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论道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802540132
作者:周高德
页数:193页

章节摘录

  道教,顾名思义是一个以“道”立教,奉“道”向化的宗教。换言之,道教之所以以“道”名教,即缘于信仰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从道教义理学(道教神学)的角度讲,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道教的一切教义都从“道”引申而来。  何谓“教理”、“教义”?正如陈撄宁先生所云:“凡是一种宗教,必有一种信仰,有信仰,必有所以信仰之理由,用语言文字来说明这个理由,使人们能够了解而容易入门者,这就是宗教家所谓‘教理’;某一宗根据本教中经典著作,扼要地并概括地提出几个字或几句话作为信徒们平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而且对于全部‘教理’都可以契合,不显然发生抵触者,这就是宗教家所谓‘教义’。”①  从“教理”“教义”的定义中,我们可知其对成熟宗教的重要性。道教便是一个以“道”为“教理”的宗教,一个在“道”的基础上(或总准则下)演绎出规范教徒思想和行为之“教义”的宗教。这就是说,倘若没有老子《道德经》,没有老子之“道”,也就不会有道教的诞生。②  值得指出的是:“道”以“德”显,因此“德”也是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便是道教的最高教义。

前言

  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石竹山就成为福建省首批十大省级风景区之一,2004年又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区,同时被誉为“中华梦乡”。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事实上,石竹山的确蕴藏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其神仙境界让世世代代的人们神往不已,这应该说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众所周知,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她不仅注重个体的人文关怀、生命完善、道德境界的升华,而且倡导天地人“三才合一”,具有深邃的“和谐精神”。她虽然产生于中华大地,但其人文精神却属于全世界。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说:“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①李约瑟博士所指的“道家”,既包括先秦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遒家学派,也包括汉代以来的道教。

内容概要

  周高德,1961年生,湖北石首人。现为中国道教学院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道家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著有《道教文化与生活》、《大道溯源》、《道教的精神》;合著有《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道教常识》等。在《中国道教》、《中国宗教》、《道学研究》、《中国民族报》、《楚望诗刊》、《母爱颂》(诗集)等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童和诗词。  作者在中国道教学院,主要讲授《道教经典》,其中又主要讲授老子《道德经》。他在教学过程中,博览和研读有关《道德经》注释和研究方面的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道德经》之本义,不囿于他说,并参以己见,并力争使其阐释符合当今社会之进步要求。

书籍目录

总序序一序二序三前言第一章 历久不衰的老子崇拜和信仰一、老子为道教的道祖二、老子《道德经》为道教的圣典三、当今世界兴起“老子热”第二章 道教字宙观与《道德经》一、道教对于宇宙本原的看法与《道德经》二、道教对于宇宙生成过程的看法与《道德经》第三章 道教人生观与《道德经》一、道教对于生命价值的看法与《道德经》二、道教对于人类价值的看法与《道德经》三、道教对于人格价值的看法与《道德经》四、道教对于理想价值的看法与《道德经》第四章 道教修持与《道德经》(上)一、自然无为:行事之原则二、柔弱不争:处世之态度三、心若空谷:修身之境界第五章 道教修持与《道德经》(下)一、清静寡欲:修道之关键二、返朴归真:行道之目标第六章 道教象征符号与《道德经》一、道教象征符号无极图与《道德经》二、道教象征符号太极图与《道德经》第七章 道教诗词与《道德经》一、《道德经》本身犹如一部哲理诗二、“自然”“素朴”思想对道教诗词创作的影响三、“清静”思想对道教诗词创作的影响四、“无为”思想对道教诗词创作的影响第八章 道教善恶报应观与《道德经》一、道教善恶报应观与《道德经》二、余论第九章 以《道德经》为根本的道教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和谐是宇宙万物的理想存在状态二、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四、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五、道教理想中的太平社会总结语后记

作者简介

《溯源·论道:走近道教圣典 》将道教文化体系与《道德经》基本思想联系起来进行多层次的思想解读,内容广涉宇宙观、人生观、文学艺术、象征符号、修持法门等诸多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审度《道德经》,从中发掘道学的和谐思想资源,其评述中肯而颇具启发意义。

图书封面


 溯源·论道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