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新版)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35447340
作者:余秋雨
页数:287页

内容概要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莱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文化探索的人文学者,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书籍目录

新版小叙
001
牌坊
001
寺庙
016
我的山河
025
都江堰
034
道士塔
041
莫高窟
052
沙原隐泉
060
阳关雪
065
西域喀什
070
废井冷眼
080
杭州宣言
090
黄州突围
100
山庄背影
115
宁古塔
133
抱愧山西
148
风雨天一阁
168
鱼尾山屋
181
北极寒夜
201
远方的海
216
谢家门孔
227
巴金百年
245
佐临遗言
271
寻石之路
293
天人对话
307
为妈妈致悼词 323

作者简介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
新版《文化苦旅》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删掉旧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全部经过改写、修订。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全新和改写的篇目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新老读者都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堪称余秋雨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文化苦旅(新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8条)

  •     余秋雨,不管是单字还是全称,都是我喜欢的字眼。然而之前也都是听说过芳名,对其作品根本不熟悉。今日读完《文化苦旅》,竟不觉红了眼眶。首先是余先生的勇气。竟敢为人之先,走遍天下之古今文明,开眼界,明异礼,于未知险恶之中体会人情冷暖,大部分收获感动。当然,得迈出那第一步。能带着自己的妻子走遍天下,寻找文明之源,探古今之变,实在是让我觉得自己的渺小。再就是余先生的智慧。博学古今,历史典学信手拈来;面对恶意诽谤不乱阵脚,忠心于学识,实在是佩服之至。本书最后的《天人对话》,更是看出了余先生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他人的宽容大度。明显,我跟随不了余先生的脚步,但是从他的书中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我希望我也可以以对世界充满好奇,以美好的心愿望景这世界。我也想去去西藏,去去青海,去看看大千世界的风土人情,是怎样地值得人怀念。
  •     摘自<山河之书>1. 这一切,构成了我世界观的基础:一种彻底看破了周遭功利的宏伟悲观.但是,这种悲观中的”悲”也被看破了,因为悲喜本是人类的作态.2. 本性之一是聚集,本性之二是延续.3.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4.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5.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文明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文明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摘自<何谓文化>1. 书卷气,长风者,裁断力,慈爱相.2. 衣貌整洁,声音温厚,用语干净,逻辑清晰.3.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4. 真正起控制作用的,是酷爱谣言的群体心理,是闻风而动的斗争哲学,是大假不惩的法律缺失,是无力辨伪的文化传统.5. “文革”中全国废学停课,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在非战争状态下唯一的一次.至今,因早年失学而终身哀叹的人,还大量存在,都可证明.摘自<文化苦旅>1. 家人急忙开门相拥,拭泪而问,方知其于漫漫岁月间,浪迹宇内,周济天下,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家人遂烧水为沐,煮米为食,裁布为衣,整榻为憩.2.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3.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4. 陆游说:”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是权力地图中的千古雄关,这样的雄关在中国成百上千.但消解它们的,只是雨,只是驴,只是征尘,只是酒痕.5. 英雄史诗也会变成文字存之于世,顾炎武说:”常将<汉书>挂牛角.”你看,足以包容千般评述,万般赞美的堂堂汉代,也就这么晃荡在牛角上了.那牛,正走在深秋黄昏的山道间.6.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大宗教.道教汲取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把水作为教义的象征.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7.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以后总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术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8. 中华文明缺少一种宏大而强烈,彻底而排他的超验精神.9. 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10. 孔子说,我历来主张有节制的愉悦,与天和谐;墨子会说,我的主张比你更简单,反对任何无谓的耗资和无用的积累;荀子则说,人的自私会破坏世界的简单,因此一定要用严厉的惩罚把它扭转过来……11. 微笑不语的是老子和庄子,他们似乎早就预见一切,最后终于开口: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眼前,文明只选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比赛什么?要讲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12. 勇于在一切公共领域运用理性.----康德13. 当这种无休止的苦干由群体行为演变成心理惯性,就陷入了盲目.而这种盲目的最大危机,是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态的隔膜.14. 悠闲很可能是一种清醒,而忙碌则很可能是一种糊涂.15. 财产必须体现为义务,自由必须体现为责任,这就是现代经济的文化理论.16. 财富无限而生命有限17. 中华文明在本性上具有一种开阔无垠的天下意识.民族国家的概念,则产生于遭受内乱和外力的威胁之时.18. 巴金正是在忧郁过程中享受着生命.19. 他让人明白,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得多.20. 忧郁,透露着他对社会的审视,他对人群的疏离,他对理想和现实之间距离的伤感,他对未来的疑虑,他对人性的质问.忧郁,也透露着他对文学艺术的坚守,他对审美境界的渴求,他对精神巨匠的苦等和不得.21. 他的心,永远是热的;但他的眼神,永远是冷静的,失望的.22.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23. 上海永远不会缺少文化人,也不缺少话题,也不缺少名号.缺少的,往往是让海内外眼睛一亮的文化尊严.这种尊严来自于高度,来自于思考,来自于忧郁,来自于安静,因此看起来与喧嚣的市声格格不入.24. 一座普通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地上有多少热闹的镜头;一头高贵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天上有几抹孤独的云霞.25. 华发已生,暮雾已沉26. 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总是出自无字的狂野.27. 妈妈拒绝一切群体化的悲伤,避过一切模式化的情感.我们今天,也要顺着她.那就让我们在心底,为这独一无二的生命,唱一首独一无二的送别之歌.28. 但是,这个机会再也没有了,她把一切答案都带走了.于是,我心中的难题,也就成了永远的难题,无人可解.29. 肩头,妈妈的肩头,更是我家的风雨山脊.30. 妈妈一生的微笑和腼腆,绝不是害怕,躲避,无能,平庸.恰恰相反,她完成了一种特殊的强大.31. 妈妈让我懂得,田地间有另一种语言.32. 妈妈固守的,是另一套做人的基本道理,也就是天道天理.只有沉默,才能为天道天理让出位置,才能为历史裁判留下空间.33. 妈妈,您知道,我为您选定的归息之地,就在那条山路边上.爸爸已经在那里安息,山路的另一侧,则安息着祖父,祖母,叔叔,以及您的父亲----我们的外公.因此,您不会寂寞.34. 妈妈,这是我们的山路,我们的山谷.现在,野兽已经找不到了,山顶上的凉亭早就塌了,乞丐的家也不见了.剩下的,还是那样的山风,那样的月亮,那样的花树.35. 虽然我并不保守,但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总需要守住几分忠贞,其中一份,就是对笔.36. 看自己,并不是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否扩展和超脱.这是佛教的意思.37. 且拜且祭,且忆且思,且喜且泣.
  •     这句话印象很深刻。每篇文章细细品味都能联想到一些人生哲理,比起一时心灵鸡汤而言,这种底蕴深厚的文学作品更值得深夜里独自一人细细揣摩。关于牌坊,个人理解是大多数的逃婚女子假死大多远走他乡当老师。最后的一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种胸怀天下的儒家气魄让人赞赏钦佩,在封建思想下的女子有如此之智,并教导传承给下一代,不愧是好老师。但是作为封建思想迫害的产物,对她们又抱有深深的同情,所幸一切都能够重新开始。例如都江堰,问道青云山,拜水都江堰。道家作为本土宗教的生存方式,崇尚水的灵性,或许在人与人的相处交往中,更多的是要像水一般,既透彻,又能融洽。山水之道,一动一静,正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在莫高窟、敦煌壁画中,又能够把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气恢弘尽展在读者眼前,但是又为国人不懂珍视文化表示深深的叹息。想起高中语文老师给我们念到莫高窟时对书中道士还有那名翻译的仇恨的样子。国人的麻木不仁真真切切是件可怕的事情,就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沉睡的人。以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看待这本书,真的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文化苦旅应该也算是对中华五千年文化出彩的挖掘,能够让后人更重视传统文化的遗迹以及思考如何保护祖先给我们的馈赠。属于我们的历史需要我们去捍卫。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意外看的下去的文化书,只是效率太慢。别的不说,真的是有文化!
  •     不以道德标准论,依旧是少时读过的好文章。
  •     我们旅行看的是什么 人家看的是什么 惊叹 这是值得背下来的一本书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每次阅读后都有新的体验,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 每个故事都折射不同的角度,却又多围绕着一个词“文化” 喜欢余秋雨先生的笔调 很爱看他的散文 非常有价值 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书。
  •     新版不如旧版真诚。
  •     看了几篇只看到矫情
  •     我还记得一句话 路就是书 看完这本书,我的想法就是多去看看这个世界 关于世俗对于作者的非议,不想理睬 一个辞去所有职位行走者,我是佩服的
  •     太多的故作深沉和自以为是,文笔也就那样吧,毫无灵动轻逸可言,更不是沉重沧桑的,旧版里一位豆友评论说是,像失足妇女一样短暂的思考人生,妙哉!
  •     文化和政治的冲突是必然的 不是谁造成的可悲 是人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有的时候就只能扎进书堆 沉浸在现实所不能给予的安慰中
  •     挺好挺好
  •     上士杀人使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怀石盘;文人实在太可怕,这里面说了太多自己内心不屑说却说了的事情,说了很多与名人的交情,说了自己很多书生愤慨,文笔不错,真希望您辞官是为了真正研究学术,而不是沽名钓誉,这种事情您真不必在书中反复提及,世人自会评说
  •     读这种书总是深感自己知道的还太少 最后几篇余老师一直强调自己不在乎被诽谤被污蔑 但又不断提及自己的委屈 实在是有点矫情
  •     有些文章确实很好,后面一些辩白的话语还是印证那句话,中国人说惯了小话,说了句正常的话就觉得是大话。我认为他说的都是事实,任何觉得这是不值得辩解的事情都是道德婊子
  •     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馀秋山雨雾缥缈依稀
  •     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
  •     相比后半部分,我更喜欢信客。
  •     期待再次邂逅。
  •     读着竟然哭了笑笑了哭,五星送给作者的情怀
  •     挚爱
  •     含泪大湿余秋雨,文笔真的好。
  •     
  •     老早看的了
  •     以前读过老版的,现在读完新的版本,感觉余老师描写友人的那几篇很有情怀!
  •     不错
  •     一生都在忙碌的所谓公务和事业,很可能不是你对这个世界最主要的贡献;请密切留意自己也觉得是不务正业却又很感兴趣的那些小事。
  •     拿来垫闹钟了
  •     2017年#28: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都是文化的发散点。不管是中国文化,世界文化还是余秋雨自己的文化都有其苦涩艰难所在,也确确实实是讲的明白了,但是“文化苦旅”这四个大字实在是太重,每次看到他作品的标题都让我为之一颤。他还是拿着他的笔,在读者面前为自己辩驳了。
  •     余秋雨是真正的文化大师,他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足够的生活阅历是他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从而也有了不平凡的作品。 致敬!
  •     挺好看
  •     秋雨怎么这么多非议呢,心疼。至少他的贡献不可磨灭吧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心有所属,苦旅不苦。
  •     我居然读散文会心痛至此
  •     出差去向阳田边厝时在书架上抽出旧版的《文化苦旅》,看了序言就被深深吸引。回来后买了新版(不知道有经过增减),找不到那篇让人为之一动的序言,整本书读下来也只有前半本的游记比较吸引我。
  •     我给你讲,这是本旅游指南啊
  •     前面很有可读性,文字很触动人,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后面自说自话自吹自擂的地方就有点没意思了……有点明白为什么总被黑。 比较喜欢《苏东坡突围》一篇和“细雨骑驴入剑门”一段。
  •     每一个篇章都值得用心体会,作为迄今全球唯一一个完成抵达各大文明遗迹的人文学者,作者对于各大文明及其关系的分析极其透彻,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不易。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脚步抚摸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
  •     我反而最喜欢前两篇故事,那种朦胧的地方色彩
  •     对这样的文化不敢妄加评论,只敢记一两句与文化无关,却十分受用话。 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 最典雅的友谊被矜持的水笔描绘着,越描越黑。
  •     人民币味越来越重。
  •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     这版是自选集,增加的几篇可读性没有之前的旅行笔记高。余秋雨真的太喜欢用排比句了.......以及不管回看多少遍最爱永远是黄州突围。
  •     很喜欢的书。
  •     文章与人品
  •     哪是游记,根本就是在诉苦啊。
  •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     好书好书
  •     世俗的烈火熊熊燃烧,自由的水是清澈还是浑浊犹未可知。
  •     根植在山河中的文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