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食人族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9869087779
作者:克勞德.李維-史陀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克勞德‧李維史陀 Claude Levi-Strauss
一九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布魯塞爾(Bruxelles),著名的法國人類學家。年出一九四八年出版博士論文《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被認定為人類學親屬關係研究的重要著作,一九五五年出版成名作《憂鬱的熱帶》,成為法國知名人類學者。之後出版的著作如《結構人類學》、《神話學》四卷等巨著,不僅為結構學和神話學研究建立基礎,也深深影響了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等領域。於一九七三年膺選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日逝世於巴黎。
主要著作有《南比夸拉族印第安人的社會與家庭生活》、《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種族與歷史》、《憂鬱的熱帶》(聯經)、《結構人類學》(聯經)、《今日的圖騰主義》、《神話學》四卷(《生食和熟食》、《從蜂蜜到煙灰》、《餐桌禮儀的起源》、《裸人》)(時報)、《結構人類學 II》、《面具之道》、《遠方的凝視》、《神話與意義》(麥田)、《嫉妒的製陶女》、《猞猁的故事》、《看,聽,讀》、《月的另一面》(行人)等。
譯者簡介
廖惠瑛
一九六八年生,法國巴黎第五大學語言科學博士。專長為語言學理論及符號學研究,譯有《月的另一面:一位人類學家的日本觀察》、《路易威登:傳奇旅行箱100》。

书籍目录

前言(Maurice Olender)
被處決的耶誕老人
「完全相反」
僅存在一種發展模式嗎?
社會問題:割禮和人工協助生殖
作者自敘
人類學家的首飾
藝術家的畫像
蒙田與美洲
神話思維和科學思維
我們都是食人族
孔德與義大利
普桑畫作主題的變奏
女性與社會起源
狂牛症的訓誨
母舅復返
新神話的證據
維科的航跡

作者简介

所謂複雜或先進的社會,與被誤稱為原始或古代的社會,
兩者之間的距離遠較人們所認為的小得多。
本書為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於一九八九年至二○○○年間,在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所發表的十六篇專欄集結。與其他前作不同的是,李維-史陀以社會時事為出發點,探討當代議題、語言、文明演變及社會結構,相較《憂鬱的熱帶》、《野性的思維》、《結構人類學》、《神話學》等巨著,本書以報紙作為媒介的性質,使讀者更容易感受李維-史陀以神話結構進行社會剖析的特質,及其以古代和現代社會兩相對照呼應的銳利目光。
同時,本書的編排也呼應李維-史陀的論點,「古代社會能夠反應現代社會的特質,而近代社會也能說明古代(遠方照耀了近處,近處也能照亮遠方)」,書中以李維-史陀於一九五二年發表的〈被處決的耶誕老人〉為開篇,透過文化轉移、歷史結構及形象融合,分析耶誕老人的意義遠非孩童的天真幻想,並陳述人類學家難以客觀剖析身處時代的困窘,「在民族學家自己的社會中,並非總是能夠有此機會去觀察一個儀式、甚至是一種崇拜,如此微妙的發展。」
因此,以時事為本的十六篇報章隨筆,成為李維-史陀「遠方照耀了近處,近處也能照亮遠方」的實踐,我們可看到李維-史陀透過狂牛病、戴妃喪禮上史賓塞伯爵的演說、癌症起源、普桑畫作分析、割禮與人權爭議等主題,藉其結構思維,為讀者辨清當代社會。其中狂牛病及食人族同類相食的比照,更將視野拉至全球化之下,人類與食物、動物,甚至自然之間的關係。書中篇章,雖非刻意,但皆成為當代預言。


 我們都是食人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们都是食人族》是Levi-Strauss1989—2000年这十一年间各种零散的文字记录,有发表的专栏文章、演讲稿、论文、报告等等。里面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对法国社会当时热点事件的评论、对绘画等艺术的鉴赏、对“新神话”的关注和思考,继续将结构主义运用至社会起源等宏大问题的探索。第一篇《被处决的耶诞老人》,写的是1951年的法国“耶诞节”(即圣诞节)期间,社会上对“耶诞老人”受到与日俱增的重视而引发的争议,最终在第戎(Dijon,法国东部城市)大教堂前当着教徒及孩子们的面,对耶诞老人“处以火刑”这一事件。文章前半篇读起来颇吊胃口,层层挖掘当时这个现实矛盾的荒诞——教会教徒对耶诞老人的反感vs社会大众、“异教徒”对耶诞老人的崇拜,让耶诞老人成了不信教的象征;与习惯认识相反,此时教会采取了“渴求诚实与真相的批判精神”,而“理性主义者反而化身为迷信的捍卫者”。然而,随着大师一层层对其进行仪式分析和结构主义的解剖,将其与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卡奇纳”神话,欧洲多国的啃指妖、圣·尼古拉和鞭子老爹等习俗和传说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论证中,却让我在深夜里读得毛骨悚然、后背发冷——不仅是对大师惊人的联想,更为最终他对何以“促使成人创造耶诞老人”提出的极其大胆的论断:现实生活中耶诞老人和其相关仪式的存在,凸显的是“成人和儿童的对立”,而在这个对立背后,存在的是深层的“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对立。这则法国历史上的故事对身处中国大多数(理论上说)为“无信仰”或“无神论者”的我们,可能颇感震惊和不解。于我们而言,早已风靡全国大街小巷的圣诞节和圣诞老人,不仅走进了大小商场、酒店饭馆,甚至走进了公交车、走进了幼儿园……没有这种宗教信仰传统的我们,既不存在如六十年前法国社会中的争端,亦丝毫不介意将其炮制发酵为冬日里火热的浪漫、火拼的商家抢购。而我选择相信Levi-Strauss式的看法:如果单从受美国(对我们来说则是“西方”)的影响来看,就太简单和浅薄了,其中也必隐藏着深层的心理上和社会上的集体因素。其他多篇文章如《仅存在一种发展模式么》、《我们都是食人族》、《割礼与人工协助生殖》和《女性与社会起源》等,共同都在阐述着他对自称“文明”的西方社会建构而出的“野蛮”这一行为的鄙夷,比如他推断认为,我们现代人为了治疗不孕不育而把脑膜组织萃取物人工注入身体,这和在“原始”部落里通过口食死者的某些身体组织,以获取和传承死者的精神品质,并无二致。而我们却把后一种视为人吃人的野蛮和荒谬的迷信行为,把前一种则视为知识上的实践和科学——然而“这样的区分并没有说服力”,这种人工注射“和食人行为在根本上并无不同”,因此“我们都是食人族”。反而是由于我们对当地部落及其文化的不理解,把多种多样、目的各异的食人行为,却形成了一个具有种族中心主义色彩、单一的“食人”概念,让它蒙上了神秘和野蛮的面纱。所以,当我们自觉意识到自身文化可能会成为理解另一种文化的障碍时,放下高下之别的评判,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异文化、来反思己社会,如他最后做出的道德上的呼唤:“社会生活的起源在于我们能认同他人的感受。”但这决不是说Levi-Strauss抱守着“文化相对主义”的文化/道德高地,而认定我们应当认同一切地方文化,同意作为某一文化当中的人,他义正言辞地指出:“我们的价值体系,和其他价值体系一样有权受到尊重。”当然对其文中偶尔展现出的“文化塑造自然”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决定论,我们只能尚持“文化与自然”这个二元对立,绝非单向决定、而是互动纠缠的中立怀疑态度。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感谢@SUrou 老师赠书,非常有趣,有些地方感觉李维史陀是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地在胡扯。
  •     僅存在一種發展模式嗎?社會問題:割禮和人工協助生殖。这两篇很超前,也很有想法。还有一篇吐槽了蔡大师的纳人研究- -
  •     结构,结构,还是结构。不同却对称,甚至循环。
  •     保有人类学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很重要,这些二十年前写的随笔对我们今天的理解依然有指导作用。
  •     标题党骗人!
  •     有趣的视角,处处闪光。
  •     所有的习惯都是合理的
  •     食人相关的主要是与书名同名的和讲疯牛病的一篇,另外还谈到人工协助生育的问题,相比起《月的另一面》,看来虽老但不lag。主题还是和前期一致,望向遥远的神话思维和神圣过去,拉近起源,填平时间鸿沟,并且是以一种最直接(经验)和最易于现代人接受(理性)的方式。虽然方式为德里达所批判,但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很愿意吃这一套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