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与写作(插图第11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0065583
作者:[美]梅尔文·门彻
页数:640页

内容概要

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曾获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协会授予的“杰出教育家”奖。他早年求学于新墨西哥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从1947年起,任职于合众社及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的数家报纸,并任《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中美特派记者,曾作为尼曼奖学金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他从1958年起任教于堪萨斯大学和州立洪堡大学,1962至199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展江,法学硕士、博士。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双聘教授。曾荣获2009年第五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领域:(1)英文新闻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经典翻译。代表译著有上百万字的《美国新闻史》《新闻报道与写作》《新闻与正义》(三卷本)和《移民报刊及其控制》等。(2)中外比较新闻传播史论、政治传播(尤其侧重舆论监督)、战时新闻传播、媒体法和媒体伦理。主要著作:Changing Media, Changing China(撰写第五章),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新闻舆论监督与全球政治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战时新闻传播诸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序言
鸣谢
个人寄语
各部分开篇照片

第一部工作中的记者
第1章在岗位上
第二部基础
第2章报道要素
第三部撰写报道
第3章何为新闻?
第4章互联网及其他职业工具
第5章导语
第6章报道结构
第7章撰稿人的艺术
第8章特稿、长篇报道和系列报道
第9章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第10章撰写新闻发布稿
第四部报道原则
第11章挖掘信息
第12章充分观察
第13章建构与使用背景
第14章发现、培养与使用消息来源
第15章采访原则与实践
第16章演说、会议和新闻发布会
第17章预感、情感和刻板成见
第五部从事故到教育
第18章事故与灾难
第19章讣闻
第20章警事新闻
第21章法院新闻
第22章体育新闻
第23章商业报道
第24章地方政府与教育
第六部法律、品位与禁忌,规约与伦理
第25章记者与法律
第26章品位——界定“合适”
第27章新闻事业道德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美国经典新闻学教材最新版简体中文版
本书是被美国300多所大学所采用,泽被30万新闻学学生,培养了整整一代美国新闻人员的新闻学经典教材。自1977年出版以来,本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了随课堂与媒体变化时时增补修订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本书完备提供了新闻学学生成为职业新闻从业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从事各种媒体工作必需的技术;从事正确而含有信息的报道与写作必不可少的背景知识;指导新闻实践的价值观。在内容安排上,作者首先为学生描画了记者的工作状态,然后介绍了新闻报道的结构要素以及写作技巧,接着强调了写作优秀报道需要遵守的原则,最后描述了七个新闻条线的具体状况以及新闻报道会面临的社会层面问题,即新闻事业道德问题。
全书的写作风格也如新闻报道一般生动而信息丰富,书中大量运用真实的事迹、语录与照片,使学生仿佛受到了行业典范的言传身教,在与事例主人公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职业技能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
负责任的新闻记者不能在价值无涉的真空中从业,我在作品和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表现的是:最好的新闻学、新闻记者的最高成就是由那些其热情在于向人民揭示他们生活其间的世界的基本真相的人达成的。
——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协会“杰出教育家”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荣誉教授
除了继续向学生传授新闻报道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伦理、审视那些指导和决定新闻实践的价值观之外,新版还关照了新闻报道所有领域的当下发展,探讨了记者对互联网消息来源的利用,增加了造势和选举报道、普利策奖得主们的报道诀窍以及新近的诽谤案例等内容。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双聘教授
门彻的教材的与众不同正是使他在新闻教育者中出类拔萃之处。他时刻谨记新闻的核心意义、重要性和真实目的,即无论使用什么媒介,好的报道将铁打的事实与虚构、想象和谎言区别开来,并尽可能准确、清楚并有道德地表述真相。这使得这本书及其练习册、网络资源成为学生理解和学习什么是好报道的最佳入门材料。
——韦恩·伍斯特(Wayne Worcester),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新闻学教授


 新闻报道与写作(插图第11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如果不是先看了卡罗尔·里奇的《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再看这本,也许会给它打个四星。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新闻写作的介绍还是比较全面的,内容也很浅显,对初学者有一定帮助。但和前者一比较,你会感觉这本书的每章节里的内容十分杂乱,语言也很啰嗦,扯一堆没用的还老重复。新闻最关键的要点就是语言的简练,即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内容,此书作为这方面的反面教材还是非常形象生动的。引用的新闻案列大多数也不是完整的一篇新闻,让读者无法从整体上对好的新闻稿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且前者每章课后都有练习和任务,我认为这个十分有用,如果你对每章课后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动手写一写,相信我,你的进步是飞速的,可惜此书没有。就这样还比《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报厚了整整150面左右。要不是为了买书的那88块钱,我是真看不下去了。。。。
  •     翻开这本书前,关于国外新闻教材,我也泛泛拜读过几本。这本书到手时,恰好赶上了马航370事件,结合这一重大国际事件中西方媒体的表现与我国媒体之对比,再细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媒体的权威,来源于专业。这本书堪称是西方新闻学教材的经典之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新闻教育的缩影。全书从基础开始,介绍了记者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介绍了报道的几大要素,然后开始进入细分化的教育,甚至细致到采访时的动作神情,写稿时的句子长度,一篇报道的广播电视新闻版和平面媒体新闻版之异同,都娓娓道来,辅之以大量的新闻实例和记者随笔,使本书成为了一个新闻报道大学堂。此前在考研究生时,我也读过大量国内教授写的新闻学教材,采写编评面面俱到。但是若论细致程度,显然是粗枝大叶者多,而像这本书这样,细分到“演说,会议,发布会,灾难,突发事件,讣闻,警事,法院,商业,科技”各个具体方面的,却少之又少。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使用。全书通篇没有一句宣传用语,作者的笔调跟记者的笔调一样客观平实。虽然说新闻永远与政治沾边,但作者从没有提到过“党性”“喉舌”,相反却在每一个可能具有争议的地方,加入了“伦理”板块。所以,不要问为什么,在马航班机失联之后,CNN找到了国际刑警核实假护照、WSJ挖掘出RR引擎线索发现飞机折返、NYT拿到雷达数据认定飞机西拐,BBC找到了卫星数据,他们一起倒逼了马来西亚政府,而与此同时,事件最大的相关国家,主流媒体只是在祈福和煽情。是的,专业水平高下立判。早在新闻成为学院派之前,这是地中海沿岸一门师传徒的技术活儿,即便新闻院校遍及世界各地之后,新闻工作的实质依旧是师徒相传,从新闻媒体对应聘者的工作经历要求可见一斑。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深耕新闻多年的老师傅,手把手教会徒弟怎么做报道。也希望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能够从这本书获取有益借鉴。
  •     读电子书时候不觉得,但真拿到这本大书时,还是着实吓了一跳,心说,这要读完,依照目前的阅读速度,最快也得个把月吧。      好在要言不烦,真的读起来,却是相当快速的,因为,这不是一本让你通读到底的书,基本上,你可以把它当做工具书来用。      新闻最为重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这是每一个从业人士的共识,真正踏上了这条路,你就越发会发现,所谓的新闻敏感、所谓的新闻价值以及所谓的报道方式,都是随着你一步步的进阶而习得,而发展的,在此之前,无论你能够列举出多少关于新闻教科书中的冠冕堂皇的长篇大论,在遇到现实时,仍将一筹莫展。      这就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再版了这么多次,依旧长盛不衰,因为确实有用。用处在于,它告诉你,新闻怎么来做,而不是,新闻是什么。      考研那阵儿选了新闻,教科书上一堆摘编,几乎每个教授都有自己一套关于新闻的说辞,比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啦,新闻是为了消除别人的不确定性了,新闻是熵了,信息是水啊,受众是鱼啊,种种种种让你无从得知——新闻的意义是什么。孔子说,君子不器,自古以来,似乎那些真正高深的学问都不是拿来用的,这话在某些方面确实成立,但用在新闻上,却十足地不合时宜。      而且更让人无语的是,很多教新闻的教授,竟然没有一天报社的经历,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学了新闻,留校任职,继续教新闻,一代传一代,从思想到境界完全固化,最后剩下的,就是所有学新闻的人最后都去了银行去了政府去了公关,不仅是因为这些地方丰足,而是学新闻的在搞新闻时,根本缺乏竞争力。      而缺乏竞争力的根本,除了中国新闻的大环境外,更大的原因则是,很多人只是在那些故纸堆中逡巡徘徊畏葸不前,对于什么是新闻,要如何做新闻,根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闻是什么?新闻已经不是那些简单术语可以解释的东西,新闻是电新闻是网络,它本身并无任何特色可言,最终,是做新闻的人最终决定了新闻的成色,当一个人与一个事实发生了真切的反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用所有人都能够听懂的看懂的表达方式把它公之于众,这就是新闻。      回到前述,在把新闻的定义搞明白之后,我们再来看这本书究竟想教你什么。为了直观,就拿个事情来说一下。      先举书中的一个例子   费城一家报纸记者去采访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场矿难,到了地方,发现死亡矿工数量已经超过200人,哭泣的亲属包围了矿场,记者看到了死亡与悲痛的场景,然后在发回报社的的新闻导语里写道:今夜,上帝坐在一座小山上,俯瞰着灾难现场。      新闻传回,主编刚看到前面这几个字的时候,便大呼停下,然后迅速写了一则电文,发给记者——那里面写道:别去管什么灾难了,去采访上帝。      看到这里,你是否似曾相识,马航事件快两周的时间里,人民日报的微博上, 充斥着各类拼图,那拼图上,没有事实,没有观点,没有猛料,上面只写着,等你回来,为你祈祷——姑且不论一个新闻媒体应该做的是什么,即便是祈祷两个字也显得极其失范,在一个信仰缺失犬儒横行的国度里,一个国家级媒体所做的,只有祈祷,而且更加讽刺的是,这竟然是一个宣扬无神论的国度,这就导致,人们祈祷的时候,甚至不知道,究竟自己的神在哪里。      当然,随后中央台发挥了作用,在报道搜救的时候不遗余力,并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对于我国搜救船只的性能大加赞赏,接着就是派记者去马航新闻发布会蹲守,并随时关注境外媒体报道,一有风吹草动,即刻翻译发布,主要的信源也是来自以上两种方式。      反观外媒,姑且不论信息真实程度,其透露出来的新闻素养足以让所有中国媒体汗颜,CNN一篇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是我目前看到最为客观冷静的一篇,将已经知道的信息归类,分成乘客篇、护照篇、机组篇,再将其中的一切疑点提出,留待解答,一目了然,摒弃了传谣加辟谣的发稿游戏,直接将事实摆在读者面前,让你思考并一窥全貌,这一点,实在惊人。      中国人重态度,西方人重事实,这个已经在骨血里面传承千年的传统似乎在新闻上同样显露无疑。中国传统的新闻教育总是脱离不了宣传喉舌的篱笆,是以对事实置若罔闻,而纵观美国新闻发展的历史,却是一幕幕对于真相,对于事实的探索,(远有水门事,今有纸牌屋)。书中的大量例子都是在为从事新闻或者立志从事此行业的人建立三观——但无奈的是,你最终要肉体生存的,仍是美好到极致的天朝。      拉拉杂杂说了许多,观点貌似仍未摆出,坦白说,此书到手后,仅仅挑了对自己有用的商业报道以及财经一类详细读了,其他走马观花,仅总结了个脉络,但正如前面所说,此书最大的功用,不是让你像教材一样通读让后忘记,而是随时随处翻阅,不会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总有一个类似的案例跳出来,告诉你,如果这事情发生在美国,记者是怎么报道的,哪些是重要的,是要去重点突破的,那些又是你必须注意,尽量避免的——也许这真的有些实用主义,不符合文以载道的传统,但在实践中,你真的会知道,什么是新闻,新闻应该做什么,继而了解到这所有做法背后的一整套新闻观,这比任何教条都来得有用。接着,慢慢读下去,你会产生一种小悲凉,因为在弄清了新闻的真实面目后,你不知道新闻专业主义距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但无论如何,你至少明白,那些你曾以为正确无比的东西,其实真的不堪一击。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600页Handbook的内容在《新闻编辑室》里已经全部被阐释过了!
  •     内容比较新颖,书本很厚,案例也是近两年的,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与国内情况还是略有不同,在操作上需要看情况而定。可以当做参考
  •     好看,翻译有小瑕疵,有些句子简直完全不通。但还是不妨碍整体的好。
  •     众包式的翻译能不能选一个负责任的审校:橄榄球/足球这样的低级错误、纽约客/纽约人这样的前后不一……
  •     翻译很关键……
  •     四星给教材,扣一星因为翻译
  •     准确性 相关性 重要性
  •     新媒体人必读书籍
  •     唉。。。
  •     没意思
  •     专业所读,文章大量的案例很详细,但不符合国情啊
  •     生动而丰富的资料喷薄而出。
  •     比教材要全面一些,事例也很多。
  •     普适与基础 给自己上完了第一学期
  •     大学参加新闻中心 我就知道自己喜欢摄影 而不是新闻写作
  •     喜欢翻译的教授在招研究生时请务必招翻译水平高的,这也是一种为公共利益服务;不给翻译扣分,希望更多人去看这本书
  •     没有想象的好。读过依然混沌。
  •     新闻写作入门
  •     后浪大学堂052 -《新闻报道与写作(插图第11版)》(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11e)[美]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著,展江主译,美国经典新闻学教材最新版简体中文版。
  •     必买
  •     内容有点流于表面
  •     新闻工作者。
  •     重拾基础。
  •     非常精彩。
  •     让我想到敝院某老师去年的期末作业,拿了一本英文书给本科生翻译,每人多少页。然后我的一个同学期末做不过来,专门建了个公邮,把这个作业外包给七八个其它学校同学。仅仅是想到:)
  •     翻译不太好,才读了两章就错误百出,physical sources翻译成“物的来源”什么的,完全不能理解。而且没翻译错的部分也比较生硬。
  •     翻译真的是硬伤,好多句子感觉就是英语直译,生译啊,语序改一下可能会好很多。结构有点乱,就是分不清point,但是好在内容很多,虽然有些杂,但是很充分吧
  •     对于正在学习新闻写作的年轻记者来说,这本书能让你超过在大学里面所熟悉的新闻学常识,非常的有用!更多书评请关注微博:傻不拉唧楠小白 因此,我极力推荐阅读!
  •     很实用的教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