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

出版社:國立編譯館
出版日期:1998
ISBN:9789570211702
作者:段義孚
页数:238页

内容概要

段義孚 Yi-Fu Tuan
享譽國際的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華裔美國學者。於一九三○年出生於天津,先後在南京、上海、昆明、重慶等城市住過,十一歲時隨全家離開了當時的陪都重慶,去了澳大利亞,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美國加州伯克萊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在地理學理論、園林建築、文學、宗教等研究領域都做出過舉世矚目的貢獻。他關注人的問題、注重人性、人情、其思想見解發人深省,因而被公認為「擁有超自然靈魂的正義之聲」。
曾獲眾多榮譽,包括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古根漢基金獎、美國地理學會授與的地理學傑出貢獻獎等,且著作豐富,代表作品有:《戀地情結:對環境感知、態度與價值》(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sperience)、《撕裂的世界與自我:群體生活和個體意識》(Segmented Worlds and Self: Group Life and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逃避主義:從恐懼到創造》(Escapism)等。

书籍目录

緒言
經驗的透視
空間、地方與兒童
人體、人際關係與空間價值
空曠與擁擠
空間能力、知識與地方
神話空間和地方
建築空間與警覺性
經驗空間中的時間
地方的親切經驗
鄉土的附著
可見度:地方的創造
時間與地方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简介

思想的生命與人的生命本身一樣,都是持續不斷的,一本接著另一本著作的出版,有如世界上的政治承諾般一個接一個的實現。本書的撰,焦點集中到『空間』和『地方』這兩個密切相關的環境要素上。更重要的,筆者意圖透過『經驗的透視』來組構整研究題材。人類的經驗非常複雜,由對外的感覺至內在 概念的形成,都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 『空間』和『地方』是日常經驗中熟悉的字彙。我們都活在於空間中。一塊建已沒有空間可容納另一棟建築。美國西部大草原看起來廣大無邊。『地方』是安全的,『空間』是自由的。我們都想倚賴地方的安全而又追求空間自由,『家』就像這一般的地方。 什麼是『空間』?神學家 Paul Tillich 在他的生活插曲中經驗到『空間』的意義。在他的兒童時代,也有過到柏林的經驗,對大城市的好奇心,使他聯想到海,因為柏林也使他開闊,無限及無限制的空間感受。這種經驗,很容易使我們替『空間』找到一個可比擬的同義字,即『開廣性』。 什麼是『地方』?什麼東西可以作為一個地方的表記,是不是地方的氣味?這些問題,物理學家 Niels Bohr 及 Werner Heisenberg 來到丹麥的 Kronberg Castle 遊歷時得到答案。Bohr 對 Heisenberg 說: 『當我想起“哈姆雷特”曾經在這城堡生活過時,頓感這地方產變化,那不是很奇異的事嗎?以科學家的立場言,城堡只有石頭,原本是一種不可改變的實際景觀,但卻由於哈姆雷特曾經居住過的歷史事實,使這獨特的城堡變一個單元世界,其實,只是十三世紀的傳奇人物,其至沒人可証明他真有其人,但每個人都透迥莎士比亞而知道哈姆雷特曾經對人性深的問題發問,在城堡這地方中,這城堡就與其他外表相似的城堡不一樣了。』


 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我们现在研究的人文地理缺乏对“空间”、“时间”的掌控。地方是一个安静、中立的词,空间还包括经验的意识。段义孚的启示还是挺大的
  •     人,请增加警觉性的承担。 最后一句是绝好的总结和升华。如何透过经验感知空间、培养对于地方的附着力,这个在历史中反复重演且仍在上演的认知过程充满了奇趣。地理环境是客观的,而人的主观因素的加入才是画龙点睛之笔。价值、地方性、亲切的经验,诸如此类,无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翻译减一星,很多语句中文不是很通==
  •     读了三遍,深感此书所昭示的是一种属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or“人文地理学”。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历史地理研究其问题依旧属于历史学,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感”和“时间感”都欠奉。段义孚先生此书所提供的是一种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进路,需再三玩味是方能品出其体大精思之处。空间感说来简单,但想深入思考,还是需要更加完善的一套理论,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学者大有可以借鉴之处。哪怕是施坚雅那个档次的研究,我想也是可以从段氏的人文地理学汲取相应的营养吧
  •     在空间理论课程上接触到的这本书,表示对论文的帮助不大,以及空间的构建真的可以做这样的细分吗?
  •     翻译得很差,翻译者的汉语都有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看英语原著。
  •     全书中寥寥几句便把空间和地方解释得很透彻
  •     人的生存结构中人与世界最源初的关系是“在世界之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之中的人地关系是派生的。空间性只有透过“在世界中存在”这一源基性结构以及此在依此结构有所“去远”和“定位”的存在才能得到本质上的说明,而身体在“往世中去的存在”中也起到构建作用,身体图式作为基层的结构框架支撑着人类一切在世活动。人-地方/人-空间描述了两种在世生存的境遇,地方是稳定安全的而空间是自由危险的(不可说/可说、大地/世界、遮蔽/解蔽),人-地方突出了生存中遮蔽的一面,而空间突出了生存中解蔽的一面,我们都既依赖地方的安全而又追求空间的自由(庇护与冒险、固守与自由之间的张力)。现代科学技术下的人地关系中解蔽的一面即人-空间的一面过分发展,人与世界浑然一体的人-地方一面被忽略,但可说的可见的绝不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     或许所谓“人本主义”的一个问题便是,哪个人?段老先生常常引用不同原始文化传统,读来更像是比较人类学著作……提出的问题,即把在科学研究中被过度简化的人重新拉回到经验的人,很有价值;但对其的讨论,或许只能说是“有趣”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