學生周報》後期「詩之頁」的編輯,直至一九七四年該報停刊為止。〈新蒲崗的雨天〉寫他最後一天回到位於新蒲崗的《中國學生周報》報社工作、拆閱投稿,他說:「希望拆出一首詩/一首花/一聲招呼。」在重重壓抑、破碎、斑駁的時代裡,詩歌是最後一點微小而個人的希望,它的確微不足道,卻由於也唯獨透過承接、溝通,讓一點微小的情志超越時代的壓抑,在流動中生出與另一時代人群呼應的新聲。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805没看之前看到分数高得不科学,看了之后才发现,看的不是诗 是时代。名副其实的小清新,以凡物作诗远比现在许多虚无缥缈的意象要美得多,那个时代脚踏实地,折射出当今的浮躁与不真实。像泡在时间的河流里。我需再细细品味一番。
  •     这本书太美了!
  •     master
  •     文字与形制兼美。
  •     文句深刻迷人,尤愛〈中午在鰂魚涌〉(末段極好)
  •     也斯先生辛苦了,一路好走
  •     復刻版,曾經一個字一個字從台灣網站上捧到自己的本子裡,現在一句都背不出,果然還是不夠愛。出名要趁早現在買詩集也要趁早了
  •     梁秉鈞1978年首部詩集,三十一年後霹靂再版
  •     旧体竖排,泛黄微透纸张,新版做得极好看
  •     遇到此書是小幸運。西營盤日落咁靚。
  •     「雨還是雨的意欲,并沒有天明」...「你在淋漓的街道上,找不到一個終站」
  •     天哪复刻版《雷声与蝉鸣》获得,无限大の感动与泪目,快收工了,我先去鰂鱼涌哭一会。
  •     这本书我咋就读不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