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乐盛会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06016186
作者:格鲁姆-格日迈洛
页数:433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大赛上,无论从哪方面讲,大提琴比赛都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这个事件正好发生在大提琴以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的命运转折关头,而且是20世纪整个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命运发生转变的关键时刻。其中在这个转折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我国“疯狂的”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是他首次把大提琴演奏列入柴可夫斯基大赛比赛项目的,大提琴比赛已成为展示这种美好转折的现场。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大提琴艺术一直不受重视,”格里戈里·皮亚季戈尔斯基说道。“可以说,这是一种‘二流’乐器,特别是当人们拿它与钢琴和小提琴相比时,更是这样。请原谅我的直言不讳,在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大赛期间,这种观点已明显地暴露出来。现在,我感到非常幸福,因为在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大赛上,我心爱的乐器终于可以参赛了。衷心祝愿世界各国大提琴家的本次聚会,能够顺利而长久地继续下去。”    1962年举办的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大赛,发现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演奏家,他们注定在今后的岁月中、在国际音乐竞赛舞台上,代表并捍卫苏联大提琴学派的荣誉和骄傲。他们以使用乐器的全新方法和态度、强烈的艺术愿望、绝对的表现力(这都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影响!)等,使在场的国际评委们惊讶不已.纳塔利娅·莎霍芙斯卡娅(一等奖获得者)和纳塔利娅·古特曼、瓦连京·费金和米哈伊尔·霍米采尔等人的演奏,都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些特点。在前几名获奖者中,惟独美国的莱斯利·帕尔纳斯是一个具有实力的对手(他与瓦连京·费金并列第二),他是一位非凡的演奏家、勇敢的音乐诠释者、巴黎卡萨尔斯大赛的金牌获得者。匈牙利大提琴家拉斯罗·梅捷(第四名获得者)的出现,也给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是一位风格优雅,音调异常纯正而精确的演奏家。    在对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大赛进行思考的同时,波兰大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卡济米尔·维尔科米尔斯基写道:“苏联大提琴学派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苏联参赛者善于把单纯意义上的器乐‘职业’与深刻的艺术思想相结合。在强化的创作中,我看到了苏联音乐家的主要特性,他们有着满腔特殊的热血,他们对乐器的运用和对音乐的演绎,可以比做‘火山爆发’,这是一种巨大精神力量的迸发,是极大的激情能量的喷涌。”    谁是大赛最后三天的英雄呢?答案是:每一位参加决赛的钢琴家都有夺魁的机会。我们对参赛者们原来的印象是否会改变?答案是:当然,有时甚至是根本的变化!第三轮比赛(根据突然发生的变化、上升与下降的幅度)有别于前两届柴可夫斯基大赛。第一天,在迪奥莱失败之后,在难忘的。季赫特晚会”引起的尖锐对立的兴奋和遗憾之后,比赛最激烈的一天,大概要属第三轮比赛中的第四天。这一天,似乎是奇迹发生了——年仅十六岁的苏联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开始直线上升,他在第一轮平淡无奇的演奏之后,一直“蔽而不露。。多么令人鼓舞的上升!没有人能想象得到,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如此高质量地奉献给听众的,竟是一位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在索科洛夫之前的所有钢琴家与乐队的合作,均由于各种原因,毫无例外地是让人感到紧张不安的演奏,其中也有频频更换指挥、涅艾梅·雅尔维的伴奏不够协调等原因,无意中使参赛者处于不平等的竞技条件之中,同时造成了演奏的紧张。实际上,在索科洛夫之前,我们从未听到过令人满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那精美的第三乐章;在索科洛夫之前,这首协奏曲中的各个细节,从未有人如此鲜明、如此和谐和完整地表现过(尽管季赫特、叶列希科、斯洛博佳尼克把个别片段都处理得精美至极)。最后,第一乐章中八度狂风暴雨之后的小华彩段,并没有在不合逻辑的pianissimo中变得“支离破碎”,而最具有戏剧性的E大调插曲(钢琴与乐队的二重唱)却以应有的表现力气贯整个大厅。再现第二乐章中的两个诗意最浓的形象,体现出真实的内心变化、情感的灵活的自然交替。我觉得,索科洛夫听到了这一交替,并用近似于歌剧《叶夫盖尼·奥涅金》中的抒情风格,巧妙地运用了歌剧发声方法。我们还终于听到了第三乐章中的舞蹈、矫健的节奏和从容自若的主题表现,索科洛夫以令人钦羡的高超技艺,潇洒自如地演绎了整个第三乐章,随之如激流喷涌冲向尾声,与此同时,他以清晰的创作意图和成熟音乐家的准确性,恰如其分地驱使着那诸多的stretto和ritardando。    接着,格里戈里·索科洛夫精美、准确和辉煌地演绎了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种演奏风格与他那富丽堂皇的钢琴演奏艺术十分契合。整个协奏曲听起来十分漂亮!十六岁的钢琴家(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附中九年级的学生)又一次展示出他驾奴大型乐曲的及他与乐队高度协调性,那一次担任乐队指挥的是著名指挥家基里尔·康德拉申。    我们不再感到惊讶,因为我们想起,早在第二轮比赛中,格里沙·索科洛夫已进入上升阶段,他的竞技状态甚佳,这种状态似乎预示着他必定在决赛中“一鸣惊人”。他当时还以磅礴的气势演奏了巴巴贾尼扬的《钢琴诗篇洽和拉扎列夫的《谐谑曲》;无懈可击地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主题变奏曲》。在本届大赛期间,被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只有心灵极和谐的演奏家才能成功地演奏他的作品)的所有作品中,最成功的几部大概是:苏联钢琴家索科洛夫演奏的《变奏曲》、民主德国钢琴家彼得·莱捷尔在第一轮比赛中演奏的《十月》(关于米沙·季赫特的演奏情况,我在下面还会谈到)。    格里沙·索科洛夫的成功是苏联钢琴学派的成功,是激情充沛、思想健全、声音响亮学派的成功,索洛科夫的热烈拥护者们共同祝愿他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更加认真地探讨音乐“问题”。    在第三轮比赛中,亚历山大·斯洛博佳尼克以平时那种鲜明的风格(仿佛处于“风口浪尖”上),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绝妙的即兴创作和直觉幻想的成功发现,正是这种幻想在繁复细密的降E大调第三乐章中,产生了无数的绚丽色彩和节奏明朗的细节描写。在我看来,斯洛博佳尼克是大赛期间最鲜明的浪漫主义者,这就是演奏意图和方法瞬息变化法则;这就是他对音乐形象的“自传性。经常切断思维的客观主导性的态度;向音乐戏剧性突破的鲜明特点、全力和全部感情投入的演奏也由此产生,否则,就会出现技术上的疏漏(由于这样的疏漏,使他对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受到了影响)。    是的,舞台上的西尼亚芙斯卡娅具有某种特殊的生命力!她具有特殊的激情和欲望。我对她所塑造的俄罗斯和苏联歌剧中的若干女性形象,至今记忆犹新,例如,《叶夫盖尼·奥涅金》中淘气的奥莉加、《伊格尔王子》中迷人的孔恰科芙娜、《沙皇的新娘》中具有致命欲望而非常漂亮的柳芭莎,塔玛拉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整个音乐所描写的都是我本人。。    但我觉得,西尼亚芙斯卡娅演出最成功的角色,要属谢德林歌剧《不仅是爱情》中的芭芭捡——非常现代的,性格刚毅的、充满智慧、但爱情不幸的女主人公形象。当塔玛拉再现这种性格——性情怪癖、心情复杂、好吵闹、缺乏幽默感和热情的性格时,她的想像力大放异彩!    “您详细谈谈自己扮演的芭芭拉形象,她身上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魔力?”    “您完全可以想象,女主人公是一位战后集体农庄的代表,当时,集体农庄剩下的只有姑娘和老人。芭芭拉本人22岁,她爱上了一个傻里伤气的小伙子,好像这是一种真正的爱情,而实际上是一杯致命的苦水……芭芭撞在这种爱情面前呆若木鸡。当她第一次来参加农村晚会时,当她第一次脱下靴子。换上皮鞋并梳理好头发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请为我们唱一首歌!’于是她开始唱了起来。起初,她的歌声显得既平淡无奇,又犹豫不决:‘沿着茂密的森林,登上陡峭的山岭……’。她渐渐地开始进入角色,精神开始焕发,于是我的精神与她一起振奋,同她一起进入角色,唱起那支让人感到伤心和绝望的对句歌:‘啊,丘—丘一丘,丘一丘—丘,狗鱼上了爷爷的钩!’。我的芭芭拉不善于掩盖自己的感情,她的一切都暴露无遗,小伙子耻笑她,女人们指责她,此时此刻,芭芭拉的心中感到无比绝望,她唱到:    ‘啊,我最亲爱的母亲,    我怎样抚慰我的爱心?    是把它在甲野上空吹散,    还是把它在大地里埋深……’”    塔玛拉在结束自己的故事时,做了一个。拥抱一切。的姿势,仿佛是在邀请我再次聆听谢德林这首神奇而纯贞的俄罗斯民间音乐。音乐,特别是俄罗斯音乐,是塔玛拉和每个真正的歌唱家主要的爱和痛。    我想,假如在大赛期间,有人演奏上述作曲家的作品,一定会使大赛更有生机,各类风格的角逐将更加精彩。但还是那句话,每个参赛者都尽量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演奏曲目。这样,苏联钢琴家奥列格·沃尔科夫演绎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钢琴奏鸣曲》,在那个时代,这首奏鸣曲特具先锋派特点,在我国,很少有人演奏它,当作曲家的创作兴趣投至新潮流时,年轻的钢琴家却选择了作曲家早期创作的奏鸣曲,因此,这首奏鸣曲在大赛上,听起来新鲜、动人。    那些现代的,具有先锋派特点的当代作品,只要它们具有高度的专业创作水平,蠢本人都非常喜欢。例如,我特别喜欢勋伯格的作品,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波利尼亚来我国演出时,如何以民主而朴实的特点演奏勋伯格作品的。这又能做何解释呢?他以浪漫主义手法演绎了勋伯格的作品,这是一首旋律迷人、充满诗意的乐曲,该曲在听众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在音乐学院里指导学生们演奏这部作品,除上面提到的特点外,它还是一所奥妙无穷的钢琴艺术大学校,它在使钢琴突出不同发声特点的同时,为人们的幻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大家的听力更加敏锐。我认为,在今后的大赛中,这样的作品并不会给‘新维也纳乐派’带来不良影响。”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献给20世纪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在音乐演奏艺术。黄金时代。(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在俄罗斯演奏学派蓬勃发展并享有世界蛊誉的年代,特将此书奉献给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俄罗斯演奏学派为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钢琴家、小提琴家、大提琴家、歌唱家等,其学派代表是:鲁宾斯坦兄弟二人——安东和尼古拉,大提琴家卡尔·达维多夹、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埃尔、歌唱家费臭多尔·夏里亚宾;还有彼得·柴可夫斯基、谢尔盖·伊万诺堆奇·塔涅耶夫、谢尔益·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等,他们那金光闪闪的名字被永久地镌刻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理石荣誉榜上;他们继承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老一辈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和精神,他们经受了战争的血腥、革命的风暴,镇压和强权政治的严峻考验,他们表现出了对最纯洁、最崇高的音乐演奏艺术的幢憬,他们把这种诚实的演员准则和宝贵的专业经验,一一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继承者及音乐家。    或许,将来会有人撰写20世纪演奏艺术史,或撰写现代俄罗斯古典演奏艺术学派的历史,也许有一天,俄罗斯学派对世界音乐发展的极大影响之谜会被揭开。到那时,音乐研究家们就不得不关注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因为柴可夫斯基大赛以极大的透明度,反映出了20世纪音乐思想和演奏风格的实际水平,在大赛期间,始终展开着绝对强化和卓有成效的音乐文化的“对话”,柴可夫斯基大赛本身,是各民族音乐演奏学派彼此接近和融汇的过程。    在1986年举办的“第八后莫斯科袭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上,钢琴纽评委——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列夹·弗拉先科首次陈述的一种思想,我至今记忆犹新,并为之心动。弗拉先科教授说:“……既然今天可以借助于唱片、光盘、激光技术、各种影视视听等手段,广泛聆听各种音乐并掌握所有的音乐信息已成为可能,那么,各种钢琴学派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已开始渐渐消除。”    四年之后,在“第九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期间,另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大赛钢琴组评委,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叶夹盖尼·马利宁,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发人深思的“独白”:“在大赛期间,我们是否发现各种演奏学派之间的相互接近和音乐文化的‘对话’?而我认为正好相反。与其说是各种音乐文化之间的‘对话’,不如说是它们在相互充实和完善,因为音乐大赛是对各种音乐思想、艺术任务完成情况的大检阅。各种学派和各种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近,这是无可争议的,因为当今的世界更加开放。然而,我在此想强调两点,一方面,演奏我们俄罗斯音乐的外国音乐家云集莫斯科,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他们在演奏俄罗斯音乐时,他们自然会感到精神上的充实……但另一方面,不难想象,各种音乐学派的相互接近,必然促使各类学派相互融合。很抱歉,我不愿意看到,在这个文明的音乐世界里,只有一个惟一的学派存在,哪怕它是专业性很强的演奏学派。不,我一点都不希望是这样的!”    然而,无论是精神发展过程,还是莫斯科音乐竞赛的现实如何(“我们究竟是什么事件的见证人,什么事件的见证人啊!”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这样感叹地说。),我们的职责是将这些精神和现实通过各种手段传给后人。我深信,“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的发展史,不仅是与20世纪饿罗斯杜会变革和灾难共命运的、伟大而扣人心弦的现实精神的变革,而且还是将全人类和世界古典文化凝聚在一起的全球性历史记忆。    ……

内容概要

塔玛拉·尼古拉耶芙娜·格鲁姆一格日迈洛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市,自1948年起至今居住在莫斯科;她毕业于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后在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师范学校攻读“音乐演奏艺术史与演奏理论”专业研究生。现为俄罗斯著名音乐批评家,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文学家协会会员,国际音乐活动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俄罗斯和国外报刊上表论文千余篇,从60年代至今,她一直积极参与俄罗斯和国际音乐生活和创作,从1958年举办的“第一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至今半个世纪以来,她一直跟踪采访了所有12届大骞的盛况。       

书籍目录

代译序  周广仁序  言第一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    永久纪念册上的光辉一页第二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    高昂的情绪    大提琴独奏    前所未有的瞬间    金奖得主—约翰·奥格顿    INTERMEZZO    歌唱家与雕塑家    阿什肯纳吉受辱    谈约翰·奥格顿等人    不断腾飞的爱德华·格拉奇第三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    前奏曲    更高水平的展示    少年小提琴家    三天后    大赛速写    軎忧参半的“间奏曲”    CODA!    人与诗的胜利    卡鲁索的水平    多年之后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第四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第五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第六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第七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第八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第九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第十届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附录:1958—1994年之间十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获奖者名录    ……

作者简介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国际音乐界的奥林匹克赛,是全世界音乐家倾心向往的“麦加”圣地。历届大赛都汇聚了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家,并意味着未来音乐大师的即将出现。本书是对这一音乐盛会的人物、事件、历史全景式的观察,让读者和音乐爱好者一同经历了那扣人心弦,精彩分呈的场面。


 国际音乐盛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音乐世界奥运会最精彩的评论集,俄罗斯音乐学派为人类文明创造的辉煌经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