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

出版社:王汝辉 人民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010109336
作者:王汝辉
页数:25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007年以前,景区范围主要包括甲居一村、二村,居民97户,面积约5平方公里。2007年1月,景区范围扩大,将山脚的甲居三村和上部的卡恰一、二、三村包含在内,景区的容量得以扩展;现在景区范围内共有居民280户1168人。丹巴藏族妇女着装,平时以“三片”为主,盛装时则以外套、百褶裙、批衫为基本元素。丹巴地区以农耕为主,当地居民主要以面粉为主;盛产香猪,肉食也主要以猪肉为主,牛羊肉为辅;喜食且擅制酸菜,因此,香猪腿、猪膘肉、油酒、酸菜制品等都是当地的特色饮食,其中尤以香猪腿、“布达”酸菜面块、“麦儿穹”酥油酒突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是甲居藏寨居民聚集到山寨对面“普鲁窝”草坪上举行“跑马会”。 概言之,甲居藏寨是嘉绒藏族的集居地,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朴典雅,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被誉为“康巴风情名片”、“中国最美的藏寨”;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嘉绒藏族农耕生产方式与习俗保留完整,并与民居布局有机融为一体,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的典型案例。 二、调研结果 (一)旅游开发历程及社区参与旅游制度模式确定 上世纪末,甲居藏寨就开始接待游客,十多年间,一直是地方政府通过培育民居接待示范户,负责门票收支,引导并决定着甲居藏寨旅游开发的方向,没有引入外来资本,当地居民在地方政府引导下从事民居接待活动,概括为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制度。 最初,仅有少量自助游客进入甲居藏寨,当时不收门票,部分观念开放的社区居民自发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2000年,随着游客人数的不断增长,由县、乡政府组织收取10元/张门票,门票收入由乡政府指派人员收取并控制支出,当时门票收入并不太多,村民对门票分红的事情并不太在意。2004年,甲居藏寨游客人数膨胀式增长,当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左右,政府将门票涨至20元/张,门票收入130万元左右;2005年,甲居藏寨在《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荣登“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榜首,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门票提高到30元/张,门票收入超过200万元;2006年,仅“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就超过9000人次,门票收入近20万元。这三年政府一直强调门票收入要用于偿还修公路的贷款(丹巴县城——甲居藏寨段7公里左右)。 曾老师(62岁,当地文化名人):我是政府给办的退休,要求我回来作民居接待示范点。 曾老师(62岁,当地文化名人):2002年,成立旅游协会,当时的县委书记张书记认为甲居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政府管并不好,就推动了旅游协会成立,县上定领导。

内容概要

王汝辉,1976年生于湖北黄冈。2003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进入四川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其间,自2005年相继在四川大学攻读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博士学位,在云南大学做民族学访问学者。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丰十会科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10个项目,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厘清 四、研究拟分析解决的几个问题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综述 第一节社区旅游研究视角回顾及述评 一、社区旅游研究视角回顾 二、社区研究视角述译及内在机理梳理 第二节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相关研究综述 一、利益相关者确定 二、利益相关者地位和作用 三、社区旅游参与形式和程度 四、社区参与旅游模式和制度安排 五、社区参与旅游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六、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一、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表现 二、减缓或消除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政策及措施 三、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述评 第二章案例区概况、调研结果及问题提出 导论 第一节桃坪羌寨概况及其调研结果 一、概况 二、调研结果 第二节甲居藏寨概况及调研结果 一、概况 二、调研结果 第三节泸沽湖摩梭社区概况及调研结果描述 一、概况 二、调研结果 第四节案例区比较及问题讨论 一、案例区比较 二、问题讨论 第三章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旅游资源系统特殊性考察 导论 第一节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特殊性:三个基本命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个文化人类学视角 二、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兼具资源利用主体和资源本体双重身份社区居民文化“活态”载体角色使其天然拥有对自身人力资本产权:一个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视角 三、完整性和系统性是民族村寨作为旅游资源的内在要求,整个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带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特征:一个公共池塘经济学视角 第二节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分析 一、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弱化,使得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受更大的冲击 二、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弱势化,严重影响到居民“活态”栽体资源本体功能的发挥 三、社区居民个人理性下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引发民族村寨开发“公地悲剧”现象 第三节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路径依赖 一、确保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特征的内在要求 二、焕发居民文化自觉意识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合理开发和保护的根本前提 三、构建合理的社区自主治理制度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可持续利用的基本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阐释理论框架——基于案例区的共时对比研究 导论 第一节案例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微观解剖 一、外来企业主导、社区参与制度:以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二、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制度:以丹巴甲居藏寨为例 三、政府引导、社区主导自主治理制度:以泸沽湖摩梭社区为例 第二节案例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对比结论 一、对比分析结论 二、比较分析启示 第三节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阐释理论框架 一、相关概念引入 二、“3122”概念性阐释理论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五章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与案例实证 导论 第一节产权制度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相关产权理论准备 二、产权制度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 三、案例实证研究 第二节乡土权力结构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一只看得见的手 一、乡土权力结构理论 二、乡土权力结构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 三、案例实证研究 第三节文化模式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理论探讨 二、文化模式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 三、案例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动力机制——基于桃坪羌寨的历时对比研究 导论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一、巴泽尔产权理论中的产权演进观点 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动因理论 三、演化博彝论下的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节桃坪羌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及其评价 一、政府引导、社区自主经营管理制度(1996—1998) 二、政府主导、国有公司经营管理、社区参与制度(1998—2000) 三、外来企业主导、社区参与制度(2000—2008) 第二节制度理论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动力机制 一、政府强制注入与“精英分子”示范作用下的创新生长机制 二、重复博弈模型下的学习传播机制 三、专业化效率要求下的分工合作机制 四、利益驱动下的选择调整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方向与原则 第一节有计划变迁理论引入 第二节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方向 一、政府或外来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限制条件分析 二、政府或外来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理论假设分析 三、预测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方向 第三节社区参与旅游制度计划变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附录2桃坪羌寨管理制度(1999年颁发) 附录3合作开发桃坪羌寨旅游协议 附录4甲居藏寨民居接待管理办法 附录5甲居藏寨景区解说员管理办法 附录6泸沽湖景区饭店行业自律协会监督管理方案 后记

编辑推荐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聚焦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能反映社区参与旅游制度连续谱完整性特征的三个民族村寨的历时五年的田野跟踪调查为基础,开展民族村寨社区参与制度与传统文化变迁的专项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从资源系统特殊性视角尝试提出民族村寨杜区参与旅游制度的路径依赖理论假说,深入探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和变迁动力机制,提炼出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制度的“3122”概念性阐释理论框架和社区参与旅游制度有计划变迁必须遵循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理论,同时也对民族村寨选择适合地方特色的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挺好,使用,前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