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4601831
作者:蒲松龄
页数:328页

章节摘录

考城隍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城的一位秀才。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来了一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通知单,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对他说:“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着他去了。走在路上时,他觉得所走的路都非常陌生。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官府。但见宫殿巍峨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这些人宋先生都不认识,只有关帝是他认识的。官府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把。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过了一会儿,殿堂上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宋先生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俩把文章作成后,便把考卷呈交上去。宋先生的文章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住地称赞。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宋先生一听,这时才开始明白过来,连忙跪下去,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七十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堂上一位好像是帝王样的人,立即命令查看他母亲的寿禄。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关系,可以让这位姓张的秀才先去代理九年,到了期限,再让他去。”于是,堂上人便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看在你仁爱孝敬之心的分上,给你九年的假期,到时再让你赴任。”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那位姓张的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作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但宋先生把诗中的大部分词句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宋先生骑上马后,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家时,就好像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啦。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呻吟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他又派人到长山那个地方去打听,果然有一位姓张的人,也在那天去世了。过了九年,宋先生的母亲果然去世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洗完了澡,走进屋子里也死了。宋先生的岳父家住在城中西门里。这天,他忽然看见宋先生穿着一身新的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走到厅堂中拜了一拜,然后起身便走。岳父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于是,岳父急忙派人到宋先生家里去打听消息,才知道宋先生已经死去了。宋先生自己曾记有小传,可惜经过战乱后没有保存下来,这里记述的只是一个大概而已。灵  官朝天观的道士某人,喜欢呼吸这种养生法。当时,有个老人借住在观中。恰好也同样喜欢呼吸这种养生法术,二人于是成了好朋友,并一起住了八年。每到郊祭时,那老人就先一旬离去,郊祭后再返回观中。道士不明白这样做的缘故,便问他。老人说:“我们两人是莫逆之交,可以实话告诉你,我是狐狸。郊祭的日子一到,各路神仙都要来清扫,我无处容身,所以就自行逃走了。”又一年,到郊祭的日子时,他便走了,很久很久也没有返回观中来。道士对此非常疑惑。一天,老人忽然来到了,道士问他这是为什么。老人回答说:“我差点就见不到先生了!今年郊祭时,我本想远远躲藏起来,但感到很倦怠,由于看到阴沟里很隐蔽,于是,我就潜伏在一个缸子下面。没想到灵官打扫到那里时,一眼就被他看见,他刚要鞭打我,我就慌忙地逃走了。灵官马上追赶,而且追得很急。我跑到黄河边上,百般无奈,窜到茅厕里面,神仙嫌这地方太脏,才返身回去。我从那里出来,身上便沾染了恶臭味,不能在人世间出现。于是投水自洗,洗后又隐居洞中,过了几百天才将污垢除尽,今天来到贵观,是和你告别的。同时告诉你几句话,先生也应该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去,因为大的劫难即将来到了。这里将不再是福地。”说完,告别而去。道士听从了老人的话,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没过多久,便发生了甲申之变,兵火围困了北京城,明朝皇帝在煤山吊死,大明江山也垮台了。耳中人谭晋玄,是淄川县秀才。非常信奉方士所传的吐纳导引之术,每日练习,寒暑不断。日子一久,似乎大有收获。一天,他正盘膝静坐,忽然听到耳中有细小的声音,像苍蝇嗡嗡似的说:“可以见到了。”谭晋玄一睁眼,却没有声。等到把双目闭上,屏住呼吸,又能听到。便想一定是“丹”已炼成了,于是心里暗暗高兴。从此,每逢静坐,就能听到这种声音。于是他便准备等再次听到时就作出反应。一日,当他又听说同样的话时,便小声应道:“可以见了。”过了一会儿,他觉得耳中有东西出来,眯眼看去,见是一个小人,长不过三寸,形状狰狞,有如夜叉,在地上绕着圈子走。他心里感到奇怪,姑且全神贯注地看他如何变化。这时,忽有邻居来借东西,敲门大叫,那个小人听到后,慌慌张张在屋里乱撞,活像老鼠找不到洞穴一样。而谭晋玄也像丢魂失魄一样,也不去理会小人到哪里去了。从此,他得了癫疯症,每日哭叫,医治半年,才慢慢好转起来。尸  变阳信县有个老翁,是县郊蔡店人。村子离城五六里,父子二人临路开设客店,方便过往商人投宿。有车夫数人,贩运货物,常寄宿他家。一日黄昏,车夫四人同来投宿。但住客已满,四人无奈,只得央求收留。老翁沉思片刻,想到一个地方,但只怕客人不愿意。客人说:“只求安身,不敢挑剔。”原来老翁的儿媳刚死去不久,停尸在室,儿子正外出购买棺材。老翁因想灵所冷寂,于是带领客人穿过一道巷子前往。进了屋,只见桌上灯光昏暗,桌后悬挂灵帐,用纸衾覆盖着死者。再看卧处,是仅隔着一个门的房间,设有连铺。那四个客人因劳苦奔波,倒在枕上就鼾声大作。其中一人朦朦胧胧,忽听得床上嚓嚓声响,急忙睁眼瞧去,只见灵前灯光照得清清楚楚,女尸已揭开纸衾起来,并下床步入卧室,面色金黄,生绢裹额。女尸走近卧榻,俯身向睡着的客人一一吹气。客人顿时大惊,深怕她向自己吹气,偷偷地扯被子盖着头部,不敢出气。过了一会儿,女尸果然走近他,照样吹气。然后,他觉得她已出房去了,又听到纸衾嚓嚓嚓,才略略探出头来窥看,见女尸僵卧如初。那位客人非常害怕,但又不敢发出声,便暗暗用脚踢那几个同伴。但几个同伴都一动不动。他觉得无计可施,于是想不如穿衣逃走。但他刚把衣披上,就听到嚓嚓之声又起,只好再次把头埋进被子。感觉到女尸又来了,连续向他吹了多次才去。过于一会儿,他听到灵床上有响声,知道女尸又躺下了。于是慢慢从被底伸出手去拿衣裤,匆匆穿上,赤着脚往外没命地跑。这时,女尸也起来追逐,等她离开灵帐,那位客人已开门逃出。但那个女尸仍然紧追不舍。客人吓得边跑边叫,村里却无人惊醒。想去敲主人的门,又怕来不及,于是只好朝县城方向竭力逃跑。到达东郊时,忽然看见一座寺庙,还听到木鱼声,于是急忙敲门。庙中和尚非常惊讶,又不肯立即放他进去。转眼间女尸已赶到,相距只有一尺多。客人窘急无路,见庙前有白杨树,树围粗约四五尺,只得借树遮身。女尸从左边来,就侧身向右边;尸从右边来,就侧身向左边。相持很久,女尸越发大怒。然而,两人都已经精疲力竭,女尸一动不动地站立着;那位客人则气喘吁吁,汗流不止地靠着树干护身。突然,女尸暴起,伸着两只胳膊隔着树干向他扑来。那客人吓倒在地。女尸没有抓住他,只是僵硬地抱着树干。和尚偷听了许久,直到没有声息,才开门出来,见客人躺在地上。用烛一照,已经死了,但胸口仍有一丝气息,便把他背进庙中,夜尽才苏醒。让他喝了茶水,然后问他是怎么一回事。客人便把经过一一讲述。这时,晨钟响过,天已蒙蒙发亮。和尚见树上果然有女尸,立即报告县官。县官亲自验看,令人拨开女尸的手,却牢不可开。仔细观察,发现左右手四个指头并卷如钩,插入树干,不见指甲。后又增加几个人,合力拔开。看看指穴,好像凿了八个孔。县官派遣差役到店家打听,店里正因女尸不见、客人死去,纷纷喧嚷。差役告诉其中缘故,老翁便跟差役去把女尸抬回。幸存的那位客人流着泪对县官说:“我们四人同出门,如今我一人独归,这事如何能使乡人相信呢?”县官于是替他出具证明,并送给衣食等物而去。画  皮太原有一位姓王的书生,清晨走在路上,遇见一个女子,抱着个包袱,独自奔波,走得很吃力。于是他加快脚步,赶到跟前一看,是个十六七岁的美貌女子。王生心里很喜欢她,就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大清早孤单单的一个人赶路?”女子说:“你是过路的人,不能解除我的忧愁,又何必劳神相问?”王生说:“你有什么忧愁呢?如果我能为你效力,决不推辞。”女子显得很沮丧,愁眉苦脸地说:“我父母贪图钱财,把我卖给富贵人家。大老婆很嫉妒,早晨咒骂,晚上毒打,我实在受不了,想远远地逃走。”王生问她:“你要逃到什么地方去呢?”女子说:“我一个正在奔逃的人,哪有什么确定的地方。”王生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请你受点委屈,就到我家里去吧。”女子很高兴,便答应了。王生替女子拿着包袱,领那女子一起回到自己家里。女子看看屋里没有人,就问道:“你家没有别的人吗?”王生回答说:“这是书房。”女子说:“这个房子很好。你如果可怜我,要救我,就得保守秘密,不要泄露出去。”王生点头答应。于是,二人就同居了。王生把女子藏在秘室里,过了好多天,也无人知道。他向妻子稍稍透露了一点儿。妻子陈氏怀疑那女子是富家大户的小老婆,就劝他赶快把她打发回去,但王生不听。一天,王生偶然来到市上,遇见一位道士,道士打量着他,表现出惊疑的神色。问他道:“你碰到什么啦?”王生说:“没有。”道士说:“你身上被邪气缠绕着,怎么还说没有呢?”王生极力为自己辩白,说自己确实没有碰到什么东西。道士才离开他走了,并说:“鬼迷心窍啊!世上还真有死到临头而不省悟的人!”王生听他说得很奇怪,便有些怀疑那个女子。但转而一想,明明是个美人,哪能是妖怪,便认为道士不过是以画符念咒、驱神捉鬼来混饭吃的。不一会儿,王生回到家,到了书斋门前,门从里边插上了,进不去。他心里有些疑惑,大白天的插着大门干什么?于是就越过墙豁子。到门口一看,书房的门也从里边插上了。王生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趴在窗上往里看,只见一个狰狞的恶鬼,脸是翠绿色,牙齿尖尖的像锯子。把人皮铺在床上,拿着彩笔在上面画。等画完了,便扔掉彩笔,提起人皮,像抖落衣服似的抖了抖,往身上一披,就变成了一个美女。王生看到这个情景时,害怕极了,就趴在地上爬了出来。急忙去追寻那个道士,但道士已不知到哪里去了。王生便到处寻踪追迹,最终在野外碰到了道士,并直挺挺地跪在地上,请求援救。道士说:“我替你把它赶走。这个家伙也费尽了苦心,好容易找到一个替身。我也不忍心伤害它的性命。”说着就给王生一把蝇拂,叫他挂在卧室的房门上。临别的时候,还约定下次在青帝庙会面。王生回到家里,不敢再进书斋,就睡在卧室里,把蝇拂挂在房门上。大约一更左右,就听到门外有“戢戢”的声音。王生不敢趴门缝看,就让妻子看。只见那女子来了,望着那蝇拂,不敢进屋;站在那里咬牙切齿,老半天才离开。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骂道:“道士吓唬我,难道要我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来不成?”于是就把蝇拂摘下来扯碎,然后破门而入,径直上了王生的卧床,扯开王生的肚子,掏出王生的心就走。王生的妻子大喊大叫。侍女进来拿灯一照,发现王生已经死了,腔血溅得四处都是。陈氏一看,顿时吓得不敢哭出声。第二天,便打发弟弟二郎快去告诉那位道士。那道士气忿地说:“我本来可怜它,那鬼东西竟敢这样!”于是就跟着王生的弟弟来了。这时,那女子已经不知到哪里去了。道士抬头向四周望了望,说:“好在逃得不远。”就问二郎:“南院是谁家?”二郎说:“那是我的住所。”道士说:“那妖怪现在就在你家。”二郎吃了一惊,认为他家不可能有那个妖怪。道士问他:“有没有一个不认识的人到你家里来?”二郎回答说:“我一早就到青帝庙,家里的情况确实不知道。我先回去问问。”二郎去了不一会儿,返回来说:“果然有。早晨来了一个老太太,要雇给我家干活,我妻子把她留下来,现在还在我家呢。”道士说:“就是那个鬼东西了。”于是就和二郎一起来到了南院。道士手里拿着桃木剑,站在院当心,大喝道:“妖孽,快偿还我的蝇拂!”老太太在屋里吓得张皇失措,面无人色,出门就想逃跑。道士追上去就是一剑。老太太倒下了,披在身上的人皮,哗啦一声脱了下来,变成了恶鬼,像一头蠢猪,趴在地上号叫。道士用桃木剑砍下它的脑袋;它的身子变成一团浓烟,在地上盘旋成一小堆。道士拿出一个葫芦,拔下塞子,搁在浓烟里,只听见飗飗地像是用嘴吸气,一眨眼的工夫,浓烟全被吸进去了。道士塞上葫芦嘴,装进了口袋。大家再看看那张人皮,有眉有眼,有手有脚,人身上有的东西,应有尽有。道士把它卷起来,像卷轴画一样,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也装进口袋里。当道士就要告别而去时,陈氏跪在门口,哭哭啼啼地向他哀求让王生起死回生的方法。道士推辞,说他也没有办法。陈氏更加悲痛,拜伏在地不肯起来。道士沉思了一会儿说:“我的法术浅薄,实在不能起死回生。我说一个人,也许能有办法,你去向他哀求,他一定会帮你的忙。”陈氏问:“你说的是谁?”道士说:“市上有个疯疯癫癫的人,时常躺在粪土中。你试着去给他叩头,并向他哀求。倘若他狂辱夫人,夫人不要恼他。”二郎也熟悉那个人,就告别道士,和嫂子一道去寻找。找了一会儿,看见有个要饭的叫花子在大道上疯疯癫癫地唱着,鼻涕流下三尺多长,脏得让人无法靠近。陈氏赶紧跪下,用膝盖走到他的跟前。要饭花子笑着说:“佳人,你爱我吗?”陈氏把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他又大笑着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丈夫,何必把他救活呢?”陈氏一再向他哀求。他就说:“怪呀!人死了却要我来救,我是阎王吗?”便很生气地用棍子敲打陈氏。陈氏忍痛挨着打,看热闹的人越集越多,围得像堵墙。那要饭的叫花子吐出一大连痰带唾沫,送到陈氏嘴巴跟前,说:“吃下它!”陈氏脸涨得通红,很是为难;但是想起道士的嘱咐,就硬着头皮吃下去了。觉得进了喉咙以后,硬得好像一团棉絮,勉强咽下,结果停积在胸膛里。要饭的叫花子一看,哈哈大笑,说:“佳人真是爱我哟!”说完就走,好像事情都办完了,也不回头看看。陈氏在后面跟着,看他进了一座大庙。急忙跟进庙里去哀求,却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庙前庙后都搜遍了,竟然毫无那叫花子的踪影,于是只好怀着惭愧和恼恨的心情回到家里,既哀悼丈夫惨死,又悔恨吃痰所受的耻辱,哭得前俯后仰,只求立即死去。开始给王生擦血殓尸时,家人都站得远远的观望,没有人敢到跟前去。陈氏抱着尸体,收着肠子,一边整理一边痛哭。越哭越伤心,不禁嘶号,突然要呕吐。感到停积在胸膛里的疙瘩,要冲突出来,等不及回头,已经掉在王生的腔里。她吃惊地一看,原来是一颗人心,而且还在腔里突突地跳动着,蒸腾的热气好像冒着烟雾。陈氏觉得很奇怪,忙用两只手合起王生的肚皮,使劲儿地抱挤到一起。过了一会儿,热气就从王生尸体的裂缝中腾腾地往外冒。陈氏于是撕下一块绸子,急急忙忙地系紧了。当用手抚摸着王生的尸体时,竟觉得丈夫的尸体开始了温度。于是又给他盖上一床绸被。等到半夜再掀起被子来看时,发现丈夫的鼻子里已有一些气息。等到天亮时,居然活过来了。他说:“恍恍惚惚的好像做了一场梦,只是觉得肚子好像有些痛。”再看看身体破裂的地方,发现结着一个铜钱大的痂。但没过多久,便痊愈了。异史氏说:“愚蠢哪,世上的人!明明是个妖怪,却看成是美人。糊涂呀,愚蠢的人!明明是忠厚真诚,却以为是虚妄。不过,喜爱别人的老婆,而千方百计地勾搭上的人,他的老婆也会把吃别人的痰唾当做甜美的事。天理应该这样循环报应,只是愚蠢而又糊涂的人不醒悟罢了。可悲呀!”瞳人语长安有一个叫方栋的读书人,颇有才名,但行为轻佻,不守礼节。每逢在路上看见出游的女郎,便经常在后面跟随着。清明前一日,他偶然到郊外散步。见有一辆小车,挂着雕绘满目的帘幕,还有几名丫鬟随车缓缓而行。其中一个最小的骑着匹小马,容貌极美。稍稍近前一看,见帘幕掀开,里面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郎,妆饰华丽,美貌为平生从所未见。方栋顿时目眩魂飞,迷恋不舍,或前或后,尾随大约数里之遥。忽然,听到车内的女郎把小丫鬟叫到车旁说:“替我把车帘放下。不知哪里来的混小子,时时偷看我。”小丫鬟放下车帘,然后愤怒地看着方栋说:“这是芙蓉城七郎的新娘子回娘家,不像乡下娘子,可以由你乱瞧!”说完,便顺手抓起一把车轮下的尘土向他撒去。方栋眯着眼睛,无法睁开,待拭目一视,车马都不见了,心下又惊又疑。回到家时,觉得眼睛很难受,便请人拨开眼睑检查一下,只见眼球上有一小翳。过了一晚,眼痛得更厉害,泪流不止,眼翳也渐渐扩大,几天后厚如铜钱,且右眼眼球起了螺旋。试了无数的药都无效,使得方栋懊恼万分,深感忏悔。后来,他听人说诵《光明经》能解除灾难。于是找来一册请人教诵。开始还有些烦躁,久而久之,安下心来,早晚盘膝静坐,手持念珠,默诵经文。如此坚持一年,万念俱消。一日,忽闻左眼中有如苍蝇嗡嗡般的细小声音,说:“黑漆漆地真教人难受。”右眼中回答说:“可以同出一游,透透闷气。”渐觉鼻孔中有小虫蠕动而作痒,好像有东西出来。过了许久,又从鼻孔回到眼眶里。又听到说:“很久不照看园亭了,珍珠兰都枯萎死去。”原来,方栋喜爱兰花,园中种植甚多,常常亲手浇灌,但自从失明后,这事便搁下很长时间了。听了这话,便问妻子:“为什么让兰花枯死?”妻子问他怎么知道,方栋便告诉她缘由,妻子来到园中,果见兰花尽枯而死。心里不禁觉得有些奇怪,于是坐在房中,不声不响地等待。一会儿,就看见有小人从丈夫鼻孔中出来,大不过一粒黄豆,慢慢出门去。不久,又手牵手回来,飞到方栋脸上,就像蚂蚁入穴一样,从鼻孔钻进去。这样,过了两三天,听左边的说:“隧道弯弯曲曲,往来很不方便,不如自己开一门户。”右边的说:“我这边墙壁太厚,不容易。”左边的说:“待我试试辟开看,好与你在一起。”于是左眼眶像抓裂一条缝,睁开看时,能见桌几什物了,他欢喜极了,连忙去告诉妻子。妻子检查时,发现眼膜上凿出一小孔,黑眼珠荧荧发光,有胡椒子大。过了一晚,内障尽消。仔细一看,两瞳竟聚在一起,而右眼螺旋如故,才知两瞳人合在一眶了。方栋虽瞎了一只眼睛,但视力却比以往双眼更好。从此以后,他的行为更加检点,并受到乡邻的好评。异史氏说:曾闻乡间有一读书人,与两位朋友同行,远远望见有一少妇骑驴从前面经过,放声吟道:“有美人兮!”并招呼友人“快追!”三人嬉笑着追赶,一会儿追上了,发现是他儿媳,心里很惭愧。低下头,作不得声。同行假装不知,故意评头品足,语近下流。这先生只好结结巴巴地说:“这是我的大儿媳。”同行于是停止亵渎。凡是轻薄之徒,想侮辱他人,往往侮辱了自己。多么可笑啊!至于眯目失明,那是鬼神给以惨痛的报应。但不知道芙蓉城主是什么神?难道是菩萨现身吗?然而,小郎君能辟开门户,足见鬼神虽凶恶,却也允许人悔过自新。陆判官陵阳有个朱尔旦,字小明,他性格豪放,但是天性迟钝,学习虽然很用功,还是没有出名。一天,文社里的人在一起喝酒。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有豪放的名声,若能在深夜到十王殿里把左廊的判官背来,我们大家就凑钱请你喝酒。”原来陵阳有个十王殿,殿里的神像和鬼像都是用木头雕塑的,装饰得栩栩如生。东厢有个站立着的判官,青绿的面容,赤红的胡须,相貌尤其狰狞可怕。有时晚上会听到东西两厢有拷打刑讯的声音。进到庙里的人,毛发都吓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所以大家故意用这个难为朱尔旦。朱尔旦听后笑呵呵地站起来,径自走了。等了不一会儿,门外大声呼喊:“我把大胡子宗师请来了!”大家都站了起来。顷刻之间,朱尔旦把判官背进屋里,放在几上,拿起酒杯,向他浇奠了三次。大家看着面目狰狞的判官,吓得哆哆嗦嗦,坐不安稳又请他背回去。朱尔旦又把白酒浇在地上,祷告说:“学生狂妄轻率,很不文雅,大宗师谅必不会见怪。我家不远,你应该趁着高兴的时候,来找我喝酒,希望你不要因为阴阳关系而有所隔阂。”说完,还把它背了回去。第二天,大家果然凑钱请他喝酒。到晚上,他喝得半醉回家,因为还没有尽兴,又点起灯自饮自酌起来。忽然有人撩起门帘走了进来,抬头一看,原来是判官。朱站起来,说:“啊,我大概将要死了!前天晚上冒犯了你,现在要来杀我吗?”判官掀开浓密的胡子,微笑着说:“不是,昨夜承蒙你盛情相约,今晚偶然得空,就来履行旷达人的约请。”朱尔旦很高兴,拉着他的衣服,催他坐下,亲自起来洗涤酒具,点火烫酒。判官说:“天道暖和,不必烫酒,可以冷饮。”朱尔旦遵从他的意见,把酒瓶放在桌子上,跑去告诉家人备办酒菜。妻子听说来了一个判官,大吃一惊,告诫丈夫不要出去。朱尔旦不听,立等做好了下酒菜,才出来陪客。两个人推杯换盏,互相敬了酒,才询问姓名。判官说:“我姓陆,没有名字。”和他谈论古典,他回答得很敏捷。问他:“懂不懂八股文?”他说:“好坏也略微能够辨别出来。阴间读书,和阳间大致相同。”陆判官的酒量很大,一下子就干了十大杯。朱尔旦因为整整喝了一天的酒,竟然不知不觉醉倒了,趴在桌子上,醉醺醺地睡着了。等他睡醒的时候,屋子里残灯昏黄,鬼客已经走了。从这以后,陆判官三天两天就来一趟,两人感情越来越融洽,时常睡在一起。朱尔旦把手稿给他看,他常常是用红笔抹刷掉,说是写得都不好。一天晚上,朱尔旦喝醉先睡了,陆判官还在自饮自酌。在睡梦中,朱尔旦忽然觉得脏腑有些痛;醒过来一看,只见陆判官端坐在床前,剖开自己的腹腔,掏出自己的胃肠,正在一根一根地整理着。朱尔旦吃了一惊,说:“我们从来没有仇怨,你为什么把我杀了?”陆判官笑着说:“你不要害怕,我给你换一颗聪明的心呀。”说着,便不慌不忙地把肠胃装进腹腔,又把伤口合起来,最后用裹脚布束在朱的腰上。作完了手术,看看床上,也没有血迹,只是觉得肚子里稍微有些麻木。只见陆判官把一块肉放在桌子上,朱尔旦问他是什么东西。陆判官说:“这是你的心。你写文章的才思不敏捷,知道你的心窍被堵塞了,刚才我在阴间,从千万颗心里挑出一颗好的,给你换上,留下这颗好补上缺的数。”说完就起身带上门走了。天亮以后,朱尔旦解开裹脚布一看,刀口已经愈合,肚皮上只留下一道红线。从此以后,朱尔旦的文思大有进步,不管什么文章,看一眼就忘不掉。过了几天,又写出一篇文章给陆判官看。陆判官说:“可以了。只是你的福分浅薄,不能做大官,只能中乡试、科试而已。”朱尔旦问他:“什么时候?”陆判说:“今年一定能够中第一名。”不久,朱尔旦果然在科试中考第一名,在乡试中考中了第二名。同社的秀才从来都嘲笑朱尔旦的文章拙劣,这次看见他的考卷,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到很惊讶,详细追问,才知他非同寻常的经历。他们都求朱先去疏通一下,愿和陆判官交朋友。朱尔旦跟陆判官一说,陆判官也答应了。大家摆下丰盛的酒宴等待着。刚到一更,陆判就到了,一副红胡子上下颤动,目光炯炯,好像两道闪电。大家吓得脸色惨白,牙齿都要互相撞击,于是一个一个都吓得悄悄溜走了。朱尔旦就把陆判官领到自己家里喝酒。喝到微醉时,朱尔旦说:“你给我洗肠刮胃,给我的好处已经很多了。还有一件事情,想要麻烦你,不知行不行?”陆判就请他提出来。朱尔旦说:“心肠可以换,想来面目也是可以更换的。我的妻子,是我的结发夫人,身段也还不错,只是面目不怎么漂亮。还想请你动动刀子,怎么样?”陆判笑笑说:“行,得让我慢慢想办法。”过了几天,半夜的时候,陆判官来敲门。朱尔旦急忙爬起来,把他请进屋里,点灯一照,看他用衣襟裹着一个东西。便问里面裹着什么东西,陆判官说:“你前几天嘱托我的,我回去就苦苦地寻找,很难找到。刚才恰好得到一个美人头,以满足你的愿望和要求。”朱尔旦扒开衣襟一看,脖子上的鲜血还是湿的呢。陆判催他快进卧房,不要惊动鸡犬,朱尔旦担心深夜房门被插上了。陆判来到门前,用手一推,房门自己就开了。朱尔旦把陆判领进卧室,看见夫人侧着身子睡着了。陆判把人头交给朱尔旦抱着,自己从靴筒里抽出一把匕首似的短刀,按在夫人的脖子上,往下一用劲,像切豆腐似的,人头就落到枕头旁边去了;又急忙从朱尔旦怀里拿过美人头,合到夫人的脖子上,仔细地看了看,对得端端正正的,然后按了按就接上了。接好以后,把枕头挪过来,塞到她的肩膀底下,叫朱尔旦把割下来的人头埋到僻静的地方,才回去。朱尔旦的妻子醒来,觉得脖子有点发麻,胸上也有皴皱的感觉;用手一搓,便搓下来一些干巴的血片,顿时感觉十分惊讶,就招呼侍女打水洗脸。侍女看她脸上被血污涂得乱七八糟,非常吃惊。洗脸时,一盆子水全被染红了。洗完抬头一看,面目完全不同,更是惊讶极了。夫人拿起镜子一照,猛然一惊,自己也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情。朱尔旦进来告诉了她。接着反复端详,只见细长的眉毛伸向鬓角,笑眯眯的酒窝承托着颧骨,真是画上的美人。解开领子一看,脖子上有一圈儿红线,上边和下边的皮肤颜色,截然不同。在这以前,吴御史有个长得很漂亮的姑娘,没出嫁就死了两个未婚夫,所以十九岁还没结婚。元宵节她去游览十王殿,当时游人很杂,其中有个无赖,看见了她,认为她太漂亮了,就偷偷打听到她的住处,趁着夜里爬墙进了院子,又挖洞进了姑娘的寝室,在床前杀死一个丫鬟,要强奸姑娘。姑娘极力抗拒,大声喊叫。贼子一怒之下,把她也杀了。吴夫人略微听到一些喧闹声,招呼侍女去看看,侍女看见了尸体,大吃一惊。全家都起来了,把尸体停在堂上,把脑袋搁在脖子旁边,满门哭哭啼啼,乱纷纷地折腾了一夜。天亮掀开被子一看,尸身还躺在灵床上,脑袋却无影无踪了。拷打遍了所有的侍女,说她们守灵不谨慎,以致葬进了狗肚子。御史到陵阳府告状,知府发出拘票,严限追捕,追了三个月,也没抓到杀人凶手。后来,朱尔旦给老婆换头的怪事,慢慢传到吴御史耳里。吴御史心里很疑惑,就打发一个老太太到朱尔旦家里探听情况。老太太来到朱尔旦家里,进屋看见夫人,很惊讶地跑回去告诉吴御史。御史看看女儿的尸体依然在那里,又惊又疑,自己无法判断。猜想是朱尔旦用邪术杀了女儿,就去盘问朱尔旦。朱说:“我老婆在梦里换了脑袋,我实在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说是我杀人,实在是冤枉。”吴御史不相信,又去陵阳府控告朱尔旦。知府把朱尔旦的家人抓去审问,供词和朱尔旦说的一样。知府也没有办法判决。朱尔旦回到家里,向陆判官请求办法。陆判官说:“这个不难,就让叫他女儿自己回去说明情况好了。”这天晚上,吴御史梦见女儿告诉他说:“女儿是被苏溪的杨大年杀害的,和朱孝廉没有关系。朱孝廉认为妻子的容貌不漂亮,陆判官拿女儿的脑袋给她换上了,这是女儿的身体已经死亡了,脑袋还活在世上的原因。希望不要和他结仇。”醒来告诉夫人,夫人也做了同样一个梦。他们把这个情况对知府说了。知府派人查问,苏溪果然有个杨大年,抓来一拷问,杨大年就认罪了。吴御史这才到了朱尔旦家里,请求见见夫人,从此二人就以岳父和女婿相称。两家就把朱尔旦妻子的脑袋,合到吴御史女儿的尸体上,然后给埋葬了。朱尔旦曾经三次进京参加会试,但都因为犯了考场的规矩,被取消了考试资格。他因此灰心丧气,不再谋求做官。这样过了三十年,一天晚上,陆判官告诉他说:“你的寿命不长了。”于是便询问死去的时间,陆判官说是五天。朱尔旦问他:“你能救我吗?”陆判官说:“寿命是由老天定下来的,一般人怎能随便更改呢?而且在达观的人看来,生死都是一样的,何必认为活着是快乐,死了就是悲哀的呢?”朱尔旦认为陆判官说得对。马上准备寿衣寿被和棺椁,都准备好了之后,便穿上华丽的寿装,然后就停止了呼吸。第二天,夫人正扶着灵柩在痛哭,朱尔旦忽然从外边慢腾腾地走进来,夫人见了很害怕。朱尔旦说:“我的确是鬼,但和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忧虑你们孤儿寡母的,心里很留恋呀。”夫人很悲痛地大哭起来,眼泪鼻涕一直流到胸脯上。朱尔旦恋恋不舍地劝解她,安慰她。夫人说:“古来有还魂的说法,你既然有灵,为什么不复活呢?”朱尔旦说:“天数是不可违背的呀。”夫人又问他:“你在阴间做什么事情呢?”朱尔旦说:“陆判官推荐我督察案务,授给官爵,也没有什么苦累。”夫人还想说下去,朱尔旦说:“陆判官和我同来,安排酒菜吧。”说完就跑出去了。夫人依照他的吩咐,备下酒菜送进客厅。只听客厅里饮酒欢笑,高谈阔论,和生前一样。半夜偷着往里一看,只有空荡荡的客厅,鬼客已经消逝了。从这以后,朱尔旦三两天就回来一趟,还时常留下过宿,显出缠绵不舍的情意,家里的事情,也顺便照管照管。儿子朱玮,才五岁,朱尔旦回来就抱在怀里,儿子长到七八岁时,就在灯下教他读书。儿子也很聪明,九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竟然不知没有父亲。从此以后,朱尔旦来家的次数就逐渐减少了,个把月才回来一次而已。又一天晚上回来,对夫人说:“今夜和你永别了!”夫人问他:“你要上哪儿去?”朱尔旦说:“我受玉帝的命令,前去管理华山,就要远去。因为事多路远,就不能回来了。”母子拉着他哭泣,他说:“不要这样子!儿子已经成人,家业还可以保证你们的生活,哪有百岁不拆散的夫妻呢!”又看着儿子说:“你要好好做人,力求上进,不要败坏父亲的家声。十年以后,再跟你见一面。”说完,径自出了大门,从此就绝迹了。后来,朱玮在二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行人”官。奉命前去祭祀西岳华山,路过华阴时,忽然遇上一个官员,坐着华丽的车子,侍从人员前呼后拥,直冲仪仗队。朱玮感到很惊奇。仔细看看车子里的人,原来是父亲。他急忙下了马,痛哭流涕地跪在道旁。父亲停下车子说:“你做官有个好名声,我就瞑目了。”朱玮跪在地上不起来。朱尔旦催促车马启行,火速地往前奔驰,不再理会自己的儿子。可是走了几步,又回头望望,解下身上佩刀,派人拿去送给儿子。在老远的地方对儿子说:“佩带这把刀子能得富贵。”朱玮想要追从父亲,只见车马和随从人员,飘飘忽忽的,好像一阵风,眨眼就看不见了。他痛哭懊恨了很长时间。抽出佩刀看看,见造得非常精细。刀上还刻着一行字:“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来,朱玮的官位做到兵部尚书。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叫做朱沉、朱潜、朱沕、朱浑、朱深。一天晚上,梦见父亲对他说:“佩刀应该赠给朱浑。”儿子听从父亲的嘱咐,把佩刀给了朱浑。后来朱浑做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在朝廷上很有声誉。异史氏说:“把鹤的长腿砍去,把野鸭子的短腿接上,矫正的人被认为是荒谬的;移花接木,首创的人也被看成是离奇的;何况开膛换心,抹脖子换头呢?陆判官这位神仙,可以说是丑在外表,美在骨子里了。明代到现在,年代不远,陵阳的陆判官还存在吗?还灵验吗?给他执鞭驾车,也是我所羡慕的。”丁前溪诸城丁前溪,家中富有,疏财仗义,为人以西汉郭解为榜样。御史行台要调查他,他就逃走了。当他来到安丘县时,正好遇上雨天,他便进入一家旅店避雨,但雨一直不停。这时,来了一位少年,对丁前溪很有礼貌。到傍晚时,便将这位客人留了下来,还割草喂丁前溪所骑的马,招呼十分周到。丁前溪其姓名,少年说:“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主人好交游,有事外出,家中只有娘子。由于家里比较穷,无力供客,请多包涵。”丁前溪又问主人从事什么职业,少年答说:“无业,开设赌场,谋一口饭而已。”第二天,仍然下雨。少年对客人还是很殷勤,傍晚又铡草,草湿淋淋的,长短不齐,丁前溪感到很奇怪。少年说:“实话相告,因为家里太穷,没有东西喂牲口,刚才娘子把屋上盖的茅草取下来了。”丁前溪听后,觉得过意不去,又想:“可能是希望得到报酬吧。”等到天亮时,便给少年付钱,但少年拒不接受。于是强拿进内室,但没过一会儿又把钱送还回来。少年说:“娘子说了,我们并不是靠这吃饭的。主人经常在外,往往不带一文钱,客人来我家,为何还要付钱呢?”丁前溪听了,十分赞叹。临行时对少年说:“我是诸城的丁某,等主人回来,可以告诉他,有空请他到诸城玩玩。”一去多年,并无消息。恰值饥荒,杨家生活更苦了。夫妻相对,一筹莫展。妻子随便说了一句:“何不到诸城找找老丁?”杨一听,便答应了。找到诸城丁家,向守门人报了姓名,丁前溪已经忘记了。于是细说了往年避雨经过,丁前溪这才记起来,于是匆匆忙忙,拖着一双鞋出门去迎接。见杨身穿破衣,鞋后跟也烂了,立刻请进暖室,设酒款待,十分尊宠。第二天,又为杨制新衣,杨认为丁前溪的确很讲义气。不过,想到家里没有饭吃,反而忧虑重重,一心只盼望多得点馈赠。住了几天,还不见赠送,心里越发着急。对丁说:“不敢隐瞒,我动身时,家里米不满升。我在这里,承蒙错爱,固然快乐,却不能不挂念妻子。”丁前溪听了,便说:“不要忧虑,我已经代办好了。请放心在这里多住几天,我会帮助你弄一点盘缠。”于是,派人邀来一些赌徒,使杨抽头。一夜之间,就得了上百两银子。杨回到家后,见妻子穿着整整齐齐,身边还有小丫头侍奉。便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你去后第二天就有人推车送来米和布,堆满一屋,说是老丁所送,还有个婢女。”杨感激万分。从此家道小康,不再操旧业。异史氏说:贫而好客,一般赌博游荡的人,往往如此,最奇怪的是他的妻子也这样好客。一个人,受了别人的恩惠,不报答,还算是人吗?“一饭不忘”,丁前溪可以说尚有古人遗风。婴  宁莒县罗店人王子服,从小就死了父亲。但他很聪明,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母亲最疼爱他,寻常不许他去野外游玩。王子服和一位姓萧的姑娘订了婚,但那个姑娘没有嫁过来就死了,所以还是单身。到元宵节时,有个舅舅的儿子吴生,邀他一同出去逛景。刚到村外,舅舅家来了一个仆人,把吴生招呼回去了。王子服看见游女如云,便乘兴独游。有一个姑娘,带着一个丫鬟,手里拿着一枝梅花,长得容华绝世,笑容可掬。王子服眼珠都不转地看着她,居然什么顾忌都忘掉了。那个姑娘从他跟前过去,往前走了几步,看着丫鬟说:“这个小青年,目光灼灼的,很像个贼!”说完,便把梅花扔到地上,说说笑笑地径自走了。王子服捡起那枝梅花,心里感到很失望,失魂落魄似的,郁郁不乐地往回走。到家后把梅花藏在枕头底下,垂头丧气地躺下就睡,不说话也不吃饭。母亲看到他这个样子,很是忧虑,便请人画符念咒,驱神赶鬼,结果越折腾越厉害,身体很快就消瘦了。请来医生给他看病,吃药发散,精神仍然恍恍惚惚的,好像被什么东西迷住了。母亲摸着他,问他是什么原因,他总是闭着嘴不回答。刚巧吴生来了,母亲便嘱咐他私下问问。吴生来到病床跟前,王子服看见他就流下了眼泪。吴生靠近病床,安慰他,劝解他,慢慢问起得病的原因。王子服吐露了全部实情,并且恳求给他想个办法。吴生笑着说:“你又发傻了!这个心愿有什么不好实现的?我该替你打听打听。在野外徒步走路的,肯定不是官宦人家的姑娘。如果她还没有许配给人家,这门亲事一定能成功;不然的话,豁出大量财物,也一定会得到应允。只要你病体痊愈,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王子服听他这样说,便不知不觉地咧嘴笑了。吴生出来把情况告诉了姑母,就出去寻访姑娘的住处,但是什么地方都寻访到了,也没有迹像。王子服的母亲很忧愁,也没有办法可想。但是自从吴生离开以后,王子服突然有了笑脸,饭也能吃一些了。过了几天,吴生又来探望他。王子服便打听寻访的情况。吴生撒谎说:“已经访到了。我以为是谁家的人呢,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没有订婚。虽然内亲有不通婚的风俗,但只要把你的心意告诉她,没有不妥的。”王子服高兴得眉开眼笑,问道:“她住在什么地方?”吴生骗他说:“在西南山里,离这儿三十多里路。”王子服又再三再四地嘱托,吴生爽快地表示这事包在自己身上。从此,王子服饮食逐渐增加,病体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很快恢复了健康。他掀起枕头看看,发现那朵梅花虽然已经枯萎了,却没有凋谢。他拿着花儿玩赏,凝神地思念,就像见到了那个姑娘一样。他开始埋怨吴生这么久还不来,就写信招呼他。吴生支吾推托,招也不肯来。他又恨又气,心情郁闷,没有高兴的时候。母亲怕他再犯病,就急着为他议婚,但是刚一商量,他就晃脑袋,表示不愿意,只是天天盼望着吴生。吴生始终没有音信,他就更加怨恨起来。转而一想,三十里路并不算远,何必依赖别人呢?就把梅花揣在袖筒里,赌气自己去找,家里人谁也不知道。他孤单单的一个人往前走,没有什么路可以问,只是往南山的方向走去。大约走了三十多里,只见乱山重叠,空阔苍翠,使人爽心悦目;一片寂静,无人行走,只有羊肠小道。遥望山谷底下,在繁花乱树之间,隐隐约约有个小村落。他下山进了村子,看见房子不多,都是茅屋草舍,但很整齐幽雅。大门朝北的一户人家,门前都是垂柳,墙内的桃花、杏花格外繁茂,里面还夹杂着长长的翠竹;野鸟在里边唧唧啾啾地鸣叫着。他猜测是个园亭,不敢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回头看看对过儿的大门,门外有一块光滑洁净的大石头,他就坐在石头上休息。没过一会儿,就听见墙内有个女子,拉着长长的声音招呼“小荣”,声音很娇嫩。他站起来听着,便看到一个女郎由东边走来,手里拿着一朵杏花,低着脑袋往自己头上插戴。抬头看见了王子服,就不再插戴了,满脸含笑地捻弄着杏花,跑进了大门。王子服仔细一看,正是元宵节在路上遇见的那位姑娘。他很高兴,但是觉得没有理由进见,想要招呼姨娘,又顾虑从来没有来往,怕有差错。门里也没有人可以打听情况。他坐也坐不稳,躺也躺不住,心神不定地走来走去,从早晨盼到过午,眼睛都望穿了,也忘掉了饥渴。不时看见有女子露出半个脸来偷看他,似乎怪他为什么还不走。忽然有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看着他说:“哪里的小伙子,听说你辰时就来了,一直到现在。想干什么?难道不饿吗?”王子服急忙站起来作了个揖,回答说:“我要看望一门亲戚。”老妇人耳聋没听见。他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妇人就问他:“你的亲戚姓什么?”他回答不出来。老妇人笑着说:“真怪呀!连姓名都不晓得,探望什么亲戚呀?我看你这个年轻人,也就是个书呆子。不如跟我来,吃点粗茶淡饭,家里还有短床可以睡觉。等明天早晨回去,打听明白姓名,再来探望也不晚。”王子服一听,这才感到肚子饿了。由于从此可以逐渐靠近美人了,所以心里也特别的高兴。他跟着老妇人进了大门,只见门里用白色的石头砌着甬路,夹道两旁全是红花,一片片花瓣洒落在台阶上。拐了一道儿往西走,又开了一道门,满院子都是豆棚花架。老妇人便请他进屋里。王子服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是粉白的墙壁,光洁明亮,好像镜子一样;窗外的海棠,连枝带花,伸进屋里来;褥垫、坐席、桌子、床榻,没有不整洁放光的。他刚刚坐下,就有人从窗外隐隐约约地往里偷看。老妇人喊道:“小荣,快去做饭!”外面有个丫鬟“噢”地应了一声。这时,王子服便把自己的家世全对老妇人说了。老妇人问道:“你的外祖父是不是姓吴?”他说:“是的。”老妇人惊讶地说:“是我的外甥啊!你的母亲,是我妹妹。这些年因为家境贫寒,又没有三尺高的男子,竟至音信阻塞。外甥都长这么大了,还不认识。”王子服说:“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看望姨娘,刚才匆匆忙忙的,就突然忘了姓名。”老妇人说:“老身夫家姓秦,并没有生儿育女;只有一个女儿,还是小老婆生的。她母亲改嫁了,留给我抚养。人倒也不太迟钝,只是缺乏训教,总是嬉笑玩耍,不知道忧愁。等一会儿,叫她来拜识表兄吧。”时隔不久,丫鬟端来了饭菜,只见盘里装着肥鸡大鱼。老妇人招待王子服吃完了饭,丫鬟来收拾餐具。老妇人说:“快唤宁姑娘来。”丫鬟应声走了。过了老长时间,便听见门外隐隐约约有笑声。老妇人又招呼说:“婴宁,你表兄在这里。”门外还是嗤嗤地笑个没完没了。丫鬟把她推进屋里,她还用袖子遮着嘴笑得难以抑制。老妇人瞪她一眼说:“有客人在跟前,嘻嘻哈哈的,像个什么样子!”她忍住笑,站在那里,王子服向她作了一个揖。老妇人说:“这是王郎,你姨娘的儿子。一家人还互相不认识,可真笑死人了。”王子服问道:“妹妹今年多大年纪了?”老妇人没听清楚。王子服又说了一遍。婴宁又笑得抬不起头来。老妇人对王子服说:“我说她缺少教育,这就可以看到了。已经十六岁了,呆头傻脑的像个小孩子。”王子服说:“比外甥小一岁。”老妇人说:“外甥已经十七岁了,是不是生于庚午年,属马的?”王子服点头称是。又问道:“外甥的媳妇是谁家的姑娘?”王子服回答说:“我还没有媳妇。”老妇人说:“像外甥这样的才华和相貌,为什么十七岁还没订婚呢?婴宁也没有婆家,真是顶好的一对儿,可惜是内亲。”王子服不说话,只是不转眼地看着婴宁,顾不得看别的地方。这时,丫鬟对婴宁小声说:“目光灼灼的,贼腔还是没有改掉!”婴宁又大笑起来,看着丫鬟说:“去看看碧桃开了没有?”就很快地站起来,用袖子遮着嘴,迈着细碎的小步跑了出去。到了门外,笑声就大起来。老妇人也站起来,招呼丫鬟拿褥子铺床,给王子服安置住处。说:“外甥来一趟不容易,应该住个三五天,晚点送你回去。若嫌憋闷,房后有个小园,可以供你消遣,还有书可读。” 第二天,王子服到了房后,果然有个半亩地的小园,地上的细草像是铺着一层毡子,杨花掺在路上;有三间茅草屋,被花木围在中间。他踱着小步在花间穿行,听见树上有抖动的声音,仰脸一看,原来是婴宁在树上。看他走过来,狂笑得要掉下来了。王子服说:“别笑,当心摔下来!”婴宁边下来边笑,笑得不能抑制。刚要下到地面,忽然失手掉了下来,才止住了笑。王子服扶着她,并偷偷在她手腕上捏了一下。婴宁的笑声又暴发了,倚在树上笑得不能迈步,过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王子服等她笑声止住了,就从袖子里掏出梅花给她看。婴宁接过去,说:“已经枯萎了。怎么还留着?”王子服说:“这是元宵节那天妹妹留下的,所以保留着。”婴宁问他:“保留下来有什么意思?”王子服说:“用它表示对你爱慕不忘。自从元宵节相遇之后,我一直想你,以致成了病,自想一定要变成鬼物,不料能够看到你的容颜,万望得到你的怜悯。”婴宁说:“这事太小了。我们是至亲,有什么吝啬的?等你走的时候,园子里的花卉,应把老仆人叫来,折它一大捆,背着给你送去。”王子服说:“妹妹痴啦?”婴宁反问道:“痴啥?”王子服说:“我不是爱花,爱的是捻花的人。”婴宁说:“感情疏远的亲戚,有什么爱可说的?”王子服说:“我所说的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问道:“有什么不同吗?”王子服说:“晚间睡在一起呀。”婴宁低头想了好长时间,说:“我不习惯和生人在一起睡。”话没说完,丫鬟悄悄来到跟前,王子服恐惧不安地溜走了。过了一会儿,又在老妇人的房子里会到一起。老妇人问婴宁:“你上哪去了?”婴宁回答在花园里和哥哥唠嗑。老妇人说:“饭熟已经很久了,有多少话,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唠完?”婴宁说:“哥哥要和我在一起睡觉……”话没说完,王子服窘得要死,赶紧瞪她一眼。她抿嘴一笑,也就不说了。幸亏老妇人耳聋没有听见,仍在唠唠叨叨地追问着。王子服忙用别的话语掩饰过去,并小声责备婴宁。婴宁说:“背着别人,难道可以背着老母?况且在一起睡觉也是常事,有什么好瞒的?”王子服恨她太傻,却又没有办法能够让她明白。刚刚吃完饭,家里的人就牵着两头驴子来找王子服。原来,母亲在家等着王子服,等了很长时间也没见他回来,担心他出了问题,便开始寻找;村子里几乎找遍了,仍然毫无踪影。于是就去问吴生。吴生想起了自己说过的话,就叫到西南山村里去寻找。找了好几个村子,才来到这里。王子服一出门,恰巧遇上了,就进屋告诉老妇人,并且请求和婴宁一同回去。老妇人一听,高兴地说:“我有这个心意,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只是老迈的身子不能长途跋涉,现在让外甥领她去,让她认识姨娘,太好了!”说完就招呼婴宁。婴宁笑着来到跟前。老妇人说:“有什么喜事,笑起来就没完没了?你若能不笑,才是完人。”说着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说:“哥哥要和你一同回去,你现在就去梳妆打扮吧。”又招待家人用过酒饭,才把他们送出来,嘱咐婴宁说:“你姨娘家田产丰裕,能够养活闲人。到那里就不要回来了,稍微学点诗书礼仪,也好侍奉公婆。麻烦你的姨娘给你选择一个好女婿。”两个人听完就动身了。走到山坳里,回头看看,还仿佛看见老妇人倚着门框向北望着他们。到家时,母亲看见儿子带回一个美女,惊问是谁。王子服回答是姨娘家的女儿。母亲说:“前些日子吴生对你说的话,都是骗你的。我没有姐姐,怎么会有外甥女呢?”又去询问婴宁,婴宁说:“我不是母亲生的。父亲姓秦,去世的时候,我还在襁褓之中,不能记住当时的事情。”母亲说:“我有一个姐姐嫁给了姓秦的,这倒千真万确;可是她死去很久了,怎能还在世上呢?”因而就详细盘问那位老妇人面貌、年记,也都一一符合。母亲又疑惑地说:“是了。可是去世已经多年,为什么还留在世上呢?”正在疑虑的时候,吴生来了,婴宁就躲进了内室。吴生问明了情况,心情沉闷了很长时间,忽然问道:“这个姑娘叫婴宁吗?”王子服告诉他是叫婴宁。吴生说这是非常奇特的怪事。问他怎么知道的,吴生说:“秦家姑母去世以后,姑父鳏居,被狐狸迷惑,病死了。狐狸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婴宁,包在衣被里放在床上,家人都见过。姑夫去世以后,狐狸仍然时常来;后来请张天师画了一道符,贴在墙壁上,狐狸就带着女儿走了。是不是这个姑娘呢?”母亲和吴生正在疑惑,只听屋里想起“吃吃”的声音,一听就是婴宁的笑声。母亲说:“这个姑娘也太娇憨了。”吴生请求当面看看她。母亲进到屋里,婴宁还在毫无顾忌地大笑着。母亲催她出去,她才极力忍住笑,又面向墙壁,镇静了一会儿,才出来。刚一展拜,突然转身跑回屋里,又纵声大笑起来。满屋子妇女,都被她逗笑了。吴生请求到南山里看看那里的怪现象,顺便给他们做个媒人。他找到那个村庄的所在地,房舍全都不见了,只有七零八落的山花而已。吴生回忆埋葬姑母的地方仿佛离此地不远,但是湮没在数不清的坟堆里,无法辨认,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家里。母亲怀疑婴宁是个鬼物。便进去把吴生所说的怪事告诉给她,但她却没有一点惊讶的表情;母亲又可怜她无家可归,她也没有悲伤,只是没完没了地憨笑罢了。谁也猜不透这事。母亲便叫她和少女们住在一起,她天光没有大亮就起来问候,操持女工,精巧无比,只是喜欢憨笑,禁也禁不住。但是笑的时候很好看,即使笑得发狂也不减损她的媚态,人们都很喜欢她。邻家的姑娘媳妇,都争着和她交朋友。母亲于是选定吉日良辰,想给他们举行婚礼,但一直怀疑她是个鬼物。暗中在太阳底下窥视,又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现像。到了结婚那天,让她穿上华丽的服装举行婚礼;她狂笑到了极点,既不能哈腰,也不能抬头,只好作罢。王子服认为她痴傻,怕她泄露房中的秘事,她却守口如瓶,一句也不泄露。每逢母亲忧愁而生气的时候,她过去一笑就解除了。奴仆丫鬟有了小的过错,害怕遭到鞭打,就求她先到母亲屋里唠嗑;犯了过错的奴婢再去投见,都常常得到赦免。但是她爱花成癖,为寻求花卉,找遍了亲戚朋友,还偷偷地典当金钗,购买好花,几个月的工夫,台阶、篱笆、茅厕,没有一处不种花。后院有一架木香,从前就挨着西邻。她时常爬上木香架,摘取木香花,插在头上玩耍。母亲有时遇上了就呵斥她,她总也不改。

前言

一、《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作者蒲松龄(1640-1715),山东淄川蒲家庄(今淄博市)人,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于二十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成书在四十岁前后,之后又不断增订、修补,到五十岁时才全部完成。“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二、《聊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分为十二卷。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矛盾,表达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三、本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记录各地奇闻怪事的故事。四、由于此书用文言文写成,给当代的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阻碍,所以此次出版全部采用了白话的形式;再者由于一些故事夹杂着很多封建的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所以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将这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故事全部删去,只留下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

内容概要

作者:(清朝)蒲松龄  译者:凌永放

书籍目录

·卷 一·考城隍 2灵 官 3耳中人 4尸 变 5画 皮 6瞳人语 10·卷 二·陆判官 14丁前溪 19婴 宁 20凤阳士人 28聂小倩 30水莽草 36侠 女 39莲 香 42酒 友 51·卷 三·江 中 54道 士 54苏 仙 56狐夫人 57金陵女子 61赌 符 62毛 狐 64·卷 四·青 梅 68促 织 76田七郎 80姊妹易嫁 86柳秀才 89续黄粱 89秀才驱怪 95辛十四娘 97棋 鬼 105寒月芙蕖 107·卷 五·武 技 112狐 梦 113花姑子 117伍秋月 123武孝廉 127上 仙 130孝 子 131郭 生 132阎 王 134长治女子 135莲花公主 137绿衣女 140柳氏子 142彭海秋 143·卷 六·潞 令 150河间生 151绛 妃 152大力将军 155云翠仙 157颜 氏 158菱 角 160吴门画工 163小 谢 164聂 政 170八大王 171·卷 七·巩 仙 178梅 女 183仙人岛 188青 娥 194颠道人 201甄 后 202金和尚 205小 翠 207·卷 八·梦 狼 216周克昌 219嫦 娥 220褚 生 227姚 安 230诗 谳 232·卷 九·邵临淄 236狂 生 236凤 仙 237佟 客 243小 梅 245王子安 250杨大洪 252乔 女 253·卷 十·湘 裙 258神 女 263长 亭 268申 氏 275胭 脂 278恒 娘 285龙飞相公 288珊 瑚 291葛 巾 298·卷十一·齐天大圣 306黄  英 309香  玉 313·卷十二·鸮 鸟 320姬 生 321韩 方 323纫 针 324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白话精选本》用文言文写成,给当代的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阻碍,此次出版全部采用了白话的形式;再者,由于一些故事夹杂着很多封建的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所以在编辑的过程中,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将这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故事全部删去,只留下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

作者简介

《聊斋志异:白话精选本》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蒲松龄(1640-1715)于二十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四十岁前后成在,之后又不断增订、修补,直到五十时才全部完成。本书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矛盾,表达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


 聊斋志异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是让我先看原版之前,打好一个底子,等看文言文就不会不懂吧。这精选本其实也放了很多故事。精选不是就30个故事左右吗,感觉像全部变白话文。如果看原版书,应该还得用大量时间吧。马瑞芳教授是怎么挑着研究,太多故事了,其中有一个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说一老爷子,死了老婆,2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想找下一个老婆,准备再生一个孩子。被2个孩子知道,等着夜晚罐醉老爷子,拿刀割了两个蛋蛋。酒醒后,老爷子知道这件事,当不知道。直到和妻子行房,那伤口裂开了。故事很短,总让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没说完,应该还有结局吧。用《老夫子》漫画中最经典的成语来形容——耐人寻味
  •     有些诗词就不用翻译成白话文了吧?!
  •     读书好品德好自有狐仙送上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