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论稿

出版社:王列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04出版)
出版日期:2003-4
ISBN:9787220063237
作者:王列生
页数:265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既然“西方价值目标主义”和“西方文化拒斥主义”都以极端性的力量方式作用于中国学理空间,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发展也就无法不受到这两种极端性思潮或强或弱的干扰和影响。语境遭遇是客观情境事实,我们不能企望到真空状态去寻求学术发展的纯粹性,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承认这些遭遇的客观性并同时确立起一些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从而既能够走出纷繁杂乱的精神喧哗同时还能从所有的在场性发言中获得资料和养料。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就是在同各种发言的交谈、互约、协商和谈判性争执中不断地深化其学理空间和问题阐释能力。这些原则就是:    首先最大限度地进入一切在场交谈情境并在倾听中最大限度地保持知识综合的姿态。马克思主义是多向性思想资源的综合产物并代表着十九世纪对知识综合的最高水准,这不仅如毛泽东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在研究资产阶级的东西,研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并且在跟它们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更加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0。所以对于我们站在二十世纪知识大爆炸历史情境和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革命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来说,就必然更加应该进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并且进行高度综合,尤其对美学和文艺学知识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完整性的把握,并且对文学艺术实践有全面性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一切文艺学形态的当下联系中,它们共同面对着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文艺现象并共同承担着解读这些现象的历史责任。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一种文艺学理论流派或者每一位真诚面对文艺的文艺学家都在解读方面有着真知灼见或者理论风格,它们总是从更丰富更多元的意义上把文艺问题绽露得更充分更清晰,因而我们也就必须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叙事者或者叙事方式或者叙事化理论空间建立联系,谦虚地倾听来自各个方面的学理见解并细心地予以梳理和甄别,最终在整个学理空间和交谈情境中最大限度地吸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思想营养和知识财富,在比较中分析出问题和学理的逻辑脉络,并大胆地采借不同文艺学流派的叙述语词,使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词和关键词统辖下充分发挥其当下表达功能。知识综合性是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时代的最大生存特征和理论活力之所在,而在知识密集生成的当代以及更加知识社会化的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唯有继续保持其综合能力和综合实践的品格才能使所谓发展成为现实。化性的谈判并耐心地建构、叙述和坚守自身的精神主旨和意识方式。二十世纪是文艺学思想流派最为繁富的特殊历史阶段,任何一种意识方式(即如现象学派或存在主义学派),不管其文化爆发力多么强大,都无法持续不断地显示其主潮文化功能,每一个民族都在体外力量的作用下不间断地形成内在张力的不同文艺学派,而这在世界范围或在跨文化背景下就更加斑驳陆离。胡经之先生把复杂的事实厘定为“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研究法”、  “符号研究法”、“形式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结构研究法”、“现象学研究法”、“解释学研究法”、  “接受美学研究法”和“解构研究法”,认为二十世纪文艺学有十三种主要的叙述立场。拉尔夫·科恩则“选择了理论变革的四个方面来说明其走向:I、政治运动与文学理论的修正;II、解构实践的相互融合、解构目标的废弃;Ⅲ、非文学学科与文学理论的扩展;Ⅳ、新型理论的寻求、原有理论的重新界定、理论写作的愉悦”。认为可以用四种叙述立场来框范二十世纪最后时期的文艺学发展态势。这些对文艺学叙述立场的切分未必准确而且尤其未必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和逻辑性,但是却证明了这一存在事实的丰富性。并且事态还在进一步向丰富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发展显然就置身于事态之中,它与一切文艺学叙述立场共在于世界性谈论情境。“共在”不仅意味着时空定位,还意味着一些文艺学生存问题是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命题和命名,但另一些问题却是由另外一些文艺学形态所发现并给予解读。已经存在的文艺学问题是由文艺学参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文化土壤上共同发现的,这也就意味着每一理论参与单位都能程度不同地依恃某种紧握在手的学理优势,这些优势使其获得价值存在独立并因此而可以出场和言说。譬如“精神分析研究法”就可以围绕“潜意识”大做文童,乃至由这些文章而在世界文艺学背景下充分显示其阐释深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总是不满足于局部性的优势而意图对全部事态都有所了解并予以把握,这样它在努力于对所有问题表明其立场时就必须到自我体系之外与各种叙述立场建立广泛的联系,互约出场时追求互补的充实效果或者互动合力时取得文化互化的进展。总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必须先行置于议论中,尔后方有居高议论整个事态的可能,或者说它必须存在于公共文化空间否则就不能对现实说话以及不能与现实一起说话。海德格尔说存在的“被抛”性时大约指的就是这一类的存在方式和所在情状。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这样的知识情境和交往语境中并不能有所沉湎,不能因为途中的鲜花盛开或交谈时的兴高采烈而忘却了去往的归宿,它在每一场与别的叙述立场的学理谈判中都保持着蓄势待发的信念,耐心地而且不急不躁地建构自身的精神框架。一方面饶有兴致地在叙述空间里叙述着对事态变化万端所持的理解和理念,另一方面则在叙述过程中充满内力地坚守着特定叙述立场的精神主旨和意识方式,惟有这种坚守,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世界性言说空间里既流行于时势而又不被时势所淹没。    其三,有效地把民族与世界纳入总体考虑和具体安排中并由此不断地提出带有普遍性的文艺问题,从而确保问题和命题的优先性。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在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空间的时候,一切努力的最终目标无非是在文艺学的世界语境里确立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崇高地位,而这又必须以其对现实文艺问题以及在文艺的终极思考方式中提出问题的质量和建构有效命题的数量来决定。问题和命题的优先性来源于我们对世界进入的程度以及反观把握的高度,决定于我们在文艺学生存中能否持续不断地对人类的文艺实践提出普遍性的问题。“普遍性”代表着客观规律对思想主体的设问和对言说者的至高学理要求,除非营造出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封闭性文化温室效应的孤危空间,否则任何“硬说”式的文化强权或者省略证明的自我定位都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优先性结果。不是我们说它优先它就优先,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说法,它就必须有待事实证明和学理证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过去经历的教训中有一个突出教训,那就是总有一些不求学问的学者喜欢在学术问题上简单化和粗暴化,通过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地位绑缚在执政党的政治权威上来获取个人作为权威者的一己私利。“硬说”优先性并不加证明地命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文艺的真理性代表而自己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代表,这一方面损害着执政党政治权威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损害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真理性,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言谈交往语境和文艺学世界情境中的学理弱势,所以说简单化和粗暴化曾经严重地损害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必须是一个充分的学理建设过程并重新回过头来承诺对民族和世界的文艺责任,从而在民族利益立场与世界利益立场的高度统一中思考文艺的发展和文艺学的发展,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出问题的普遍性和解读现实的优先性。在这里,民族是建构的基点,而世界是建构的目标,而建构过程中只议及民族就会使问题的普遍性受损,而且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叙述立场所要追求的穿透力和言说交往能力。反之,只议及世界就使问题在虚浮中失去准确性的现实支撑,甚至压根儿因没有“所在位置”而提不出任何问题。通常流行的所谓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世界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过程中所应力避的误区。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出版后记出版后记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论稿》一书的出版,必须无条件地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并感谢安庆国先生、王华光先生为此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我到中央党校工作后不久,李书磊,赵伯荚和张筱强三位部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带头申请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自己的学问到底有几斤几两,显然不需要别人来点明,但我这个人对承诺的事情一向认真得几近固执,所以尽管那时我还在国家文化部挂职锻炼,又忙着给四川人民出版社写《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还是最大限度地抽出时间来从事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重要方面,就是组织本教研室的同志一起,分头写一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专门著作,将来作为硕士点的基本教学参考书。于是我领了其中的一本,并且一开始就定名为现在的题目。这本书基本上是在2000年下半年写成的,由于某些不便说出的原因,此后就没有精力做深化性研究,如果那样的话,可能会比现在更完整一些或者更细密一些,事已至此,也就只好作罢。    使我走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道路并坚定其学术信念,有三位专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本科生时期的王冠华教授,硕士生时期的包忠文教授和博士生时期的胡经之教授。我在王冠华教授那里最早接触到《共产党宣言),最早知道“马列文论”这门课程,最早系统地涉猎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著作。记得那时候他还是讲师,还总担心问题讲不透,所以每次出去开学术讨论会都带回一大包打印的会议文稿,我便成为这些文稿的忠实读者,我的同学们也因此更广泛地获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信息。王先生有一篇研究悲剧观念的文章,发表在当时的《学习与探索》上,读后很振奋。在一个霞光缀满西天的傍晚,我就斗胆走进老师家的门,坐在老师家的书房中,直至在老师家的餐桌上大口大口地吞嚼馒头和煎饼。阜阳师院,在一九七七年默默无闻于百里之内,在今天还每有成就者缄口不愿提及的母校,朴素地教导我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后来我考上了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这所中国本土较为经院的大学里,我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专家包忠文教授还有那本厚厚的《马列文论百题》。当我从赵宪章的书架上发现这本书时的第一个反应是大呼后悔,因为那里比较详尽地阐说了诸如“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这对学习和考试无疑都有便利而此前竞闻所未闻。而我对包先生的真正折服,是他给我们几位研究生讲“合力论”。娓娓地道来绵绵不绝,德国式的连绵性哲学智慧展示得如此充分,那节课我相信还会有别人至今难以忘怀。据说这位功底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专家后来一直没有能当上博士生导师,这是当代中国学术人际关系色彩带来的悲哀,这种悲哀在中国学界究竟有多少,只要从中国学术的水准和成就就可以尽知其消息,这当然并不是说包先生的学问就一定大得如何如何,而是说一种失序和失范的苍凉。苍凉这个字眼使我一下子往事历历在目,南京北阴阳营六楼的两居室,没完没了缕缕飘升的香烟烟雾,还有先生略带沙哑的声音不厌其烦地为我们陈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个中真委。当我投奔胡经之教授门下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时,我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又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把握,那就是走出章句训诂和语词阐释,而把历史、当下和问题视野作为一种坚定立场之上的广阔学理空间,从而使我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观彻底摆脱了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狭隘性,所以也就有了由历时性研究向共时性研究的现实性转变,这种转变使我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当下言说能力和言说冲动,并且也因此与胡先生建立起某种深刻而特殊的感情。于是在某一个教师节之际,我在《深圳特区报>写下了一篇《想念老师》的散文,在文章的结尾,有这样几句感怀神伤的文字:  “绵绵秋雨之后,北京是真的彻底凉爽了,万寿山下昆明湖旁,也有不知名的叶儿微微泛红。伫立其间,遥望南国,念情似乎要使两眼潮湿,不禁深心躬问。老师,好吗?”这样的文字,没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又何曾诉说得出。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本框架  第一节 人题  第二节 原典空间  第三节 承传空间  第四节 阐释空间  第五节 发展空间第二章 基本语境  第一节 庸俗政治主义话语氛爵  第二节 西方价值目标主义话语氛围  第三节 问题失重第三章 文化全球化问题  第一节 文化全球化的基本蕴涵一  第二节 文化全球化中的文艺命运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出场与驾驭事态第四章 知识综合问题  第一节 知识增长方式  第二节 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知识综合特征  第三节 综合二十世纪第五章 批评状态与批评取向  第一节 所谓“先锋批评”引起的思考  第二节 所谓“位置批评”和“商业批评”引起的思考  第三节 所谓“六种缠绕”引起的思考  第四节 这些思考引起的进一步思考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马克思的经典性著作,本身所具有的陈述丰富性和蕴藉可阐性对我们及所有后来者都是一个无限性目标。但是,这个地位和成就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本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对种种不良倾向提出了批评。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论稿,ISBN:9787220063237,作者:王列生著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论稿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