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宿命之路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06
ISBN:9787538707182
作者:李杨
页数:328页

内容概要

李 杨 1963
年生于湖南长
沙。北京大学文
学博士。现任教
于北京大学中文
系当代文学教研
室。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形式的意识形态”
上编:叙事篇
第一章:叙事的话语意义
第二章:中国的叙事――组织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第三章:经典文本分析:《青春之歌》与成长小说
第四章:农村叙事的进展
第一节:赵树理小说的形式意义
第二节:《暴风骤雨》的两种声音
第三节:梁生宝的形象与叙事的完成
中编:抒情篇
第一章:抒情的话语意义
第二章:中国的抒情――“人民性”的颂歌
第三章:经典文本分析:毛泽东诗词与现代辩证法
第四章:抒情在文类中的体现
第一节:短篇小说的抒情性
第二节:散文的三种模式
第三节:两大抒情诗人
下编:象征篇
第一章:象征的话语意义
第二章:中国的象征――重建“他者”与继续革命
第三章:经典文本分析:《白毛女》的歌剧系统与舞剧系统
第四章:京剧与象征
跋:“反现代”的“现代”意义


 抗争宿命之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可能是受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理论热的影响,书中在每一章的前一部分都会有大段的理论阐述,是对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概念的厘清,应该说还是很比较严谨的。但是,有时候感觉他讨论的理论与所要论述的问题越来越远,让人感觉有点拔高的太多了,反而与中国当代文学关系不是很密切,仿佛是为了理论而理论。将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分为“叙事篇”“抒情篇”“象征篇”看似非常有条理、系统,把握住了每个时间段的文学特征,但是还是不够细致(这是后话)。分析的文本其实比较有限,这一点李杨在后来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文学再解读》中有尝试去弥补和细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研究是学术界再熟悉不过的了,但似乎始终没有找到一本能说得比较清楚的,谁有好书可以推荐?上次听李杨的讲座,我无知发问关于程光伟等一再提倡的“以八十年代为方法”,虽然看过程主编的《文学讲稿:以八十年代为方法》和《重返八十年代》,还是想当面听听李杨的看法。他表示比较不屑,“不带他们玩儿了”。他说研究八十年代有两点要注意:1,要把八十年代问题化;2,不能把八十年代本质化。其实,细读程光伟的《文学讲稿》也是本着这样的方法和视野,还是没看出程与李杨的区别在哪里。可能是我太愚昧了。求教。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这本书其实特别好看。
  •     能用“叙事—抒情—象征”建立起如此整饬的逻辑体系,已是天才之作。主要命题是“反现代的现代性”,常用概念是主体性、他者、东方主义、辩证法。如作者所说,在现代性的范畴之内,无法断定“反抗”的成功或失败,至少,在这种“反抗”中,“历史”前进了。
  •     第2遍
  •     好像是李杨老师的博士论文。
  •     文艺工作者,值得一读
  •     抗争宿命之路。这名字好清新嗯。
  •     非常新颖有力的范式。直到零几年他大致还是以这样的框架解释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他说对文学的关注源于想探索文革何以会发生,然而这样的历史化理解多少弱化了批判性吧。
  •     就看了论青春之歌的一章,觉得写得非常好(当然只是门外汉的浅见)。不过该章的一些语句和观点在陈顺馨的论文里同样出现了,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     叙事,抒情,象征
  •     用一种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新中国文学从叙事、抒情,最终走向文革时期象征文学的脉络,关于现代性的解读引人思考,值得一读。
  •     90年代的书啊 真是天才之作
  •     这本书各处也都找不到,这里可以在线阅读:http://old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11416198。总之好像书朋网可以找到不少难找的书。
  •     李老师很显然是受黑格尔影响深重。。写作风格比较九十年代 嘿嘿,不过本来就是九十年代的东西。从叙事抒情象征等修辞角度来阐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有其独到之处,但是也忽略了很多东西,而且甚至在行文中,有否定那些的倾向啊,有局限性,比如对赵树理和周立波评价的比较上,嗯。感觉,他写论文的风格好一致,先是一堆理论,然后再用理论讲。。。实在有点“幼稚”了,不晓得他有木有“悔其少作”
  •     这套书系是北大当代文学诸位学者的首次集体亮相。今天看来有很多问题,但依然是不可撼动的经典,尤其是李杨老师这本。90年代初期就开始大量引用福柯了,李老师的西马转向时敏感而准确的。这本书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发。
  •     希望再版,读的电子版~~~
  •     对问题有些简化了,还有理论的运用非常简单粗暴但有用
  •     实在是一般。九十年代初的文章,总觉得有些耀武扬威地宣传西方理论。
  •     我一直都觉得这是本天才之作,图书馆却居然没有也下不下来,还是付费下载来看的
  •     好看。对于现在的我算是提高,以后回头一望,该是普及。
  •     虽然有很多游离文本的莫名的理论,但其中的分析也不乏深具启发性的地方。勉强3星吧
  •       感觉还是比较系统。可能是受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理论热的影响,书中在每一章的前一部分都会有大段的理论阐述,是对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概念的厘清,应该收还是很严谨的。但是,有时候感觉他讨论的理论与他所论述的问题会越来越远,让人感觉有点拔高的太多了,反而与中国当代文学关系不是很密切,反而是为了理论而理论了。将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分为“叙事篇”“抒情篇”“象征篇”看似非常有条理、系统,把握住了每个时间段的文学特征,但是还是不够细致(这是后话)。分析的文本其实比较有限,这一点李杨在后来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文学再解读》中有尝试去弥补和细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研究是学术界再熟悉不过的了,但似乎始终没有找到一本能说得比较清楚的,谁有好书可以推荐?上次听李杨的讲座,我无知发问关于程光伟等一再提倡的“以八十年代为方法”,虽然看过程主编的《文学讲稿:以八十年代为方法》和《重返八十年代》,还是想当面听听他的看法。他表示比较不屑“不带他们玩儿了”。他说研究八十年代有两点要注意:1,要把八十年代问题化;2,不能把八十年代本质化。其实,细读程光伟的《文学讲稿》也是本着这样的方法和视野,还是没看出程与李杨的区别在哪里。可能是我太愚昧了。求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