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俾斯麦到希特勒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544758761
作者:[德] 塞巴斯蒂安•哈夫纳
页数:252页

内容概要

塞巴斯蒂安•哈夫纳(Sebastian Haffner),1907生于柏林,逝于1999年,被公认为20世纪德国历史最重要的时代见证者之一。1938年移居英国担任记者,1954年以英国《观察家报》海外特派员的身份重返德国后,自1961年起先后为德国《世界报》《明星周刊》撰写政论专栏。哈夫纳著有一系列以历史为主题的畅销书,其中包括《解读希特勒》《从俾斯麦到希特勒》《不含传说的普鲁士》《一个德国人的故事:哈夫纳1914—1933 回忆录》等。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德意志国的形成
第二章 俾斯麦时代
第三章 德皇时代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章 1918年
第六章 魏玛与凡尔赛
第七章 兴登堡时代
第八章 希特勒时代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 德意志国身后的历史
初版后记与致谢
1990年版后记

作者简介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是德国政论大师级现代史学家塞巴斯蒂安•哈夫纳晚年的著作,被德国舆论界誉为“哈夫纳留给后世的遗产”。他以时代见证者的身份口述这部遗产时,仿佛从远方透过望远镜一般,回顾了“德意志国”的时代,将1871至1945年的德国现代史上最精彩的一段娓娓道来,从而让人们对德国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回顾了从普鲁士王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如何创建德意志帝国,直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将日耳曼民族的国家带往毁灭之路的历史。从俾斯麦到希特勒,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德国历史发展的一条脉络,并由此来激发读者反思,现在的德国处境与当初德意志的发展有什么不同。通过与哈夫纳的精神对话,读者会对欧洲以及德国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历史学著作,作者塞巴斯蒂安·哈夫纳将德国各个阶段的历史进行分离重组,一点一点地剖析德国内部的变革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哈夫纳表示,德国在非常短暂的生命期限内,至少有过三次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内在性格与外交政策路线。于是,在八十年内,德国出现了四个泾渭分明的阶段。而在这四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德国都变成了另一个德国。继续细分德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这其中有将前面四个阶段的细分,有对某个转折点的单独说明,也有俾斯麦前、希特勒后的时期。于是,德国有这样一些阶段:1、德意志国的形成(1871年之前)2、俾斯麦时代(1871年至1890年)3、德皇时代(1890年至1914年)4、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5、1918年(1918年)6、魏玛与凡尔赛(1919年至1924年)7、兴登堡时代(1925年至1933年)8、希特勒时代(1933年至1939年)9、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10、德意志国身后的历史(1945年至1987年)11、柏林墙倒塌(1987年至1990年)12、未来(1990年之后)1至10为原书章节名,11、12为本人添加。一、德意志国的形成1871年德国正式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前,一直是个藩镇割据,分崩离析的诸侯国。在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普鲁士成为真正的强权国家。19世纪之前,从未有过一个德意志民族国家,神圣罗马帝国绝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19世纪初叶才走入德国历史的。德意志民族运动源于拿破仑的教导,战争让德国逐渐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民族运动驱使德国走向“大德意志”路线,也驱使普鲁士在1871年统一整个德国。二、俾斯麦时代民族运动使德国第一次有了联合的倾向,并成功于1871年建国。一战前的德国似乎可以称为一个整体,但如果细分,以1890年俾斯麦被撤职为界,前后两个德国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俾斯麦时代更注重内政,他痛恨那种自下而上的革命,因而对社会民主党进行无情的打压。但同时,俾斯麦也希望能调和德国各阶层的关系,他着重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于是他推出了各种福利政策,以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俾斯麦本人的作风,这一改良方式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于是俾斯麦于1890年被撤职。三、德皇时代俾斯麦在德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德皇威廉一世的庇护,威廉一世去世后,其子威廉二世继位,于是俾斯麦被撤职。德皇威廉二世时代在内政方面没有遇到欧洲各国的情况,因而他将国家的中心放在外交方面。这时候的德国工业化程度已相当高,人们越发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国的公民,他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权利。于是,德国在外交上开始有了对外扩张的趋势。这时候的德国由于地理上的受限,不能像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在亚洲、非洲扩展殖民地,但德国却依然坚持要在那些地方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德国不断地与英法俄争夺殖民地,却造成了英法俄的联合,他们开始害怕德国的扩张,希望联合起来与德国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由此拉开序幕。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一战初期人民相当地支持战争,国家通过发行战时公债以供战争所需,但公债的发行必须通过各政党的协商。在1917年后,各政党的矛盾加大,因为这时战争已经开始对德国不利了,人民不再支持德国把战争继续打下去。德国当时不能以纯粹的军事手段去打赢战争,于是想到煽动俄国革命,使俄国内部出现矛盾,以让自己能够全身而退,然而这样的手段终究还是没能让德国全身而退。五、1918年1918年对德国和整个世界而言都是相当关键的,俄国刚刚发生了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而德国内部也因为战事使得人民生活越发艰苦,同样爆发了革命。在德皇和重要的将军都在前线指挥战争时,内部的群众却开始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德国政权。当德国再度冒险准备与英国决一死战时,德国的工人阶级占领了首都柏林,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德皇被迫奔走逃亡,其他各联邦的君主也被迫下台。由于这一时期使用的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会议上通过的,因而德意志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六、魏玛与凡尔赛德国与英法俄等敌对国在凡尔赛签订和约,和约对德国的要求非常苛刻,几乎把德国的各个方面都压榨遍了,德国从“大德意志帝国”又回到了欧洲大陆的一个小国家。德国在1919年到1922年之间,一切的金钱财富全面贬值,人民工资持续下降,他们的财产形同遭到没收,到了近乎民不聊生的境地。德国为求减少赔款,而同意了法国的要求,将一些领土割让给法国,这样,德国内部的经济问题得到短暂的缓解。七、兴登堡时代德国内部对于魏玛共和国政府的妥协越发的不满,而这一时期依然存在着保皇政党。由于通货膨胀,企业家和工人之间出现了阶级利益对立,作为工人领导的魏玛共和国,大多数企业主对这个国家不屑一顾。1925年,在前总统埃伯特去世后,魏玛共和国首度举行了合乎宪法规范的全民直接选举。选举当中,保皇右派人士灵机一动,将一战中的英雄兴登堡元帅推出为总统候选人,结果兴登堡当选了。这一举动被共和派看成是一个可怕的打击。然而它却出人意料地缓解了社会的关系。德意志国家民主党现在愿意加入共和国的政府了。于是共和国政府成了一个偏右的政府。在经济方面,1925年到1929年间德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会各阶级的矛盾也开始缓和。这一时期是德国的短暂的辉煌时期。兴登堡本人却是个傀儡。八、希特勒时代1929年出现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又一次成为了德国历史的转折点,这时期,德国想通过可以让德国经济危机急剧恶化的做法来拜托战争赔款,却出人意料地使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党成为第二大党。这并非是偶然。早在1918或1919年,德国人就希望能有希特勒般的人物带领他们走出困境,他们渴望出现一个既强硬又精明的领袖人物来建立新的秩序,反抗外国压迫。于是希特勒的上台成了一种必然。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这之后,他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制造如国会纵火案一类的事件来巩固政权,挤压其他政党。希特勒开始发展国内经济,组建军队准备着抵抗外敌。希特勒时代产生了许多的经济奇迹,他让德国再一次一跃成为了世界大国。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处理完内政后,希特勒开始在外交方面展开行动,这些行动归结起来便是对外扩张。起初英法对德国的扩张行为还保持容忍,直到1939年后,希特勒的触角开始伸到他们的利益范围内,他们才开始反抗。希特勒自身的性格让他想把事情搞大,不仅仅在西线和英法斗争,还去挑战苏联,这一举动成了他覆灭的起点。而后美国加入战争则让希特勒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些不再赘述。十、德意志身后的历史二战结束,德国被分成了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这时候的德国被盟军占领。整个德国的经济政治一片混乱。在原先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上,充斥着的是美国大兵、退伍老兵、犹太人、一些残余的纳粹以及黑市贩子。人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斗争,整个社会存在着很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如马里奥·普佐的《黑暗竞技场》所述,那几乎是一个地狱。哈夫纳对于这样的情况也非常悲观。自1945年至1987年,过了42年,比德意志帝国74年历史的一半还多的时候,德国依然看不到统一的希望。虽然英法曾与苏联协商让德国统一,却始终没有下文。而随着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加大,统一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哈夫纳预言未来德国还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分裂状态。十一、柏林墙倒塌然而,在1987年成书后,仅仅过了三年,就发生了柏林墙倒塌,东德并入西德等许多事情。这是哈夫纳始料未及的。在1990年版后记中,哈夫纳依然对这些事情的发生感到有些震惊。不过他保持了一个史学家应有的理性,在1990年举国欢腾统一的时候,哈夫纳却觉得德国依然尚未完成统一。面对积贫积弱的社会主义国家东德,西德应该如何处理统一后的各种事情,改善东西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哈夫纳只能留给未来的人去解决。十二、未来哈夫纳的许多担心并未成为现实,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统一后的德国发展得还算不错。哈夫纳没有预言到的一件事是欧盟的成立,他或许想不到,昔日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会携手共同为欧洲的发展而努力。然而哈夫纳的担心始终不是多余的,欧盟内部分配不均的问题正逐步加大,英国脱欧便是因分配不均而产生的事件。未来德国,或者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该怎样发展,都是一个未知数。但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永远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未来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永远是个未知数,但我们总能用自己的方式或多或少地改变未来,即使结果并非是我们预料到的。总结:哈夫纳的这部作品虽然对未来的预测出现了偏差,但它始终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哈夫纳生于1907年,亲身经历了德国许多重大的事件,可以说就是一部德国活历史。而他以十分精准的史学家视角将德国百余年来的史实梳理得条条是道,这对于理解德国纷繁复杂的历史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强看完
  •     德国现代史,一战前到二战后,思路清晰,阐释明确,好书~
  •     1871-1945;虽然都是周全翻译的 但读起来与另两本作者的作品 从文字上的感受不同 少了味道;对同一时期的观点与判断 相较于《一个德国人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来的客观和全面 不带情绪
  •     只用了200多页的篇幅就把从德意志国形成到德国统一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清晰透彻地呈现出来,塞巴斯蒂安•哈夫纳不愧是大师级现代史学家!
  •     很客观,很全面,详细的刻画了德国的近代历史,最重要的是从多个角度深刻分析了德国发起两次世界大战背后的原因
  •     德意志国,短短八十年不到的历史,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从俾斯麦的联邦统一君主立宪到魏玛共和再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以及之后的东西德的对立与统一……一部德意志国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近代史
  •     本书最后一章简直毒奶满分……
  •     感觉写的有点纷繁复杂,记流水账的感觉,可能是自己修为不够
  •     对一战到二战的德国发展的脉络还是梳理得很清楚,很多的观点十分具有启发性,还是比较有可信度。
  •     写历史准,做预测误。其观点有新意,历史则可读。
  •     从俾斯麦的冷静、深邃、国家利益至上的大战略到希特勒的血腥好战、个人置于国家民族之上的疯狂,哈夫纳细致的描绘了德国的建立到衰落,再到之后的反省。配合《不含传说的普鲁士》、《解读希特勒》,对德国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还不够。四星。
  •     一本评述德意志第二帝国到第三帝国的力作
  •     血气方刚。
  •     整体脉络清晰,译文流畅。对于德意志国存在的八十年间凡有深远影响的大小事件都一一提到了,看到最后才知道是本书是哈夫纳先行口述,再由友人润笔而成,令人心生敬仰。这本书对自己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之前一直对德意志这段历史非常陌生,也算是元首在自己心中的去神化吧。
  •     赞 历史的不可预测性真是让人赞叹
  •     世事玄妙无常,如同股市,如同量子力学,在回顾时抽提出清晰合逻辑的理解如此容易,但想准确预测哪怕一步之遥的未来却又如此之难。
  •     4.4 写的劲很够看的很舒畅,最精彩的是元首的几章,宏观下不失精细十分难得,东一下西一下的德意志到现在还尿性未改,要是作者能一直写到冷战后至今那就好了(遗憾【看着欧洲现在自我腐烂真是糟心
  •     好长好长,对我这种爱读有故事情节的小说的人来说有一点枯燥。读的过程中感觉比起俾斯麦,我更喜欢希特勒这种无法成为帝国胜利创造者的时候就打算成为德国的毁灭者的人。
  •     看的作者的第二本作品。德意志国的建国及发展史。依旧深入浅出,观点独特。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和平政策,威廉皇帝盲目乐观,魏玛共和的混乱,希特勒这一帝国的毁灭者……作者的最大的讨论值得深思:1871年德意志国建国是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海绵块变成了水泥块…
  •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无意将任何人推入阴影,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这话听着很应景,现任超级大国也不要把后发老二逼得太过了。
  •     写的真心不错.读起来很轻松,非常喜欢。
  •     又一个民族在崛起,不知道她的前途如何。
  •     …… 憎恨政治专栏记者的简史、没有正规的学术训练也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来挑衅史学界,却不过是记者俱乐部的成员自娱自乐、自卖自夸而显摆于非学术的读者。外行的简史最令人憎恶的地方就是没有绵密的考证细节与历史格局的脉络,根本经不起推敲,所以才会在人物的臧否上下足功夫来春秋笔法。结果读者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来满足自己意淫的德国想象。。。越来越不能忍受政论断史了……
  •     拥有通俗畅销书读本的流畅性,却不输专业历史书籍的深度,短短二百多页便能将德意志国从发展到灭亡的脉络缘由梳理地如此清晰,太赞!本书视角很棒,我们现在的历史研究往往具有“事后诸葛亮”的特征,作者却恰恰相反,以见证人的身份去解剖时政、窥了测未来,难能可贵,至于结果的偏差到不必去求全责备
  •     太棒了,相当于把德国近代史过了一遍,对德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知道作者看到现在东德西德统一且在欧盟中做领头羊后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我的感慨太大了,现在统一的德国来之不易啊!好好发展,不要再做傻事了。
  •     短短七十四年,从欧洲中部夹心地区的混乱邦联国到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历经派斯麦时代、德皇君主制、魏玛共和国,最终由希特勒一手推至巅峰与灭亡。 以及,两次耗时长久,波及甚广的世界大战。 他说,“我有生以来总是孤注一掷”
  •     如果没有希特勒,德国依旧会走向战争。但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集中营的犹太人屠杀。小德意志和大德意志的区分和纠葛——德军开入奥地利的时候,希特勒说,我的家乡加入德意志。
  •     思路清晰,赏心悦目。而事实是就像作者在90年再版序里提到的,就算两德合一,德国还是个“德国问题”,时至今日,依然如此,高明的历史学家在具体事件预言上的无力和大势把握上的出众,也在此得见一斑。
  •     俾斯麦到希特勒,是皇权到政府极权的过程。保守自顾还是极速扩张,解读希特勒还会呈现更多的答案。
  •     虽说不是很详细,但是时间脉络和历史进程都很清晰,对于了解从俾斯麦的普鲁士到二战的希特勒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     01-03
  •     还有点不详尽
  •     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国史,屡次更新于战乱,更是一部战争史,俾斯麦有合纵之术,但未能建立起适合的制度;希特勒更是在民主制度停摆上任废除民主,导致了纳粹的产生。
  •     普鲁士已经是个历史名词,地理含义已经从地球上消失。
  •     not bad
  •     很难得有一个外国人写的书读起来这么不费劲的。不知道是作者水平高还是因为是口述的还是因为翻译得好。除了最后一章比较无趣。
  •     是我的问题。对德国史毫无概念,硬啃啃完了,感觉浪费了这本书。
  •     一本薄薄的书,比很多读了以后不明所以的大部头好很多,能对德国历史的进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     作为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启蒙书很好,可以很明白的看到 如何走向一战以及德意志怎么失败再到如何走向二战,对于二战好像描述就并不那么清楚了。
  •     科普向,从德国一直读到回长治的火车上才读完……
  •     很抱歉没读完真的很抱歉,好书是好书
  •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值得一看,书本偏学术
  •     相当好的一本历史书啊,把德意志的兴衰叙述的很详尽,加入了作者的分析,虽然前半部分有些枯燥,从二战开始的后半部分,还是引人入胜,对了解德意志这个国家,很有帮助。
  •     虽然作者对德国的预测很不靠谱,当梳理德国近代史还是颇有条理的,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看两次世界大战。
  •     对德国感兴趣,所以选了这本书来读,但…作者真的是在“纯粹记录”啊,毫无乐趣。
  •     前后读了两本哈夫纳的书,盛赞。简练明了,深刻洞见
  •     历史的诸多巧合可能是某些延续性势力此起彼伏的后果。书是很精彩的(不考虑所谓历史专业性),但其描写的对象让人感到压抑。
  •     我向来喜欢读最后一本书的,何况作者是作为国民与学者,经历了这个国家几代变化的老者。这本书是从俾斯麦时代到希特勒时代,整个“德意志国”的兴亡历程,着重从政治史和外交史论述,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成长过程中之力量交错。不敢妄议作者史料考证运用的功夫,但可以看得出思考成熟。钦佩。
  •     德意志国诞生于包围之中;好战和发达是表象;普奥组成德邦联;俾1855年确定与奥为敌,普与德民族结盟;1866年战胜奥,使普领土大增并连成一片,北德意志邦联出现,奥变为奥匈帝国;1871年德法大战促成德意志国诞生;1871-1890俾斯麦时代1890-1914德皇时代;德奥同盟是俄法同盟的根源;俾为和平费尽心机预见德败分裂;德工业崛起野心起陆对法海对英。一战先攻比法招英敌潜艇战招美敌,助列宁成功;18年西线败德皇退战后德苏军事合作,23年中产破产33年贫穷德傲邪性催生希,两步控党军:消灭政党剪除冲锋队;党卫队是禁卫军合编警察出盖世太保,戈培尔操控天才,反共灭犹,假如元首晓得此事的话!英想稳住德希想英别管,波拒盟被分,攻苏已错再引美来,希想欧苏对打还是不成功就毁国不得而知。写时两德状态,译笔一般
  •     和《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一起阅读有神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