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谈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
ISBN:9787543444058
作者:周作人
页数:192页

书籍目录

小引
关于傅青主
游山日记
老年
三部乡土诗
记海错
本色
钝吟杂录
燕京岁时记
毛氏说诗
关于纸
谈策论
螟蛉与萤火
窦存
关于家训
郁冈斋笔麈
谈错字
关于王谑庵
陶筠厂论竟陵派
日本的落语
逸语与论语
日本杂事诗
书法精言
文学的未来
王湘客书牍
蒿庵闲话
鸦片事略
梅花草堂笔谈等
读戒律
北平的春天
买墨小记
旧日记抄
绍兴儿歌迷略序
安徒生的四篇童话
日本管窥之三
附录二篇
一改名纪略
二窃案声明
后记


 风雨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风雨”和“风月”》            风和雨是常见的自然气象,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平时并不在意。但从初中的时候却开始格外注意起来,那时候语文课本选了一篇诗人刘庶凝的《〈还乡梦〉自序》,里面有“风雨如晦”的字眼,先生说,这个词往往用来比喻时代的黑暗。那时,我是不懂这么多弦外之意的,揪着老师缠了半天。而照本宣科的先生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但“风雨”这个词终究烙在了脑海。后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大,我终于知道这是《诗经》上的诗句,《郑风·风雨》中说: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其实,这分明是首爱情诗嘛,一个风雨潇潇的雨夜,一对分别已久的恋人重逢,因思念而积忧成病的女子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情人,按理说,应该破涕为笑高兴不已才对,但为什么“云胡不喜”呢?熟悉女性心理的人都知道,女孩一般都喜欢正话反说,盖由于女性天性含蓄,需要掩饰娇羞的心情也,这点连春秋时代个性解放的郑国女子也不例外,奇怪的是孔老夫子怎么说“郑声淫”呢?描写爱情的诗篇又怎么会与政治黑暗联系在一起呢?盖中国自古有诗言志,断章取义的传统也。《毛诗》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我觉得,可能因为一生试图重兴周公之礼的孔子曾经整理过诗经的缘故,后人才这么附会解释。世人讲《诗经》,大都是沿着这个思路的。      相比之下,《诗问》卷二记载的郝懿行夫人王瑞玉解释得倒蛮有意思:    凄凄,寒凉也。喈喈,声和也。瑞玉曰,寒雨荒鸡,无聊甚矣,此时得见君子,云何而忧不平。故人未必冒雨来,设辞尔。    潇潇,暴疾也。胶胶,声杂也。瑞玉曰,暴雨如注,群鸡乱鸣,次时积忧成病,见君子则病愈。    晦,昏也。已,止也。瑞玉曰,雨甚而晦,鸡鸣而长,苦寂甚喜,故人来喜当如何。      郝氏夫人的说诗真能“解人颐”,尤其是对第一段的解说,读后不禁莞尔,这可比“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的说法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这段话引自知堂的《风雨谈·小引》,周氏说,他“取这《风雨》三章,特别爱其意境,却也不敢冒风雨楼的牌号,故只谈谈而已,以名吾杂文”。可见他对《风雨》的痴迷和喜爱,以至于干脆拿来作书名了。    对于风雨的意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但意境美的说法总是不会错的。把“风雨如晦”四个字从诗经里单独抽出,来形容政治的黑暗,从词义的发展角度来说,延伸得可谓形象逼真恰倒好处。非常有意思的是,《风雨谈》的著者知堂早年曾经是五四文坛的一员骁将,但后来发表《闭户读书论》,宣布文学店关门,推想也是缘于风雨如晦的政治环境罢。他感到前行的艰难,“人的文学”于世之不行,故尔“乘桴浮于海”,躲进小楼谈书说鬼,流连于所谓的“小摆设”也。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落寞的,在《风雨谈·小引》中,他说:    《雨天的书》恐怕有点儿忧郁,现在固然未必不忧郁,但我想应该稍有不同,如复育之化为知了也。风雨凄凄以至如晦,这个意境我都喜欢,论理这自然是无聊苦寂,或积忧成病,可是也“云胡不喜”呢?不佞故人不多,又各忙碌,相见的时候颇少,但是书册上的故人则又殊不少,此时可晤对也。    自从周氏兄弟分道扬镳后,知堂少了一个文学上的知音。鲁迅能解知堂,恐怕连团结在苦雨斋周围的学人都得承认。读他们唱和《知堂五秩自寿诗》的诗,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并未完全读懂知堂。1934年,《人间世》创刊号上发表的重头作品即是《知堂五秩自寿诗》,一时和者云集,林语堂、刘半农、蔡元培等都有和诗,以至于引起了左翼青年的反感,廖沫沙、胡风等都有攻击知堂之文,惜乎都未读出弦外之音,倒是鲁迅看得明白,他在4月30日致曹聚仁的信中说:      周作人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辞,已为今之青年所不憭。群公相和,则多近与肉麻,于是火上添油,遽成众矢之的,而不作此等攻击文字,此外近日亦无可言。此亦“古已有之”,文人美女,必负担亡国之责,近似亦有人觉国之将亡,已在卸责于清流或舆论矣。  5月6日致杨霁云的信中也说:       至于周作人之诗,其实是还藏些对于现状的不平的,但隐晦,已为一般读者所不憭。      知弟莫若哥也,鲁迅对其弟所表达的弦外之意还是较一般人理解的更为透彻,盖诚如曹聚仁所言“炎炎之火仍在冷灰底下燃烧”是也。鲁迅是荷戟独彷徨的战士,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知堂亦是,曲高和寡,知音稀少,这大概是智者无法逃脱的命运。就连和知堂走得比较近的林语堂,也未能真正揣摩透他的心思。周作人在晚年致鲍耀明的书信中说:      语堂系是旧友,但他的眼光也只是皮毛。他说后来专抄古书,不发表意见,此与说我是“文抄公”者正是一样的看法,没有意见怎么抄法?如关于“游山日记”或“傅青主”(皆在风雨谈内),都是褒贬显然,不过我不愿意直说。      这正验证了鲁迅的说法。翻读《风雨谈》或知堂其他“文抄公”写法的文章,不难发现,其实他在避居书斋的日子,还有“烈火在地下燃烧”,只不过隐藏在文字背后,不为世人所知罢。面对风雨如晦的政治环境,周氏兄弟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知堂选择了谈狐说鬼,把意见潜藏于文字的背后;鲁迅则选择了“直面惨淡的人生”,在风雨如晦的夜里,像匹旷野的孤狼,不时啸上几声。即使不准谈风云、风雨,谈风月罢,也时不时拐出一脚,“正中了有些人物的鼻梁”。  这些谈“风月”的文字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后收入《准风月谈》。30年代,黎烈文主持申报“自由谈”,托郁达夫向鲁迅约稿,于是,“自由谈”上不时有鲁迅的文章出现。但后来,国民党的文化钳制越来越紧,到1933年5月,鲁迅的文章接连被检察官抽去,一篇也不能在自由谈上发表。抵不住压力,黎烈文在5月25日《申报》上,刊出了启事:      呼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若论必议长短,妄谈大事,则塞之字簏既有所不忍,布之报端又有所不能,陷编者于两难之境,未免有失恕道。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编者敢以此为海内文豪告。区区苦衷,伏乞矜鉴!      有鉴于此,鲁迅只能“遵命照办”,莫谈风雨,只谈风月了。但鲁迅毕竟是鲁迅,“风花雪月”中照样可以绵里藏针,蛰一下所谓的正人君子们。《准风月谈》里的《华德焚书异同论》等文章,就抨击了民国政府效法希特勒,在中国施行法西斯统治的无耻行径。    《准风月谈》虽然是鲁迅所有杂文集中讽刺时政最少的集子,但毕竟跟一般的文人谈风月有着本质的区别,风月的外衣后,依然是匕首一样锋利,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绝”的文字。以谈吃茶为例,鲁迅以为,这是有闲阶级的雅趣,“是上等人的牌号”,是进化中的病态,“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而在周作人那里,却是“可抵半世的沉闷”。不过这种风味之后,其实并不完全是无奈,也许该称之为“消极的反抗”罢,和专门的谈茶还是有区别的,只不过知堂极冷,鲁迅极热罢了。  但“谈风月也终于谈出了乱子来”,有人终于嗅出这是鲁迅的文字,虽然他不停地变换着不同的笔名,但文章依然被不同程度地被砍削以至文意不通,也有人开始在报上口诛笔伐。后来,国民党检察官们发现删削太费事,干脆强行关闭了《自由谈》,1934年5月,黎烈文被迫辞职。    在那风雨如晦的环境里,周氏兄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比较在同一年里出版发行的《准风月谈》和《风雨谈》,会发现很有意思,比如知堂在《风雨谈·小引》中也说到了“风月”:      或曰:何不谈风月?这事我倒也想到过。有好些朋友恐怕都在期待我这样,以为照例谈谈风月才是,某人何为至今不谈也?风月,本来也可以是谈的,而且老实说,要比乱骂风月的正人与胡诌风月的雅人更明白得多。      知堂为什么不按有些人希望的那样谈些风月?还有,“乱骂风月的正人与胡诌风月的雅人”是不是有所特指?我在这里且抛一砖,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能继续探讨一下。   2004/11/2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嫁妆之一
  •     摘抄很多
  •     喜欢这套丛书~
  •     出游携一册知堂确乎是不错的,屡试不爽。
  •     集中《北平的春天》一文,真极文章之变。
  •     上午进馆,至晚听角而出,自视殊觉可笑,究不知所学何事也。
  •     “本色可以拿得出去,必须本来的质地形色站得住脚,其次是人情总缺少自信,想依赖修饰,必须洗去前此所涂脂粉,才会露出本色来,此所以为难也。”“大凡学文初要小心,后来学文博,见识高,笔端老,则可放胆。能细而后能粗,能简而后能繁,能纯粹而后能豪放。叠山句句说倒了。至于俗气,文字中一毫着不得,乃云由俗入雅,真戏论也。”
  •     凄凄寒凉也   潇潇暴疾也   
  •     没想到小周先生抄起书来连自己的也不放过呀。还是更喜欢看先生自己做文章,如北平的春天,买墨小记,两篇附录也有趣。
  •     一直想把这套书收了,但是却买不到,每每从图书馆借来时都想一拖再拖不还,但一想到别人亦要读,就觉得不好意思如此了。
  •     至今为止算上这本,也陆陆续续读了七本知堂的自编集和一大厚本的回忆录。大概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机会再接触了。感谢memo li。最大的收获大约是知道了解了很多早期以及明清著作,从而有了新的兴趣。知堂的文章自成风格,学是学不来的。本身的为人处事不是我可以评价的,但仅仅就文章而言真是怎么也读不腻呀。
  •     引文有很多文言,读起来有些辛苦。 2011-10-19
  •     周作人的随笔是拿来救我命的
  •     《关于家训》一文最佳
  •     周氏成为“文抄公”的作品,于此可见其阅读之品味与思想之脉络。最妙的乃是其于白话文中偶然掺入的文言文,漂亮有如六朝文字。
  •     过几年可以再拿出来细读。
  •     昨夜天氣忽然轉冷,早晨起來覺得頭痛,在這h1n1的大環境下,決定在家中蝸居一天。下午揀出《風雨談》來看,風雨如晦,周二先生這個集子裡亦有許多隱言。頭痛時讀書不能太細,文鈔和講風物的幾篇都是一翻而過,《文學的未來》《鴉片事略》《日本管窺之三》等幾篇則看了好一會。周二先生一輩子都追求這苦茶一樣的境界,這幾篇則算是一個老實人在山河零落時的直抒胸臆吧,畢竟不論怎樣的人,都該是有血性的。
  •     看看就好了
  •     宝黛花下共读,宝说,你若是看了这个,连饭也不要吃。今午就空着肚子不能罢手在空荡的暑前图书馆翻完了。
  •     略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