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203085643
作者:叶笃庄
页数:560页

内容概要

叶笃庄(1914—2000)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农史学家、民主人士,译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进化论全集》等,生前曾任民盟北京市委常委、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
叶笃庄先生在他们兄弟行中,是一个异数,三哥叶笃义、六弟叶笃廉(叶方)、七弟叶笃正、九弟叶笃成(方实)走上革命道路,都受过他的影响。南开中学毕业后,叶先生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实科。在日本留学时,即投身“左翼”活动,参加过中共的外围组织“中华留日剧人协会”。抗战军兴,毅然放弃学业,归国投身抗敌事业。先与几位弟弟一起在天津创办“知识书店”,宣传进步爱国思想。北平、天津沦陷,转战敌后,历经千难万险,到山西一带打游击,初隶属陈赓所部129师386旅,任敌工干事。1939年“双十二事变”前,受党委派,到河南泗水一带做土匪收编工作,短短数日,即动员得二千余人。后至山西晋东南长子、沁源地区,帮助筹办“对敌军工训练班”,亲任班主任,教授日语。再后,受党指派,在重庆潜入国民党“特种情报所”,与于光远先生的岳父孟用潜一起创办“太平公司”,在昆明参加美国战略情报局GBT小组、AGAS(美军陆空辅助队),赴北平营救盟军战俘。1940年代末又受党指派,加入民盟,参与民盟北平市委筹建工作,参与国共和谈。1950年代后,长期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主持编译委员会,对建国初期农业知识的普及、提高,贡献至伟。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以“敌特”嫌疑,被捕入狱,含冤受屈十八载。1976年特赦“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干部”,始被释放。1979年予以平反,恢复名誉。晚年以翻译达尔文著作为职事,出版译著多种。2000年1月30日逝世,享年87岁。一生爱国,终始不渝。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叶家往事
我的家世
河北住宅室内陈设
高祖情况
曾祖情况
祖父情况
父亲情况
祖母
大夫人
二夫人
三夫人
三叔
四叔
大哥
二哥
三哥
四哥
六弟
七弟
八弟
九弟
十弟
十一弟
十二弟
二姐
三姐
四姐
五妹
我的奶母
我家的老师们
我家的仆人们
姚妞
姑母
日常生活
过年、过节
小孩过生日
忌日
卖零食的
第二部分.过眼烟云
上私塾
上中学
退婚
追求孙竦
大学
留学日本
参加八路军
晋东南军政干部学校
民族革命大学—渭南师范学校—第三国际
全民通讯社——工业合作协会(工合)
特种情报所
太平公司
GBT小组
1946年初至北平解放
补记两件事
第三部分.解放以后
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
“反右”前奏
被捕
第四部分.狱中记
草岚子监狱
亲笔写供词,转入甲监
从甲监转到乙监
转入乙监的小号
转移到功德林监狱
从功德林转移到自新路的法院看守所
保外就医
病号看守所
团河劳改队
良乡劳改队
安徽白湖农场改造
调回北京,进秦城监狱
由秦城又回到白湖农场
由副业队调到试验站
特赦“国民党县团级”时被释放
转业到怀远县荆山湖鱼苗场
十四年后与亲人团聚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整理后记

作者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作序并推荐,一位善良而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晚清民国至1949年以来近百年的历史记录)
叶笃庄先生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农史学家、民主人士,译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进化论全集》等。
他的一生起伏跌宕,出生于封建大家庭,曾就读于南开中学,之后留学日本,抗战爆发后毅然归国投身抗敌事业,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主持编译委员会,对建国初期农业知识的普及、提高,贡献至伟。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含冤入狱18年,1976年特赦“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干部”,始被释放。1979年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本书即是他这一生的缩影。包括叶家往事、过眼烟云、解放以后、狱中记四个部分,详细讲述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用章开沅的话说:“本书中,我们看不到‘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之类痕迹,一般都是秉笔直书,既不夸饰溢美,亦不求全责备。对于自己,老人更是毫无忌惮,直书全部人生,勇于自我解剖,即令丢人现眼的往事也不回避,自我开涮,妙趣横生。”


 一片冰心在玉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致歉信《一片冰心在玉壶:叶笃庄回忆录》现已付梓,拿到样书后,发现几处整理误录、较为明显但没有校出的错别字、校样没有改干净之处,及《后记》行文与事实相乖左处。一些问题实系跟作者家属沟通不及时相关。作为整理人,心情感到非常难过,这无疑将会给读者造成极大阅读障碍和麻烦。我这里郑重向叶先生的家属、广大读者致歉,均是我个人作为整理人的疏忽、不周、失察所致,一些处不容原谅。为正视听,特作勘误、更正如下,希望读者阅读是书时可予参照。诸位读者若再发现《叶笃庄回忆录》中其他行文、编校失误及错别字处,请随时赐示,当不胜感激。孟繁之 2014年7月12日《扉页》部分(1) 扉页题字,文末漏一落款:“叶笃庄 1934年冬,自东京寄宋尔廉”。(2) 照片插页,B面,图三、图四,图注里“叶夫人”三字当删除。《后记》部分(3) 520页,《后记》部分,第2段、第3行,“叶氏兄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有三位”,第二句前应加“命运起伏较大、”六字一顿号,正式文字当为:“叶氏兄弟中,命运起伏较大、最富传奇色彩的有三位”。(4) 521页,第1段、倒数4行,“在受审查之余”,当为“1957年被划成‘右派’之后,在一场场运动之间”。叶维祯女士致孟繁之信(6月15日):“‘在受审查之余’,时间段不正确。《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译文,是他在反右被‘摘帽’后翻译的。而《美国外交史》是在其出狱后还未被平反期间翻译的。在狱中根本不可能做此项工作。”(5) 521页,第1段、倒数3行,“《英使渴见乾隆纪实》”,“渴”误,当为“谒”字。此书1963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内部读物”首次出版,是叶笃义先生被打成“右派”、“摘帽”后,在一场又一场的运动间隙,倾力译出的。承叶维丽教授赐告,这也是当时“右派”摘帽后,一批像叶笃义先生这样的高级民主人士,被要求发挥特长,指派的翻译任务。(6) 522页,第1段、第1行,“……老九叶笃(方实)……”,“笃”后、括号前,漏掉一“成”字。将人名漏掉一字,此属不能原谅错误。编校亦失察。(7) 522页,第1段、第9行,“王屋山一带”,当是“河南泗水一带”。叶笃庄先生1938年3月18日致宋尔廉信(见《回忆录》193—195页),有详细说明,可参。(8) 522页,第1段、第12行,“受周恩来指派”,不确,当时是周恩来的秘书陈家康同叶笃庄先生时有接触,叶先生开办太平公司时,陈曾受周恩来之托,“在一个夜晚,送来5万元,并传达周的意思,希望把公司维持下去,不要倒闭”。因此这里须改作:“受党指派”,而不能说“受周恩来指派”。(9) 522页,第1段、倒数2—1行,“一生爱国、爱党,李零先生称赞其‘一片冰心在玉壶’”,整个句子表述欠妥、不符合叶笃庄先生一生行藏,当改作“一生爱国,终始不渝”。(10) 525页,第2段、第9行,“‘打鼓的’”,须改作“皮货商”。(11) 525页,第3段、第4—5行,“、方实先生的批语”,与史实不符,此七字一顿号须删除。《叶家往事》部分(12) 3页,第1段、第3行,“任陕西巡抚”句后的注释标号,应在句号后,而非句号前。(13) 9页,倒数第2段、第1—2行,“由东向西依次为女仆卧室,祖母卧室,堂屋,大哥卧室和大夫人卧室”,此句三处逗号,都须换成顿号(、)。(14) 14页,倒数第1段,“就是由父亲创办起来的”,“由”后、“父亲”前,加一“我”字。(15) 25页,第2段,“入殓时穿的清朝官服”,“的”后、“清朝”前,加一“是”字。(16) 29页,第1段、第5行,“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当男仆叩首时”,“就”后、“当”前,加一“是”字。(17) 29页,第2段、第5行,“抽头的钱分给男女仆”,“仆”后加一“人”字。(18) 29页,第2段、第6—7行,“这一天也是她们比较阔的时候”,“较”字语赘,与上下文不符,须删去。(19) 29页,倒数第1段、第3行,“郝寿辰”,误,当为“郝寿臣”;同段、第4行,“肖长华”,误,当为“萧长华”。(20) 37页,第3段、第1行,“关于少时的母亲”,句子不通顺,应当改为:“关于少时的母亲记忆”。句末加“记忆”二字。(21) 43页,倒数第1段、第1行,“他的父母都去世了”,“父母”后、“都”前加一“就”字。同段、第2行,“小名‘老臭’”,改为:“他的小名叫‘老臭’”。(22) 54页,“四哥”节,第3段、第2行,“住进北平西山芦大夫医院养肺病”,案“芦”,手稿如是,实误,当卢永春大夫。卢永春大夫为民国著名结核病专家,曾在北京西山创建西山平民疗养院。1930年代中期,邓颖超曾化名“李知凡太太”在此养肺病。(23) 66页,第4段、倒数第2行,“……当时有名的骨科大夫孟维懋来看病”,案“孟维懋”,误,当为“孟继懋”。孟继懋(1897—1980),20世纪中国著名骨科专家,1950年代后,曾任积水潭医院院长,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创伤骨科。(24) 66—69页,“三姐”部分,当以如下与鹿遥先生确定的最后版为准:三姐笃雅,三夫人所生。自幼在家学习扎花和读《女儿经》,从小精明。患肺病,曾由三夫人陪同由天津去北平西山养病。幼时许配给鹿家,即清朝宰相鹿传霖之孙。鹿家是河北定兴人,他们的家的房子占有定兴半个城。定兴出两种手艺人,一是澡堂里的修脚搓背的,一是摇煤球的,天津、北平这两个行业的手艺人大都是定兴人。她的丈夫小鹿没有进过学校,十八岁时就结婚了。当时家里,特别是三姐,有退掉这门婚事的想法。其实我祖母、父亲都不愿退亲,恐怕招致人家的议论。【整理者注:鹿遥致孟繁之信(2014年6月10日):“我父亲并非没上过学校,他毕业于一个会计学校,还上过日语学校,他的日语很好,我听到过他直接和我们住在后铁匠营后院的日本邻居石川一雄的对话。”】他们的婚礼是在北平举行的,我父亲和三夫人亲自去北平送亲,以抬高三姐的地位。她的嫁妆比二姐的要好一些,费用大约也是五千元。婚后他们就回定兴去了。后来,到天津回娘家时,三姐表面上还很高兴,因为小鹿外表还很斯文,毕竟是宰相家里的子弟,也懂得一些礼貌。当时他说已经戒掉了大烟。三姐在家时,很受父母宠爱,她人既精明也很果断。家里的小孩小时都裹过脚,而且一直梳辫子。有一天在中院上房,她手持剪刀,对准了镜子,咔嚓一下就把一条大辫子剪下来了。当时我祖母、大夫人都吓呆了,不知说什么好。那时社会上妇女已流行剪发,可是我家反对,三姐也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这样做的。婚后,小鹿没有职业,坐吃山空,生活日见不济。到抗战时,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分家时三姐所得的一份,后来六、七、九弟离开北平时,把他们的一份也交给她,作她度日之用。三姐能精打细算,除养活一个五口之家外,还在日本投降后,买了一处小房产(西城地安门碾儿胡同)。她的三个男孩均在大学读书,老大没有读完,就南下从军了;老二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老三清华大学毕业。她把这三个孩子拉扯大,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日本投降之后,小鹿走后门在北平税务局弄到了一份工作,收入不错。解放以后,三姐极想参加工作,由我的介绍,参加了“北平行政人员训练班”学习。但这个讲习班是为在职人员办的,不包分配,所以她在那个学校毕业后,也没有弄上工作。后来她找到了售货员的工作,没有干长就退职了。她是西城区人民代表,街道积极分子。【整理者注:鹿遥致孟繁之信(2014年6月10日):“实际是我九舅方实推荐我母亲加入‘北京市行政干部学校’,结业后有证书为证。后被选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代表,在街道工作,大家都称她为叶代表,很受居民的爱戴。”】我被捕后,她继四哥之后,经常给我寄东西,并去监狱探视过我两次。这给了我很大安慰。【作者注释:后三姐来我家居住,不料一天吃晚饭前,突然听到她的住室一声钝响,进屋一看,她已栽倒在地,赶紧送到附近海淀医院,医治无效,于当日晚十一时因脑溢血死去。】【整理者注:承叶家人赐告,当时北京叶氏家人给在狱中的叶笃庄先生寄食品、衣物,都托叶笃雅女士寄出,而非东西皆是笃雅女士自己者也。鹿遥致孟繁之信(2014 年6 月10 日)亦谓:“三、六、七、九几位舅舅都出过钱,通过我母亲,无数次地给他寄钱、寄物以及食品。”】(25) 85页,倒数第1段、第1行,“国家食堂”,细核对原稿,为“周家食堂”。书里省略号可去掉。(26) 121页,第2段、倒数2行,“‘出红差’就用大车拉着……”,“就”后、“用”前,须加一“是”字,否则句意不通。《过眼烟云》部分(27) 136页,第1段、倒数4行,“谢张大帅赏洋二百元”,“二”字可改为“一”字。(28) 162页,第2段、第6行,“我们已经两个孩子了”,“两”字改为“三”。(29) 193页,第1段下,“1938年3月18日信”一行,请删去。(30) 211页,第1段、第2行,“……《穷人》等人”,当为“……《穷人》等书”。《解放以后》部分(31) 250页,第2段、第3行,“……《米丘林选集》、《米丘林全集》、《生物科学现状》……”,《米丘林全集》无是书,须删去。(32) 283页,第1段、第2行,“然后他们去信道打饭”,“信道”,误,须改成“通道”(改“甬道”亦可以,但要统一)。(33) 303页,第2段、第8行,“不料管信道的管理员又拿来了一个窝头给我”,“信道”,误,须改成“通道”(改“甬道”亦可以,但要统一)。(34) 309页,第2段、第2行(下图之上),“……在信道的一头,信道的另一头为一排一排的……”,两处“信道”,皆误,须改成“通道”(改“甬道”亦可以,但要统一)。(35) 311页,倒数第1段、第1行,“其中有一个些医生”,“一个些”,误,“个”字属衍文,须删,全句当为:“其中有一些医生”。
  •     近十年来,中文世界出版了不少重量级的家族记忆史,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和齐邦媛的《巨流河》。这两部作品以家庭为始,铺枝散叶,娓娓道来,用优美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沉浮,一个时代的断面。这两部著作问世之后,间接地拔高了读者对于此类作品的口味。以我为例,看到家族回忆录,免不了挑三拣四一番,非名门望族不买,非交友广泛不买,非风云人物不买。即使满足了这些条件,也要翻遍全书,看看有没有“猛料”暗藏于其中。不然,这书就没看头。读《一片冰心在玉壶——叶笃庄回忆录》的时候,我也同样抱着这样一种挑剔的心态。读毕全书,不禁掩卷叹息。依我之见,这是一本能与《往事并不如烟》和《巨流河》相比肩的作品,在某些方面甚至实现了对二者的突破。作为一个农业学家,叶笃庄如保存植物标本一般,将叶氏家族的枝枝蔓蔓尽数写到,从父母、兄弟、姐妹、叔嫂等直系亲属,到家族教师、马夫、厨子等仆役,每一个人的姓名、特点、轶事,无一遗漏。叶老的记忆力十分惊人,在全书一开始记录宅院布局和室内陈设的章节,竟附有数张详尽的示意图,哪个位置放了什么器具,一一注明,连桌子的形状、屏风的朝向都标得清清楚楚。这不由得让人怀疑叶老是不是从晚清民国“穿越”而来的神人。惟有这如照相机一般精密的记录,才能给读者完整地展现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全貌,而这种全景式的记述,在家族回忆史里可谓绝无仅有。叶氏家族的经济支柱,是几位当上大官的家族成员。叶笃庄的高祖叶坤厚曾做过道台,曾祖叶伯英最后官至巡抚。据叶老回忆,他小时候曾在家里看见过“一封一封用数层毛边纸包着的金叶子,每一封为五十两……都是当时送给曾祖的‘官礼’,其实就是行贿。”叶笃庄的父亲叶崇质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弄上了个名义不大、但很来钱的小差事,即河南榷运局局长,管理食盐专卖。”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官,也足以应付这样一个庞大家族不菲的日常开支,而叶崇质也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家之主。以权力攫取金钱,以金钱获得地位,便是传统封建家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此番景象,时至今日,也并无多大改变。与许多民国名人不同,叶老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本书详尽地记录了他追求进步,积极投身革命,加入民主同盟,受党委派潜入国民党“特种情报所”从事情报工作的青年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叶老被错划为“右派”,后以“敌特”嫌疑被秘密逮捕,而在监狱里,他一呆就是十八年。《叶笃庄回忆录》的后半部分,也便成为了一部“狱中记”。狱中生活的艰辛,不必多言。更让人惊叹的是,叶老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像记录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忠实地写下了每一位狱友的经历和遭遇。他们入狱的原因不尽相同,不乏在那个草率而荒诞的时代蒙冤受屈之人。这些人中,有一些尚且有线索可查,有如“琵琶圣手”——琵琶浦东派传人林石城,一号大右派——葛佩琦等。但更多的人,即使利用发达的网络工具,也难觅他们的踪迹。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被遗忘者。这些被遗忘者之中,有在三年困难时期画假粮票救人的马姓画家,有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丁姓工程师,有因想去美国留学而入狱判刑的孙姓青年,等等。无论他们之前有过何等的辉煌,入狱之后,他们的人生便消匿在无尽的禁锢之中,也就谈不上在现存史料里占据什么位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无尽的绝望中选择了自我终结,让自己彻底成为这个时代的失踪者。或许,只有这本回忆录里的蛛丝马迹,能够证明他们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或许,一些其他家族的后人,能在这本书中寻得自己的亲人最后的时光,能用这本书里的只言片语,填补自己家族史中那一块原已湮灭的空白。他们的人生早已支离破碎。而叶老则竭尽全力,要将这些记忆碎片重新整合,拼接成一段没有被遗忘者的记忆。
  •     此书现在有新的修订本,更正了原先的一些录入、编排错误,也替换了一些有争议的文字,附录几篇替以较原始的全的版本。但新印本我一直未看到。友人曾在西单图书大厦购到一册,但在北大附近的书店及我去过的三联、商务等书店里,一直没有见到出售新版,不知何故。新版也删去了封底的的文案。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写的一丝不苟,非常见功底。
  •     写得不好看,基本是流水账。
  •     小学生文笔拿出来卖钱真是萌萌哒——曝人还是长辈阴私我不知道这种回忆录有何意义,文笔烂同时毫无史料性,只是为曝光而曝光,把自己的母亲(二房)洗成白莲花同时暗踩其他房,你以为就你会写回忆录,当人家都是死人?
  •     好长,读得很累。看完这个就可以看《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了. 不过刚意识到,其实可以同时看的亚!
  •     还是喜欢看家族往事部分
  •     赤子之心。这样的大灾大难,不能再来了。心胸宽阔,心地善良的人,终究能在浑浊世界中淤泥不染。
  •     老先生记忆力不错,许多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虽然略显得啰嗦些。之前看过《叶》,再看这个觉得许多事情更加清晰,对于这个家族的遭遇,似乎没有办法去评价,至于叶先生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除了一厢情愿还能是什么呢?那些苦难不会因为平反纠正而消失,在人们心中的伤痕永远都存在。
  •     看完之后,对天津叶氏家族才有一定了解,叶笃庄含冤18年,却说自己对国家仍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令人感怀。
  •     附逆没好下场
  •     迭经苦难人,还能拿起笔,就已经了不起。拿起的笔没有写下仇恨,更加了不起。叶先生的文风沉郁顿挫,文字背后,可以窥见他的风骨,也可以感受到我们的传统,在南北儿孙吸食鸦片的旧社会中,这个家庭五世其昌,令人着迷。皖怀叶氏,值得追踪。
  •     这个标签太贴切了,国、家、个体的命运并不像所想的那样毫无联系,国家就是最大的造化
  •     又见文革,但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对文革的回忆冷静不冷酷,遗憾不愤懑,那场腥风血雨,在记忆里留下最惨痛的印记就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勿忘历史,但求心安。
  •     很意外的收获,很不错。人生真是神奇,这本回忆录胜过不知多少小说。最后不得说,“辣子”、“老虎”、“华年去矣”很吸引人。
  •     一片冰心在玉壶,真是一个讽刺的书名。内容比较冗长,不过借此可窥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可叹。怪不得现在好多人能出国就出国,就是怕以后又来一次运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这本书不仅是叶笃庄先生的传记,作者也对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做了很多简短的记述。大致分为家庭、求学、爱情、革命、翻译工作、狱中生涯六个方面,可读性很强。
  •     为自己没有活在文革那个混乱的年代而感到幸运
  •     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删节的问题对于我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奇怪,叶笃庄在天津办书店时已经非常左倾,又参加八路军,为什么始终没有加入共产党。这里估计有些牢骚被删了
  •     我其实是为了作者老婆孙竦奶奶看的,年轻的时候真漂亮,民国佟丽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