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111485653
作者:(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
页数:360页

内容概要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
多年以来,摩尔和帕克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从事哲学教学。他们一直讲授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摩尔另外还讲授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他曾任哲学系主任,也曾被评为学校的杰出教授。
摩尔本科于安提俄克学院学音乐,他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排球水平是业余的顶尖高手。他和玛丽安妮与三只狗一起生活。
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
帕克本科就读于阿肯色大学 ,他于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帕克另外教授的课程为现代哲学史和法哲学,他是学校学术评委会主席,曾任本科教育部的主任。他开名爵汽车、骑摩托车,喜欢打高尔夫、打台球,爱好西班牙吉他。他和艾丽西亚每年在西班牙南部生活一段时光。
摩尔和帕克一直都是挚友。

书籍目录

前 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 1
1.1 信念和断言 // 5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 5
1.1.2 事实与观点 // 7
1.1.3 道德主观主义 // 7
1.2 论题 // 9
1.3 论证 // 10
1.4 认知偏差 // 13
1.5 “真”和“知识” // 20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 22
第2章 两类推理 // 25
2.1 论证:基本特征 // 25
2.1.1 “结论”作为“前提” // 26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 27
2.2 两种论证 // 28
2.2.1 演绎论证 // 28
2.2.2 非演绎论证 // 29
2.2.3 排除合理怀疑 // 31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 31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 // 34
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 35
2.5.1 图像 // 35
2.5.2 “如果……那么……”所连接的句子 // 36
2.5.3 对事实的罗列 // 36
2.5.4 A因为B // 37
2.6 道德、情感和逻辑 // 37
2.7 理解论证的技术 // 39
2.7.1 澄清论证的结构 // 39
2.7.2 透过各种装饰性的表达来识别论证 // 42
2.8 评估论证 // 43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 45
3.1 模糊 // 47
3.2 歧义 // 50
3.2.1 语义歧义 // 51
3.2.2 组合歧义 // 51
3.2.3 语形歧义 // 53
3.3 抽象 // 56
3.4 定义术语 // 57
3.4.1 定义的目的 // 58
3.4.2 定义的种类 // 59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 // 60
3.5 论文写作 // 61
3.5.1 练习写作 // 63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 64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 65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 65
第4章 可信性 // 68
4.1 断言及其来源 // 69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 71
4.2.1 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 71
4.2.2 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 75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 78
4.3.1 利益相关方 // 78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 79
4.3.3 专业性 // 81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 84
4.4.1 媒体所有权的合并 // 85
4.4.2 政府对信息的操纵 // 85
4.4.3 媒体的偏见 // 86
4.4.4 电台访谈节目 // 88
4.4.5 电视辩论节目 // 88
4.4.6 互联网 // 89
4.5 广告 // 93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 99
5.1 修辞技巧I // 100
5.1.1 委婉语和粗直语 // 100
5.1.2 闪烁其词 // 102
5.1.3 贬抑 // 104
5.2 修辞技巧II // 106
5.2.1 刻板印象 // 107
5.2.2 暗示 // 107
5.2.3 加载问题 // 109
5.3 修辞技巧III // 109
5.3.1 嘲笑/讽刺 // 109
5.3.2 夸张 // 110
5.4 修辞技巧IV // 111
5.4.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 111
5.4.2 修辞类比和令人误解的比较 // 113
5.5 替代证明和重复 // 118
5.5.1 替代证明 // 118
5.5.2 重复 // 119
5.6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 119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 124
6.1 诉诸情感的谬误 // 125
6.1.1 源自愤怒的“论证” // 125
6.1.2 威吓手段 // 127
6.1.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 129
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 // 134
6.2.1 转移注意力/烟幕弹 // 135
6.2.2 众所周知 // 137
6.2.3 合理化 // 140
6.3 以错制错 // 141
第7章 更多谬误 // 144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 144
7.1.1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 // 145
7.1.2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 146
7.1.3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 147
7.1.4 毒化井水 // 148
7.1.5 因人纳言谬误 // 148
7.2 生成谬误 // 149
7.3 稻草人谬误 // 150
7.4 虚假的两难境地 // 151
7.4.1 完美主义谬误 // 154
7.4.2 划界谬误 // 155
7.5 滑坡论证 // 156
7.6 错置举证责任 // 158
7.7 乞题 // 162
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 166
8.1 直言判断 // 167
8.1.1 文恩图 // 168
8.1.2 转换成标准形式 // 170
8.1.3 对当方阵 // 174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 176
8.2.1 换位 // 176
8.2.2 换质 // 177
8.2.3 换质位 // 178
8.3 直言三段论 // 180
8.3.1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 183
8.3.2 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 186
8.3.3 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 // 187
8.3.4 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 189
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 // 193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 194
9.1.1 判断变元 // 194
9.1.2 真值表 // 194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 201
9.2.1 “如果”与“仅当” // 201
9.2.2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 204
9.2.3 “除非” // 205
9.2.4 “或者……或者……” // 205
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 // 206
9.3.1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 // 206
9.3.2 三种谬误:无效的论证形式 // 210
9.4 真值函数论证 // 212
9.4.1 真值表法 // 213
9.4.2 简化真值表法 // 217
9.5 演绎 // 219
9.5.1 第一组规则: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 // 220
9.5.2 第二组规则:真值函数的等值式 // 225
9.5.3 条件证明 // 230
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 236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 238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 239
日常生活中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 242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 245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 245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 249
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 251
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 253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 255
10.6.1 仓促概括 // 255
10.6.2 传闻证据 // 256
10.6.3 以偏概全 // 256
10.6.4 自荐样本的谬误 // 257
10.6.5 有倾向性的问题 // 258
10.6.6 弱类比 // 259
10.6.7 模糊的概述 // 261
第11章 因果解释 // 264
11.1 两种解释 // 265
11.1.1 物理因果解释 // 265
11.1.2 行为因果解释 // 266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 267
11.2.1 至关重要的可检验性 // 268
11.2.2 无法检验的解释 // 268
11.2.3 循环解释 // 270
11.2.4 不必要的复杂性 // 270
11.3 形成假说 // 271
11.3.1 求异法 // 272
11.3.2 求同法 // 273
11.3.3 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 274
11.3.4 最佳诊断方法 // 276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 278
11.5 验证因果假说 // 279
11.5.1 对照的因果实验 // 279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检验因果假说的替代方法 // 282
11.5.3 非实验的因果研究 // 282
11.5.4 非实验的果因研究 // 283
11.5.5 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 283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 283
11.6.1 体检中的混淆因果 // 285
11.6.2 忽视统计回归 // 286
11.6.3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 // 287
11.6.4 诉诸传闻 // 287
11.6.5 混淆解释和辩解 // 288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 288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 292
12.1 价值判断 // 293
12.1.1 道德与非道德 // 294
12.1.2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 295
12.1.3 道德原则 // 297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价值判断 // 298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 299
12.2.1 后果论 // 300
12.2.2 义务论/道义论 // 302
12.2.3 道德相对主义 // 304
12.2.4 宗教相对主义 // 305
12.2.5 宗教绝对主义 // 306
12.2.6 德性伦理 // 306
12.3 道德慎思 // 307
12.4 法律推理 // 309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 // 310
12.5 美学推理 // 312
12.5.1 八个美学原则 // 312
12.5.2 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 // 314
12.5.3 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 // 315
12.5.4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 317
术语表 // 321

作者简介

全球最受欢迎的思维训练读本,10天改变你的思考方式
最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思维训练教科书
“十大思维谬误”教你如何正确思考与决策
高票当选美国高校必读图书
本书是美国最为畅销的大学教材,连续10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列举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诉诸人身/生成谬误 :通过批评其来源而反驳某立场或论证。脱口秀主持人乐于此道。
稻草人谬误:为了反驳对方立场以夸大、错误表达等方式曲解其立场,使对手陷于不利。
源自愤怒的“论证”:顾名思义,以愤怒替代理由和判断。如,政治论辩沦于对骂。
威吓手段:试图通过威吓对方来证明某观点。你不难想到例证。
仓促概括:过于相信由小样本得出的结论。
群体思维:任凭对某群体的忠诚来干扰对问题的判断。例如,裁判员吹哨警示我们队犯规太多。
转移注意力:所答非所问,避开问题的焦点。
一厢情愿的思维:任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拒绝探讨真相。也可称之为逃避现实的谬误。
诉诸公众的“论证”:认为“大家”都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的。
在此之后,因是之故:误认为先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就有因果联系。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哲学教授,这本书便是他们教授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大学教材。这个译本是依据英文版第十版翻译的,语言流畅,较好地将英文原版通俗而又生动的文风体现了出来。.批判性思维是什么?作者以一种哲学范给出了他们的回答:批判性思维是针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是为了检查我们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学习批判性思维,是为了不受情感、谬误、偏见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本书虽然是大学教材,但却不同于中国的许多大学教材,读起来味同嚼蜡。它的文字风趣幽默,编排合理而又清晰。只要达到优秀初中生或者普通高中生水平,就已经能够使用它来系统地学习批判性思维。.本书第一章先是综合性地介绍了批判性思维,对断言、论证、论题、真、知识等基础性概念做出了界定;更是介绍了一系列影响人类做出正确思维的认知偏差,提醒大家小心提防这种人类都会犯的错误。.第二章则进一步对推理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推理由前提和结论组成,可以分为演绎证明和非演绎支持两类,而非演绎支持又有支持程度之分。最后还介绍了用以刻画推理结构的结构图。这是一个对于自身写作和分析他人文章来说,都十分实用的技术。.第三章重点强调清晰地思考、清晰地写作。我们要避免模糊、歧义和过度抽象,还要对概念做出清晰的定义。这一章的内容是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利器。.第四章也许是最实用的一章,它告诉我们如何判断各种信息的可信度。要注意这个信息的内容和来源是否可疑。前者是指某些信息与我们自己的背景信息不符,后者是指某些信息可能由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或者打算恶意欺骗我们的人提供。还要注意媒体、政府、广告、电视节目上的可疑信息。我们应该从真正的专家那里获得可信度高的信息。.第五章对修辞进行介绍,修辞是一门说服的艺术。当他人试图用修辞的方式说服我们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因为修辞依靠是的动之以情,而逻辑才是真正的晓之以理。当然,我们还要提防自己对自己的修辞性说服,时刻都要将逻辑批判的矛头指向自己。.第六章对动之以情的伪推理进行了更深入的介绍,提醒我们要注意来自愤怒、恐惧、同情、嫉妒、内疚等情感因素的影响。本章还介绍了不少与情感相关的推理谬误。.第七章则重点介绍与逻辑相关的推理谬误。包括常见的诉诸人身、虚假两难、滑坡谬误、错置举证责任等。这都是我们很常见的谬误,不仅仅要能识别他人所犯的非形式逻辑谬误,更要注意自己在推理中不要犯错。.第八章讲解词项逻辑,第九章讲解命题逻辑。这两章的内容稍显技术化,难度略高。但是比大多数逻辑学教科书讲解得都要有趣和实用。只要足够耐心,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演绎推理的技术。.第十章介绍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也介绍了在这些推理中常犯的谬误。.第十一章则介绍对各种因果关系的解释。我们常常说甲是乙的原因,在学习了这一章之后,我们就能对各种物理因果、行为因果等做出更明辨的判断。.第十二章介绍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推理、法律推理、美学推理。这一章讲解了一些道德判断、法律判断、美学判断的基本原则,在我们学会这些基本原则之后,便能对行为的是非对错、法律规范是否合理、某件物品是否有艺术价值做出更为专业的判断。.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也许想要和朋友们一起切磋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一起对某篇文章或者某番言论做出思维缜密的分析。或者,你愿意翻出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看看自己的思维中是否有逻辑谬误的存在。这些都是很好的练习方式,与同伴们一道进步,会让这趟批判性思维之旅更加愉快。.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的人,用逻辑的眼光,审视每天接触到的大量信息;用严密的论证,写下自己脑中的思想。不但要敢于独立思考,更是要成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能理解,为啥上一版还是八分多,这版就成这么一丢丢了。
  •     标记一下没看懂/需要再看第二遍
  •     死于翻译
  •     3.5
  •     这个是思维工具书,觉得非常实用,我们生活中信息量太大,反而又陷入了选择困难的尴尬,这本书对你一定有帮助。
  •     同一系列的书,内容大同小异,后看到的书就显得无趣了。这是一本教科书,编排严谨,到处充满了概念定义。
  •     人生就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这本“防忽悠大全”真是不可多得,尤其是其中介绍各种谬误的章节
  •     这不就是基本的逻辑学入门么,三段论、真值函数、非形式谬误、合情推理什么的……干嘛搞个“批判性思维”这种不伦不类的名字
  •     学到很多。脉络也很清晰,有条理。
  •     其实这本书是看的逻辑思维类的第一本,但是读书评价却放在了最后写。通过读这本书,了解了很多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虽然我给这本书评了很高的分,但说真话这本书与批判性思维关系不那么大,更多的是一本逻辑思维的入门书)这本书的很多内容与《简单逻辑思维入门》是一样的。但是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很大,打开了我了解、学习逻辑思维的大门。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摘抄在笔记本上,读的书是从图书馆借的。下一步要读《批判性思维工具》,看看两者的关联度,如果关联度不高,可以经常从图书馆借回书来复习一下这本书。基本可以达到工具书的标准了。
  •     与《思考的艺术》相比,本书更偏向于理论,与《超越智商》有点类似,但后者学术性更强(也是必然的,因为后者是15年出版,理论研究更广更深)
  •     一本不错的逻辑学书,书中讲的一些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不错的。
  •     前半本尤其好。
  •     和《学会提问》差不多类型的书,但是后半部分数学痕迹太明显了,比较复杂,读起来很费脑力,暂且搁浅。
  •     撑死算个通识读本吧。因为是一门专业课《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材,所以认真看了下,但其实只能算是简单的逻辑学知识介绍与训练而已,其中认知谬误的部分倒是和我们学的有重合。总之,绝对谈不上“方法论”= =
  •     翻译的很差,不建议购买
  •     刚开始,没那么容易读~ 结果读完只给三星,它还是不够接地气。 又或者我的阅读能力还不够,总之我给三星。
  •     这是一本中国人十分需要加到必修教材里的一本书,希望我可以活着看到那天。
  •     翻译太恶心,干货在后半段
  •     每个喜欢思考的人都应该读读的书。
  •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一直都是填鸭式教育,这和党国的教育路线是一脉相承的,只告诉你结果。你就尽管背下来。人的愚昧不仅是无知,而是他自愿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本书能给我们些许启示
  •     第十版还这么多错别字,责任编辑死哪里去了?
  •     可以作为学习逻辑的辅助教材,比较实用。
  •     抽出自身短板
  •     读这本书,多数是想知道自己想的和别人说的究竟是什么。此书是教科书,阅读需要思考和联系,中文翻译流畅度有限。针对自己和他人言论,首先去除修辞学的各种技巧和谬误,确定施受双方的出发点,判断内容的标准是主观还是客观。主观则用来分析言论方所秉持的价值判断和原则,多数为非演绎论证过程,分析共识和异见部分;客观则分析推断的具体领域和原则,理论研究如物理和数学多数采用演绎论断分析,实验科学如化学和材料多采用非演绎论断分析。前提是否认同,论断是否合适,结论能否接受,世界是复杂的,自己是无知的,都是时间的函数。
  •     翻译较差。书中内容很多在不同章节重复。
  •     中国的大学生应该人手一本,好好看看可以让你更严谨的思考,让自己的语言和写作变得更有逻辑。中间加入了三段论的介绍自己aeio论证,有更多逻辑学的知识,所以感觉比那本学会提问写的要好一些
  •     这本书关于修辞的讲解非常结合实际,提出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谬误。翻译总体一般,有些地方比如loaded question这种词组,朗文辞典上的意思就是“有圈套的问题,暗示性的问题”,翻译成“加载问题”实在令人汗颜。有条件还是对照英文原版看。
  •     翻译真的很烂,对于逻辑类书读的少的,还是适合多度几遍
  •     有些晦涩 特别是在演绎论证的部分 有些难懂 前面的章节对于独立性思考有一定的帮助。
  •     批判性思维的入门工具书,帮我了解了演绎推理和费非演绎推理的定义和区别,其中相关的谬误列举看的不是很仔细,觉得需要看完之后好好思考一下在生活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实践应用这种思维吧。
  •     很多地方对于思维的严密性,对思维误区的提醒还是有很好的帮助的,但后面的部分内容写的过于繁琐了。
  •     不如去看邏輯學
  •     真值函数整章跳过。。。捂脸。。。
  •     对思维的思考。前半部分讲了理论,后半部分的公式就看不下去了。
  •     我想知道为什么错字那么多~~
  •     其实原书写的还行,不过国内的翻译一般,还有不少错误,好像没有经过校对。对于逻辑这东西,我一直认为是天生的,脑子清楚的看到或听到一段话凭直觉就感觉得出有没有逻辑问题,不清楚的就算用公式推也还是弄不清楚的。看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     好几章读不懂啊。觉得有点碎片化,需要一整个结构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     没有同类书籍《批判性思维工具》好,引入效果不好。
  •     待详细评论
  •     翻译挺烂的,但是书是不错的
  •     把一些被定义为谬误的观点放在统计里面似乎是有问题的选择
  •     实用性很强
  •     系统 但并不深刻
  •     这是一本可以和教科书相媲美的优秀读物,教会读者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眼前的事物,很实用。但是翻译的确是太差了,有些名词翻译的和国内逻辑称呼不一致,比如文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加载问题’在国内百科上则称呼为‘诱导性问题’亦或‘暗示性问题’,还有很多句子翻译的逻辑读起来很诡异。只能说翻译太对不起这本书应有的价值,如果想深入学习这本书还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个人强烈推荐和维基百科中的‘批判性思维’里的谬误大全结合来学习
  •     废话连篇
  •     提到的“错置举证责任”、“以错制错”等逻辑谬误值得注意。另外,翻译问题:inductive argument :本书译为【非演绎推理】,另外的译法有【归纳推理】。 loaded question : 本书译为【加载问题】,另外的译法有【有倾向性、诱导性的问题】。
  •     最近都没怎么读书,好不容易读完一本,赶紧来炫耀下
  •     两次试着读下去 失败了┐(´-`)┌
  •     我也觉得翻译的错误很多,例如在其先翻成了其在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